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逃跑將軍」孫元良:抗戰不誤享樂,生下一兒子家喻戶曉

2021-01-07 南宮欽

孫元良,一個歷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他既在前線抗過日,又私下貪財好色,是蔣先生命令查辦的"飛將軍"。

稱孫元良為"飛將軍"可不是一句誇讚之語,而是因為他無數次在戰爭中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抗戰中不忘聽戲和逛窯子。令人意外的是,上世紀臺灣著名演員孫祥鍾(藝名秦漢)竟然和孫元良是父子關係,他的一生真算得上是一個傳奇。

孫元良的墮落史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孩子的未來發展,和小時候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傳言中孔子的父親,六十多歲才生下孔子,孫元良也是一樣。他的父親六十七歲才生下他,不過和孔子不同的是,孫元良的父親因為老來得子,格外給予這個小兒子千般嬌寵溺愛,以至於逐漸養成了他一種享樂主義精神。

但一個人要是過得太一帆風順了,往往是對他有害的。

孫元良的父親是晚晴的一名知縣,他出生在有功名在身的書香門第出身,因此孫元良在讀書之事上還是頗為用心的,1924年孫中山先生預備籌辦黃埔軍校,計劃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學員。

孫元良此時正在北京大學讀預科,他聞訊後立即報名參加黃埔軍校招生考試,而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員招生原則十分苛刻,一定要有一位推薦人,此時為孫元良的推薦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李大釗,要知道當時的孫元良還是個未滿二十的毛頭小子,由此可見他的前途是一派光明之景。

從他的舊照中我們不難看出,孫元良的外表英俊瀟灑,加上他個人的文化程度較高,所以一直頗得蔣先生器重,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人情緣故,孫元良的叔父孫震也是蔣先生手下的一員大將。

如果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講,孫元良在一出場就已經拿到了男主角劇本,而他又是怎樣自己一步步墮落成"逃跑將軍",為人所不齒的呢?

孫元良起初的確是一名戰功頗豐有勇有謀的將士,在幾場可以被銘記史冊的戰役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浴血奮戰的身影,比如在"八·一三"凇瀘會戰中,他率領第八十八師駐守陣地整整七十六天,在主力撤退的情況下,創造了孤軍據守四行倉庫的驚世壯舉。

但是成功易守功難,身上背負了光輝與榮耀之後,與之而來的就是居功自傲的邪念叢生。

貪圖享樂的逃跑將軍

"上海學生代表在四行倉庫八十八師師部慰勞,這時孫元良看到一個女學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語要該女生單獨在師部多玩一下,企圖強姦。"時任南京軍械部主任葛天回憶道。

如此惡劣的行徑在孫元良眼中看來竟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反而振振有詞地反駁道:"英雄總是和美人聯繫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歡美人,尤其是我們在上海作戰有功,做這一點小事沒有什麼。"

此外,令人咋舌的是孫元良在從軍過程中一共有過四次臨陣脫逃經歷,做逃兵是一件極其不能被輕易原諒的事,一般來說軍紀嚴明的部隊,在兵丁第一次出逃後,就應該做出一定的處分,在民國時期甚至有直接槍斃的先例,

而孫元良次次都能全身而退,甚至出逃行為愈演愈烈,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國民黨內部任人唯親,相互包庇情節嚴重,治軍不嚴恐怕是導致他最終覆滅首當其衝的原因。

孫元良第一次出逃是在北伐戰爭中,他時任第一師第一團團長,屬於蔣先生的嫡系部隊。戰火打響後,孫元良突然驚慌失措,未按照上級命令執行守衛南昌的任務,做起了貪生怕死的縮頭烏龜,最終導致隊伍群龍無首。

蔣先生聞訊後暴跳如雷,在第一師面前嚴厲批評孫元良這種不聽指揮的作風,揚言要指定日子槍斃孫元良,當時幾乎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認為"這次死定了"。

不過不知為何,這孫元良不但沒有被槍斃,反而升任旅長,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讀了一年書。這還要多虧他曾經的老師和朋友在蔣先生面前不斷為他求情,才保住一命。

原來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員,有大半數以上都退黨加入了我黨,孫元良是嫡系出身頗有根基而且多年來忠心耿耿,加上他的叔父一直專心效力,今日如果貿然槍斃了孫元良,那麼又會寒了多少人的心呢?所以蔣先生氣消了以後,孫元良也就沒事了。

有了這次"免死"經歷,孫元良開始愈發大膽起來,不僅私下吞併軍費而且一頭扎進了女人堆。

南京保衛戰打響後,孫元良奉命來到南京駐紮,而據他的部下回憶,到了南京的孫元良注意力就沒有放到抗戰上,整天不是在夫子廟看戲,就是在秦樓楚館中流連。

可惜了那一隻裝備精良的部隊,就在主將昏天黑地貪圖享樂之中,斷送了自己的生命,成為了日軍刀槍下被屠殺的冤魂。中華門失守後,孫元良用金條買通青樓老鴇子,給他在地窖中留出一處苟且偷生之所,而在他個人的晚年回憶錄中卻粉飾了這段歷史,直言他一直與部隊的將士一同尋找出路。

