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原因:父母雙亡或兄弟早故,缺乏一個主持大局的人

2020-12-25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黃勇

前兩期我們講了分家3種原因中的第一、二種,分家的第三種原因是,父母雙亡或兄弟早故,大家庭中缺乏一個主持大局的人,或父母中的一方去世,導致幼小子侄輩缺乏生活保障。

同治6年(1867)三月十三日,陳馮氏給二兒子與失去雙親的長孫子分家的文書。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供圖

父母去世,已經分家的哥哥主持弟弟們的再分家事宜

道光12年(1832)正月二十二日,陳會定、陳會進、陳會嶽3兄弟訂立分關。從文書內容來看,沒有出現父母的名字,文中又有「情因先年父母所置業室,上下兩大股」,這些情況表明,他們的父母都已去世。

文中還透露,頭一年六月就已分過一次家了,當時是把父母留下的產業分為兩大股,一股由陳會奇、陳會洪拈得,另一股為本次訂立分關的陳會定、陳會進、陳會嶽3人拈得。

這說明,陳家兄弟一共有5個。本次分家,是陳會定、陳會進、陳會嶽3人對頭年拈得的產業進行再分配。

主持本次分家的人,是陳會奇、陳會洪,顯示他們是哥哥,在父母去世的情況下,履行「長兄為父」的責任。

分關中特別強調:「以上數規永遠各照規矩行事,不得紊亂霸佔,強者不得欺弱,弱者亦不得賴強,若有不遵規者,憑族理處。此系兄弟三人情願,並無逼勒。張口無憑,請得族戚經眾,立有合同約四張一樣,會定、會進、會嶽三人各執一張,會奇、會洪二人共執一張。弟兄五人永遠子孫存照為據。」

這樣的規定,把本次分家的3兄弟今後可能會出現糾紛的後果以及處理辦法都明明白白地寫了上去,誰要是違反了,就拿出分關文書,「憑族理處。」看得出來,作為哥哥的陳會奇、陳會洪,在社會經驗上是比較老練的。

年老的寡婦主持一個兒子與失去雙親的孫子的分家事務

陳馮氏與丈夫生有陳書經、陳書常兩個兒子,丈夫已經去世,二兒子陳書常夫婦也早故,留下年幼的孫子陳啟心。

這樣的一個大家庭,由陳馮氏、陳書經一家、陳啟心組成,其中的矛盾自然難以避免。年老的陳馮氏與年幼的陳啟心,在陳書經一家面前,是直不起腰的。

因此,同治6年(1867)三月十三日,陳馮氏主持分家。分關中說分家原因是:「情因次子書常夫婦早故,遺一幼孫,無人撫養,伶仃孤苦,恐難成立。」

陳馮氏把田地房屋分成3股,陳書經和陳啟心各分得一股,「(陳馮)氏自除養膳(養老的意思)一股。」雖然陳書常夫婦去世,但孤兒陳啟心作為二房的後人,在繼承權上,與伯父陳書經享受了同等權利。

按照一般的分家原則,父母會把所有產業都分給兒子們,再規定兒子們每年出多少贍養糧和錢。但陳馮氏這個分家比較特殊,如果她把產業分為兩股,年幼的孫子陳啟心是沒有能力贍養她的。所以,她只得給自己留一股養老的產業。

到光緒14年(1888),這件分關中又添加了一部分內容:陳馮氏分得的那一股產業,「每年乾旱收租不足,養膳不敷」,陳書經與陳啟心找來族戚商議,由陳書經拿出280兩白銀「生息,以免養膳有缺」,但條件是,陳馮氏的那股產業歸陳書經「管業」。

事實上,這相當於是陳書經的一種變相購買,把母親陳馮氏21年前分家時留下的那股養老產業納入了自己名下。

父母均逝,弟兄6人商議分家

民國18年(1929)二月初八日,張新仁、張新義、張新道、張新德、張新孝、張新弟6兄弟經商議立下分關文書:「弟兄留人商議,人口日增,與其合而難理,奚若分而易治。因將先輩遺留業,請憑族戚,當即配搭均勻,並議找補,均以山田每畝作價洋七十大元正,以福、祿、壽、喜、禎、祥六字號對祖拈鬮,各管各業。」

