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林則徐沒有銷毀鴉片,清朝真能避免鴉片戰爭?

2020-12-17 腦洞外星人

1839年6月,欽差大臣林則徐在道光皇帝的授意下,前往廣州虎門銷毀鴉片。這次銷毀鴉片,林則徐不僅將所有繳獲上來的鴉片,全部銷毀。而且還宣布對外公開。當時不止是中國民眾可以參觀,包括各國的商人、記者、傳教士,只要他們願意,就可以到現場親眼目睹鴉片的銷毀過程。不過,在這些參觀的人群中,始終沒有英國人的身影。因為林則徐繳獲的鴉片中,絕大部分是從英國人手中奪走的。

鴉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已經成為英國人暴利的來源。現在林則徐不僅公開繳獲了英國的鴉片,並寫信給英國女王,讓英國放棄鴉片生意。林則徐的這個做法,遭到了英國人的報復。他們以林則徐銷毀為藉口,

對中國發動了一場為期三年的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就是,清朝在英國的逼迫下,籤下了《南京條約》。這個條約不僅要求清朝開放通商口岸、關稅協定,還割讓了中國香港,並賠款2100萬兩白銀。也是在這場戰爭過後,便有人議論認為,如果當年林則徐不銷毀鴉片的話,就不會招惹英國人,更不會有鴉片戰爭。但事實的情況,果真如此嗎?

圖為南京條約籤訂現

其實不然。當年英國以鴉片為藉口侵華,並非只是為了拿回被銷毀鴉片的損失,而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自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也就是大致明朝時期,歐洲國家便走向大舉開墾殖民地,拓展海外貿易的道路上。

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便逐漸頻繁起來。在當時,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在歐洲廣受歡迎。歐洲的上流階層,最喜歡拿它們來炫耀自己的財富與品味。甚至在很多西方的藝術品中,也能看到它們的存在。

圖為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喬凡尼·貝利尼《諸神之宴》

圖為安德雷·曼特拉《東方三賢士朝聖》

與此相反,歐洲人雖然熱衷於向中國推銷自己的商品,卻並不受歡迎。他們的咖啡、香料等,都沒有在中國流行起來。這種情況,讓歐洲人在全世界辛辛苦苦開墾的白銀,大多流入中國市場,用來購買絲綢、茶葉、瓷器等。這種只流入、不流出的情況,一度讓歐洲人傷透了腦筋。

直到有一天,英國人發現,鴉片在中國開始迅速熱銷。它們為英國帶回大量的真金白銀。不過,在英國人的潛在欲望中,他們想要的,不只是鴉片帶來的利益,還有更大的中國市場。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人口,也意味著有中國最大的市場。誰能在這裡貿易,誰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林則徐的做法,為他們的潛在欲望,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一個打開中國市場的好藉口。換句話說,即使沒有林則徐的虎門硝煙,英國也會找到其他藉口。只要他們能打贏中國,只要利益足夠誘人。

而換個角度講,林則徐當年主張禁止鴉片,也確實有必要。自從鴉片傳入中國後,不僅是大量白銀流失會帶來問題,整個社會也沉浸在鴉片的煙霧中不可自拔。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就連家貓也一起染上鴉片的毒癮。如果再放任不管,不用別人打來,中國也垮了。當然,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也沒能讓鴉片真正斷絕,但至少起到了先頭作用,以警示後人。

只是林則徐因為禁菸帶來的結局,卻讓後來人再提這個意見的時候,都得先考慮三分。英國人打來時,道光皇帝為了議和,把林則徐流放西北。而在離開西安之前,林則徐念了一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相關焦點

