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大揭秘,燒鴉片的林欽差則徐,為何後期主張民眾種植鴉片

2020-12-16 老楊看劇社

林則徐,福建人,字元撫,清朝一品大員,為人堅毅勇敢,處理事情睿智果斷,但相傳其手段非常殘忍。他提出要嚴禁鴉片,要嚴厲打擊洋人,所以被後世歌頌為民族英雄,世代傳頌,同時還被編入中學歷史課本中。那就是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式的人物為何在中英戰爭數年後卻主張種植鴉片,賣給自己的國民呢?

道光年間,鴉片已經泛濫成災。上層貴族以吸鴉片作為時尚的標誌,街道上到處開著鴉片煙館,人們躺在床上,貪婪地抽著鴉片,兄弟一起,夫妻一起,父子一起,家中萬貫家財都送進了大煙館裡。造成了我國白銀大量的外流到鴉片販子的手裡,我國對外貿易一直以來的出超局勢漸漸逆轉為入超。國庫收不上來銀子,使得清政府無法支付用於鎮壓農民起義的大筆款項,所以導致農民起義滾雪球式越來越大,外部西方鴉片又泛濫中國,此刻的清朝直面嚴峻的形勢。

為了制止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大臣林則徐向道光皇帝痛陳鴉片對國家的危害之大。認為鴉片霍亂中華為白銀缺失,國庫無銀的根源,而缺銀又是現在統治不能穩固的原因。治理鴉片問題,就能挽救時局。所以他請求查禁鴉片。由於道光皇帝被朝政也是弄得焦頭爛額,急於尋找改變朝政的方法,維護自己的權力,便任命林則徐親自監察,全力清剿鴉片。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隨後便頒布禁令收繳鴉片,查封煙館。僅僅34天以後,他將走私鴉片全部沒收,收繳的鴉片在虎門全部銷毀,取得了第一個階段的勝利。當然,也激怒了洋人。

為了維護邪惡的貿易,英國議會通過了向中國派兵的議案,藉口清政府損害了英國商人的正當權利,向中國宣戰,清政府雖態度強硬卻少有準備,認為英國不會貿然開戰,結果清政府倉促應戰,僅僅兩年就戰敗被迫議和,籤訂不平等條約。雖然戰後中國還是禁止鴉片,但是法令已經沒有人再去執行了,地下交易依舊存在。而且隨著貿易量擴大,鴉片貿易已經呈現出「合法化」趨勢。據有關數據顯示,1842年至1849年平均每年進口36,000餘箱;1850年至1854年增加到每年51,400餘箱;1855年至1859年增加到每年64,400餘箱。僅在鴉片戰爭後17年後,白銀外流量達1.5億兩以上。

面對這種情況,他的思想也發生著轉變。他認為既然片泛濫中國,屢禁不止,那不如開禁,我們在國內也種植鴉片,用本土的菸草取代洋菸,那麼鴉片的價格必然會大跌,洋人就不能再靠它賺取暴利。此外中國人從此可以購買國內生產的鴉片,對鴉片徵收賦稅,這樣既可以促進國庫的收入,也可以阻滯大量白銀流入國外,應對內憂外患的局勢。

作為清朝官員,他認為大清的兵弱短銀遠遠比民眾的體質更為重要。為民眾而禁菸並不是根本理由。從根源上來講,他是官僚,是上層人物,促進國庫的收入和加強軍隊建設才是維護統治的最好方法。因為說到底,他一輩子所追求的事情,只是為皇朝繁榮昌盛,民眾在他的眼裡只是草芥。

所以他禁菸根源上並不是為了人民。但是不管怎麼說,他這種做法也是無可厚非,就像是各種黨派為了自己的黨派利益一樣,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裡,他一心為了維護清王朝,達到忠君愛國的目的,無可厚非。所以他稱得上是滿清的一位忠臣。

