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架起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橋梁

2020-12-16 參考消息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毛源源):近些年來,各種流派和風格的展覽在中國日漸豐富。看展覽已經和看電影、逛書店一樣,成為中國人日常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而一個新的職業——策展人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展覽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並且逐漸被大眾認可。在今天的報導中,我們就一起走進策展人,聊聊他們的故事。

楊小波供職於湖光山色美學機構。他自幼愛好繪畫,在大學期間主修設計,畢業後進入一家與文化產業相關的企業工作。出於對藝術的熱愛,楊小波在完成主要工作之餘,還積極為藝術領域的朋友、同學聯繫資源,幫助他們辦展。在這個過程中,一個職業——策展人引起了楊小波的注意,並且隨著接觸越來越多,對它的了解也在日漸加深。大約在十年前,楊小波離開了原來的公司,開始了他的「策展生涯」。「策展人的目的也是讓公眾更容易地解讀藝術現場。公眾需要一個翻譯,尤其是藝術家的表達方式是比較自我的,這就更需要一個翻譯。但這個翻譯不是完全解讀給你聽,是至少給你一個橋段,讓你有不同的選擇來了解和關注藝術家和他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在觀眾的靜靜等待中,藝術家緊緊「抱住」了策展人
    每次展覽朱田都會選擇和策展人進行一次「親密接觸」有時穿戴整齊,有時赤裸身體2017年6月底,上海油罐藝術中心項目空間前的廣場上,觀眾們都在等待。在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裡,藝術家朱田在現場助理的幫助下,用紅、黑兩色的塑料薄膜把自己和展覽策展人繆子衿緊緊捆在了一起。
  • 策展人須嚴守非商業性底線?
    期間,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等世界知名藝術博物館的資深策展人,接受了本報專訪,就策展人的身份、定位,策展人的問題意識、策展人的學術立場及與商業性展覽之間的關係,展開了論述,提供了寶貴的國際性經驗。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中國藝術主任孫志新:博物館不能變成藝術家的「託」  談論策展人的問題,首先要做一個概念澄清。
  • 藝術家還需要策展人嗎?
    面對策展人缺位與藝術家的親力親為,人們不禁要問,藝術家還需要策展人嗎?因此,除了感到介入他人的隱私之外,觀眾同時還會覺得震驚和噁心。 策劃是他們從事藝術工作的一部分,作品往往是大型項目,而項目管理、資金尋求、組織實施等行為其實很像策展人的工作,藝術家與策展人之間的界線早已模糊了。
  • 策展人的小心思
    實際上 策展人也有許多不同的類別 「策展人」分為「常設策展人」(也就是機構策展人)「獨立策展人」或「獨立策劃人」 機構策展人和獨立策展人不一樣 機構策展人有自己專門的展覽經費 相對而言 獨立策展人會更考驗「籌款能力」 成為一個好的策展人 專業的學術背景 良好的溝通能力
  • 2013年海南高考作文網友作品14:同學之間需要架起理解的橋梁
    以下是網友「汪憂草」所寫的高考作文《同學之間需要架起理解的橋梁》。  同學之間需要架起理解的橋梁  作者:汪憂草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曾經最愛哭的你。  今天,我們的生活節奏無疑比春秋時代快多了,幾十個人濟濟一堂,相互交往自然也比古代要複雜得多,這就更需要同學們之間相互理解,更好地相互溝通,才能讓同學們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尤其是因為大家朝夕相處,有時也難免有點磕磕碰碰,這時就更需要要互相諒解。畢竟同學之間的摩擦多數都是無意的,只要大家多說幾句「對不起」、「沒關係」,就能很快得到解決的。
  • 策展人是個什麼樣的職業?
    37歲的他挑出39位藝術家的52件作品,甚至從華盛頓希爾斯伯恩博物館借出雕塑家羅恩·穆克的《無題(胖人)》。當然,奧尼爾的策展人身份或許只是主辦方的噱頭。而在中國,藝術家、畫廊經紀人、畫廊老闆客串策展人卻是實在發生的事。客串也引來風波。2009年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定為藝術家盧昊時,朱其馬上撰文質疑:「為何選一個二流藝術家當中國館的策展人?」
  • 價值觀單一令策展人被無視
    建立策展的中國文本比利安娜過去十年間一直活躍在上海的當代藝術領域,去年,她在歌德開放空間完成了長達半年的展覽項目「慣例下的狂歡」,試圖重新審視展覽製作及策展實踐中的重重危機,並重建藝術家-機構-策展人之間的關係。「在中國,許多人對策展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狹隘的層面,所謂策展無非簡單地把作品從藝術家的工作室移入白盒子空間,並由策展人撰寫相關文章。」
  • 張巍:願為中韓文化架起一座交流的橋梁
    原標題:張巍:願為中韓文化架起一座交流的橋梁【摘要】 張巍,29歲,重慶渝北人,韓國釜慶大學國際地域學博士,釜山市榮譽外國市民,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7號僧舞唯一的外國傳習人。 ■ 感言:文化傳承是千秋萬代的偉大工程,我願為中韓文化架起一座交流的橋梁。張巍從小就喜歡舞蹈,想學舞蹈。父母卻說,他的任務就是搞好學習。按照父母設計好的成長路線,張巍從小學、中學念到了大學。不過,念完大一,張巍便背著父母退了學,去韓國釜山大學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 專業的策展人需要具備什麼素質
