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6旬智障夫妻女兒出嫁後,卻不住一個屋,不吃一鍋飯,啥情況

2020-12-24 黃土塬

豫西陝州的地坑院很多,大都連片而建,有些村子已經開發成旅遊景區,這些年沒有開發的村子很多已經廢棄,即使有人居住在裡面,大多是一部分老人在裡面養老,而且基本上都在地坑院上面修建了平房,只是天氣熱了在下面避暑,這個地坑院也不例外的在上面用彩鋼建了幾間住房。

打過招呼下到院子裡,院子裡住著一對60多歲的老人,在下午時分卻分別在做著晚飯,這個大叔我們看到的時候正在和面,雖然著急慌忙的洗了把手,紅潤的臉上卻還沾著麵粉,看起來人很憨厚,話語也不多,只是一直念叨著家裡比較亂,我們不要笑話。

大叔居住的窯洞的確是比較亂,買的菜隨意堆放在地上,炕上放著一個唱戲機還在咿咿呀呀的放著豫劇,看來大叔比較喜歡聽戲。

說話期間,從另一個窯洞裡出來一位大嬸,在地上撿柴火,看來是準備燒火做飯,問其大叔這是不是自己的老伴,大叔也是含含糊糊沒有正面回答我們的問題,只是簡單地說是。我們也弄不明白她們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我們說你忙你的,我們就是隨便看看,不耽誤你做晚飯,大叔開始返回窯洞在門口的椅子上和面。說是晚上準備吃麵條,剛把手放進面盆裡就聽見我們說話,才急忙洗了手出去。

這個窯洞看起來就是大叔平時做飯的地方,由於疏於打理,到處都是一層灰,就連案板上也不是很乾淨,只有鍋灶上擦得油亮的鐵鍋才能看出還經常有人使用。

再次來到院子裡,大嬸已經回窯洞裡換了件衣服出來,準備在門口的柴火灶上燒水,問起做的什麼飯,也是咿咿呀呀說不明白,隱隱約約聽見餃子2個字,我們猜想它應該說是包的餃子,要下餃子。看我們一臉滿然,就讓我們進去看看。

進去後我們看到了她指的東西,仔細一看還真是餃子,只是這些餃子被包的慘不忍睹,她也口齒不清地說,包不成精,不會包。看來她是真不會包餃子,只是今天想吃餃子了,所以才儘自己的最大能力包了這些所謂的餃子。

水開了,她要下餃子了,還一直努力的說著全部下了,我們也吃點。看到房子裡的擺設和生活用品,我們可以看出,院子裡居住的她們兩個平時不生活在一起,連吃飯也是自己吃自己的。說著開始用手拾餃子準備下鍋煮。

她在煮餃子期間還給我們指著窯洞頂的彩鋼房咿咿呀呀的說是女兒蓋得,看起來一臉的自豪。再問起女兒的情況她就不說話了。

和面時候大叔說他這個老伴,腦子不清楚,有點智障,自己和她結婚後生了2個女兒,一個很正常聰明,一個也有點智障,前幾年都嫁出去了,正常的小女兒還給自己在窯洞頂用彩鋼蓋了幾間房子,只是還沒有住上去,

大叔和好了面出來和我們聊天,說老伴在孩子出嫁以後,這幾年和自己過不到一起,由於溝通困難,就由著她,分開住在這邊的窯洞裡,平時各住各的,各吃各的。雖然是夫妻,卻過著鄰居一樣的生活。我們勸大叔說老年夫妻老來伴,老了住一起互相照顧著多好,大叔一臉無奈地說,她雖然智障卻為自己生育了2個孩子,也是吃了不少苦頭,如今她老了,就由著她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吧!生活用品他都買回來給她送過去,只是吃飯有點麻煩。

再次看到大嬸,她已經準備把煮好的餃子撈出來吃了,還問我們吃不吃,就是一位這樣的智障母親,還為大叔生育了一雙女兒並撫養長大,並且在自己晚年的時候決定自己一個人居住生活。期間和大叔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她決定一個人生活,具體原因我們也不得而知。

