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基於此,幼兒園繪本集體教學如何與遊戲化課程有效結合,讓幼兒在繪本閱讀教學中,釋放天性,培養創造性思維,感受閱讀的快樂,引起了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遊戲對幼兒至關重要。但實踐中我們卻發現,幼教工作者常常是將教學與遊戲分開的,尤其是集體教學中「學」的成份要比「玩」的成份多得多,孩子們在集體教學中以集體學習為主,而很少能做到「遊戲中學習」。在江蘇省大力推行「課程遊戲化」的背景下,我們進行了「集體教學遊戲化」的實踐研究。本次活動以「繪本集體教學」為載體,研究如何在繪本集體教學中滲透遊戲精神,讓孩子們可遊戲、想遊戲、樂遊戲、創遊戲。
老師們在選擇繪本時,注意到繪本的「可遊戲性」,同時為了實現繪本的核心價值,在不影響繪本原意的基礎上對繪本進行改編與再加工,使得在集體教學中既能讓孩子們體驗到遊戲的快樂又能實現繪本的核心價值。
如,在繪本《七隻瞎老鼠》閱讀活動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大班幼兒看圖聽文後會直接概述出7種顏色的7隻老鼠,分別在周幾去摸大象,摸到的像XX的東西實際是大象的哪部位,只有最後那隻白鼠觸到了大象全面。繪本鮮豔的色彩、單純的構圖便於幼兒區分細節、記憶情節、更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此時教師及時介入,用三個問題引發幼兒深度閱讀,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商討用最準確的語言回答:
尤其是在第二個問題討論中,教師用比賽的形式看誰表達最準確,並把大家認為最好的句子寫在展板上。最後總結如下:星期一,紅老鼠摸到硬硬的像根紅柱子一樣的東西是大象的粗腿;星期二,綠老鼠摸到軟軟的像條綠草蛇一樣的東西是大象的鼻子;星期三,黃老鼠摸到尖尖的像把黃長矛一樣的東西是大象的牙齒;……幼兒的熱情就在這火爆爭論中上升,各種元素不斷添加。
把七個日期排序、七個顏色搭配、七種觸覺、七個量詞、七種物品名稱對應大象的不同部位等甚至詞組、造句一併兼收,並用歸納法整合了對柱子、草蛇、長矛、峭壁、扇子、繩子事物的經驗認知,簡化了情節,更便於情節記憶。
把集體閱讀和自主閱讀相結合,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手段去思考、去討論、去表達、去探究。互相帶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中達成對語言、認知及能力的積累,實現我想讀、我要讀、我會讀的目標,真正達到讀文句、讀美圖、讀思想的境界。
繪本對幼兒的視覺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與其他兒童文學形式相比,集圖像和顏色於一身的繪本給幼兒留下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在大班教學中可先從優美的圖畫出發引導幼兒欣賞繪本,體會繪本色彩、線條、構圖的美,滲透運用繪畫來詮釋生動的故事,尤其是在讀過繪本後,怎樣用自己的方式把你心中的顏色、形象、思想展現給大家,畫圖形、畫色彩、畫意境是對幼兒想像力和創新力的一個挑戰。畫繪本遊戲是實施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的途徑,是培養幼兒審美素養與塑造幼兒完美人格的重要方式。
讀過了繪本《阿松爺爺的柿子樹》,教師請大班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各創作一幅海報,起一個名字,並結合自己的圖畫創編故事講給大家聽。幼兒畫得最多的是對阿松爺爺的批判:《阿松爺爺特摳門》把小心眼的阿松爺爺畫的黑黑不見臉,個子比小朋友還矮小,展現了對阿松爺爺雖有一顆總是果實纍纍,甜到快融化的柿子樹,但卻一個也不捨得與人分享,就算幼兒流著口水望著他,他也一點都不心軟的憤慨。也有《阿松爺爺變好了》表達了幼兒追求美好品質的共同願望。阿松爺爺最終悟出了道理,敞開了心胸,開始與大家分享,小朋友們也喜歡接受改變後的阿松爺爺。
當然,幾乎每個人都喜歡「哎喲奶奶」:《哎喲奶奶我愛你》把奶奶的眼睛畫成月牙笑,連樹上的柿子也都畫上了笑臉。活靈活現了「哎喲奶奶」把柿子蒂、柿子葉、柿子枝廢物利用,變成一樣樣好玩的新把戲。身邊總是圍繞著許多的小朋友,隨時隨地都充滿歡笑與快樂的場景,讚美她珍惜擁有的一事一物,樂於分享給身邊所有的人。
兒童的想像力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像力就越豐富。6歲也是良好心理品質形成的最佳時期,閱讀關於優秀品德方面的繪本,會激發並促使他們向書中的優秀人物學習,在生活中會不自覺以其為榜樣並努力向其靠攏。通過繪本可以輕鬆地把很多深奧的道理傳達給幼兒,讓他們在繪本閱讀中理解真善美。在這種集體活動中,每個幼兒的思維都得到了激發,並且彼此之間產生化學反應,對問題的認知更加深刻,更能體現繪本的教育意義。
總之,繪本圖文並茂,情節豐富,結合繪本內容的遊戲化教學,符合幼兒的身心需要,幼兒在遊戲中激活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讓幼兒在遊戲中層層深入地體會和感悟繪本,感受早期閱讀的愉悅。幼兒在遊戲中接觸更多操作材料,促進了生活知識的積累,學會了合作學習,培養了幼兒的綜合素質,更有力地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