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
《感知音的高低》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歌曲《布穀叫,春天到》,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引導學生熱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
【過程與方法】
充分的聆聽歌曲,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領悟歌曲,學生能夠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
【知識與技能】
學習柯爾文手勢,通過柯爾文手勢,感受音高的變化;能夠輕柔、抒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輕柔、抒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難點】
學習音高手勢,通過手勢,感受音高的變化。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一組關於「布穀鳥」的視頻,請學生們觀察,從視頻中你能聽到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布穀~布穀~)
教師總結:布穀鳥是一種會唱歌的鳥類,它經常用自己美妙的聲音,給人們唱出動聽的歌曲,告訴人們,春天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學唱歌曲《布穀叫,春天到》,感受布穀鳥給我們帶來的春天的氣息。
(二)感知歌曲
1.初次聆聽。教師提問學生:歌曲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給人一種歡快的感覺,聽起來很開心。
2.教師演唱歌曲,提問學生:你能想像到什麼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感受音樂,能夠想像出布穀鳥在天空飛翔,春姑娘與它一起到來的景象。
(三)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範唱,學生模唱3(mi)、5(sol)兩音,感受兩個音之間的距離。
2.(1)教師用手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唱山歌》 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採用欣賞法、小組合作等方法,激發對音樂的理解。
【知識與技能】
了解「對唱」形式、「變換拍子」及壯族民族風俗,並能用優美、委婉的聲音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
【難點】一字多音的演唱。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電影《劉三姐》對歌視頻片段,提問學生視頻中的人物在做什麼,周圍的景色怎樣,唱歌的人是誰,她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歌手。教師總結「視頻當中的人們在有山有水的地方開心地對歌,我們曾經學過「甲天下」的山水在廣西桂林,這個美麗的地方不僅有迷人的風景,更居住著一群勤勞善良、樂觀開朗的壯族人民。除了剛才播放的對歌歌曲,電影裡還有另一首優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來我們伴隨這首歌曲,一起走進我們的桂林,走進壯族。」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教師設置問題:歌曲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進行總結:歌曲的情緒是優美、婉轉地,速度為中速。
2.再次聆聽歌曲,教師設置問題:歌曲的節拍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進行總結: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進行的,這樣的節拍我們叫做「交換拍子」。
(三)探究學習
1.學生學唱旋律,感受變換拍子的旋律特點;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樂句,並根據特點劃分樂句;
3.分樂句帶入歌詞,學唱歌曲,理解歌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4.觀察歌詞與旋律對應特點,找出「一字多音」,並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隨鋼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紹壯族風俗歌會「歌圩」,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影片中人們的演唱形式和學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麼不同,結合歌曲《唱山歌》總結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由小組代表發言進行小組間的討論交流。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唱山歌》,走進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桂林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動聽的音樂以及善良的壯族人民。我們國家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文化,我們除了要了解這些文化,還應該保護和傳承我們國家的這些藝術瑰寶,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
五、板書設計
《國旗國旗真美麗》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歌曲,感受歌曲中表達對國旗的讚美和喜愛之情,能夠養成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運用模仿、體驗的方式,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
感受2/4拍的強弱規律,並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難點】
感受2/4拍的強弱規律。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看課本上的插圖,請學生找出天安門、國旗和國徽。在天安門廣場,我們可愛的解放軍叔叔每天早晨都會伴著雄壯的國歌將國旗升起,現在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國旗升起時的場面吧。
教師播放在天安門升國旗的視頻,並請學生談談觀看視頻之後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板畫示意圖並說明各部分分別代表什麼,引導學生懂得升國旗時應起立,目視國旗。我們的國旗這麼美麗,所以有人給她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歌曲中所描繪的國旗吧!
