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肆虐,減少外出、避免交叉感染,戴口罩、勤洗手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預防措施了,但自身的免疫力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欺軟怕硬」的病毒最會「鑽」免疫力的空子,對於嬰幼兒(0-3歲)而言,合理膳食、均衡營養不僅可以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還可以增強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今天,兒保專家就跟您聊一聊如何「吃」出一個健康的寶寶。
嬰幼兒時期,身體各個器官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大腦發育日趨完善。隨著年齡的增長,營養素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如果在這時候供給他們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那麼便是為他們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
依據中國營養學會針對7-24月齡嬰幼兒的餵養指南,兒保專家整理出了以下要點:
1.繼續母乳餵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
WHO建議嬰兒滿6月齡後仍需繼續母乳餵養,並逐漸添加輔食。輔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之外的食物。WHO推薦的理想輔食是富含能量、蛋白質以及微量營養素的食物,如蛋、奶、穀物類及適量的水果蔬菜等。添加輔食時應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不能母乳餵養或母乳不足的嬰幼兒,應選擇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有特殊需要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輔食的添加時間。另外,寶寶生病時,應暫停添加新食物。
輔食的攝入量應為:
7-12月齡:油應保持在0-10g;雞蛋15-50g,至少一個蛋黃;肉禽魚類25-75g;蔬菜、水果各25-100g;穀類20-75g。
13-24月齡:鹽0-1.5g;油應保持在5-15g;雞蛋25-50g;肉禽魚類50-75g;蔬菜、水果各50-150g;穀類50-100g。
2. 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過渡到多樣化膳食
隨著母乳量的減少,逐漸增加寶寶的輔食量。可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如米粉、蛋黃、瘦肉等,然後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輔食的能量密度應高於母乳,至少在80kcal/100g,同時可適量添加植物油。
輔食的質地應與嬰幼兒的年齡及發育相匹配:
7-9月齡:厚粥、泥糊狀食物,泥糊狀的家庭食物
10-12月齡:切碎或糊狀食物,嬰兒能拿起的食物
13-24月齡:家庭食物,必要時切碎或搗碎
3.順應餵養,鼓勵逐步自主進食
首先,培養嬰幼兒自主進食的習慣,起初應鼓勵並輔助其獨立進食,在進食時和寶寶進行交流,增加進食時的趣味,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其次,在寶寶進食時,允許抓食,可為寶寶準備合適的「手抓」食物,如香蕉、土豆條等,鼓勵寶寶自己拿著吃。第三,為寶寶準備專用的餐具,便於計算食物的攝入量。
此外,爸爸媽媽也要有一個良好的進食習慣,為寶寶樹立正確的進食榜樣。
4.輔食不加或少加鹽等調味品
寶寶的輔食應單獨製作,儘可能地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1歲之內的寶寶輔食製作不需額外添加鹽。等到寶寶1歲後,再逐漸開始嘗試清淡口味的膳食,依據我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不同年齡段攝入量添加食用鹽。另外,對於食物過敏的寶寶,添加輔食時應注意迴避過敏食物,並做好飲食筆記。
5.注重飲食衛生和進食安全
「病從口入」,作為家長,應替寶寶把好食材的關卡,務必要選擇安全、新鮮的食材。同時,在製作過程中應注意將生食材與熟食材分開處理,並保持操作臺乾淨、衛生。飯前督促寶寶洗手,進食過程中家長也要在旁看護,防止寶寶進食過程中發生意外,如食物卡喉或嗆住等。
6.定期測量體重和身長
營養狀況最直觀的指標就是嬰幼兒的體格生長指標,因此家長要定期檢測寶寶的身長、體重等指標,繪製生長曲線圖,並通過生長曲線圖進行對比,判斷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
7.適量運動,規律作息
嬰兒可由父母輔助,做些舒展四肢的運動,幼兒可適當在家進行跑、跳等運動,以確保其攝入量和消耗量均衡。同時,保證嬰幼兒的作息規律,在該睡覺的時候一定要讓寶寶睡覺,因為睡眠也會促進寶寶的生長。
最後,特附上各月齡兒童一日膳食安排,供家長參考~
7-9月齡嬰幼兒一日膳食安排
10-12月齡嬰幼兒一日膳食安排
13-24月齡嬰幼兒一日膳食安排
希望宅在家裡的爸爸媽媽都能夠餵出一個健康的寶寶~這樣才有足夠的免疫力去和疾病作鬥爭哦。
排版:明明
審核:小思
END
喜歡本篇內容請給我們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