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分家不分心,倆兄弟的所作所為,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2021-01-15 半杯水文學

清朝年間,崇光村中有兩個兄弟,村中的人叫這兩兄弟為張大和張二。兩兄弟從小一起長大,親密無間。可是自從長大以後,張大就張羅著分家,張二拗不過,於是兩兄弟便分了家。

兩兄弟分家之後,並沒有像以前一樣親密無間的生活著,反而變得越來越陌生。兩家雖然離得近,但是平常也是各過各的,互不打擾。但是二人也並未到互相不喜歡的程度,只是各過各的而已。

那日村中來了個道士,聲稱自己會預知未來。於是將村中人都聚起來,對大家說到:「我有通天之術,如果各位想要知道未來之事,不妨來嘗試嘗試,但是今日只可免費兩人。」張家兩兄弟從小便看不慣此種囂張跋扈之輩,便想著挫一挫道士的銳氣。

於是在村民的慫恿之下站了出來,對道士說到:「要不你給我兄弟二人測測?」道士一看,便說到:「兩兄弟剛分家吧?分家以後感情大不如前了吧?」張家兩兄弟互相看看,甚是驚奇。張大想到村民都看著,便說到:「說出已經發生的不算本事,說出沒有發生的才叫做本事呢!」

道士看著兩兄弟,冷冷一笑道:「明日晚上,便是你兄弟二人陰陽兩隔之時。」道士話語一出,便引得二人怒火中燒,張氏兄弟大叫到:「你這道士,不分青紅皂白在這裡亂說一通,該不是想討一頓打吧?」說完之後,兩兄弟便想著上去打這個道士一頓。道士看到之後,便灰溜溜地逃走了。

二人回到各自家中,越想越覺得稀奇。二人心想「道士所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於是在第二天晚上,兩人在院子中相視而坐著。此時二人一如往常般聊起了家常,也少了往日的那份尷尬。二人聊著聊著,張二捂著腳大叫了起來,二人看去,原來是一條青蛇咬住了張二的腳。

張大看到自己弟弟被咬,想到了道士說的那句話,不會真的應了那妖道的話吧?於是張大連忙將張二背起,想要帶張二去找郎中。可是張氏兄弟家住得實在太偏僻,背過去真是難上加難。但是張大想再難也要救活自己的弟弟啊,畢竟這是他世上最親的人了。

於是張大一手提著燈籠,背著張二走上了夜路。張大一路上為了保持張二的清醒,一直和張二說著話。可是說著說著,張二便沒了聲。張大一心想著找郎中,便一路小跑了起來,可是因為體力不支,兄弟二人一個趔趄,摔在了路上。這一摔,不僅燈籠摔熄了,而且張大的腿被摔骨折了。

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張大大聲喊著:「今晚真是我兄弟二人陰陽兩隔之時嗎?」可是此時卻發生了一個令他們都不敢相信的事情,遠處有個光亮朝著他們走來。光亮越來越近,張大才發現是昨日做法的那個道士。道士看到二人如此狼狽,連忙將二人扶起,幫助張大接好了腿骨,也幫助張二治療了蛇毒。

二人清醒過來,不知道道士為何如此?道士說到:「你們父親在黃泉之下看到二人關係不如從前,甚至還有些反目,你們父親十分著急。」二人問道:「那你是?」道士說到:「我是誰並不重要,我想對你們二人說,親兄弟雖然分家,但是不要忘記流的是相同的血,不要忽略了最親的兄弟。」二人聽後,相擁而哭。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到這裡便結束了,分家對於如今我們年輕人來說即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為我們大多是獨生子,或者有個姐姐妹妹,再加上都出門在外工作安家落戶大有人在,所以分家這種事在我們身上很難發生。那為什麼說熟悉呢?是因為凡事我們父輩有兄弟的基本上都會分家。

現如今分家之事很少,但是和文章中所說的兄弟姊妹關係不和的非常多。曾幾何時自己餓肚子也要給妹妹買塊糖吃,現如今為了贍養老人,為了金錢利益,親兄弟老死不相往來的大有人在,甚至鬧到大打出手。血濃於水,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就沒有比親兄弟姊妹更親的人了,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能有所頓悟吧。

溫馨提示:「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文學。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由半杯水原創。不可與封建迷信相提並論,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

