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萬元一針救命藥背後的生死掙扎:有人提前給孩子買好了墓地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過了這個夏天,曉誼就讀三年級了。她會寫簡單的作文,只是握筆的姿勢越來越歪。「我已經給她買好了(墓)地。」曉誼爸爸說,「我不會再生了,這輩子就好好撫養他們長大吧。」

時代周報記者 羅晶 發自廣州

在潮汕話裡,「樂樂」的意思是「力力」,樂樂偏偏沒有力氣。

2017年3月,樂樂出生。8個月後,媽媽發現樂樂匍匐爬行的姿勢有點奇怪,同時伴隨陣陣讓人不安的尖叫,「別的寶寶輕易能完成的動作,樂樂要拼盡全身力氣」。

汕頭醫生懷疑樂樂是腦癱、是肌營養不良。做了一系列肌電圖、核磁共振和並不到位的基因檢測後,樂樂最終被確診為脊髓性肌萎縮症(SMA)II型。

這時,樂樂已經2歲了。

脊髓性肌萎縮症,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神經肌肉疾病,由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突變引起,典型表現為肌張力低、進行性肌肉無力和運動功能喪失。早些時候,外界誤以為它和漸凍人(ALS)是一回事。事實上,漸凍症的全稱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特點是身體逐漸變得運動困難,肌肉無力,就像逐漸被「凍」起來一樣,一般30―60歲間發病;相比之下,大部分SMA患者在6個月或2歲前發病,身體逐漸變軟。

對外界來說,SMA是一種陌生的罕見病。但在專業人士看來,發病概率並不低。數據顯示,SMA在全球人群中的攜帶率為1/40―1/60,年發病率為5.1―16.6例/100000活產嬰兒。這意味著,如果兩個基因攜帶者恰好結婚,生下患兒的概率為1/4。

「僅在我的診室,每年接診的SMA患者就有60―70人,基本上每周出診都能遇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張成介紹,「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按全國人口數計算,內地SMA患者應有3萬多人。美兒SMA關愛中心統計,全國目前登記在冊的患兒為1600名左右。而根據廣東省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數據,省內SMA患者的登記量為408例。

SMA主要分為三種:最兇險的I型,患者的預期壽命小於2歲;如果確診遲、護理不到位,II型的孩子將在幼兒時期死於併發症;即便是護理得當的III型孩子,也會一天天逐漸喪失運動功能。最終,在成年時的某一天,需要切開氣管,插上呼吸機,在輪椅上度過餘生。

「我給孩子買好了墓地」

8月初,一則「200元一針進口藥國內賣70萬元」的新聞上了熱搜,SMA群體再次刷屏。70萬元一針的藥物叫諾西那生鈉,去年2月在中國獲批上市,是目前治療SMA的特效藥之一。

對SMA患者來說,這70萬元是用來救命的。

SMA患者的一隻腳,始終踏在鬼門關裡。今年24歲的資深影評人羅罔極,病齡幾乎也是24年。8月20日,他分享了一則親身經歷:

「那是我和家人在新房度過的第一個春節,看到自己兒子真的逆天改了命運,爸媽驕傲難抑。當晚,我媽喝了些酒,晚上便睡得很沉,翻身的時候不小心把被子掀到了我臉上。我奮力想掀開被子,胳膊卻毫無力氣。沒過幾分鐘,我嚴重缺氧,開始產生了瀕死的幻覺。」

生死關頭,羅罔極靈機一動,語音召喚智能音箱:用最大音量,播放周杰倫的《雙截棍》。

媽媽被震醒了,羅罔極終於死裡逃生。

羅罔極是SMA患者裡的幸運兒,大部分SMA型患者沒有這麼幸運。

SMA I型患者很難打破所謂的「2歲魔咒」:少數I型患者能活到四五歲甚至十幾歲,但大部分患兒走得很突然,活不過2歲。

2019年2月確診後,樂樂隨即開始康復治療。但康復速度無法追上退化速度,肉眼可見的,樂樂的身體功能在退化。一些簡單的手部訓練動作,剛剛確診時還能做到,過了幾個月,就必須在胸部墊上支撐工具才能做了。

