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吹哨人」,法律是這麼一步步保護起來的

2020-08-28 慧玉律師



眾所周知,美國是對「吹哨人」保護相對完善的國家,甚至還專門有了《吹哨人保護法案》(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下有關「吹哨人保護」的一些問題,希望我們越來越好!


1. 關於&34;的定義

「吹哨人」(Whistleblower)這個詞起源自英國警察發現有罪案發生時會吹哨子的動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眾的注意。維基百科上關於吹哨人的定義,比較符合現代的我們對它的理解:

A whistleblower is a person who exposes secretive information or activity that is deemed illegal, unethical, or not correct within a private or public organization.


The information of alleged wrongdoing can be classified in many ways: violation of company policy/rules, law, regulation, or threat to public interest/national security, as well as fraud, and corruption.


Those who become whistleblowers can choose to bring information or allegations to surface either internally or externally. Internally, a whistleblower can bring his/her accusations to the attention of other people within the accused organization such as an immediate supervisor. Externally, a whistleblower can bring allegations to light by contacting a third party outside of an accused organization such as the media, government, law enforcement, or those who are concerned.


Whistleblower, however, take the risk of facing stiff reprisal and retaliation from those who are accused or alleged of wrongdoing.

上面一個定義或許有些複雜,去粗取精,概括提煉以後就是這樣:

Whistleblowers are those who go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putting their jobs, their lives, and the safety of their loved ones at risk in order to expose devious behavior within an organization.

簡言之,「吹哨人」是指那些當發現有危害社會、公眾利益的事情之後,站出來舉報揭發的人。


而「吹哨人保護制度「就是各國為了保護和激勵這些為公眾和社會利益而抱薪取暖者所作的保護,美國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 《吹哨者保護法案》


In 1778, Americans passed the world's first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law .

1778年, 美國人在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吹哨者保護法案》。


美國從立國之初就很重視對吹哨者的保護,富蘭克林就曾作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批「吹哨人」,通過披露秘密函件的方式揭露政府的罪行:

Benjamin Franklin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American whistleblowers in 1773 when he exposed confidential letters showing that the royally appointed governor of Massachusetts had intentionally misled Parliament to promote a military buildup in the Colonies.

而該制度真正立法則要到18世紀後期。1777年,塞繆爾·肖等10人揭露了時任美國海軍第一任總司令霍普金斯的一系列惡行並招致報復,塞繆爾·肖和理察·馬文鋃鐺入獄,被迫向美國大陸會議尋求幫助,這種情況下,大陸會議火速立法,1778年7月30日,大陸會議無異議通過一部法律來保護他們以及未來的舉報者。「所有為美國效力和在美國國土上生活的居民,均有責任向國會或相關政府部門舉報公務官員的不檢點、造假和不良行為。」

In 1777, US naval officers Samuel Shaw and Richard Marven revealed the torture of British POWs by the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Continental Navy. The following year,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unanimously enacted the first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law.

In 1863, the government enacted the False Claims Act as a measure to protect whistleblowers.

1863年,美國政府出臺《虛假申報法案》,保護「吹哨人」 。


1863年,美國正處於南北內戰,一些人趁著戰爭發國難財,以次充好,將劣質物資送上前線,並虛報價格。於是在時任林肯的推動下,美國出臺了《虛假申報法案》,鼓勵所有民眾都來當「吹哨人」,對當時涉及政府的醫療、軍事和其他官方開支有舞弊虛報行為的,可以進行揭發,揭發者最高可獲得三成贓款作為獎勵。


This act was revised in 1986.

該法案於1986年修訂。


​In 1972,Mark Felt exposed the detail information to The Washington Post,which eventually leaded to the resignation of Nixon.


1972年,馬克.菲爾特向《華盛頓郵報》披露信息,最終導致了尼克森的辭職。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水門事件,而在該事件中導致尼克森辭職的馬克.費爾特一直被媒體用「深喉(deep throat)」代稱,以期對「吹哨人」做最大保護,其真正身份直到2005年才被公布。


「水門事件」推動了美國多項立法,包括確保新聞媒體獨立性「特免權「,記者在出庭作證時可以拒絕說出消息提供者的姓名,保護「吹哨人」的隱私。


1989年,美國國會通過《吹哨人保護法案》(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鼓勵公民(包括公職人員)通過參與到旨在維護社會公正的行動中,特別是公職人員在其履職過程中,發現存在貪腐、影響公共利益、國家安全的行為,有權以告密(包括向媒體報料)的方式進行檢舉。吹哨人不僅不會受到洩密的指控,相反的,法案規定司法機構應該為他們及他們的家人提供各種保護。


結語


一直以來,我國的立法對「吹哨人」保護都持積極態度的,我國也是世界上少數把吹哨人保護條款寫進憲法的國家,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就規定「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我國的《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也有相關條款。