我們帶著疑問走出了這個地坑院,看到了大嬸剛才說的房子,後來和鄰居說起此事,才知道他們夫妻倆都是智障,只是大叔稍微好點,至於這幾年為什麼分開居住生活,他們也不是很清楚。只能在這裡祝福這對苦難夫妻在以後的生活裡互相照顧,健康生活!更多農村老人故事歡迎評論區留言!若喜歡這個圖集,敬請轉發!【喜歡看更多百姓圖片故事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河南8旬老夫妻下雪天在地坑院裡做午飯,大爺連吃三大碗,吃的啥
    幾個人順著坡道小心翼翼的下到地坑院裡,戴著紅帽子正在生火做飯的就是蔡大爺的老伴馬大娘,馬大娘看到我們後也是驚奇的說道:這下雪天路滑你們咋過來的,先進窯洞裡避避雪,我這正在燒火做飯,快得很,一會飯熟了一人吃碗飯暖暖身子,一個朋友開玩笑說我這可是人多,你得做多少啊?
  • 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文丨蟈蟈論長期以來,我國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留下來的很多說法在農村地區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他們對人們的吃,穿等等各方面施加了某些限制。再說這句話之前,我們來說一個相似的,「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我們先說說這句話裡的「落月」。這裡的「落」和「月」是分開來講的,月在這裡指的是風花雪月的意思,整句話意思大概就是,寧可讓過路人,或者是客人在自己家裡寄宿休息,也不可以讓男女在自家屋裡同居,哪怕是女兒女婿也不行。
  • 大年三十,為什麼不讓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呢?
    在北方農村流傳著很多口頭禪俗語,在大年三十這麼一天,現在小孩基本都不知道,年長的父母都不會讓自己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即使女兒不懂,可能父母也說讓其早早回家,就是三十晚上無外人!在向和村子的老人學習取經才知道,老人們其實說的原話是:三十晚上吃餃子,無外人。
  • 「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十年後,弟弟的一句話道出真相
    臨近年關,年輕的夫妻回婆家還是娘家過年,是一個容易引發夫妻矛盾的話題。在男人的眼裡,女人嫁給自己,就是自己家的人了,在婆家過年天經地義。再說了,在婆家過年也是傳統風俗,除夕一家人吃了團圓飯,到大年初二就上娘家,給嶽父嶽母拜年,也不失禮節。
  • 農村出嫁女回娘家講究多,這三件事情千萬不能做,分別指的是啥?
    每年在冬季到來後,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紛紛返鄉,農村中的結婚的喜事也會越來越多,農村又重新變得熱鬧起來。結婚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在農村中關於結婚的講究也會很多,比如已經出嫁的女兒再回到娘家時身份已經發生改變,三件在出嫁前能做的事情已經不能做,那麼分別指的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第一件事:大年三十不能在娘家過。
  • 獨女出嫁後5年不歸家,母親上門質問被趕,女兒:空紅包怎麼解釋
    「出嫁到現在有5年了,自打出了門上了車,就跟我斷了聯繫,逢年過節生日幹嘛的,一個電話都沒有,打過去也不接,我實在是不知道哪裡做得不好」張大媽告訴我們,她今年54歲,是一名普通工人,她有一個女兒,今年32歲,出嫁有5年時間了,母女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 8旬老人家裡成熟的柿子1個不摘,大雪天留給千隻鳥兒吃,啥情況
    在河南三門峽拍攝雪中地坑院的時候,遇到一對8旬老夫妻正在窯院上面清掃積雪,在老人的身後有幾顆柿子樹,上面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的漂亮,但是讓人奇怪的是,這些成熟的柿子在深秋過後就可以摘掉的,卻為何能掛在樹上等到大雪紛飛也不採摘。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農村老人說:「男人出家不出嫁」,啥意思?做上門女婿有啥講究?
    農村老人說:「男人出家不出嫁」,啥意思?做上門女婿有啥講究?男娶女嫁,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但是在古代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婚姻形式,這種形式在現代也常有發生。這種特殊的形式就是上門女婿,相信有很多人在電視劇中見到過這種情況。這種情況被人們視為是一種十分羞恥的事情,古代一般都是婦隨夫姓。如果在男性做上門女婿,成為出嫁一方的時候,就有可能要改姓妻子家的姓氏,這一般都是要根據妻子家方的要求。有的時候孩子也是要姓妻子家的姓氏。
  • 農村風俗:出嫁女不能在娘家過年,是陋習嗎?只有一個女兒該咋辦
    對於已經結婚的夫妻來說,每年為了過年該在誰家過年,很多夫妻還會因此爭論不休。不過在農村,老一輩們常說:出嫁女不能在家過年,否則娘家破財不興旺。這樣農村的女孩是不是就少了這樣的煩惱呢?其實不然,尤其是現在80後、90後有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現在結婚以後,過年也都想陪陪自己的父母,熱熱鬧鬧過年,但是面對這樣的風俗,該不該遵守呢?有人認為:農村講究出嫁女不能在娘家過年,是有根源的,這也是之前重男輕女思想在作祟。