在一個由279人組成的廣東SMA交流群中,今年以來,已有5個患兒離世。肇慶的婧婧,2月份網購了呼吸機,但因疫情影響遲遲收不到貨,病情突然惡化離開;佛山的瑋廷和廣州的心儀,4歲生日前突發痰堵;常平的嘉嘉,出生第52天確診,5個月大時離開;8月底,一歲多的潮州患者小純因為肺炎,告別了這個世界。

身患SMA的孩子,擁有最多最貴的不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玩具,而是各種治療儀器。

樂樂目前擁有的是:6000元的二手坐姿椅、3800元的定製矯形鞋、38000元的咳痰機,以及650元的二手血氧儀。

SMA I型的孩子,還要額外增添更加昂貴的呼吸機。更換這些治療儀器的過程異常兇險,很多孩子在更換儀器時停止了呼吸。

在廣東SMA交流群裡,這樣告別的場景,大家習慣了。身為父母,能做的只有堅持。

曉誼是廣東SMA群體中較「有名」的患兒。一方面,她滿8歲了,曉誼的父親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另一方面,曉誼家面對的是不折不扣的「地獄模式」:弟弟出生後不久被確診為自閉症患者,媽媽患有肝硬化和肝衰竭。父親為了照顧一家三口,辭去工作,靠曉誼爺爺奶奶的退休金維持基本的生活。

如今,曉誼就讀於廣州沙河小學。父親每天扛著輪椅來回、幫曉誼進行康復訓練。晚上,等曉誼睡著了,每隔20―30分鐘,父親都要幫著翻身。這些年來,女兒光進重症監護室的次數都超過10次。父親不敢睡覺,時刻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

過了這個夏天,曉誼就讀三年級了。她會寫簡單的作文,只是握筆的姿勢越來越歪。「我已經給她買好了(墓)地。」曉誼爸爸說,「我不會再生了,這輩子就好好撫養他們長大吧。」

概率的遊戲

曉誼上小學二年級時,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最好的朋友》。曉誼寫:「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弟弟。」得了自閉症的弟弟告訴姐姐:長大後,我就可以照顧你了。

照顧SMA患兒充滿驚險和未知,不少家庭主動選擇再生一個,這意味著另一場更驚險的賭博。

按概率,普通人群中,每40―50個人裡有一個SMA攜帶者,如果兩位攜帶者結合,每次都有1/4的機率生下SMA患兒。

這個概率不低,但作為罕見病,SMA目前的認知度仍然很低,常規婚檢或孕檢都未納入。

70萬元天價藥刷屏後,不少留言攻擊患兒家庭,認為患病是由於沒有做產前篩查導致,需要「自己承擔責任」。實際上,常規唐氏篩查並不能篩查出SMA等罕見病基因,必須通過特殊的SMA基因普篩。

這純粹是概率的遊戲。

有些家庭徹底賭輸了。SMA II型患兒大多在2歲發病,在此之前,孩子的軟弱無力會被視為發育遲緩,SMA的平均確診時間,因此需要幾個月甚至數年。潮州的某個家庭,大女兒和二女兒先後出現SMA症狀,但遲遲無法確診,醫生並未建議做SMA產前篩查。這家又迎來了弟弟,弟弟在2歲後出現了相同的症狀。最終,三個孩子均被確診為SMA患者。

有些家庭,理智地選擇再博一次。曉誼的爸爸在打算要第二個孩子之前,做了一整套詳盡的SMA篩查,確認弟弟不是SMA患者後才生下了他。

還有一些家庭選擇離婚。夫妻雙方只要一方沒有攜帶SMA基因,孩子患病的概率低到不計。生下健康嬰兒的目的只有一個:長大後可以照顧患病的老大—如果能活到那天的話。

弟弟或妹妹成了SMA患者唯一的夥伴。因為常年依靠輪椅以及姿勢怪異,多數小朋友不敢靠近SMA患者,更遑論建立孩子之間的友誼。

「最讓我難受的不是孩子壽命短,而是她被困在輪椅上,被剝奪了最平常的感情。除了親情,其他感情對她來說,都是奢侈。」8月底,一位患者媽媽流著淚說,「你看我今天拍的視頻,一個三歲小孩看著一群孩子手拉手從她面前走過,你覺得她心裡在想什麼呢?」

用錢買命

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究竟多有用?