(二)新課教授
1.教師播放歌曲,並設問,聽完這首歌曲你能想像出什麼樣的畫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評價並總結,五星紅旗飄揚在藍藍的天空中,那麼美麗,那麼雄偉和激動人心。
2.復聽歌曲,並設問,歌曲的速度是什麼樣的?情緒又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評價並總結,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緒歡快且激動。
3.教師彈琴範唱歌曲,學生跟琴輕聲哼唱,提醒學生注意情緒。
4.教師運用奧爾夫教學法,用強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讓學生感受2/4拍的強弱規律,並說一說2/4拍有什麼樣的特點?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前面一拍是強拍,後面一拍是弱拍。
5.跟隨教師的示範一起拍出2/4拍的強弱規律。
6.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隨琴聲律動身體,再次體會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緒。
7.教師教唱歌譜,學生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揮拍演唱曲譜。
8.學生齊讀歌詞後填詞演唱。
高中音樂
《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歌曲的學習,增強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運用分析法、小組探究法,提高音樂鑑賞能力,培養音樂學習興趣。
【知識與技能】
感受新疆塔吉克等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欣賞歌曲,了解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理解音樂表現景色、表現新疆塔吉克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帶領學生複習上節課的知識《海浪的嬉戲》。「上節課我們感受到了來自西方印象主義時期的大海,還記得它有什麼特點嗎?」學生自由回答。「環行之旅還未結束,今天我們又要去往哪一站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環節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節奏和旋律有什麼特點。
2.復聽歌曲,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主題部分可以分為幾段。
環節三:分段賞析
1.教師出示作者簡介及歌曲簡介,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歌曲。
2.對比兩段主題旋律,在旋律和節奏上有什麼不同,分別通過怎樣的方式表現了怎樣的感情。
3.分析歌曲如何體現新疆塔吉克族的風格特點(旋律、節奏),組織遊戲拍打節奏,感受交替拍子、7/8拍的音樂特點。
4.跟隨伴奏學唱歌曲音樂主題片段。
環節四:鞏固提高
1.結合《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的特點,欣賞聲樂套曲《祖國四季》中的「春」——《祖國的春天》,感受同一聲樂套曲的不同曲目有什麼異同之處。
2.小組討論,總結音樂特點和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中描繪的祖國廣闊土地的美景,增強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環節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自然之韻」中的最後一首歌曲《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同學們通過對本章節音樂的欣賞和學習,領略了不同地區的不同音樂,欣賞了不同風景,感受到來自各地對自然、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課程的最後留一個作業,同學們將本章中出現的幾首歌曲以表格的形式歸納總結它們的體裁、特點及表達的內容,並思考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同學們,下課!
《歐洲民間音樂》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洲音樂作品的學習和理解,學生能夠了解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並感受世界音樂風採,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歌曲演唱、小組討論等方式,分析歐洲民間音樂特點,體會歐洲民間風俗。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說出歐洲音樂的特點及樂器,並能用自己所學知識對作品進行分析。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歐洲音樂的特點及樂器。
【難點】
用所學知識分析作品。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前幾天老師收到一份來自外國好朋友的郵件,郵件中包含了一首歌曲,老師聽到之後感觸很深,今天老師將這首歌曲帶來,給大家欣賞一下,大家來聽一聽這首歌的是什麼?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教師播放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
音樂停了,大家聽出來是哪首歌曲了嗎?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友誼地久天長》。
誰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教師請不同的學生進行回答。
大家的音樂感受力都非常的強,這首歌是一首來自歐洲的蘇格蘭民歌,歌曲描述的是朋友之間的友誼,旋律優美、自然,抒情,平穩的音域仿佛在訴說著對朋友的思念、懷念。歐洲民間音樂是西方音樂家的創作的源泉,擁有著自身的特點,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歐洲世界,去看看歐洲的音樂文化。
(二)探究學習
首先,我們先來到了保加利亞,我們來聽聽保加利亞的音樂有什麼樣的特點?
