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三代老店因分家鬧不和 父親被告兄弟對打

2020-12-20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南三代老店因分家鬧不和 父親被告兄弟對打

  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臺灣TVBS網站報導,提到美食小吃,許多人都會想到臺灣臺南府城,路上隨便一看都是傳了三代的老店,不過這些老店開枝散葉後也衍生出不少爭奪正統的戲碼。知名的進福炒鱔魚就因為父親在別處開店還用同樣店名,被兒子一狀告上法院,而永樂街的富盛號碗粿,也因為分家後,弟弟在對街開起新店,形成兄弟隔街對打的局面。

  進福炒鱔魚民生路的新店由父親邱進福掌廚,只有招牌上多了府城2個字,不過府前路老店由兒子跟媽媽經營,8年前已經先登記商標,由於對父親的不諒解,才會決定提告。

  另外臺南永樂市場知名的富盛號碗粿也傳了三代,加上用餐時間大排長龍的景象,同樣是饕客的共同記憶,不過往斜對面看過去,有另一間碗粿店正在裝潢,而且外傳跟富盛號系出同門。

  原來老店由富盛號第二代的哥哥接手,新店則是弟弟這邊分家後開的,礙於是一家人,又使用不同名字,目前只能兄弟努力各自爬山,到底哪間才是正港的老味道?只能留給饕客自己判斷。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一周食評:五穀磨房上市三連跌、永輝超市兄弟鬧分家……
    過去一周,有些企業上演著「斷舍離」,比如永輝超市兄弟鬧分家、維維股份剝離貴州醇。有的企業經歷了上市即破發的慘烈,比如五穀磨房遭遇三連跌。五穀磨房上市遭遇三連跌事件:自稱「中國第二大天然健康食品公司」的五穀磨房12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就破發,股票連跌3日。
  • 民間故事:分家不分心,倆兄弟的所作所為,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清朝年間,崇光村中有兩個兄弟,村中的人叫這兩兄弟為張大和張二。兩兄弟從小一起長大,親密無間。可是自從長大以後,張大就張羅著分家,張二拗不過,於是兩兄弟便分了家。兩兄弟分家之後,並沒有像以前一樣親密無間的生活著,反而變得越來越陌生。兩家雖然離得近,但是平常也是各過各的,互不打擾。
  • 兄弟分家 為什麼長子多拿?
    在另一件分關文書中,王開清、王開榜、王開全、王開珍4兄弟寫道:「情因□□人口甚眾,家務□□,□□年邁,難以支持,(奉)命二老之令,請憑家族,所將老業、新業、控錢派均四股□分,日後父母登仙之時,各管各業。」雖然這件分關不是王氏兄弟的父母親自所立,但王氏兄弟是奉父母之命所立,所以也可以看做是遺囑式分家文書。
  • 【以案釋法】同父異母的兄弟爭遺產,父親的口頭遺囑有效嗎?
    (化名)系同父異母的兄弟,原、被告父母共同所有坐落於寧河區某村一處房屋。在父母因病去世後,兄弟二人因房屋繼承問題鬧上法庭。原告王明稱雖然自己和母親是繼母子關係,但在父母生病期間,自己和王亮一起悉心照顧老人,現在父母去世了,自己有權依法繼承該房屋。
  • 農村俗語「好兄弟高打牆,親戚朋友遠離鄉」,是不是兄弟都要分家?
    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好兄弟高打牆,親戚朋友遠離鄉」,大家知道是啥意思嗎?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是說如果想兄弟之間的關係好,就必須在兩家之間打一堵牆隔離,如果想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好,那就必須要離得遠一點。這不和陌生人差不多嗎?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的話,那小編想說你真是沒有閱歷,等你長到小編這個年紀,你就會發現小編說的有多對了。而兄弟之間亦是如此,如果兩人都沒結婚的話,那還好。一旦都成了家,那就是兩家人,那麼就必然存在養老、分家等問題,再加上妯娌之間的不和,很容易會反目成仇。一般大家成家後,都是各過各的,如果出現一些利益相關的事情,出現矛盾就難免了。