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的部門法規也做了相關規定,比如《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保護公民舉報權利的規定》(1991)、《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2014修訂)、《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關於保護檢舉、控告人的規定》(1996)等。2016年3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最高檢起草的《關於保護、獎勵職務犯罪舉報人的若干規定》,隨後由最高檢、公安部、財政部聯合印發。該規定完善和細化了保護舉報人的職責分工、保密措施、保護措施、打擊報復行為處置,保障監督措施,有力地推動了開展舉報人保護工作的制度化和規範化。



儘管如此,在對吹哨人的保護上,無論是立法,還是司法,我們都還有需待完善的地方,保護吹哨者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都達成的公示,世界各國都在完善相關法制以給吹哨人最大的保護,就向我們的英雄李文亮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一個敢於為時代發聲的人,我們不該讓其禁聲。


最後,以」美國「吹哨者」保護法巨擘科恩的一句話結尾:支持和保護『吹哨者』,而不是忽視和恐嚇『吹哨者』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吹哨人?美國《吹哨人保護法案》給我們的啟發
    而從此延伸出來,目前我們所指的「吹哨人」是為使公眾注意到政府或企業的弊端,以採取某種糾正行動的人。一般來說,弊端或不當行為指有人違反了法律、規則或規例,進而直接威脅到公眾的利益,例如欺詐,以及貪汙腐敗。「吹哨人」行為,更多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行為背後的社會環境、法律環境和道德環境。我們需要完善的舉報體系,和社會輿論的支持以及法律的最終保障。
  • 【麥田·民生】《吹哨人保護法案》
    今日送別「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墓志銘——造謠者美國《吹哨人保護法案》發展歷程如果一政府公職人員在履職過程中突然發現其所在的組織或上司正在試圖隱瞞重大的秘密,這個秘密可能損害到重大公共利益甚至國家安全美國的《吹哨人保護法案》制定的過程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參考。
  • 都說李文亮是「吹哨人」,吹哨人到底是什麼?美國《吹哨人保護法案》可以給我們有益參考
    這幾天,一個熱詞叫「吹哨人「,媒體也把剛剛去世的武漢醫生李文亮說成是中國的吹哨人,那麼,大家都在說的李文亮是「吹哨人」,吹哨人到底是什麼?今天就推薦一個文章,原發於人民法院報。作者黃鳴鶴,就職單位: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可謂是官方的文字,有助大家了解剛才的疑問。
  • 李文亮走了,你應知道吹哨人和《吹哨人保護法案》
    美國《吹哨人保護法案》的發展歷程美國的《吹哨人保護法案》制定的過程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參考。這一理念最好的詮注是《吹哨人保護法案》(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在國會立法通過,這部法律鼓勵公民(包括公職人員)通過參與到旨在維護社會公正的行動中,特別是公職人員在其履職過程中,發現存在貪腐、影響公共利益、國家安全的行為,有權以告密(包括向媒體報料)的方式進行檢舉。
  • 什麼是吹哨人-虎嗅網
    後來美國的相關法律越來越多,各州也針對自己的情況出臺了舉報人保護法律,並且按照英美法系的傳統,有法條拼湊、串聯的現象出現,更加豐富了舉報法律系統,讓美國成為了世界上舉報法律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吹哨人制度」的法理在於:以公平正義動機為前提,舉報屬實有利於社會大眾維護公正,就應得到法律保護。例如在澳大利亞,對於保障吹哨人利益的相關法律一度是空白狀態,官方對於吹哨人的態度也並不友好。前新南威爾斯州警察專員託尼·勞爾將官方政府和警察的態度總結為:「澳大利亞沒有人喜歡吹哨人,特別是在警察或政府這樣的組織中。」
  • 什麼是吹哨人?美國吹哨人保護法給我們啟發
    「吹哨人」行為,更多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行為背後的社會環境、法律環境和道德環境。我們需要完善的舉報體系,和社會輿論的支持以及法律的最終保障。首先,保證 「吹哨人」以正當合法的途徑和合適有效的傾訴對象。這樣一來可以真正使社會的不良風氣和違法行為得到正常的舉報和控訴,二來也可以讓「吹哨人」規範自己的行為,運用法律途徑保護公利和私利,使二者得到平衡。
  • 發揮「吹哨人」作用防範安全事故
    事故防範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吹哨人」應當如何在事故防範中充分發揮作用?又應當如何保護「吹哨人」的權益?中國政法大學應急管理法律與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林鴻潮介紹說,「想知道安全風險點、隱患、違法行為在哪裡,通過鼓勵內部人舉報,有可能會有效獲得一些違規違法線索。」  林鴻潮認為,設計「吹哨人」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發現違法線索的成本,提高效率,主要是應用於一般的執法活動。
  • 遏制職業打假保護「吹哨人」
    市場監管總局出手遏制職業打假,保護「吹哨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 穎消費者買到不合格商品,或者感覺被「天價」商品坑了,到底該找誰投訴?職業打假人明知商品質量有問題還故意購買,能否通過投訴獲得賠償?舉報人擔心被打擊報復,怎麼解決?
  • 真相、謠言與「吹哨人」制度 | 德恆研究