相關焦點

  • 兄弟分家 為什麼長子多拿?
    所以,蘇定貴雖然很不願意在兩個兒子還沒結婚的情況下分家,但也沒辦法。「吾也涼德,不能訓我兒效法張公九世同居。」這句話,一方面反映出蘇定貴對傳統大家庭的嚮往,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已經結婚的3個兒子難以節制的深深悲哀。是啊,女大不中留,兒大要分家,這是自然的法則,擋是擋不住的,隨他去吧。
  • 胡忠家族四代談(中) | 分產不分家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胡文瀚覺得自己很早就開始協助父親開拓業務,年資最長、出力最多,所以應多分一份。4名女兒也覺得不公平,她們也是父母的骨肉血脈,父母卻重男輕女,讓她們一點也分不到。為此,家族在進一步商討後,得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將家產分為10份,胡忠夫婦及長子胡文瀚各佔2份,其他4名兒子各佔1份,4名女兒各佔半份 (Sayer, 2006)。
  • 分家原因:父母雙亡或兄弟早故,缺乏一個主持大局的人
    封面新聞記者 黃勇 前兩期我們講了分家3種原因中的第一、二種,分家的第三種原因是,父母雙亡或兄弟早故,大家庭中缺乏一個主持大局的人,或父母中的一方去世,導致幼小子侄輩缺乏生活保障。
  • 民間故事:善人助鬼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98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故事。故事傳播行善積德的正能量。希望諸位看官讀過這則故事後,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徐州的王成,是一名賣豆腐的老翁。他常常凌晨起床在自家磨坊內做豆腐,之後挑著擔子,在天明之前挑到鎮子集市上去賣。走夜路便成了家常便飯,但老翁卻未曾遇見過奇事。
  • 農村俗語「好兄弟高打牆,親戚朋友遠離鄉」,是不是兄弟都要分家?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有著非常燦爛的歷史文化,唐詩、宋詞、元曲等等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而我國的農村,儘管沒有那麼多的華美的文字,但是卻有很多值得傳承的老話或者俗語,這是我國農民的智慧結晶和經驗總結,其中蘊含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好兄弟高打牆,親戚朋友遠離鄉」,大家知道是啥意思嗎?
  • 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家近30年了,還有可能重新合併嗎?
    1992年底,捷克和斯洛伐克和平分家。這兩個兄弟分家的時候,還算是比較友好,並沒有出現南斯拉夫分家時幾個兄弟國打得你死我活的情況。現在的捷克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GDP總量2441.05億美元、人均GDP2.3萬美元、人口1065萬。它的兄弟斯洛伐克在分家後,也變成了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GDP總量1064.72億美元、人均1.95萬美元、人口545萬。
  • 你了解格林兄弟與《格林童話》嗎
    這時兄弟倆已精疲力竭,也都受了傷。驀然,威廉急中生智,他從糧袋中掏出一塊麵包擲向惡狼。那傢伙一頭撲向食物, 兄弟倆急忙拾起行裝,逃離險境。又一次,他們在深山老林中遭遇了黑熊。一番激戰,連打加轟,好歹把黑熊趕跑了。可是,他們倆卻已是遍體鱗傷。格林兄弟為搜集童話經歷的磨難,要比他們的童話故事多得多呢。
  • 民間故事:木匠改行做漁夫,困難時受來人相助,木匠:我們結義吧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善良的義弟》,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3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我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通過這個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就不多聊了,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還記得紫荊堂的來歷嗎?【陽穀民間故事】
    《紫荊堂》李慶餘文章選自《陽穀民間故事傳說》 很久之前,陽穀縣城南門裡路西,住著一戶田姓人家。田老漢中年喪妻,撇下三個兒子。他既當爹又當娘,一把屎一把尿,將三個兒子拉扯長大。後來,老大和老二都娶妻生子,一家人經常在家中的紫荊樹下吃飯聊天,其樂融融。
  • 古時候的人們是如何分家的,揭秘古代分家制度!
    常言道,樹大分枝,兒大了就該分家了,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難免因為個人習慣以及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扯皮,分開住各家過各家的小日子關係反到親和。分家,也是咱們傳承幾千年的老傳統了,現在要分家,必要請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來當個見證人,兄弟姐妹坐一起,父母將家產擺上檯面,公平的分給孩子,再將以後的贍養情況說一說,孩子們就可以帶著自己新的戶口本離開了。