張成解釋,效果因人而異,「即使是發揮作用,已經不能行走的患者也不能回到能跑、能跳的狀態,這個藥價值在於支撐患者的生命,改善生存狀態,直到更好的藥物方式出現」。

治療SMA,諾西那生鈉不是最貴的。2019年5月,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研製的基因藥物Zolgensma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AD)批准上市。Zolgensma同樣用於治療SMA,標價為21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48萬元—很多人形象地將其形容為「最昂貴的糖果」。

乍一看,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要比1448萬元的Zolgensma便宜。但Zolgensma為一次性靜脈注射的藥物,而諾西那生鈉則需要每四個月注射一次。即便在中國採取首年買一贈三、後續買一贈一等慈善贈送政策,每一年的治療花費也還是超過100萬元,且治療將持續終身。

對多數患者家庭來說,這是一筆無法承受的費用。

在學校,樂樂媽媽的另一重身份是喬老師,她的先生則擔任重點中學的高三語文老師。雖然康復費用昂貴,但這對夫妻從來沒有想過使用籌款工具。他們說,會努力從牙縫中省下孩子康復的費用。

但面對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他們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求之不得」。

樂樂的媽媽和曉誼的爸爸都認為,當務之急是和其他患者父母一起,推動諾西那生鈉進入醫保和多方支付體系。

但這一切談何容易。

2019年,當1400多萬元的Zolgensma問世時,外界的反應是憤怒:「窮人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但今年,當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刷屏時,質疑的聲音多了起來:「花這麼多錢救一個罕見病患者,不是剝奪其他人的生命權嗎?」

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治醫生寧方剛在其公眾號「燒傷超人阿寶」中寫:「我反對將該藥納入醫保,除非醫保部門能逼迫藥企將藥價降至每支一兩萬元的水平。理由很簡單:以中國現在的經濟水平,這藥太貴了。」

寧方剛算了一筆帳:即使通過談判將藥物降低到「比澳大利亞還低」,每支50萬元,第一年的費用也高達300萬元。此後每年150萬元。患者頭三年的治療費用,就高達600萬元。「在中國,600萬元足以挽救上百名危重患者性命,保障數千上萬名慢性病患者的正常治療。」

但大多數醫生不同意這種看法。

8月15日的廣東省醫學會第七次罕見病學學術會議上,有醫生呼籲,80%的罕見病為遺傳病,病人別無選擇:「很多人因為抽菸喝酒、胡吃海喝得了肝癌、肺癌,這些治療藥物能夠報銷,而80%的罕見病是遺傳病,患者是無辜的,為什麼不能得到保障?」「一臺再精密的儀器、一個設計再好的軟體,也會出現缺陷;人類進化中也會出現錯誤,罕見病人是替我們承擔了進化出錯的痛苦。」

但現實是骨感的,可以用錢買來的命,大多數人買不起。

自去年2月諾西那生鈉上市以來,張成所在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只進行了一例注射。

張成分享了這個案例:2019年10月,一個1歲5個月的男孩因「發現運動發育落後9月」前來就診,就診時能獨坐,但不會爬行和翻身。在進行完整的評估流程後,張成團隊通過腰椎穿刺直接鞘內注射了諾西那生鈉,其中包括4次負荷劑量以及後續四個月一次的維持劑量。

近期隨訪中,患兒已經可以在水中站立和行走。一張照片顯示,孩子正扒著欄杆往外看。「他也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張成說。