  • 因贍養父母,兄弟姐妹斷絕關係,65歲阿姨坦言:沒什麼親情可言
    我母親今年88歲了,父親90歲時去世了,我們兄弟姐妹因為贍養父母,大家關係鬧僵,從此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我父母年輕時重男輕女,在他們眼裡,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兒子就是家裡的頂梁柱。所以我和我姐從小就不受待見,父母的偏心讓人心寒。我和我弟相差不到兩歲,小時候,我吃雜糧,我弟吃米飯,我睡地板,我弟睡床上。
  • 65歲阿姨坦言:因贍養父母,兄弟姐妹斷絕關係,沒什麼親情可言
    我父母年輕時重男輕女,在他們眼裡,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兒子就是家裡的頂梁柱。我們5個兄弟姐妹陸陸續續都成家了,哥哥弟弟們分家的時候,父母把最好的土地留給弟弟,家裡房子都是弟弟的,所以父母跟著弟弟生活。02.贍養父母鬧矛盾父母一把年紀了,還要幹農活,弟媳婦經常和父母吵架。
  • 老宅分家哥哥得房後新建、增建,為何最終院內房屋全被歸弟媳?
    【當事人信息】原告:屈1(被上訴人、反訴被告)被告:賈1(上訴人、反訴原告)此後賈7稱,東邊三間是其父親賈3的,其要繼承。但經法院釋明,其亦未提起訴訟。賈8(賈7丈夫)稱,當年賈1另建房走了。賈6稱,院西邊兩間是賈1的,東邊三間是其父親賈3的,其要繼承。但經法院釋明,其亦未提起訴訟。賈1認為:2009年6月南平房完工後,賈1支付了工程款4000元給馮某。
  • 臺南傳統糕餅老店(圖)
    臺南傳統糕餅老店(圖) 2008年03月04日 15:53 來源:華夏經緯網 發表評論   位在臺南市成功路上的振來發糕餅店,是一間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傳統糕餅老店,裡頭陳列了琳琅滿目的傳統古早味臺灣餅和小西點糕餅
  • 民進黨籍臺南市長因「特別費」問題成被告
    中國臺灣網11月28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民進黨籍臺南市長許添財及前臺南市副市長許陽明被控侵佔「特別費」,以不實單據核銷案,經臺檢方偵辦後發現許陽明核銷特別費的單據、發票,有不少是百貨公司購物的生活開銷,顯有重大瑕疵;許添財核銷的單據也有瑕疵,昨天已將兩人列為「他」字案被告。
  • 蜜蜂不和分家,會引起爭吵打架嗎?聽聽蜂哥怎麼說
    關於蜜蜂不和分家,它們會引起爭吵打架的問題,我還得從兩方面來分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蜜蜂分家是不會打架的。蜜蜂分家是蜂群繁衍的一種表現,並不是不和蜜蜂分家是一種自然規律,蜂群數量的增加,是靠分蜂來實現的。可以說蜜蜂分蜂,就是在傳宗接代,因為蜜蜂是以群為單位,蜂群再怎麼壯大也只是一群蜜蜂,只有分蜂、分家,才是增長單位的表現。不像我們人類是以個人為單為,只要生育一個人,就是傳播一個單位。
  • 方力申從雅典返回香港 否認與葉璇鬧不和(圖)
    談及無線播映奧運是非多多,繼有傳方力申與葉璇在主持節目時鬧不和之後,又因為許志安和谷德昭被指做主持欠專業,觀眾投訴他們廢話多多。就接二連三傳出的是非,方力申解釋他與葉璇之間並無鬧不和,更揚言自己不會跟女仔鬥;不過,既然這些不和的報導,有助刺激收視,他亦不會太介意。  有說他與葉璇的吵架片段可在網上聽到,方力申解釋其實亦不是什麼爭拗,當時二人是在討論希臘文。