  • 一對波蘭夫妻牽著6個可愛女兒 浙江萬裡學院迎來龐大的留學家庭
    每天清晨,妻子葉夫根尼婭·格洛斯為全家人做完早飯後,便會和丈夫安德烈商量,今天誰去上漢語課,商量結束後,一人在家照顧孩子,一人去學校學漢語。  一說起這對留學生夫妻,浙江萬裡學院留學生報到處的陳老師印象極為深刻。
  • 婚後女兒回娘家夫妻不能同床
    在農村安徽老家阜陽這一塊兒有一種不成文的風俗習慣。就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不能和女婿在娘家同房!總而言之不吉利!那麼,剛結婚的夫妻回娘家有沒有破解之法呢?破解方法一如果,真的是情不自禁在娘家夫妻同房了。可以在枕頭下面放一個紅包大小無所謂,象徵性的放一點,哪怕是一塊錢。破解方法二女兒出嫁之前,父母預留的房間還在。這種情況下夫妻倆回娘家同房是沒有問題的。也只能在預留的房間內同床。不能在其他位置。
  • 為什么女性出嫁後,產後不能到娘家坐月子?原來還有這些講究
    在我國傳統文化裡,一旦女性出嫁以後,就不算是原生家庭的一份子了,而是夫家的人。所以結婚後的女性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因為她們感覺到好像哪兒一邊都不像是自己的家,而夫妻關係要是出現問題想要回娘家坐月子,通常都是不會被允許的。
  • 農村俗語「女婿同睡女兒房,不是家敗就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女婿同睡女兒房,不是家敗就人亡: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當女婿陪同媳婦回娘家後,夫妻二人是不能在同一個房間中居住,如果在同一個房間居住的話,會對娘家帶來不好的運勢。女婿們之所以不願陪同妻子回娘家,一是在娘家不如在自己家中自在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晚上不能和妻子在同一個房間中居住,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妻子和女婿回娘家後不能在一塊住的習俗。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不只是「豬腳面線」,古早出嫁女兒的回家「小確幸」!
    導讀:不只是「豬腳面線」,古早出嫁女兒的回家「小確幸」!為什麼要吃豬腳?問來問去,沒有人可以回答,我想大概是因為豬腳很好吃又富含膠質,吃了以後心情會很好,所以就會身體勇健?今年有閏四月,婆婆特別提醒我,買豬腳面線回娘家給父母「添福壽」。
  • 各地民俗差異,不回娘家不吃粽子且夫妻不同房
    端午不僅不能回娘家,還不能吃娘家的端午粽子,說是吃了娘家的粽子對娘家人不太好。端午節「歸寧」習俗與女兒節,夫妻五月不同房山東一帶是覺得端午出嫁女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吃娘家的粽子,但其他一些地方則是說,端午應該要回娘家才合適。
  • 出嫁的女兒,可以在娘家過年嗎?
    最本質的原因,是經濟的考慮;傳統的中國經濟,是一種農業經濟,是一種不發達的經濟,人們過的日子普遍是比較貧窮的,穿衣吃飯都是比較緊張的。這樣的經濟狀況下,出嫁的女兒在娘家過年,就會多出一個吃飯的人口,自然讓娘家人不樂意。
  • 5旬大媽住優美小區,卻每天攜夫牽孫撿拾破爛,背後故事讓人心酸
    在山西太原一個曲水環繞、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小區裡,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年近6旬的大媽,推著輪椅上的老伴,手牽著3歲的孫子在小區裡撿拾破爛,幾乎風雨無阻。攝影師與大媽交流後得知,她就住在這個小區,但因為家庭困難,為了想幫兒子貼補家用,不給兒子增添負擔,不得已才每天撿拾破爛的。
  • 在農村,為何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大年?
    以前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 嚴重,因此女兒在農村基本上是沒多少地位的,很多人都有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樣的一種說法,因此在女兒出嫁之後有些事情就會對她做出一定的限制,比如說出嫁的女兒就不能在娘家過大年過年對於我們國家的人來說是一家非常重要的節日,也是合家團聚的日子,不管在外面做什麼,以前到了過年的時候都會儘量的趕回家與親人團聚,在以前農村有著大年和小年的說法,一般來說,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這天
  • 俗話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落月」指的是什麼?
    以前的農村交通很不方便,人們出門主要靠步行,特別是在山區居住的人們,有時候出門一趟要幾天才能回家,再加上以前的農村根本沒有旅店,外出的人就只能在村民家裡借宿了,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