與明星秦漢竟是父子關係

雖然他個人沒有落下什麼好名聲,但是子孫後代倒是很爭氣,與他長相頗為相似的臺灣明星秦漢,一問才知這竟然是他的第五子,"秦漢"這個名字是藝名,他的本名為"孫祥鍾"。

秦漢與秦祥林、林鳳嬌和林青霞合稱"二秦二林",是上一代人心目當中的偶像,一生出演過上百部影視作品。孫元良表示,他極少對自己的子女提起從前的往事,大概是想用遺忘淡化這段不光彩的歷史吧。

相關焦點

  • 活了103歲的逃跑將軍,抗戰結束後退役從商,生下一兒子家喻戶曉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之分,就像戰爭時期,既有堅守抗戰的烈士們,也有半路逃跑的人們。但如果是一個士兵逃跑了,在一場戰鬥中也不會有太大的關係,但如果一個將軍在半路逃跑了,那就不只是孬兵這麼簡單了,而是對戰士的生命完全不負責的表現。
  • 「逃跑」將軍一直活到2007年,生下一子,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例如今天我們要講的孫元良,就因為臨陣逃脫而被大家牢牢的記住了。校園生活順遂,軍旅生涯卻臨陣逃脫孫元良是一個參加過許多著名戰役的將軍,他在1904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父親擔任過當地的知縣,所以在學業方面一直非常有成就。
  • 孫元良到底是不是飛將軍?
    但是大家紛紛說孫元良根本就是個關鍵時刻逃命比誰都快的飛將軍,管虎不去見謝晉元的兒子,而是去見孫元良的兒子,可見管虎思想有問題,這部電影立場有問題。 我說孫元良又不是漢奸, 管虎見見他兒子沒什麼政治問題,只是時機欠考慮。
  • 《八佰》中的孫元良是黃埔十大名將之一,為何被稱為「飛將軍」
    孫元良是黃埔一期生,黃埔軍校出生又長得一表人才,自然深得蔣介石喜愛。然而此人卻貪財好色欺男霸女,甚至在戰場上三次逃跑,因而有了「飛將軍」之稱。北伐戰爭第一次是在北伐戰爭期間。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蔣介石的嫡系第1軍第1師和程潛的第3軍攻打江西的孫傳芳。第1軍貪功冒進,貿然攻打南昌。僥倖得手後不思鞏固戰果,反而大肆尋歡作樂。
  • 他被稱為「好色將軍」,曾活到了2007年,兒子是位著名的影視明星
    在民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將軍,他貪財好色,卻活到了百餘歲,他的其中一個兒子如今成為了我國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這個人便是孫元良。 直到成年後,孫元良參加了黃埔軍校,他成績優異,表現突出,很快在戰場上屢屢建功,成為了一名大將軍。 起初,孫元良在戰場中衝鋒陷陣,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漸漸地,隨著名聲與威望越來越高,孫元良反而開始「憐惜」起自己來,成為了一名貪生怕死之輩。在前線戰士在戰場上流血犧牲時,孫元良卻只做了兩件事:好大喜功,剋扣軍餉。
  • 他是黃埔一期生,抗戰中屢次逃跑,晚年聽說日本人耍賴他寫信譴責
    談到國軍中著名的逃跑將軍,人們一定會想到孫元良,但其實孫元良的早期並不是這樣。孫元良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資,19歲就考進了國立法政大學,但當時革命是大勢所趨,孫元良也受到了感染,轉投廣州的黃埔軍校,成為黃埔軍校一期生,畢業後立刻投身於國軍的數次戰鬥中去,那時候的孫元良還是不怕死的青年才俊,哪怕受傷了也不下火線,孫元良也因此受到了蔣介石的褒獎。在北伐前夕,孫元良已經官至團長,要知道他當時只有23歲。
  • 孫元良:他是抗日的國軍高級將領,可他又貪財好色,多次臨陣脫逃
    而導演去找孫元良後代合影而不去找謝晉元後代合影而飽受眾多網友詬病。為什麼網友反映如此強烈呢?主要是大多人認為孫元良這個人不行,臨陣脫逃被稱為「飛將軍」;涉嫌強暴女學生,人品極差。謝晉元是什麼人?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勳章"(第69號)。這麼一對比,眾網友能不生氣嗎?
  • 《八佰》裡潛在的指揮官孫元良究竟是不是「飛將軍」?
    《八佰》上映了,有關國軍抗戰的話題火了。《八佰》因為導演管虎與秦漢的一張合影,引來了諸多批評。大概是,義憤填膺者都覺得孫元良是「飛將軍」,為啥要宣揚他呢?孫元良背上「飛將軍」的惡名,主要來自淮海戰役。不過,這是後話。
  • 淮海戰役中的川軍,44軍坑了黃百韜,16兵團孫元良帶頭逃跑
    首先當然是著名的長跑健將孫跑跑、孫元良率領的十六兵團,下屬41和47兩個軍,都是川軍,其次是原本駐紮在海州的王澤浚的44軍。 16兵團的兩個軍原本駐紮在鄭州,是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孫震指揮的,但在淮海戰役之前,編組大兵團時,國軍統帥部對孫震不放心,於是起用了賦閒已久的孫元良。