相關焦點

  • 鴉片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歷史真相
    提起鴉片,中國人首先聯想起的是近代遭受的恥辱,它往往勾起中國人一段段痛苦的回憶,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鴉片是中國近代苦難的根源。這種認識大致沒有錯,但是我們對鴉片的認識如果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  鴉片是毒品,現在無人不知。可是過去的幾千年中,鴉片大多時候被人們看做一種靈丹妙藥,甚至被當成一種神物。而且,鴉片在西方被發現和使用的歷史比中國久遠得多,影響也要大得多。
  • 「虎門銷煙」讓林則徐名留青史,晚年為何卻提倡種植鴉片?
    虎門銷煙可見清政府抵制鴉片的決心,而林則徐作為這次禁菸的欽差大臣,銷毀了兩萬多箱鴉片,歷時二十多天。虎門銷煙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林則徐因為這次禁菸而名垂青史。這次禁菸行動在當時的反響很熱烈,受到了道光皇帝的嘉獎。
  • 從天使到魔鬼:鴉片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歷史真相
    原標題:從天使到魔鬼:鴉片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歷史真相 對鴉片史簡單的回顧有助於理解中國近代的鴉片問題。從世界的眼光看,世界其他地方種植和使用鴉片的歷史遠比中國悠久,使用範圍更廣,但是其他國家基本沒有因為鴉片而引起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則不同,鴉片幾與近代中國的悲慘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這的確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現象。
  • 林則徐虎門銷煙,一把火就可燒光鴉片,為何要用「海水浸泡法」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有疑問了:為何不乾脆燒掉,還要勞心費神的用海水浸泡呢?按照常理來說,銷毀鴉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用火燒。雖然是比較方便,用時也比較短,但是有很多弊端。銷毀不徹底用傳統火燒的方法,會讓鴉片中的有毒物滲入土地。
  • 清朝晚期鴉片盛行,為何窮苦的百姓也抽得起?答案讓清朝自食其果
    清朝晚期鴉片盛行,為何窮苦的百姓也抽得起?答案讓清朝自食其果文/聞聲擇行在清朝晚期,因為閉關鎖國的原因,讓清朝的國力日漸衰弱。對於當時的貴族來說,抽鴉片那點錢根本不是問題,可為何當時還會有很多的窮人也能消費得起鴉片呢?如今從眾多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大煙館裡吸食鴉片的都是一些窮人,一個個都是皮包骨頭的樣子,難道大煙是誰都可以消費起的嗎?在經過搜集資料之後,發現當時的鴉片真的很便宜,因為有等級高低之分,低級的鴉片平民都能接受。
  • 《滿洲報》現日本鴉片侵略鐵證 刊登種植83400畝
    水母網7月8日訊(YMG記者 尚香杉 攝影報導)一份1934年的《滿洲報》記載了當年日本侵佔我國東三省建立傀儡政府的鐵證,報紙中對「準許種植八萬多畝鴉片」的新聞讓人瞠目結舌。她告訴記者,《滿洲報》是從牟平老家一個有百年歷史梳妝檯鏡面後的夾縫中無意間發現的。隨後,李世彩從一個藍色材料袋中小心翼翼地將《滿洲報》拿了出來,一併拿出的還有李世彩從家中老梳妝檯上拿下的彩花瓷磚,背後還刻有「made in japan」字樣。    經過80年的時光,李世彩手中的《滿洲報》僅剩下一半,有4開紙大小,反正面都印有文字。
  • 清朝之前就有進口鴉片,張騫不遠萬裡帶進到中土,用來食用
    鴉片傳入中國的歷史 鴉片,曾是一個讓人談虎色變的東西,但是有誰知道,鴉片最初開採的時候卻是用以治療的藥物,如今在醫藥領域也還佔據著一席之地
  • 「第二中國」,說中文,寫漢字,曾種植鴉片為生
    在這個地方,建立了自己的武裝,他們自己的武裝,有自己的政權,就這樣就慢慢變成一個獨立王國,果敢位於金三角北部,是緬甸撣邦的第一特區,曾經被緬甸控制長達21年,又曾是英國殖民地,盛產大煙(罌粟),是果敢的經濟支柱,但在2003年果敢與緬甸政府達成一致全面禁種鴉片。
  • 虎門銷煙,林則徐為啥不火燒鴉片,而海水浸泡?100年才知真高明
    英國人在中國掙不到錢,他們顯然是不甘心的,既然正道不能走,他們就開始走歪路了,於是英國人就將鴉片帶到中國,讓中國人吸食鴉片,白花花的銀子都留到了英國人的口袋中。鴉片的利益是非常大的,英國人從中牟取暴利,不斷的將鴉片運輸到中國。
  • 罌粟:從名花、名藥到鴉片煙
    作者:冼波   罌粟是一種美麗的植物,葉片碧綠,花朵五彩繽紛,莖株婷婷玉立,蒴果高高在上,但從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鴉片、嗎啡、海洛因。因此,罌粟成為世界上毒品的重要根源,而罌粟這一美麗的植物可稱為惡之花了。  罌粟的原產地是西亞地區,早在六朝時,即已傳入中國,並有種植。
