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植物都在開花的時候,農村的路邊往往會出現一朵朵圓圓的蒲公英花。小的時候最喜歡摘下來一吹,花都散開隨風飄搖,其實那也是一種幫助蒲公英繁衍的方法。但其實蒲公英除了好玩,還有很多用途呢。
蒲公英又叫地丁草、婆婆丁、黃花地丁等,是屬於菊科的植物。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鐵、鎂、銅等無機鹽,所以很多地方都會把蒲公英作為野菜來食用。實際上,除了食用,蒲公英也是一味載入國家《藥典》中的中藥,有著豐富的臨床功效。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它都有些什麼具體作用吧。
1.清熱解毒
蒲公英苦寒,清熱解毒力量很強,尤其還有消腫散結的作用,所以中醫最喜歡用來治療各種熱毒壅盛導致的內外癰瘍,特別是對於乳癰。蒲公英入肝、胃兩經,兼能解鬱通乳,所以被稱為是治療乳癰的「要藥」。乳癰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急性乳腺炎,患者乳房局部紅腫,熱痛難忍,就可以用蒲公英治療。除了煎湯劑內服,還可以把剩下的蒲公英殘渣直接敷在癰瘍局部,能夠提升療效。
此外,蒲公英也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還能保肝利膽,所以對於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胃炎、膽囊炎、肝炎等炎症也可以使用蒲公英。
2.清利溼熱,利尿通淋
除了清熱解毒,蒲公英還能通過利小便的方式祛除體內的溼熱。像是溼熱燻蒸導致的黃疸,或者是溼熱蘊於下焦導致膀胱和腎氣化不利出現的小便頻數但小便淋漓澀痛的淋證,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所以西醫說的尿路感染也可以使用蒲公英。
3.清肝明目
蒲公英清火瀉火的力量還可以用於肝。肝火旺盛以後容易出現肝火上炎,從而可能會導致眼睛紅腫痛,視物不清,這時就能用蒲公英清瀉肝火明目。
這便是蒲公英主要的臨床功效。我們可以看到這種農村隨處都能見到的野草,其實在中醫裡面也是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急性的乳腺炎。因此,要是遇到了相關的適應證,就把蒲公英好好地使用起來吧!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無常,首發於百家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