  • 虎門銷煙,林則徐為啥不火燒鴉片,而海水浸泡?100年才知真高明
    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鴉片戰爭的導火索,直接點燃了戰爭的爆發。清朝道光年間,中國和英國做生意,中國一直處在「出超」的局面上,而英國處在「入超」的局面上。眾所周知,鴉片是一種毒品,會讓吸食者上癮,更加重要的是鴉片會損害人體健康,讓人萎靡不振。當時很多清朝人都吸食鴉片,他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 鴉片戰爭180年:我們為什麼要懷念林則徐?
    但是,他們所意識到的戰爭,是類似於歷史上蒙古部落入境劫掠這一類武裝衝突,和後來的鴉片戰爭並非同一概念。雖然道光帝八次召見林則徐所密談的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從後來林則徐留下的書信隻言片語的透露,可知他們也談到了「邊釁」問題。而道光對林則徐的要求也可以確定:禁菸運動要真正的搞,但「邊釁」也要避免。
  • 大清為什麼要禁菸,如果沒有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能否避免?
    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中,鴉片的輸入量劇增,到1838-1839年間達到了頂峰。 1838-1839年間輸入的4萬箱鴉片可提熬成240萬斤煙膏,供應給約210萬菸民吸食。據說中央政府官員中10%到20%的人和地方官員中20%到30%的人吸食鴉片。菸民的總人數估計在200到1,000萬人之間。著名政治家林則徐稱,若中國百人中有一人吸食鴉片則就有400萬吸食者。
  • 「虎門銷煙」讓林則徐名留青史,晚年為何卻提倡種植鴉片?
    虎門銷煙可見清政府抵制鴉片的決心,而林則徐作為這次禁菸的欽差大臣,銷毀了兩萬多箱鴉片,歷時二十多天。虎門銷煙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林則徐因為這次禁菸而名垂青史。這次禁菸行動在當時的反響很熱烈,受到了道光皇帝的嘉獎。
  • 鴉片戰爭的本質:一場本可以避免的貨幣戰爭
    道光二十年,英國對清朝發起了一場海盜式掠奪的「鴉片戰爭」,這是一場歷史必然,也是本可避免的戰爭,本質上離不開貨幣關係左右。在鴉片戰爭爆發前,茶葉風靡世界,清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在茶葉貿易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
  • 有人竟說是林則徐引發鴉片戰爭?
    但不打仗,能禁得了煙嗎? 眾所周知,鴉片戰爭爆發前的中國,雖然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與軍事諸領域已全面落後於英國,但因為自給自足的農業文明特徵,通過佔世界90%的茶葉出口,中國與英國的貿易長期處於順差,英國的商品很難打開中國市場,直至鴉片這個罪惡的商品成為突破口。
  •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因為鴉片引起的嗎?起因結果都出人意料
    說到這場戰爭,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因為虎門銷煙引起的,英國為了維護鴉片商人的利益而發動的戰爭。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讓我們來梳理下這段歷史:虎門銷煙是1839年6月3日(道光十九年農曆四月廿二)到6月25日結束,歷時23天,總共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 英國把鴉片帶來清朝,並且發動侵略,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都說是藥帶了三分毒,這如果再吃藥過多的話,恐怕病情一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再有就是鍛鍊身體,慈禧太后已有60多歲,年紀都那麼大了,老年人的骨頭脆,這鍛鍊身體的方法更是不可能的了。她也沒信宮裡的御醫,開始自己找起秘方來。不久後,慈禧太后在一本醫書裡找到一處方,說是罌粟花能治療痢疾。
  • 歷史上鴉片戰爭爆發的真實原因?
    清朝百姓吸食鴉片清政府認識到鴉片這種毒品的危險,把官民吸食與商人進口都列為重罪。但地方官員腐敗受賄,營私舞弊,清政府禁菸徹底失敗。林則徐像林則徐到廣東後嚴厲打擊和抓捕販毒者和吸食者,吸食鴉片的犯人如果一年半後沒能戒菸,會被判處死罪。
  • 禁毒先驅——林則徐
    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事件,讓林則徐名垂青史,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時,都會提及林則徐這個人物。他堅決抵制鴉片,後來更是在虎門銷毀收繳而來的數量眾多的鴉片,不僅顯示了中華民族的不屈氣節,也展示了對抗外國侵略的決心。  林則徐為清朝官員,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為福建侯官人。
  • 一把火就能把鴉片燒光,為何林則徐非要用水泡?良心之舉
