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孫元良(1904年—2007年5月25日),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華陽。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第22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5綏靖區司令官等職。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率部在廟行一線頂住日軍攻擊;「八·一三」淞滬會戰時,堅守閘北陣地76天,後參加南京保衛戰;1944年,率29軍在獨山阻擋猖狂的日軍,使這裡成為了日軍侵華的終點站;1949年後去臺灣,2007年5月25日,孫元良在臺北去世,終年103歲。
1990年,參與錄製22小時大型抗日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即日後的《國殤》);其子孫祥鍾,是臺灣電影明星,藝名秦漢;其孫為偶像劇演員孫國豪;周鎮寰是他的機要秘書。
學習經歷
孫元良(1張)
孫元良,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華陽縣。 孫元良父親孫廷榮是晚清的一名知縣,67歲才生下孫元良。孫元良年少時,父親便去世,但他一心秉承祖訓,勤奮讀書,成績優異。早年在私塾就學;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與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1928年改名中央大學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附中,1952年改為南師附中)。
軍旅生涯
1924年,考入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連長、營長,後任第一團團長,此後在北伐時被免職,於1926年被蔣介石保送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1期炮兵科。不久輟學回國,任第一師野炮營營長、陸軍第二師七團團長、警衛軍第一師一旅旅長等職。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長,參加一·二八事變,在廟行鎮擊退日軍,此役被當時國際間評為「國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以此役獲寶鼎勳章,擢升為第八十八師師長。
1932年5月《上海停戰協定》籤定,87師隨即調回南京。7月,孫元良升任第88師副師長。1933年1月,因為原88師師長俞濟時患病離職休養,孫元良接任師長。1933年11月福建事變爆發,孫元良奉命率88師由駐地經浙江進攻當年曾在上海並肩抗戰的19路軍。福建事變平定後,孫元良率領88師歸東路軍第10縱隊指揮官湯恩伯指揮,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1934年6月,孫元良前往廬山軍官教導團受訓。1935年3月,國民黨軍整頓銓敘軍銜,孫元良獲得少將軍銜。同時他領導的88師也成為最早接受德式訓練和裝備的部隊之一。同年孫元良率部借追擊紅軍之機入川,駐萬縣。1936年10月,孫元良晉升中將,這在當時的黃埔一期生中升遷也是比較快的。
孫元良在江陰(1張)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7年8月,率88師死守閘北陣地76日,以四行倉庫為據點駐守抗戰。此戰後獲雲麾勳章,升任第72軍軍長;1937年12月,參加南京保衛戰,駐守城南雨花臺一帶。因軍餉與上海工事款項等問題,被蔣中正要求至軍法處辯明,於4月3日自行進入武昌銀元局街軍法執行總監部,孫元良提出辯白書後,蔣中正將此案交由康澤與戴笠調查後無罪獲釋,投監拘押42天。
1939年1月,以民生航運公司職員身份,取道香港遊歷考察英、法、德、意等歐洲諸國。回國後重返軍界,任第28集團軍副總司令兼29軍軍長。1944年,率部將日軍趕出距重慶七百餘公裡的貴州獨山縣,收復南丹等地,使日軍退出貴州;解陪都之危,獲青天白日勳章。1945年5月,孫元良的29軍在局部大反攻的浪潮中,奮勇向前,一路克復河池、德勝、宜山、中渡、永福等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0月,孫元良奉京滬衛戍總司令湯恩伯的命令,責無錫、蘇州、江陰、常熟、宜興、溧陽、丹陽、金壇地區的受降。
抗戰勝利後,孫元良因和當時的「軍政部長」陳誠有過節而未獲重用,1946年,先後出任南京附近的常(熟)鎮地區警備司令 、重慶警備司令等次要軍職。國共內戰爆發後,孫元良出任第16兵團司令官,1948年率部參加淮海戰役,遭華東野戰軍 包圍後,12月6日自行突圍,所率多數被殲。這場戰役的失敗,孫元良始終耿耿於懷,成為心中難以忘卻之痛。
1949年,孫元良率第16兵團殘部駐守四川,由於所率第41軍、第47軍通電起義,他只好搭機離開大陸,經香港到達臺灣。
晚年定居臺灣,不提當年勇
孫元良與其子秦漢(著名影星)
1949年底,孫元良來到臺灣。與他有宿怨的陳誠在臺灣正是炙手可熱,成為蔣介石的左右手。孫元良幾經衡量,自認在軍中已無發展機會,決定報請退役,改行經商,自食其力。
上世紀70年代初,孫元良一度旅居日本,開了一家名為「天福園」的麵館。
1975年,他重返臺灣定居高雄,在當地一家針織品公司當董事長,退休後,孫元良到臺北定居,閒來無事時著書立傳,寫了回憶錄《億萬光年中的一瞬》等。
晚年的孫元良很少提及當年的風風雨雨,心境平和地專注養生;孫元良的第5個兒子孫祥鍾,即是影視雙棲的臺灣資深藝人、偶像演員秦漢,他曾回憶說:「即便是對自己的兒女,他也很少說起過去參與的戰事。」
《一寸山河一寸血》節目裡接受採訪(1張)
1985年,孫元良最後一次高調亮相。由於日本軍國主義否認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作為歷史的見證人,81歲高齡的孫元良在臺灣高雄市發表了一份抗議書,義正詞嚴地駁斥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謊言。
2004年黃埔軍校建校八十周年,海內外黃埔後人爭相舉辦紀念活動,他是唯一健在的黃埔一期生,因此被看作是最佳的活廣告,但所有媒體的邀請都被他拒絕,可能是他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而且昔日同袍和部屬都已相繼凋零,不願再提及往事。
2007年5月25日,孫元良在臺灣逝世,享年103歲,是黃埔軍校一期生中最後一位離世的,他的去世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生前行事低調的他,身後事家屬也將力求精簡;他的後事家屬會依照其遺囑指示不發訃文,只在報紙登半版廣告告知親友,至於骨灰則暫厝林口,等待適當時機再遷葬回大陸南京。
免責聲明:本文系本號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聲明:文章來源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謝謝。希望各位朋友看完後點「在看」,以示鼓勵,謝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