這件分關中也沒有提及父母,只是張新仁等6兄弟商議分家,說明他們的父母已經去世,6兄弟難以同心同德維持大家庭局面。與其合在一起天天吵架割孽,不如「分而易治」。

相關焦點

  • 兄弟分家 為什麼長子多拿?
    正如土地契約中要寫明賣地原因一樣,分關上也要寫明分家原因。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留存下來的分關中,大多數分家兼有多個原因,並非單一。學者汪洪亮經過對這些分關的研究,認為分家大體上有3種原因。第一種原因是,父母年老,子女也已婚嫁,獨立生活的意願強烈。父母難以有效節制,乾脆順水推舟,分家水到渠成,「弟兄各管各業。」第二種原因是,人口紛繁,家務紛紜,同居一個家庭容易產生矛盾。
  • 兄弟分家,反而成就亞洲首富!
    後來德魯拜因身體原因和業務擴張需求,他召回在外學習的長子穆克什和次子阿尼爾回到家族企業並任命他們為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穆克什擁有戰略眼光和商業頭腦,他在1991年成立了信實煉油,並於兩年後在紐交所上市;阿尼爾有創造力並善用媒體的力量,主要負責開展電信業務;而董事長德魯拜,通過拓寬政界人脈支撐其商業帝國發展
  • 父母在,兄弟姊妹是家人;父母亡,兄弟姊妹是親戚!震撼人心啊!
    寫這個主題主要是想起了老公經常說的一句話:「父母在,兄弟姊妹是家人;父母亡,兄弟姊妹是親戚。」那麼何謂家人?就是無論你貧富貴賤,都可以停歇的港灣;無論你堅強脆弱,都永遠為你加油助威的人。何謂親戚?就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可是兄弟姊妹又如何會從家人變成親戚呢?
  • 吃飯靠人餵的「中國第一懶人」,父母雙亡後,竟活活餓死
    吃飯靠喂,上學靠背,楊鎖就被父母當作寶或許因為是男孩子,楊鎖從出生開始就被父母當作寶貝,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壞了,他從小過得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儼然就是一個小皇帝,什麼都不需要做。父母雙亡,楊鎖依然懶惰命運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楊鎖13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因太過勞累,也在隨後去世了。儘管父母雙亡,楊鎖也沒有改掉懶惰的習慣。無論做什麼事情,吃喝拉撒,就在20平米的小屋子中解決。
  • 如果姐姐比弟弟大20歲,父母雙亡的情況下,是否要承擔監護權?
    如果姐姐比弟弟大20歲,父母雙亡的情況下,是否要承擔監護權?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變好。我們的二胎政策也開始實施。很多家庭就跟隨著國家的腳步,生了二胎,更有甚者生了三胎。這個時候就造成了有些家庭兄弟姐妹之間年齡差距較大。
  • 古時候的人們是如何分家的,揭秘古代分家制度!
    常言道,樹大分枝,兒大了就該分家了,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難免因為個人習慣以及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扯皮,分開住各家過各家的小日子關係反到親和。分家,也是咱們傳承幾千年的老傳統了,現在要分家,必要請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來當個見證人,兄弟姐妹坐一起,父母將家產擺上檯面,公平的分給孩子,再將以後的贍養情況說一說,孩子們就可以帶著自己新的戶口本離開了。
  • 父母雙亡後子女監護權如何確定?
    生活中,一旦遇到小孩子闖出了什麼事情,我們總是會找他們的父母來商量解決,這是因為父母是子女的監護人,他們享有監護自己子女行為的權利。那麼父母雙亡後,子女監護權該由誰來承擔?監護權承擔的順序是怎樣的?以下找法網小編帶您一起去具體了解下父母雙亡後子女監護權承擔的相關內容。
  • 家庭策略視角下的農民分家方式探討 ——基於閩南北山村的考察
    在關於分家原因的研究中,弗裡德曼側重從兄弟之間的經濟競爭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兄弟之間對財產權的爭奪是導致分家的重要原因[9];楊懋春認為一個大家庭能否繼續維持下去,「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於已婚兄弟的意氣相投,而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妻子」[10];許烺光認為在傳統家庭中,「家庭中所有其他的親屬關係都可以看成是父子關係的延伸或補充」,包括夫妻關係也只能從屬於父子關係,所以當夫妻間的關係強於父子關係時就容易發生分家
  • 農村一大怪事:兄弟關係如同水火,其中原因直戳人性
