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觀點各地該如何打造「川版798」?
如果四川各地採用了同質化的發展模式,到最後都要「死」。必須規劃領先,切忌跟風。搞文化創意,模式並不只有北京的798,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特色。
川大教授楊振之:
去同質化,存地方特色
四川各地吹響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號角,在一場狂飆突進當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對此,四川大學中國休閒與旅遊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振之認為,如果四川各地採用了同質化的發展模式,到最後都要「死」。必須規劃領先,切忌跟風。「搞文化創意,模式並不只有北京的798,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特色。」
楊振之說,老工業區轉身,發展方向瞄準文創產業。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大趨勢。從西方國家發展歷史看,以工業為主導的城市或者資源型城市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面臨城市轉型升級、重新定位的問題。「文創產業是個很重要的方向。此次川內老工業區搬遷改造中,川內多地建設博物館,如內江建中國糖業博物館、自貢建工業博物館、瀘州建工業文化博覽園等等,都是發展文創產業的一種很好的嘗試。」楊振之評價說,將工業時代的產物,在新時代中華麗轉身成創意產品,四川此次新政倡導的方向值得肯定。
楊振之認為,發展文創產業,關鍵在於創意人才的吸引和挖掘。此次四川大規模的老工業區改造,更需要大量人才。「各地可以通過土地增值效應實現招商引資,同時吸引創意人才和運營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司進來。」
C
他山之石
成都紅星路35號
成都紅星路35號為年輕人孵化創意
2007年,由成都市委市政府、錦江區委區政府大力推動,民營企業成都文創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資,對位於成都核心地段紅星路一段的成都君印廠閒置廠房進行租賃、改造及運營,將其成功打造成為「西部首座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園區」,命名為「紅星路35號文化創意產業園」,於2008年12月28日正式開園運營。紅星路35號定位為針對年輕人以孵化文化創意企業和個人為目的的創意孵化體系。目前已經成為成都乃至四川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地標。
北京798藝術區廢舊廠區變時尚社區
北京「798藝術區」是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到目前為止,在原有718聯合廠區,大約有10萬平方米的廠房已出租給中外各類藝術文化機構,約佔整個廠房的50%以上。逐漸發展成為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2003年,北京首度入選《新聞周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原因在於「798藝術區」把一個廢舊廠區變成了時尚社區。
上海田子坊保存著石庫門裡弄生活
田子坊文化產業集聚區起始於1998年,位於黃浦區西部。它是一片保留完整的歷史街區,是文化創意者的樂園,其核心區「三巷一街」佔地2公頃,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園區集中了上海從鄉村到租界和現代城市發展的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歷史建築,記錄了上海開埠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是海派文化兼容並蓄特質的空間意向表達。園區至今仍保存著率真的裡弄生活,是上海歷史風貌和石庫門裡弄生活的「活化石」。園區基本形成了以旗袍、圍巾、高級成衣等為代表的特色產品,這裡還雲集了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風味美食。
臺灣華山1914酒廠變成文創產業園區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前身為「臺北酒廠」,為臺灣臺北市市定古蹟。在1999年後,成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藝術展覽、音樂表演等文化活動場地。此外,園區內也有多間餐廳、店鋪、藝廊等商業設施。華山文化園區至今已舉辦多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臺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
德國魯爾轉型最成功的老工業區
國際上,老工業城市轉型最成功的當屬德國魯爾區。作為德國重要的煤炭和鋼鐵工業基地,到了上世紀80年代,魯爾區已成了北威州經濟巨大的包袱。上世紀90年代,魯爾區開始需求經濟結構的轉型,政府投資當地大批工礦改造成歷史文物,老的廠區,設備設施變成雕塑作品。廠區內大量生態綠化提升改造。形成工業歷史博物館,帶動當地旅遊服務業的發展。知道一點三線建設
三線地區是甘肅烏鞘嶺以東、京廣鐵路以西、山西雁門關以南、廣東韶關以北的廣大山區腹地。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內蒙古在內的中國中西部。1964年到1980年,在中國中西部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史稱三線建設。雖然給後來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造成了嚴重浪費和不便,不過,上千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散布於中西部地區,成為推動中國西部工業化的「加速器」。
原標題:你知道北京798,卻不知道綿陽有個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