  • 保安7年落榜卻始終堅持夢想,《非處方青春》裡的故事值得深思
    《非處方青春》是一部由宋林國執導,宋楠惜、馬浩東、袁雨萱、劉哲琿、王潤澤、王路晴、景研竣、潘銘允、滕藝領銜主演的校園青春劇,該劇主要講述了8個大學生在校園裡的故事,目前正在熱播中。在劇中,有一個保安叫王鐵柱,他出場的戲碼並不多,但他7年落榜卻始終堅持夢想的故事,卻很值得深思。王鐵柱的出場方式很幽默。伍玥和高一揚外出,錯過了學校關門的最晚時間,他們翻越校門的時候,被王鐵柱發現了。「你倆這是弄啥咧?」王鐵柱以一句帶著濃厚口音的臺詞閃亮登場,開啟了他的有趣故事。
  • 雙胞胎兄弟高考獲同分,撞臉又撞分,網友:「心有靈犀」是真的了
    雙胞胎高考獲同分,網友:心有靈犀是真的了袁瑞麟和袁瑞麒是武漢新洲一中的高三學生,今年的高考成績都是664分,並且最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外語同步考了138分。難道真的是人們常說的「雙胞胎心有靈犀」?後來通過父母才了解到,兄弟兩個人從小就形影不離,是彼此的夥伴。同時也會暗中較勁,喜歡你追我趕。兩個孩子的上進心都很強,自然在學習上也會互不相讓。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最後還有一句更值得深思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很多諺語,口口相傳,在樸實無華的語言裡蘊含了祖先的智慧和經驗。有的語言乍聽上去讓人很費解,弄懂後發現蘊含著深奧的哲理。有一句話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自莫憑欄。小編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真的就搞不懂其中的意思,去網絡上搜索了一下,才恍然明白。
  • 民間故事|狐仙之死
    民間故事|狐仙之死清朝順治年間,重慶府有個叫許武的年輕人。他自幼沒有父母,與哥哥許文相依為命。許文9歲就到玉山鎮的酒樓做雜工,每天起早摸黑,就是為讓弟弟能夠活下去,兄弟二人感情極深。許武16歲時,玉山鎮來了幾輛大馬車,拉著許多值錢的物品。
  • 民間故事:傍晚敲你門的不一定是熟人,奶奶說還可能是「鬼敲門」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只可惜在後來的日子裡,因為一些原因,落下個家毀人亡的地步,一大家子,走的走逃的逃,就剩下老太奶和奶奶母女倆。就我們現在住的三間大瓦房,也僅僅是老宅一個長工屋而已,可想而知當年老宅有多大,據說佔據了半個山頭,光長工就30多個人,丫環就更不用說了更多,誰讓除了老太奶這位,還有好幾位姨太奶呢。而奶奶說的這個古怪事,就是發生在這老宅裡。
  • 救護車上高速,到底該不該繳費?法國人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如遇到紅燈,不需要停下可以直接通過,遇到特別緊急的情況可以讓警車來開道等。那麼,救護車呢,上高速,到底該不該繳費?法國人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深思。救護車是用於救助病人的車輛,每當警示燈開始閃爍並且警報器開始響起,就意味著,這又將是一場生命與時間賽跑的徵程。相信各位司機朋友在路上碰到救護車都會主動讓行。近期,救護車在救護病人的時候,就遇到這個難題了。
  • 在農村,分戶好還是不分好,答案在這裡!
    到底要不要分戶可能是一些農民朋友比較糾結的問題,建議大家還是分開戶口好,因為現在農村的戶口越來越值錢了,能分開戶口就儘量的把戶口分開,因為有些地方對分戶把控的越來越嚴,甚至是不允許分戶了,不過如果家裡面只有一個兒子的話,分不分戶都是無所謂的,但是在我們這邊農村,家裡面只有一個兒子的話
  • 「邏輯都對,題題都錯」:0分試卷背後,有些東西值得我們深思
    0分試卷背後,有些東西值得我們深思。這些都是「熊孩子的0分試卷」,搞笑的,奇葩的,無釐頭的,腦洞大開的,一般老師看到這樣的試卷會很無奈的打上一個「×」,看起來邏輯都對,可就是不得分,到底是教育的錯還是孩子的錯?其實誰都沒錯!關於0分試卷,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探究,你會發現有些東西值得我們深思。1.孩子是一面鏡子,不僅反映家庭教育情況,也反映社會百態。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鴨蹠草、梔子 103
    爺爺在那邊邊揮著鋤頭,邊跟指月說,指月啊,記住要多撿些鴨蹠草,山下放牛的老王,最近腳腫,我們用得上它。 小指月說,好的爺爺,這一撿就一大捆的,夠他用好幾天。不過,爺爺,為什麼這些新鮮的青草藥比曬乾的還好呢? 老爺爺笑笑說,曬乾了,是方便保存,真正在民間要用好草藥,用新鮮的比幹品更容易見效。
  • 值得讓我們深思的事情
    1、中國決定自28日零點開始的入境限制;2、我們幫助了很多國家,可我們好像又成了「東郭先生」;3、青少年留學到底該不該設定年齡限制,10幾歲孩子從小被送出去,將來還是中國人嗎?還能為國效力嗎?長此以往中國還有人嗎?4、國內對國際學院的管控是不是應該加以限制了呢?比如,有的國際學校公然每周進行反華國家國旗的升旗儀式,公然向家長宣傳這個反華國家如何如何比國內好5、那些還在猶豫的家長,是不是應該認真考慮一下是否出國就一定好呢?6、對於中國國學和近代史,是不是應該拿到重點來學習一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