呼籲「1+N」多方支付

作為廣東地區甚至是全國罕見病領域的帶頭人,張成在多個場合強調:「患者能用得上的藥才是好藥。」

針對罕見病,不少專家提出,進入醫保目錄並非萬全之策,應建立「1+N」多方支付機制:「1」指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藥物逐步納入醫保體系;「N」則包括:建立國家和省級的罕見病專項救助項目;統籌安排慈善基金進入罕見病支付機制;引導商業保險進入罕見病醫療支付機制;患者自己支付費用等。

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萬億元,連續第28年位居全國榜首,增速超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基本醫保基金累計結餘2832.6億元,佔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結餘的12%。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吳清平在其撰寫的《關於廣東省罕見病醫療保障政策的建議》提案中寫道,罕見病患病人群少,總體費用支出有限、可控。

張成始終認為,罕見病患者就像家裡得了不治之症的親人,「你會因為親人要花很多錢醫治就放棄他嗎?不會。我們也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罕見病患者。藥品上市這麼久了,目前廣東用上藥的患者只有個位數,我們這麼大的醫院也只有一例。很明顯,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希望在前頭。

每年冬天來臨時,張成都會給在人大讀書的佳儀發消息:「北京降溫了,記得加衣服。」同時督促她練習吹氣球,儘量延緩呼吸功能的退化。

佳儀是坐在輪椅上的SMA II型患者,3年前同時被中山大學和人民大學錄取。她想去北京讀人大,全家反對。張成對佳儀做了仔細的身體評估,在衡量路途、天氣、學校支持等一系列因素後告訴佳儀:支持她北上!

所有人都知道,路途的奔波和北方的寒冷對SMA患者意味著什麼。但張成說,他不想給佳儀留下任何遺憾。

如今,在張成的朋友圈,年年都能見到佳儀曬出的大學成績單,幾近完美。

硬幣總有兩面,SMA患者身體受限,但見識和思想有時反而走得更快更遠,誰能無視生命的倔強?

risdiplam成為有望破局的一款藥物。今年4月底,羅氏公司的risdiplam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上市許可申請。這是一款需要每日口服的藥物,服用效果與鞘內注射諾西那生鈉效果相當,或可推動諾西那生鈉降價。