  • 歷史上有哪些常敗將軍?
    今天我們來列舉一些歷史上的那些常敗將軍。一,常敗將軍1、三國的常敗將軍——夏侯淳曹操非常器重的一名家將曾被稱為「常敗將軍」,不論在演義還是正史中,這位將軍都鮮有打過勝仗。被後人戲稱為「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他就是夏侯惇,這位獨眼將軍在三國的名將中似乎並不矚目,甚至還有被俘虜的不佳記錄。
  • 孫元良簡介
    孫元良(1張)孫元良,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華陽縣。  孫元良父親孫廷榮是晚清的一名知縣,67歲才生下孫元良。孫元良年少時,父親便去世,但他一心秉承祖訓,勤奮讀書,成績優異。不久輟學回國,任第一師野炮營營長、陸軍第二師七團團長、警衛軍第一師一旅旅長等職。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長,參加一·二八事變,在廟行鎮擊退日軍,此役被當時國際間評為「國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以此役獲寶鼎勳章,擢升為第八十八師師長。1932年5月《上海停戰協定》籤定,87師隨即調回南京。7月,孫元良升任第88師副師長。
  • 1949年,孫元良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怎麼樣?
    不過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秦漢的背景吧?要是說出來估計大家得嚇一跳。秦漢的本名叫孫祥鍾,其父名為孫元良,是國民黨高官,官至兵團司令,同時也是一位抗日名將。只是孫元良的名聲不太好,因為種種原因,孫元良在戰場上混了個「逃跑將軍」的稱呼,那麼孫元良身上有著什麼故事呢?跟著我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 孫元良是抗戰名將?民國是教育公平的典範?十大網絡謠言一次看清
    但是,這些海量信息知識中的許多內容 帶有很多迷惑性 比如有的內容本身就是錯誤的 是站不住腳的 有的內容可能在特定的 文化歷史條件下是正確的
  • 他是抗日名將,晚年賣面養雞自食其力,兒子是大眾熟知的人物
    2月22日晨,日軍見吳淞、閘北地區久攻不下,便將突破重點轉專向廟行鎮,五軍戰線頓時岌岌可危。孫元良奉命增援廟行,經過激戰,將日軍主力逐出廟行鎮,斬敵數百,取得開戰以來的首次勝利。這之後,孫元良又親赴所部517團團部,指揮該團在葛隆鎮阻擊追兵,保證了我軍的安全撤退。
  • 南京保衛戰中,孫元良未戰先逃躲進妓院?他的真實表現究竟如何
    上一篇文章,有評論認為孫元良的逃跑行為主要在南京保衛戰當中,我只提淞滬會戰而不提南京保衛戰,是以點到面地為孫洗白。本來筆者不打算再聊這個人,既然大家感興趣,那我就再翻翻南京保衛戰當中與孫元良有關的歷史資料吧。
  • 國軍40多個兵團司令,只有他後來活了103歲,兒子曾是金馬獎影帝
    在國民黨40多個兵團司令之中,有一個人非常特殊,他雖然打仗不行,但壽命最長活了103歲,有個兒子還曾是金馬獎影帝。那麼,這個國民黨兵團司令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在軍事生涯之中,孫元良曾先後經歷過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可以由於軍事指揮能力欠佳,屢屢臨陣逃跑,所以落了個「逃跑將軍」的惡名。不過,名聲不好的孫元良卻不斷得到遷升,官職越當越大,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孫元良不僅是黃埔將領,而且有一定的川軍背景,他的叔叔孫震就是四川軍閥大佬之一。蔣介石為了拉攏四川軍閥為其賣命,所以對孫元良格外的器重和賞識。
  • 日本女護士嫁中國將軍64年,生下歌唱家女兒,女婿更是家喻戶曉
    愛情,不分國界。即使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裡,也有著跨越國界的愛情故事。只不過這個愛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身份不一般。女主人公是一位日本護士。而男主人公是一位中國將軍。自從他們結婚後,還生下了一位歌唱家女兒,女婿更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故事始於1913年6月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