教師播放蘇格蘭人民跳舞的圖片,並播放歌曲《鳥兒在歌唱》。
學生欣賞歌曲,回答問題:歌曲採用的是什麼樣的形式?通過歌曲與圖片的結合,聽到了歌曲中什麼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為:這首歌曲是多聲重唱的形式,歌曲給人感覺輕快、自由;音色清澈、音域適中;像圖片中人們華麗的穿著打扮一樣,歌曲也十分的華麗,多次出現了滑音等裝飾音記號,歌曲豐富又具有表現力;歌曲中還加入了自由的喉音與二度音程;這種演唱方法叫做「歐亞唱法」,是保加利亞特別的演唱方法。
接著,我們再次來到了蘇格蘭,這次我們聽一首樂曲《優雅》
學生欣賞樂曲,回答問題:樂曲的音樂風格特點有哪些?演奏這部作品的樂器具有什麼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為:《優雅》是蘇格蘭有名的風笛曲,採用五聲音階,樂曲氣勢宏偉又不失優雅;風笛是由一個氣袋以及簧管、旋律館還有持續音管組成的;分為蘇格蘭風笛與愛爾蘭風笛,其中蘇格蘭風笛也具有一定影響意義,其發音粗狂有力、音色嘹亮,採用各種裝飾音,適合演繹具有英雄氣概的作品。
播放愛爾蘭風笛作品,請學生說一說兩地風笛有何不同。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為:愛爾蘭風笛發音柔和,更適合表現抒情的樂曲。
最後,我們來到了羅馬尼亞,聽一首樂曲《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教師播放樂曲。
學生欣賞樂曲,回答問題:樂曲採用的演奏樂器與前面樂器有什麼不同?這首樂曲你能想像到什麼場景?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樂曲採用的是排簫,由不同長短的管組成,善於發出華麗的顫音以及音階式的經過句。通過聆聽作品以及聯想的方式,可以想像到鳥兒在森林裡唱歌,和婦女們盡情舞蹈的場景。表達人物歡樂、愉悅的心情。
(三)鞏固提高
1.教師播放樂器,請學生進行分辨。
2.分小組創編
以前後四人為一小組,為羅馬尼亞民族作品編排舞蹈動作,老師巡視指導。小組進行表演,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歐洲民間音樂》,了解歐洲多樣的音樂文化,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感受那裡人們的喜怒哀樂;不論我們學習哪部作品的時候,都要首先了解其文化背景,以及演繹方式,才能更好的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音樂;
課下請大家搜集一些喜歡的歐洲音樂,下節課跟大家進行分享。
《流行風》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感受和理解通俗音樂作品的音響、形式、風格特點的同時,提高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在對音樂形態與音樂情感的積極聆聽、表演當中,提高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知識與技能】了解歌曲演唱風格和曲式結構,比較通俗歌曲、藝術歌曲、民歌的片段,了解他們各自的風格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通俗歌曲、藝術歌曲、民歌各自的特點。
【難點】聽音樂,分辨音樂種類。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聽音樂,分辨歌曲的唱法。
師:這是一首什麼唱法的歌曲?(流行唱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思念》,了解其曲式結構與演唱風格
(1)《思念》的這首歌曲分為A、B兩段,A段在低音區,娓娓道出的思念之情;B段逐步推向高音區,跳躍跌宕,情緒更加激動,呼喚似的唱出了無可奈何的哀怨。演唱風格是激動的,哀怨的。
(2)播放,了解通俗歌曲、藝術歌曲、民歌各自風格特點。
①播放藝術歌曲與民歌《我愛你中國》《茉莉花》,探究歌詞與演唱特點
老師示範並設置問題:這兩首音樂分別是什麼?它們的歌詞與演唱特點一樣嗎?(藝術歌曲:歌詞特點詩歌為主,藝術性強;演唱特點音色圓潤,有較高的演唱技巧,咬字吐字清晰。民間歌曲:歌詞特點即興化、生活化;節奏旋律特點是民間性、平民性;演唱特點是強調的情緒表達和感情抒發。)
②學生敲擊節奏,老師模唱旋律,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特點(藝術歌曲的旋律特點音域較寬,節奏變化大,不便傳唱;民間歌曲的節奏旋律特點是民間性、平民性。)
③播放歌曲《思念》,感受其流行音樂的風格特點
師:與藝術歌曲、民歌相對比,流行音樂各自有哪些風格特點?(歌詞特點口語化、生活化;節奏旋律特點易記易唱,音域較窄,節奏富有變化;演唱特點富有激情和即興的表演方式,注重與觀眾交流努力營造寬鬆隨和的氛圍。)
(3)分別找學生演唱歌曲的低音區與高音區。
(三)鞏固提高
1.聽音樂,分辨歌曲屬於歌曲的幾種類型。(輕音樂、爵士樂、搖滾、探戈、迪斯科等)
2.分組表演(由老師將學生分為男女兩組,進行比賽。)
女生演奏一段爵士舞和一首流行歌曲,男生演奏街舞和齊唱一首流行歌曲。
老師評價:剛才我們演繹的內容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各有千秋,非常的精彩。
(四)課堂小節
這節課我們主要欣賞、對比、分析了歌曲的不同演唱風格和特點,相信同學們對通俗歌曲一些演唱風格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希望同學們能夠用心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音樂。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裡,下課。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