每個人都在和時間賽跑。

群裡心急如焚的家長們,商量著要不要先籌70萬元,把前四針打了,「多活一年說不定就有轉機」。也有人商量要不要派個代表去和印度藥企談談,搞個仿製藥出來給孩子先用上。

樂樂媽媽今年剛滿30歲,她堅信,在自己老去之前,無論是國家保障體系還是藥物治療,都會迎來轉機。

但力力一天天地沒了力氣。三歲的他學會拿自己開涮:「我不是力力,我是懶懶。」

「有一天樂樂全身都動不了了,我就給他買個霍金戴的那種眼動儀。」樂樂媽說,「至於要不要切開氣管活得更久一點,他自己決定。」

來源:時代周報

相關焦點

  • 70萬元一針救命藥背後:有人提前給孩子買好了墓地
    (原標題:天價救命藥背後的生死掙扎 不認命運開出的這張罰單) 在潮汕話裡
  • 70萬一針救命藥背後的生死掙扎:有人提前給孩子買好了墓地
    「我給孩子買好了墓地」8月初,一則「200元一針進口藥國內賣70萬元」的新聞上了熱搜,SMA群體再次刷屏。70萬元一針的藥物叫諾西那生鈉,去年2月在中國獲批上市,是目前治療SMA的特效藥之一。對SMA患者來說,這70萬元是用來救命的。SMA患者的一隻腳,始終踏在鬼門關裡。
  • 四會一嬰兒患脊髓性肌萎縮症一針救命藥要70萬,如今「一針藥賣70萬...
    先看看之前廣東臺珠江頻道《DV現場》報導過的四會七月大嬰兒患脊髓性肌萎縮症 一針救命藥要70萬 視頻來源:廣東臺珠江頻道《DV現場》 現在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願望
  • 「70萬元打一針」特效藥到底是什麼藥?
    「70萬元打一針」特效藥到底是什麼藥?治療這種罕見病終於有了特效藥,可是打一針要花費70萬元,一年需要140萬元。對於家境貧困以打工維持的這戶人家,這筆費用是天文數字。女嬰名為小心妤,所患疾病叫做脊髓性肌萎縮症。治療這種疾病的一種名為「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有效治療藥物本月10日剛剛在國內投入使用,全國已有20位患兒注射了該藥。一位小患者的母親反映注射後孩子的病情已經有所改善,但和小心妤一樣,也面臨著後續治療資金的困境。
  • 一針70萬元!等藥「續命」的罕見病SMA患兒:想活命,卻用不起
    但一針70萬元的價格,就是家有萬貫也承擔不起。 一、鮮為人知的「SMA」 萌萌和瑞瑞得的是同樣的一種病,脊髓性肌萎縮症(SMA)。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發病率在新生兒中約為1/6000~1/10000。
  • 一針救命藥70萬,試問有幾人承擔得起?
    可以想像,如果一個孩子不幸得了此病,對孩子、對家庭是何等的悲劇。但更悲劇的是,有治療這種病的特效藥,患病孩子的家庭卻可能因為沒錢買不起藥,而眼睜睜的要放棄!沒錯,這藥就是最近在網絡和朋友圈引起大家熱議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醫院報價70萬元人民幣一針!
  • 一針救命藥賣到70萬!澳洲只要200元?為什麼?醫保局、藥企都...
    一針救命藥賣到70萬!澳洲卻只要200元?為什麼?醫保局、藥企都回應了 摘要 【刷屏!一針救命藥賣到70萬!澳洲只要200元?為什麼?醫保局、藥企都回應了】這幾天,「罕見病藥賣到近70萬一針」消息刷屏了。
  • 「一針70萬,一滴7000塊」:難以抵達的罕見病救命藥
    起因是近期網上的一則「求藥」信息,湖南省懷化市32歲的市民武仕平在網上求助,他1歲多的兒子小毅患有SMA,需要注射一種美國生產的、名為諾西那生鈉的特效藥,一針價格約70萬元人民幣。但有自媒體稱,該藥在澳大利亞僅售41澳元(折合人民幣約206元),巨大的價格差引發網友質疑。
  • 一歲大眼男童患罕見病,只有眼珠能動,天價救命藥70萬元一針
    2018年11月21日,航航剛出生的時候,和健康的孩子看起來差不多,只是力氣比普通孩子小,哭聲也比較小,當時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之中,並未在意。直到航航滿月的時候到醫院做體檢,被診斷出肌張力低,爸爸媽媽邊帶著他做康復邊查找病因。航航三個月大的時候,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做了基因檢測,被確診為SMA(1型),得知這個結果的航航家人崩潰。
  • 一針70萬元,每4個月一針:那些等針救命的SMA罕見病患兒
    而這些患兒目前唯一的希望,是一針70萬元的進口精準靶向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需終身使用,那會是上千萬的費用。去年之前,吳女士還是SMA全國病友群的一員,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中國上市後,因為各地政策不同,病友們按區域組建了小群,身在黃岡的她成了湖北病友群的管理員,幫助家長們一起呼籲地方政府部門將藥物納入醫保。八年前,吳女士剛生下瑞瑞,6斤8兩,是個白白胖胖的男嬰。婆婆和她輪流帶孩子,丈夫常年在外做汽修工作。
  • 救命藥一針70萬,為什麼日本能全免費?
