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讓一個念頭降服另一念頭,直到最後一念,無念。所以,《瑜伽經》中說,「行為無論好壞都不直接引起蛻變」,真正重要的是「念」。
很多時候,我們的頭腦都是在各種念頭中遊走,過去的、將來的,他人的、她人的,各種各樣,非常「忙碌」、非常「不安分」,打各種「妄想」。
據哈佛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我們的頭腦平均有近47%的時間是迷失在各種「念頭」、「思緒」、「妄想」之中。這種持續的大量的「念頭遊走」、「頭腦徘徊」,過度地「思考」、打妄想,會超負荷地消耗能量,讓人感覺十分疲憊。
中醫知識中,「思傷脾」,脾主後天運化,這可能導致身體新陳代謝變差、整個身心變得虛弱;這可能使大腦停止進化,從而限制智力的發展;這也是導致人類不幸福的直接原因。
試想,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耗費大半生時間迷失在「妄想」中,很少專注在現在、當下,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消耗在了無用的念頭中,以致於在真正重要的事情和時候,也是渾渾噩噩,把握不住重點與方向。因此,可能變得非常不幸福。
這真是很糟糕,很悲哀!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改變這種「妄想」的狀態呢?
靜坐冥想。當我們習練靜坐冥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那些四處遊走的念頭,變得規矩起來,我們不安分的心可以靜定下來。
回想一下,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專注地做一件事,看一本書,種一株花,吃一頓飯?在這些過程中,除了這件事、這本書、這株花、這頓飯之外,沒有多餘的雜念?
不妨試著習練吧,哪怕5分鐘、10分鐘,只要在這5分鐘或10分鐘內是少念的、或無念的,每天總有這麼一個真正安靜的時刻。
一次不能靜坐冥想很長時間,那就少量多次,累積起來,效果也不可估量。
當每一次,都降服住了一些念頭,你會發現內心逐漸地「清明」,可以看透、看淡、看遠,從而讓你在行為上變得優雅、從容、淡定。
當這樣的練習與雕琢反覆地持續,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也許,你會發現,這才是真正有趣、有價值、有意義的。
夜已深,靜坐冥想,給今天做個盤點,為明天做好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