    多子多福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在計劃生育執行之前,農村的兄弟姐妹都是一大堆,少則五六個,多則十幾個,即使在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之下,也有很多人偷偷摸摸的生,就算上不了戶口也在所不惜。由此可見,此觀念之深入人心。
  • 民間故事:分家不分心,倆兄弟的所作所為,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清朝年間,崇光村中有兩個兄弟,村中的人叫這兩兄弟為張大和張二。兩兄弟從小一起長大,親密無間。可是自從長大以後,張大就張羅著分家,張二拗不過,於是兩兄弟便分了家。兩兄弟分家之後,並沒有像以前一樣親密無間的生活著,反而變得越來越陌生。兩家雖然離得近,但是平常也是各過各的,互不打擾。
  •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兄弟姊妹是親戚」,有道理嗎
    雖然現在生活好了,但是依舊有大批農村人外出打工,平常時節的農村格外冷清,只有老人留守看家,甚至有人在討論以後農村會不會消失的問題,農村雖然不如城市發達,生活也不如城市便利,但這裡有它獨特的魅力,承載著很多人的感情和回憶。
  • 農村俗語「好兄弟高打牆,親戚朋友遠離鄉」,是不是兄弟都要分家?
    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好兄弟高打牆,親戚朋友遠離鄉」,大家知道是啥意思嗎?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是說如果想兄弟之間的關係好,就必須在兩家之間打一堵牆隔離,如果想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好,那就必須要離得遠一點。也許有的人會說,這樣的話感覺人與人之間真的一點人情味都沒有,連親戚和朋友都需要遠離,那還有什麼意義呢?這不和陌生人差不多嗎?
  • 農村分家為什麼必須叫舅舅而不叫叔伯?最後一種解釋細思極恐!
    農村一般家庭都會有多個子女,在兒女長大成家後,都會選擇搬出父母家另立門戶,也就是所謂的分家,分家不只是簡簡單單搬走就就算完了,家裡的共同財產,也就是父母這輩子創造的財富,就要給兒女分一分,但是在農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分家的時候,必定會有舅舅在場參與,而且只有舅舅才能把家產分得讓每個孩子都服服帖帖又不失公允
  • 永輝超市兄弟分家,PUMA和Adidas親兄弟反目,這都是怎麼了
    這幾天,生鮮零售界的扛把子永輝超市創始人兩親兄弟,宣布解除2010年3月籤署的《股東一致行動協議》,外界盛傳分家了。對於一家A股上市公司,一個公示的發出影響面不僅僅是資本市場的博弈格局,也關乎到公司經營範圍內的消費者。
  • 胡忠家族四代談(中) | 分產不分家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4名女兒也覺得不公平,她們也是父母的骨肉血脈,父母卻重男輕女,讓她們一點也分不到。為此,家族在進一步商討後,得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將家產分為10份,胡忠夫婦及長子胡文瀚各佔2份,其他4名兒子各佔1份,4名女兒各佔半份 (Sayer, 2006)。
  • 「第一屠戶」祝義財重新主持企業大局快2年了,雨潤在向好發展?
    來源:一波說傳承有道前江蘇首富、有「第一屠戶」之譽的祝義財自2019年1月重獲自由,「回家」後祝義財重新主持企業大局也二年了,雨潤系目前怎麼樣呢?祝義財說:「有夢想,就能顒望未來,就有無盡的動力,就能創造美好的生活。」祝願他和雨潤人,夢想成真!
  • 臺南三代老店因分家鬧不和 父親被告兄弟對打
    原標題:臺南三代老店因分家鬧不和 父親被告兄弟對打  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臺灣TVBS網站報導,提到美食小吃,許多人都會想到臺灣臺南府城,路上隨便一看都是傳了三代的老店,不過這些老店開枝散葉後也衍生出不少爭奪正統的戲碼。
  • 老宅分家哥哥得房後新建、增建,為何最終院內房屋全被歸弟媳?
    1979年8月5日,賈3、何某主持分家,將院內棚子兩間分給賈1,賈1蓋房時只能拆走棚子上蓋,圍牆不得拆除;將賈5還提到分家時院西邊兩間分給了賈1,後來賈1把棚子給他兄弟了,到別處另建的房。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
  • 一周食評:五穀磨房上市三連跌、永輝超市兄弟鬧分家……
    過去一周,有些企業上演著「斷舍離」,比如永輝超市兄弟鬧分家、維維股份剝離貴州醇。有的企業經歷了上市即破發的慘烈,比如五穀磨房遭遇三連跌。在如今線上線下渠道融合趨勢下,五穀磨房仍舊嚴重依賴線下渠道,缺乏業績亮點,想獲得投資者青睞存在一定難度。
  • 年輕父母外出旅遊,1歲孩子在家餓死,「雙亡式育兒」才更可怕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剛開始批判喪偶式育兒,後來又出現了可怕的詐屍式育兒,現在又來了個最可怕的「雙亡式育兒」,這是什麼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