    基於此,《吹哨人保護法案》在國會立法通過。4美國《吹哨人保護法案》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a.對「吹哨人」的規定。在《吹哨人保護法案》中意為「望哨和告發者」,是指代表國家起訴任何收到或使用政府財政資金實施欺詐行為並從中獲利的個人或實體(包括州和地方政府);b.「吹哨人」舉報得到的獎勵。
  • 什麼是「吹哨人」制度?「吹哨人」制度是否能大幅降低政府監管成本...
    被稱為「大幅降低政府監管成本,對存在重大問題的企業和組織起到威懾作用」的「吹哨人」制度正式進入國務院指導意見中。9月12日,《國務院關於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建立「吹哨人」制度。這是國務院層面首次對建立「吹哨人」制度作出部署。
  • 誰是真正的「吹哨人」
    不同於利益糾纏的告發、揭秘,「吹哨人」開始更多指代從內部到外界觸發公眾反應的機制。 而最先發明「吹哨人」的英國,在制度方面卻並非前進得最快的。直到1998年,英國議會才通過《公共利益披露法》(Public Interest Discloure Act of 1998),以保護吹哨人免受其僱主的報復行為。
  • 論國家監管體制改革背景下我國「吹哨人」制度的構建
    但揭露組織內部不法或嚴重危及公益和安全行為,往往造成商譽、信用、商業秘密等權益的損害,兩者將產生法益保護的衝突。若不對「吹哨人」提供法律保障,多數人便常常擔心消息走漏後遭組織報復,一般均視吹哨行為為畏途。因此,世界主要國家莫不以法律保護「吹哨人」,使其在符合一定要件下得免於遭受解僱、不利對待,甚至可免除民刑責任。
  • 探索「吹哨人」制度
    「吹哨人」制度功能認知反思「吹哨人」制度作為一項從違法企業內部「策反」員工的措施,可以直接增強監管效果。然而現實中,對「吹哨人」的保護和激勵普遍存在實際操作上的障礙,存在受理機構不統一、權威性不足,獎勵力度不足以吸引內部知情人,獎勵程序複雜,舉報人擔心遭到報復最終棄獎,對匿名舉報重視不夠、對實名舉報保護不足等問題。部分地區的制度探索,還主要停留在公眾監督有獎舉報範疇,沒有對「吹哨人」進行特別的激勵和保護,沒有區分二者的差異,也缺乏詳細規定,造成制度初衷和實際效果不匹配。
  • 全國煤礦今年共發生死亡事故122起 應急管理部要求充分發揮「吹哨...
    事故防範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吹哨人」應當如何在事故防範中充分發揮作用?又應當如何保護「吹哨人」的權益?執法檢查作用有限內部舉報提高效率2019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提出,要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建立「吹哨人」、內部舉報人等制度,對舉報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和重大風險隱患的有功人員予以重獎和嚴格保護
  • 你知道什麼是吹哨人嗎?硬核科普時間到!
    吹哨人 在全民戰「疫」的這段時間,「吹哨人」一詞的使用頻率很高。」,簡單說就是「檢舉人」或「舉報人」,中文常譯為「吹哨人」。XX醫生自製防護面具 你保護患者,我保護你!
  • 《吹哨人》亮相上影節 湯唯圓夢雷佳音挑戰說英文
    《吹哨人》亮相上影節 湯唯圓夢雷佳音挑戰說英文 時間:2019.06.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吹哨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戳這裡帶你了解真正的吹哨人
    吹哨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戳這裡帶你了解真正的吹哨人時間:2020-02-12 15:3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吹哨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戳這裡帶你了解真正的吹哨人 發現險情後第一時間吹響哨子警示所有人的人。 英雄。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網傳「繼續吹哨人,彭志勇醫生」內容...
    9月12日晚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布說明,稱網傳「8.30日記:繼續吹哨人,彭志勇醫生」內容嚴重失實。說明全文如下:關於網傳「8.30日記:繼續吹哨人,彭志勇醫生」內容嚴重失實的說明近段時間來,一則「8.30日記:繼續吹哨人,彭志勇醫生」的信息在朋友圈不斷轉發,文內假借彭志勇醫生之名,發布不實言論,不但誤導了公眾,也幹擾了國家的防疫工作
  • 李光潔關心雷佳音 《吹哨人》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
    李光潔關心雷佳音 《吹哨人》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時間:2019-12-05 09:12   來源:燒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光潔關心雷佳音 《吹哨人》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 吹哨人首映禮上, 雷佳音的好友李光潔到場應援,不僅對影片大加讚賞,還現場表白雷佳音,一起來看看李光潔關心雷佳音說了什麼吧
  • 「我們不僅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打擊者,更是企業風險的吹哨人!」
    「我們不僅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打擊者,更是企業風險的吹哨人!」浙江公安機關多措並舉全面推進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工作編者按: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不再是僅僅著眼於單個案件的偵辦或者案件的全鏈條打擊,除了積極創新工作機制,著力解決執法難題,提升打擊實效之外我們更加關注類罪的研究,探尋類罪所暴露出的行業性、機制性的漏洞和風險,做一個『吹哨人』,積極開展智慧財產權犯罪的綜合治理。」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總隊長湯文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