  • 臺南美食:26年披薩老店重現,回味當年經典炸雞
    健康路這間【8818披薩屋】,應該是臺南披薩老店了,記得就連必勝客等連鎖店,都是在它後來才出現,當時學生時代,也算是常客,很愛來吃她們的披薩和炸雞,最近又突發奇想,再次走進來感受一下那令人還念的滋味囉~【8818披薩屋】就在臺南球場的對面,整個範圍頗大
  • 重新喚起臺南鄉親的「唐山情」
    我上一次到臺南旅行,還是個小學生,大概是小學三年級左右,肯定還不到五年級。我印象中第一次喝醉,走路搖搖晃晃,就是因為在赤崁樓邊上的小攤喝了一杯生啤酒。時隔多年,再次漫步府城,感觸甚深。臺南鄉親,依然溫暖客氣;午後和煦的陽光下,臺南的市中心顯得一派悠閒,街上到處都能見到超過半個世紀以上的老店。府城臺南仍然留有許多明鄭時期、清代,以及日據時期的建築。若是從設於臺南的臺灣文學館的展示來看,國民黨似乎沒有在臺南留下太深的印跡。
  • 臺灣「菌菇世家」大陸紮根 「臺三代」傳承百年老店
    林昆佑家族三代人從事菌菇行業,產業歷經多次轉型,他接班後營業額每年增長三倍。近日,林昆佑向中新社記者分享了他的故事。  【同期】臺灣青年 林昆佑  我的爺爺奶奶,開始家族第一次的轉型升級,他們把農產品開始(從臺灣高山)到山下以後,他們就開始做小額的農貿。二次的轉型升級,基本上就是到我父親他們這一輩了。那我父親他們,開始從小的市場攤販,慢慢轉換成這種商行。
  • 清代奇案:為家產,兄弟倆鬧上公堂,郭爺一計,嚇得他們立即撤訴
    官員準了這狀紙,拿來原告被告審問,千藩曰:「吾父在時,私寵幼妾,溺愛少子,當時家中就分了田產,父親的銀兩卻一分未給,今日弟弟佔了所有銀子,反而說我掘走了家中銀錢,父親雖然過世,可是家中兩個母親住在一起,我就是想挖,也得有機會,而且誰看見了我挖銀子?」
  • 古時候的人們是如何分家的,揭秘古代分家制度!
    常言道,樹大分枝,兒大了就該分家了,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難免因為個人習慣以及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扯皮,分開住各家過各家的小日子關係反到親和。分家,也是咱們傳承幾千年的老傳統了,現在要分家,必要請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來當個見證人,兄弟姐妹坐一起,父母將家產擺上檯面,公平的分給孩子,再將以後的贍養情況說一說,孩子們就可以帶著自己新的戶口本離開了。
  • 分家原因:父母雙亡或兄弟早故,缺乏一個主持大局的人
    封面新聞記者 黃勇 前兩期我們講了分家3種原因中的第一、二種,分家的第三種原因是,父母雙亡或兄弟早故,大家庭中缺乏一個主持大局的人,或父母中的一方去世,導致幼小子侄輩缺乏生活保障。
  • 兄弟分家,反而成就亞洲首富!
    信實集團第一代領導人德魯拜·安巴尼在1958年創辦了信實商業,主要從事紡織品進出口貿易。1965年,德魯拜在政府利好尼龍生產企業的政策下創辦了信實工業集團,並在1977年公開上市,到1979年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商。
  • 臺南擔仔麵「洪芋頭」悄悄歇業 「度小月」兩岸風光
    臺南百年老店洪芋頭擔仔麵仍營業時的樣貌。圖/臺南市文化局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南百年老店「洪芋頭擔仔麵」低調歇業,已經原本廣告廣告牌卸下。記者綦守鈺/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