    37歲的他挑出39位藝術家的52件作品,甚至從華盛頓希爾斯伯恩博物館借出雕塑家羅恩·穆克的《無題(胖人)》。當然,奧尼爾的策展人身份或許只是主辦方的噱頭。而在中國,藝術家、畫廊經紀人、畫廊老闆客串策展人卻是實在發生的事。客串也引來風波。2009年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定為藝術家盧昊時,朱其馬上撰文質疑:「為何選一個二流藝術家當中國館的策展人?」
  • 策展人顧振清:在藝術市場中策展人起鯰魚作用
    有人說:策展人是用藝術家的元素來創造理想中的展覽,而許多藝術家也承擔了策展人的角色,我們不禁要問策展人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藝術家如何看待策展人?藝術家與策展人之間如何互動?不久前,「藝術中國」沙龍請來國內獨立策展人顧振清與藝術家展望做了一次生動的對話。
  • 策展人視角下的攝影與展覽 | 吳笛對談沈宸
    作為策展人,你肯定還是要思考受眾層面的問題。藝術家的作品與創作概念能不能有效地傳遞給觀眾,或者觀眾可以從你的展覽中獲取多少有效的信息。我其實很在乎觀眾接收的效果,所以我一直都會假設有這樣一個大眾群體,假設他們要佔全體人類的80%。沈宸:你的核心受眾佔這麼大的比例嗎?吳笛:我倒不是在聊核心受眾,而是大眾層面的受眾。
  • 雅昌月度(2018年1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一根根粗大的彈簧,固定在天花板與地板之間,觀眾可以上下拉扯,彈簧叢林便發出奇妙的聲音,喚起人們對天籟的生命記憶;環繞在展廳四周、用感熱塗料在牆上塗抹出來的綠色「畫布」,觀眾用手的觸摸就能留下痕跡,深深淺淺,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維朗妮·朱瑪的這件作品體現了當代藝術並非高高在上,它尊重觀眾的主體性,邀請觀眾的參與合作,在作品中釋放自己的感官體驗,通過不同介質,在獨特空間中喚醒視覺、觸覺、聽覺,發掘被繁忙現代生活屏蔽的自我
  • 架起了歷史與現實的橋梁——看央視《經典詠流傳》
    文/臨海憑風留心觀察,中央電視總臺一直走在改革創新的路上,打磨每一檔節目,讓其更加接地氣,走進觀眾心房。應當說《經典詠流傳》已經陪伴觀眾好幾個年頭了,但是依然佔據著央視一臺周末黃金時間,收視率居高不下,其中的秘笈就是不斷創新和打磨。
  • 如何當上美術館策展人?
    從藝術史起步通過對策展人們的教育經歷進行調查,很多人都傳遞了這一信息: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策展人,必須要有十分紮實的藝術史基礎。「藝術家從歷史傳統中獲取靈感,所以要理解今天藝術家們的創作就應該要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布魯克林博物館當代藝術部策展人Eugenie Tsai表示。
  • 臺北—鹽城架起空中「橋梁」
    臺北—鹽城架起空中「橋梁」 2011年09月07日 13:4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第24期】DBR與DCR哪個才能架起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本論文原載於電化教育研究作者:楊開城轉載請註明出處DBR與DCR哪個才能架起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本文將基於設計的研究(DBR, Design-Based Research)區分為實踐取向的DBR和理論取向的DBR。
  • 中國藝術權利榜ART POWER 100策展人盧徵遠專訪
    漢儀·藝術發現展「正在加載中」策展人盧徵遠  盧徵遠是整個展覽的策展人,「正在加載中」的概念就是由他提出的。盧徵遠認真研究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然後在聯合主辦方漢儀字庫中尋找適合每一位藝術家精神氣質的文字,書寫成碑林,這是一個別具匠心的開啟,由此吸引觀眾走進展覽的AB兩面。  「在空間設計上我把展覽做成了AB廳的鏡像關係。是一一對應的點位,A廳點位放藝術家的作品, B廳的同樣位置放這位藝術家的視頻和自述,這樣讓人們在視覺空間和思考上是對位的。」
  • 英國是如何造就策展人的
    就當代藝術而言,儘管藝術家是當然的主角,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那就是策展人。有時候,策展人的戲份比藝術家還要重,因為他是藝術「金礦」的發現者、原創作品的第一解讀人、是帶領觀眾進入當代藝術的導覽員。再宏觀一點,他甚至是一座藝術場館的靈魂人物,一個地區藝術氛圍與文化軟實力的營造者。
  • 家訪的重要性-溝通是架起友誼的橋梁
    俗話說「溝通是架起友誼的橋梁」。家訪即是一種溝通,是孩子,家長,教師三者之間面對面的一次坦誠交流。
  • 打造當代藝術家的實驗基地
    一場「東方神韻——中國經典美術片作品及文獻展」,落地南京乃至江蘇,並延伸覆蓋中國傳統美術領域,以濃鬱的本土文化符號、現代表現方式表達傳統,同時又基於優秀傳統書寫未來,在籌備階段就引起了業內乃至普通觀眾的關注。 在全國幾百個項目的激烈競爭中,由江蘇省美術館策展人丁雅力策劃的該展入選了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