    可問題是,打一針70萬塊!他在一家塑料廠工作,70萬塊,相當於他12年的收入。不吃不喝12年,才能讓兒子打上一針特效藥。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信息,開始打完4針後,要每4個月再打一次。這樣巨額的開支,不光武仕平,其實全國都很難有家庭能夠承擔得起。
  • 一針藥70萬!這些用不起「天價救命藥」的孩子,大多活不過2歲
    但一針70萬元的價格,就是家有萬貫也承擔不起。一、鮮為人知的「SMA」萌萌和瑞瑞得的是同樣的一種病,脊髓性肌萎縮症(SMA)。二、一針70萬的藥,是唯一希望目前,湖南寧鄉2歲的諾諾作為Ⅱ期脊髓型肌萎縮症的患者,已經在使用唯一的治療藥物了。
  • 罕見病SMA患兒現狀:等藥續命,一針70萬,一年打3針,需終生使用,家屬...
    積木、拼圖、兒童充氣泳池,還有衣服,在兒子毅毅出生前就已買好,瞿琳利想著等孩子會走路了,帶他去遊樂園玩。「送他去哪上學,該怎麼培養他,甚至連他結婚生子的場景我都幻想過。」瞿琳利說。但從出生到現在,一歲多的毅毅更多的是待在一間有著各種儀器、充滿消毒水氣味的病房,鼻腔和嘴裡還插了塑料管。他全身上下最靈活的地方只剩下眼睛。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藥一針70萬?國外更貴!國家醫保局已在談判!
    近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特效藥一針70萬上了熱搜相信很多有了解過。之前這個藥物曾經也走紅過只是情況不一樣。據相關媒體稱,近日,廣東省一位癲癇患者的母親歐陽春蘭女士通過書面郵寄方式,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信息公開申請。
  • 全國助殘日記者對話SMA患兒家庭:一針69萬元的救命藥,把孩子擋在...
    去年2月,全球首個SMA精準靶向治療藥物在中國批准上市,進口到國內的一支藥,定價699700元。第一年注射6針,往後每年注射3針,終身用藥。一邊是無法承擔的藥費,一邊是等待治療的患兒,為了湊錢給孩子治病,家長們賣房賣車,開了直播,在照顧孩子的間隙賣貨,艱難卻用力地向著陽光生活。
  • 治這個病的特效藥一針或超萬元!兒醫專家:兩成患兒需多次大劑量用藥
    它一種用上即生效的藥物,是川崎病急性發作期間最有效的藥物,是川崎病急性發作期的「救命稻草」,但它一種很貴的藥物,是以孩子的體重衡量劑量單位的,一針需要近萬元或者超萬元,而且有兩成患兒對藥物不敏感,萬元的藥物要打兩針甚至三針。
  • 「東莞母嬰搖籃」確診一例SMA患兒,救命的一針需1483萬元!
    萬元,第一年得注射6針;修復基因的藥物一針可以見效,但這一針約需1483萬元。1448萬元一針的天價救命藥診室門口,一對年輕的夫婦正在候診,媽媽懷中抱著的嬰兒白白胖胖,看上去很可愛。但「孩子老是抬不起頭,經常哭,不知道怎麼回事。」媽媽很焦急。劉彥慧說,這樣的情況他一看就可以基本判斷是染色體疾病,無法治療。
  • 澳洲200多元一針的救命藥,到了國內70萬?
    前段時間有一個熱搜刷屏了網絡:熱搜中提到的進口藥,指的是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是一種用來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下面簡稱「SMA」)的藥物。大家疑惑的點在於,有網友稱,這種藥物在澳大利亞一針僅需280餘元,一時間輿論沸騰,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為大家說說這件事。
  • 國內一支70萬元的「救命藥」,澳大利亞只要205元?
    近日,一網友發布的「求藥」信息引起廣泛關注,文章稱,湖南省一位剛滿1歲的男孩因患上了罕見病「脊髓型肌萎縮(SMA)」而躺在醫院九個多月,急需特效藥救命。但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一支就要70萬人民幣,這讓家境普通的男孩家庭瀕臨絕望。與此同時,還有一則信息也同樣引人注意。
  • 治療藥70萬元,打一針相當於一套房,家人:不忍心看孩子被病折磨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父母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還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的未來,父母努力工作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就在最近有媒體曝出了一則新聞,有一種治療的藥物,一針就要花費七十萬元,就打這麼一針,就等於一套房子,但是作為患者的家人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治療好,他們願意去花錢給孩子打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