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的三年時間裡,我們需要掌握高考六大科目,大量的背誦、記憶、理解也能壓垮很多人。有的同學處在這樣的重壓下,也不斷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總是拿不到滿意的成績,反而陷入「越努力成績越低」的惡性循環裡,最後高考失利。那麼這些同學的問題在哪裡?
其實本質來說,就是複習不見效果,也就是效率不高,即「三大陷阱」:
這個大家的最大通病,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發現沒有效果。這是因為大家都跟著老師的進度進行複習,然而老師要照顧大多數人的水平,所以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同學就不太適用,尤其是低水平的人掉隊明顯。
現在課本章節基本上是連續的,知識有一定的關聯性,如果前面沒有弄清楚,但是跟著進度走,死磕「現在」的進度,難免囫圇吞棗!
【建議】
複習可以跟著老師進度,但是課堂跟隨進度,課後要從頭鞏固,這樣可以把落下的基礎補上,提高聽課效率。複習要有針對性,對待熟的不能再熟的知識,看一眼就好。
對知識掌握的定義:理解為主,不是記背,如公式的形成、推導過程,應用方向等。抓住這些,才是真正的理解知識。
盲目做題就不說了,基本上做題不歸類,不分層次,見題做題,這是不科學的,刷題也是講究方法的好不?
【建議】
做題要循序漸進。要有計劃的進行複習和總結,盲目做題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要學會自我檢測,找出自己失分點,丟分原因。
雖然有些同學意識到有自己的進度,並且也根據自己的進度去複習了,但是效果還是比較慢。這個是因為複習沒有講究側重點,一視同仁,這樣會造成時間分配上的浪費。
【建議】
一般到了高三這個時候,都很明白自己「怕」什麼。找到自己的弱項,然後複習。如果自己不能解決,要敢於問老師、問同學,不要一個人自己「研究」教科書。現在不是矜持的時候,實在有心理負擔,就當做「不恥下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