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讓一個念頭降服另一念頭

2020-12-14 自然妙義

修行,就是讓一個念頭降服另一念頭,直到最後一念,無念。所以,《瑜伽經》中說,「行為無論好壞都不直接引起蛻變」,真正重要的是「念」。

很多時候,我們的頭腦都是在各種念頭中遊走,過去的、將來的,他人的、她人的,各種各樣,非常「忙碌」、非常「不安分」,打各種「妄想」。

據哈佛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我們的頭腦平均有近47%的時間是迷失在各種「念頭」、「思緒」、「妄想」之中。這種持續的大量的「念頭遊走」、「頭腦徘徊」,過度地「思考」、打妄想,會超負荷地消耗能量,讓人感覺十分疲憊。

中醫知識中,「思傷脾」,脾主後天運化,這可能導致身體新陳代謝變差、整個身心變得虛弱;這可能使大腦停止進化,從而限制智力的發展;這也是導致人類不幸福的直接原因。

試想,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耗費大半生時間迷失在「妄想」中,很少專注在現在、當下,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消耗在了無用的念頭中,以致於在真正重要的事情和時候,也是渾渾噩噩,把握不住重點與方向。因此,可能變得非常不幸福。

這真是很糟糕,很悲哀!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改變這種「妄想」的狀態呢?

靜坐冥想。當我們習練靜坐冥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那些四處遊走的念頭,變得規矩起來,我們不安分的心可以靜定下來。

回想一下,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專注地做一件事,看一本書,種一株花,吃一頓飯?在這些過程中,除了這件事、這本書、這株花、這頓飯之外,沒有多餘的雜念?

不妨試著習練吧,哪怕5分鐘、10分鐘,只要在這5分鐘或10分鐘內是少念的、或無念的,每天總有這麼一個真正安靜的時刻。

一次不能靜坐冥想很長時間,那就少量多次,累積起來,效果也不可估量。

當每一次,都降服住了一些念頭,你會發現內心逐漸地「清明」,可以看透、看淡、看遠,從而讓你在行為上變得優雅、從容、淡定。

當這樣的練習與雕琢反覆地持續,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也許,你會發現,這才是真正有趣、有價值、有意義的。

