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陝州的地坑院很多,大都連片而建,有些村子已經開發成旅遊景區,這些年沒有開發的村子很多已經廢棄,即使有人居住在裡面,大多是一部分老人在裡面養老,而且基本上都在地坑院上面修建了平房,只是天氣熱了在下面避暑,這個地坑院也不例外的在上面用彩鋼建了幾間住房。
打過招呼下到院子裡,院子裡住著一對60多歲的老人,在下午時分卻分別在做著晚飯,這個大叔我們看到的時候正在和面,雖然著急慌忙的洗了把手,紅潤的臉上卻還沾著麵粉,看起來人很憨厚,話語也不多,只是一直念叨著家裡比較亂,我們不要笑話。
大叔居住的窯洞的確是比較亂,買的菜隨意堆放在地上,炕上放著一個唱戲機還在咿咿呀呀的放著豫劇,看來大叔比較喜歡聽戲。
說話期間,從另一個窯洞裡出來一位大嬸,在地上撿柴火,看來是準備燒火做飯,問其大叔這是不是自己的老伴,大叔也是含含糊糊沒有正面回答我們的問題,只是簡單地說是。我們也弄不明白她們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我們說你忙你的,我們就是隨便看看,不耽誤你做晚飯,大叔開始返回窯洞在門口的椅子上和面。說是晚上準備吃麵條,剛把手放進面盆裡就聽見我們說話,才急忙洗了手出去。
這個窯洞看起來就是大叔平時做飯的地方,由於疏於打理,到處都是一層灰,就連案板上也不是很乾淨,只有鍋灶上擦得油亮的鐵鍋才能看出還經常有人使用。
再次來到院子裡,大嬸已經回窯洞裡換了件衣服出來,準備在門口的柴火灶上燒水,問起做的什麼飯,也是咿咿呀呀說不明白,隱隱約約聽見餃子2個字,我們猜想它應該說是包的餃子,要下餃子。看我們一臉滿然,就讓我們進去看看。
進去後我們看到了她指的東西,仔細一看還真是餃子,只是這些餃子被包的慘不忍睹,她也口齒不清地說,包不成精,不會包。看來她是真不會包餃子,只是今天想吃餃子了,所以才儘自己的最大能力包了這些所謂的餃子。
水開了,她要下餃子了,還一直努力的說著全部下了,我們也吃點。看到房子裡的擺設和生活用品,我們可以看出,院子裡居住的她們兩個平時不生活在一起,連吃飯也是自己吃自己的。說著開始用手拾餃子準備下鍋煮。
她在煮餃子期間還給我們指著窯洞頂的彩鋼房咿咿呀呀的說是女兒蓋得,看起來一臉的自豪。再問起女兒的情況她就不說話了。
和面時候大叔說他這個老伴,腦子不清楚,有點智障,自己和她結婚後生了2個女兒,一個很正常聰明,一個也有點智障,前幾年都嫁出去了,正常的小女兒還給自己在窯洞頂用彩鋼蓋了幾間房子,只是還沒有住上去,
大叔和好了面出來和我們聊天,說老伴在孩子出嫁以後,這幾年和自己過不到一起,由於溝通困難,就由著她,分開住在這邊的窯洞裡,平時各住各的,各吃各的。雖然是夫妻,卻過著鄰居一樣的生活。我們勸大叔說老年夫妻老來伴,老了住一起互相照顧著多好,大叔一臉無奈地說,她雖然智障卻為自己生育了2個孩子,也是吃了不少苦頭,如今她老了,就由著她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吧!生活用品他都買回來給她送過去,只是吃飯有點麻煩。
再次看到大嬸,她已經準備把煮好的餃子撈出來吃了,還問我們吃不吃,就是一位這樣的智障母親,還為大叔生育了一雙女兒並撫養長大,並且在自己晚年的時候決定自己一個人居住生活。期間和大叔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她決定一個人生活,具體原因我們也不得而知。
我們帶著疑問走出了這個地坑院,看到了大嬸剛才說的房子,後來和鄰居說起此事,才知道他們夫妻倆都是智障,只是大叔稍微好點,至於這幾年為什麼分開居住生活,他們也不是很清楚。只能在這裡祝福這對苦難夫妻在以後的生活裡互相照顧,健康生活!更多農村老人故事歡迎評論區留言!若喜歡這個圖集,敬請轉發!【喜歡看更多百姓圖片故事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