  • 全球最大鴉片產區:九成耕地被挪用,佔世界總產量的80%
    全球最大的鴉片產區在哪裡?多數人會回答在「金三角」,實際答案是阿富汗,共有罌粟種植面積32.8萬公頃,等於半個上海市區的面積。更恐怖的是,阿富汗赫爾曼德省九成耕地種的不是農作物,而是罌粟。赫爾曼德全省面積約5萬多平方公裡,大部分地區都處於半沙漠地帶,18世紀英國人在這裡修建水壩並引導農民種植罌粟後,赫爾曼德才進入「鴉片王國」的時代。
  • 重讀民國之鴉片篇二:新桂系崛起靠鴉片
    本文系鳳凰網歷史頻道特約記錄員蘭臺撰文 昨天《重讀民國之鴉片篇一》推出,今天看到許多網友留言,蘭臺在今天第二期開始前先回答第一篇裡網友的兩個問題。 有網友稱民國時期鴉片貿易合法,蔡鍔等護國軍靠販賣鴉片籌集軍費沒有問題。 蘭臺要說,這真是天大的誤會。
  • 如果林則徐沒有銷毀鴉片,清朝真能避免鴉片戰爭?
    1839年6月,欽差大臣林則徐在道光皇帝的授意下,前往廣州虎門銷毀鴉片。這次銷毀鴉片,林則徐不僅將所有繳獲上來的鴉片,全部銷毀。而且還宣布對外公開。當時不止是中國民眾可以參觀,包括各國的商人、記者、傳教士,只要他們願意,就可以到現場親眼目睹鴉片的銷毀過程。
  • 鴉片如何由藥品變為毒品
    毒品的老祖宗是鴉片,人類具有廣泛性的吸毒始於吸食鴉片,鴉片從藥品演變為毒品是中國人的創造。 儘管這次朱一貴的暴動規模在中國歷史上屬於很小的一次,根本不算什麼事情,但意義卻很大。清朝歷史中很嚴重的幫會組織發展,朱一貴暴動是一個很要緊的轉折點,幫會可能跟鄭成功有關,但在臺、閩地區真正發展起來則是在這次暴動之後。朱一貴暴動再一個特別重大的意義,就是吸食鴉片就此傳播、泛濫。這不是朱一貴暴動本身的目的,而是這個暴動派生出來的後果。
  • 晚清鴉片對國民有多大的危害?男人骨瘦如柴,女子淪為他人玩物
    在清朝末年,就有了一種叫做鴉片的毒品。而就是鴉片的出現和流通,極大的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清朝末年,由於在長時間的閉關鎖國的影響下,海外關口一經打開,大批量的外來物品受到了清朝上下的追捧和喜愛。而貪婪的侵略者卻不滿足於這小小的收益,他們的渴望從清朝榨取更多的金銀財寶,同時也希望能更好的控制清政府。
  • 歐美被新鴉片戰爭打垮了
    加拿大人高呼,他們在書寫歷史;西方人吶喊,他們向文明又邁進了一步。 曾有數據表示:鴉片自17世紀傳入中國後,吸食人數呈幾何速度增長。19世紀後期,大約有400萬以上的中國人吸食(也有人估計超過1000萬人)。
  • 曾讓我們挨打的鴉片,到底是什麼?
    鴉片的故事鴉片這個名稱指的是從罌粟植物裡提取出來的原生態物質。罌粟植物有許多種類,其中有些種類含大量的鴉片,尤其是鴉片罌粟(Papaver somniferum)這一種,是專為獲取鴉片而種植的。罌粟植物至少在公元前3400年的中東就有繁殖,儘管這種植物原本產自土耳其。
  • 這個三國邊境小鎮被泰國取名「金三角」,曾是鴉片集散地?
    這個三國邊境小鎮被泰國取名「金三角」,曾是鴉片集散地?清萊府是泰國最北部的府城,離曼谷約785公裡。北和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為鄰。過去這裡以毒品鴉片走私而聞名於世當時,全球八成的鴉片都是來自金三角地區。現在,這裡的展覽館就專門介紹了以往金三角種植罌請某景粟花及提煉鴉片的過程。泰國政府把泰國、緬甸、寮國邊境的一個小鎮昌盛取名「金三角」,建立了一大理石的牌樓,高約4米,上面用泰文和英文刻著黑色大字「金三角」。金三角文化中心坐落於金三角湄公河畔。
  • 晚清鴉片對國人毒害有多大?男子瘦如柴,女子行為荒誕任人踐踏
    近代中國史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侵華外國列強在這片大地上橫行霸道,胡作非為,幾欲吸乾了我華夏千年血汗,無數普通百姓民眾為這段屈辱的歷史付出了代價,這其中就包括鴉片。 由於清廷的不作為,英國為了逆轉貿易逆差大肆傾銷鴉片進入中國,泛濫成災,荼毒普通民眾,一時間,整個中華大地一片烏煙瘴氣。
  • 歷史上的禁毒:林則徐發明禁菸丸 民國禁毒收效甚微
    站在銷煙池邊、心滿意足觀看這一幕的林老先生並不知道,他這一倒,不僅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和大清王朝的命運,也將「禁菸」一詞寫進了日後的中國歷史和世界史,時不時畫下重重幾筆。至明末,菸草已經在民間被大範圍吸食,相關的種植、販賣產業也發達起來。當時人們已經認識到吃煙的危害,社會上還流傳一種說法,說永樂以下的明代皇帝,都是「燕王」的後代,京城又是「燕京」,「煙」字諧音「燕」,「吃煙」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後、攻破燕京之義,坊間甚至傳唱「天下兵起,遍地皆煙」的童謠,這不能不引起明朝統治者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