夜已深,靜坐冥想,給今天做個盤點,為明天做好安排吧。

相關焦點

  • 修行是知汝自己,念頭和警覺力的訓練
    修行是「知汝自己」,乃是要知道你的自己。這個自己,並不是一個通過時間和歲月換取經歷、財富、知識和技巧的自己。而是一個「純潔」的自己,帶有一種宗教的含義。但是,不要把宗教狹隘地想像為大眾化的宗教和派別,宗教是純屬個人的行為,一個莊子是無派別的,但他是宗教性的。宗教賦予「自我」原始的純潔性和修行之後達成「無我」的純潔性。
  • 真正障礙你修行的是:念頭一直在打架
    那只不過一個想要什麼的念頭。想要些什麼有錯嗎?當然沒有。在我看來,想要什麼又不允許自己要什麼那才是錯呢。一個念頭說:"我想要……,",另一個念頭說:"不行……。"於是兩個念頭在你的裡面打起架來。事實上每一個念頭都沒有錯,但它倆打起架來就有問題了。在人的內在,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率真的小孩,它吵著要這,吵著要那,但它們沒有錯,它們是天真無邪的小孩嘛。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人生就是一念之起,無論好事還是壞事,最初都是從一個念頭開始的,一念就是天堂,一念就是地獄;有一句話說:見財起義,就是看到別人的財產利益,動了壞的念頭,動了貪婪的心,如果此時立刻剷除這種不好的念頭,就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如果不知道自律,任壞的念頭瘋狂滋長,就會被邪念控制,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最後就會喪身失命,為自己帶來災禍。
  • 不要被自己的念頭拐跑了
    我們剎那間湧現出各種各樣的念頭,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全都是念頭製造機,產量驚人。像投影機把念頭投射在屏幕上,一幕接著一幕,有的是沒有關聯的,有的還是有故事情節的。這些念頭,都是自動生產製造出來的,跟我沒有關係,不是我生產製造的。
  • 美好的念頭、言語和行為
    順應「道」的方法,是用不爭的方式來利益整體,簡單來說就是要行善。我們一直在對外產生各種的影響,包括了念頭、言語和行為,而且它們是相統一的。因此,可以來具體地來看怎麼樣是美好的情況。在念頭的方面,很美好的一個念頭是能夠有正確的世界觀,具體來說就是看到現實的無限可能性,以及看到現實的因果循環。
  • 禪修日誌:念頭再多也不怕,用一個字「轉"
    原創修行,不可以太緊張,太打壓。什麼叫打壓?就是一直著意地去追。以前認識一個出家師父是山東人,估計現在可能回家了。所以修行要行中道,舍苦樂兩邊,不追求苦,也不追求樂,但是也不是說一直打壓,打壓這種苦也不對,要調得很好,這時候才可以很自在,很舒適,然後很清楚地觀照到自己的身心。
  • 什麼是意識,什麼是念頭?修行之人不可不知!
    什麼是念頭?意識並非念頭。如果打個比喻。意識,就是坐在觀眾臺上觀看比賽的人。念頭,就是在比賽場中的運動員。觀看,也就是所謂的觀照,與念頭無關。並不是說意識在,就是念頭在。許多人把意識與念頭混淆一處。把觀眾與運動員搞在一起。
  • 觀心,不是壓念頭,也不是看念頭,更不是住在念頭上
    觀心,是一個重要的法門,經雲「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敷」。觀心是在起心動念處下功夫,是最直接的心地法門。念頭人人都有,不要怕妄念,也不要試圖壓住念頭,不讓念頭起,那樣是搬石頭壓草,勞而無功,過後還會起來的,甚至更厲害。當年臥輪禪師以為壓念不起就是好功夫,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 機鋒無限:靜坐中一個錯誤的念頭就會出大的紕漏
    靜坐中一個錯誤的念頭就會出大的紕漏(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有些人本來脾氣很好,可是他打坐以後變很暴躁。為什麼?他沒有化掉過去那個惡習。過去養成的那個習慣,當你靜坐下來的時候,它會一個一個的大翻身,這時候如果你不懂得方法去化解它的話,那會出問題的。甚至如果你動了一個錯誤的念頭,那會鬧出很大的紕漏。有兩個男性出家人一起修道,一個很用功,一個有點懈怠。那個在懈怠當中,覺得別人這麼用功,他就產生了嫉妒心。他想:你這麼用功,我就想辦法來障礙你修道。
  • 法師教您如何觀察自己的念頭
    現在的人為什麼不容易觀察自己的念頭,一方面是我們的生活太混亂,生活混亂,所以我們的心也會變得很混亂。所以,持戒是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建立一種簡單的生活,簡單有序的生活,其實這是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加清淨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 教你如何轉變念頭,修行當下,精進菩薩行?
    『舍』,是從心地上舍;就是心不牽掛五欲六塵,也不牽掛自己的身體,身心都不牽掛。凡夫妄想、執著很重,身心世界都不牽掛確實是難,妄想會常常起來。淨宗修行方法就是轉換觀念,教你牽掛阿彌陀佛!把念頭一轉,身心世界就舍掉了,專門去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的菩薩行。
  • 薩古魯:冥想時如何控制念頭?
    開悟則意味著你不是通過書本學習——你就存在在那裡,而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有沒有什麼事是開悟的人知道的,而你不知道?沒有。有沒有什麼事是開悟之人不知道的?也沒有。我不是在玩文字遊戲。因為這就是存在的本質。
  • 如何處理自己的「念頭」?怎麼才能不亂想!
    因為我在觀察自己念頭的時候,我老是發現,我所覺知的並不是當下,我覺得老是過去了的5、6秒鐘或者7、8秒鐘的那個時候的事情,當下發生的事情好像覺察不到。答:很好,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個問題就觸及到修行與現實生活的關係了。修行本來就是開發我們的智慧,本來就是增長我們的福報。你剛才說這種偏於智慧,當然福報的根源也是智慧。
  • 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拼命地跑
    回憶起逃跑的情形,她們說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拼命地跑」。    綁架事件震驚了世界,包括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內的許多社會名人發起了一個「帶女孩回家」的活動,呼籲「博科聖地」釋放被綁架的女生。這些逃出魔掌的女生無疑是幸運的,但更令人擔心的,是那些仍下落不明女生的命運。
  • 念頭造句和解釋_念頭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這種念頭。(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青山處處埋忠骨)念頭參考例句:1、他買新房子的念頭今天終於實現了。2、他因償還不起巨額債務而興起仰藥自盡的念頭。3、經過幾個朋友的連番勸阻,他終於打消了辭職的念頭。4、他好不容易把報復的念頭壓下,你就別再火上添油了!5、這種念頭又使她的雙頰升起了少有的紅潮。6、這種一較高低的念頭就使你原形畢露了。
  • 蛻變記 | 念頭的生命
    但在這裡我特別提一下:沒有注意力的關注,你是沒辦法「看」到你的那些念頭是怎麼起來的?當下處於什麼狀態?又是怎麼下去的?有時候,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為什麼突然那麼大的脾氣,或者興奮到失態,又或者做了連你自己都沒想到的事等等。這就是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念頭們在做什麼?它們時刻在碰撞著,在交流著,在行動著……這些就發生在你的精神世界裡,可是你為什麼看不到它們的活動呢?
  • 佛說:你所有不善的念頭,最終傷害的只會是自己!
    佛說眾生與諸佛同具平等無差的佛性,何以有佛、魔之分,差別就在念頭之中,迷與悟之間。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很善良,也沒有做壞事,但命運總是不順。所以他會覺得很無辜。許多時候,人的念頭,尤其是知見,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人是什麼?有些人很狹隘,有些人很寬厚;有些人很粗暴,有些人很慈祥。不論這些情緒多麼強烈,也不論這些性格多麼剛強,都不是天生,而是由心念積累而成。
  • 佛學筆記:每個人都可通過覺察行為和念頭,達到心靈的自由
    2克裡希那穆提一個人的修行是不需要跟隨任何上師,宗教,或者固有的修行體系,每個人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覺察每一個行為和念頭來轉化固有的心智模式,產生自知之明從而達到心靈的自由。印度克裡希那穆提老師對我的習性有一針見血的了解。
  • 念頭的本質是無念,心的本質是無心
    一切法都穿透的意思就是已經證悟了萬事萬物是如幻如夢的,它不執著任何一個東西。有執著就是停滯不前。沒有執著通達無礙,就叫作通流。那麼這個時候,有念頭,但是對念頭已經看得非常清楚了,看到了念頭的本質就是佛性。大家要這樣理解,念頭的本質是無念。同樣,也可以這樣講:心的本質是無心。
  • 構建幸福的親子關係,從認識自己的念頭開始
    這些念頭來來去去,會發生也會消失。也許有的人會說,不會啊,我現在很放鬆啊,就沒有什麼想法嘛。不對,「沒有什麼想法」就是一種想法,就是一種念頭。也有人會說,那要是這樣說的話,我的念頭不要太多,想什麼都是念頭啊。沒錯,按照常規的狀態,我們的頭腦裡始終都會流動著各種念頭。它們就像瀑布,連續不斷地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