    一把火就能把鴉片燒光,為何林則徐非要用水泡?良心之舉清朝,是一個飽受爭議的時代。一方面他作為古典帝國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另一方面他受到近代西方強烈的衝擊而內憂外患。道光年間,英國商人發現鴉片貿易可以打開清朝的市場,於是大規模的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最早出現在唐朝,但是當時的人民並沒有發現鴉片會上癮,而且鴉片作為「貢品」,早期用來做藥。但是,漸漸走向清朝,性質就全變了,唯獨「堅守」的只有價格。英國選擇用「鴉片」打開清朝的大門。
  • 林則徐虎門銷煙時,為什麼不用火燒?看似蠢笨其實很精明!
    林則徐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的「禁毒」英雄。由於當時清政府的頹靡,導致整個國家都深受鴉片的影響。不僅皇帝、皇太后吸食鴉片,就連普通老百姓都抽了很多煙,這樣的王朝怎麼可能長期走下去?一開始的時候,林則徐本想將鴉片全部運回京師再銷毀,但是後來又擔心鴉片可能會在中途被人偷偷調包,於是就選擇了就地銷毀,而道光帝也決然同意了。等到全國鴉片都集中到虎門後,茫茫一堆的鴉片也是讓眾人都看呆了。粗略估計有2萬箱左右。那麼,如此多的鴉片又該如何銷毀呢?最簡便的方法肯定是火燒,但鴉片眾多,要想徹底燒儘是很難辦到的。
  • 林則徐為啥不直接一把火燒了鴉片,要用海水泡?看印度就知道了
    清朝的滅亡,除了跟清朝的腐敗有關,還與鴉片有關。 吸食鴉片的人,不僅會上癮,還會被鴉片一點一點蠶食身體。 19世紀的清朝書籍《夢廠雜著》記錄了吸食鴉片的痛苦: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於前,豹虎逼於後,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微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可以看出,吸食鴉片的人身體會逐漸變弱,最後只能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 關於林則徐和鴉片戰爭,這是歷史教科書不會告訴我們的另一面!
    <四>1842年初,林則徐再給友人的信中說道:「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嶽韓束手,奈何奈何!」林則徐深刻的認識到,中國軍備與英國相差太遠,根本就不在一個等級上。但是可惜的是,他並不想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現實,這封信他也請朋友不能給人看。
  • 林則徐吃「冰淇淋」被洋人嘲笑,他回敬一道菜,讓洋人出盡洋相?
    ——林則徐 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在我國東南沿海爆發,將中國拉近了近代史的歷程,同時也將中國拖入了一段黑暗的屈辱史。而造成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則是虎門銷煙,雖然現在人們一致認為,虎門銷煙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有利行為。但是愚昧的清王朝卻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虎門銷煙,還把一代民族英雄貶謫新疆,最終導致林則徐死在半路。
  • 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奮起反擊,有機會贏英國嗎?
    清政府對英國的極度缺乏了解表現在鴉片戰爭的戰略層面上,即道光皇帝和林則徐企圖一舉消滅所有入侵前線戰場的敵人。這顯然不符合敵我之間的普遍對比。 此外,清政府派出的欽差大臣林則徐取締了利潤豐厚的鴉片走私貿易,引發了鴉片戰爭。 英國為什麼要對中國輸入鴉片?
  • 中國有沒有可能打贏第一次鴉片戰爭?想想有點可惜
    那時英軍裝備的火器下雨就無法有效使用,沒有裝備優勢的英軍在中國陸地戰場無異於送死。三元裡人民抗英戰爭的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英軍在三元裡遭遇了大雨,火器全被淋溼一時無法發揮作用。憤怒的三元裡人民趁此機會將英軍團團圍住差點將其全部殲滅。最後英軍不得不請求清政府的幫助才得以逃脫。)。如果英軍在陸地戰場遭遇大雨,老百姓尚且能打敗沒有裝備優勢的英軍,更何況國家的軍隊餒!
  • 美國為什麼要在寸土寸金的紐約,為林則徐鑄銅像?學者:大有深意
    見此情況,英國不能承受如此龐大的損失,所以英國人開始考慮使用鴉片來開拓中國市場。正因如此,鴉片從此遍布於中國各地,並且成功讓眾多官員與普通百姓都沾染上毒癮。 情況就像當時林則徐上述的一樣,一半以上的國家精英和強者都沉迷抽鴉片,如果長時間沉浸於此,國家再無得力戰將可用,國庫也將遲早虧空。
  • 香港教科書美化鴉片戰爭 批評林則徐禁菸「不明智」
    原標題:香港教科書美化鴉片戰爭 批評林則徐禁菸「不明智」【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葉藍】香港「高考」——中學文憑試開考後,香港各界開始審視香港的教材,發現不僅是此前已暴露出重重問題的通識教育,連其他課本中也有不少散播「港獨」的內容。
  • 歷史真相大揭秘,燒鴉片的林欽差則徐,為何後期主張民眾種植鴉片
    林則徐,福建人,字元撫,清朝一品大員,為人堅毅勇敢,處理事情睿智果斷,但相傳其手段非常殘忍。他提出要嚴禁鴉片,要嚴厲打擊洋人,所以被後世歌頌為民族英雄,世代傳頌,同時還被編入中學歷史課本中。那就是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式的人物為何在中英戰爭數年後卻主張種植鴉片,賣給自己的國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