首發/文化影響力
#把最好的南陽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
「臥龍」與「臥龍崗」
文/馬良
究竟是先有臥龍崗這個地名,諸葛亮才叫了臥龍這個名字。還是說先有了諸葛亮叫了臥龍,他在南陽的躬耕場所才叫了臥龍崗。長期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成為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莫衷一是。筆者不揣淺陋,查閱有關史料,進行分析考證,試圖對此進行明確解答。
一、「臥龍」與諸葛亮
諸葛亮號「臥龍」,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常常既有名字,又有字和號,號也叫別號。《周禮·春官·大祝》:「號為尊其名而美稱焉。」古代某人別號的來源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取其號,一種是別人送上的稱號(尊號、雅號等)。細考歷史,諸葛亮號「臥龍」有三個特點:
(一)諸葛亮本人未稱「臥龍」
縱觀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及其後20餘年的政治生涯中,其本人並未自稱「臥龍」的名號。在當前已知的諸葛亮的作品中,諸葛亮對自己有三種稱謂:一是稱「臣」或「亮」。如《出師表》開篇即為:「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等;二是自謙為「僕」,如《黃陵廟記》中有「僕躬耕南陽之畝,遂蒙劉氏顧草廬。」這裡的「僕」是古代常用的一種自謙的稱呼。三是稱「吾」,如《答李嚴書》中有「吾與足下相知久矣」,《與蔣琬書》有:「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之句。
(二)諸葛亮時期號「臥龍」的由來
一是來源於《三國志》,目前所見最早稱諸葛亮為「臥龍」的史料是陳壽的《三國志》:「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這是有據可查的第一次稱諸葛亮為「臥龍」的。這裡的「臥龍」,顯然是一個別號,即是指人名字以外的別稱,古人常常以山、以地或特殊地理標示來命名別稱,如李白稱「青蓮居士」,白居易稱「香山居士」,陶潛《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即是此意。
二是來源於《襄陽記》。《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把諸葛亮別稱為「伏龍」。
「臥龍」與「伏龍」,兩者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都可指隱居求志的青年才俊。但與「臥龍」比起來,「伏龍」另有「降伏」的意思,明顯不適合躬耕南陽時期的諸葛亮。「臥龍」與「伏龍」同時存在,也說明了在諸葛亮及其身後的一段時間裡,諸葛亮號「臥龍」,並未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只是其個別好友及文人雅士之間稱之。
南陽臥龍崗碑刻中的「臥龍崗」
二、臥龍崗的「臥龍」地形
南陽盆地形成非常早,90年代在境內出土的大量中生代白堊紀時期的恐龍蛋化石,距今約1億年以上。由此可知,早在諸葛亮躬耕南陽之前,臥龍崗的岡巒山川大勢已經具體的存在。自戰國以來,受陰陽五行和風水理論的影響,通常把地表上連綿起伏,地中生氣相貫通的山脈稱之為龍脈,並根據山脈的形態和地形大勢把龍脈分為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臥龍、隱龍、騰龍、領群龍等九種形態。其中「臥龍」的描述是「臥龍—形勢蹲踞,安穩停蓄,如虎屯、象駐、牛眠、犀伏」。
對於臥龍崗的地形,史料中是這樣描述:「起自嵩山之南,綿亙數百裡,至此截然而住,迴旋如巢」。近觀臥龍崗,北靠雄峻挺拔、氣勢磅礡的伏牛山,南頻蜿蜒迴環的淯流錦帶,如龍盤虎踞,符合風水龍脈的「臥龍」特徵,故當時的名人雅士以其躬耕之地的地勢特徵別稱諸葛亮為「臥龍」是完全成立的。
三、臥龍崗土質特徵與民間「龍脈」傳說
在民間傳說中,臥龍崗是由一條真龍隱身變化而成。在臥龍崗一帶的農村,農民蓋好了房子,沒過多久牆體便會裂開,農民們都說這是臥龍崗下隱身的那條真龍翻身導致的,只是真龍一翻身,上面的建築物就會出現大片的裂縫。
傳說終歸是傳說,但臥龍崗的傳說卻並非空穴來風,近年來關於臥龍崗上不能輕易建房的原因逐漸搞明白了,造成這一現象的,是臥龍崗上一種特殊的土質——膨脹土。膨脹土是一種富含親水性礦物具有明顯的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的高塑性黏質土,具有反覆脹縮變形、浸水承載力衰減、幹縮裂隙發育等特性,性質極不穩定。常使建築物產生不均勻的豎向或水平的脹縮變形,造成位移、開裂、傾斜甚至破壞。
臥龍崗上「膨脹土」的特徵,致使臥龍崗附近的房屋建築經常因地基下陷等問題而受損。因此千百年來,臥龍崗附近的農民在此建房根本就不能建起正式建築,而只能建起類似茅廬的低成本臨時性建築。不僅農民建房,臥龍崗上的諸葛草廬及武侯祠等遺蹟也因為這個原因經常受損,以致必須一修再修。
臥龍崗膨脹土的特徵從另一面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諸葛亮自己介紹「三顧茅廬」的地點一定是一個臨時性的草廬,而不是一個磚瓦結構的建築,臥龍崗的膨脹土特徵使這個地方只能有草廬而不能有其他建築。
南陽臥龍崗楹聯中的「臥龍崗」
綜上所述,諸葛亮在南陽躬耕時,由於受當時儒家陰陽五行和風水理論的影響,時人以其所居高崗的地形大勢稱其為臥龍,唐代時諸葛亮號臥龍,便得到了社會廣泛的認可。隨著諸葛亮的形象被不斷推崇和神化,地以人名,元代以後,人們把當年諸葛亮躬耕之地稱為臥龍崗,「名山名水名勝更因名人而名」,成為千古名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