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成像一次可檢百人體溫,7x24小時連續工作

2020-12-18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2月4日訊 2月4日上午,南京市科巷農貿市場的出入口豎起了一臺類似攝像機的設備,旁邊的電腦屏幕上不斷顯示著出入人員的熱成像體溫。這正是南京未來科技城企業江蘇鈦科圈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工智慧體溫檢測產品——AI雙光譜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用這個系統,就可以代替原先手持體溫檢測儀的工作人員,不僅避免了交叉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員的安全,而且提高了檢測效率。目前,南京南站、南醫大第二附屬醫院、寧杭高速南京收費站都已經在使用這個系統。

研發這個系統的江蘇鈦科圈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是南京未來科技城2018年的高新技術企業,這個春節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在打一場重要的戰役,從大年初一接到通知,企業所有人員連軸運轉,調試系統,施工安裝,檢測數據……由於本次疫情,發熱是最重要的特徵之一,AI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能一次通過100多人的體溫檢測,且誤差率為+/-0.3℃,7x24小時連續工作,體溫異常配有聲光報警語音提示,能極大提高人員密集區域人體體溫的檢測效率,非常適用於醫院、學校、車站、工廠、酒店等人員密集的需要測溫篩查場所,因此南京很多單位都在聯繫他們進行安裝。

2月1日凌晨1點多,江蘇鈦科圈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俊還在江寧區一處收費站的施工現場,他最近三天只睡了3個小時,一直在馬不停蹄地奔波,同時對這套系統進行調試的還有硬體部及安裝部的負責人。「以往不少熱成像檢測系統只能在室內穩定工作,但這套系統可以在室外執行任務,不會受到環境溫度變化幹擾,所以很適合收費站這些地方。」曾俊說,「紅外熱成像技術源自於醫用,是醫學技術和紅外攝像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結合的產物,在目前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這種無接觸式檢測,不僅能夠高精度篩查,檢查用時短,解決人手不足等問題,還能夠為發熱病人數據追蹤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哈維超副院長也表示:「我們醫院發熱門診人流量相對較大。AI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能夠進行大面積監測,快速找出體溫較高的人員並進行標記,提升了篩查效率,減少交叉感染,保護醫護人員,作用非常大。」據了解,AI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日覆蓋監測人流量可達500萬人次,為重點場所開展防疫排查打造了一道堅實的防線。

記者 王世停 通訊員 王文文

相關焦點

  • 紅外熱成像儀體溫檢測站好防疫最後一道崗
    紅外熱成像儀體溫測試系統的優點明顯:遠距離、非接觸、多目標,適合機場、地鐵、鐵路及樓宇入口等。其意義在於前期篩查,主要用於在人群中發現疑似發燒人員,進一步進行精確的體溫測量及後續檢查。目前,全國很多城市的人流密集區域,包括機場、地鐵、火車站等,都陸續配套了紅外熱成像儀,很多該產品的生產企業的訂單已經處於爆倉狀態。
  • 安天下AT350體溫篩查系統 熱成像測溫門直銷
    採用「大流量熱成像體溫篩查系統,可以高效排查,使得人員快速、有序地通行, 不會因為疫情控制,影響正常的人員進出,即能有效防範疫情,又可以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     「大流量熱成像體溫篩查系統具有「無接觸式檢測、高精度體溫篩查、異常體溫預警」的特性。
  • 你的工作能被人工智慧替代嗎?首位中國AI主播,一天可工作24小時
    你的工作能被人工智慧替代嗎?首位中國AI主播,一天可工作24小時,近日,英國BBC報導中國首位人工智慧主播來播報新聞,不僅有中文版,還有英文版。他們以真實的新聞主播為原型,看上去和真人沒什麼區別。中國版主播調侃說他每時每刻都可以工作,而不索取加班費。
  • 聚光科技攜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部署防控第一線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吳奕萱 見習記者 杜卓蔓1月29日,聚光科技宣布,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局勢,公司攜旗下子公司譜育科技,緊急召回相關人員,全力保障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對此次防疫工作的應急保障。記者獲悉,截至1月29日,首批近百套由譜育科技製造的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全部緊急調撥派往前線,先後在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等京津冀、長三角的機場、車站、醫院等人員流動密集區域投入使用。
  • 體溫高於37.2 ℃,系統自動報警!貴陽地鐵1號線試用熱成像測溫系統
    隨著全市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地鐵1號線客流正逐步回升,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有效提升進站乘客測溫效率,市軌道集團購置3臺 " 全自動熱成像測溫篩查儀 ",並於2月26日在地鐵1號線貴陽北站和貴陽火車站投入使用,切實加強地鐵疫情科學防控,保障乘客安全出行。
  • 聚光科技首批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調撥派往前線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據聚光科技官方消息,1月29日,聚光科技攜旗下子公司譜育科技,緊急召回相關人員,從研發、生產、技術應用等不同層面全力保障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的應急保障,助力疫情監測防控。圖片來源:聚光科技據悉,截止1月29日,由譜育科技製造的首批近百套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全部緊急調撥派往前線,先後在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等京津冀、長三角的機場、車站、醫院等人員流動密集區域投入使用,相關技術人員也已緊急奔赴全國各地,協助進行高精度體溫篩查的應急監測工作。
  • 疫情隨寒冬再起 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構築「安全線」
    原標題:疫情隨寒冬再起,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構築「安全線」   截至12月20日,我國民航局已經累計向中外航空
  • 5G+助力園區復工,熱成像、無人車為防疫加持
    5G+熱成像測溫系統:無感測量,效率提升作為成都新經濟企業密集的幾個區域之一,平日裡的菁蓉匯在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時段,人流密集,寫字樓入口、電梯樓梯處人員擁擠,時常出現長時間排隊現象。這樣的情況明顯對於復工期間的防疫工作十分不利。
  • 24小時遠程監測體溫 隔離檢測可由智能腕錶代勞
    【來源:科技日報】近日,在浙江青田縣新冠肺炎醫學隔離點,為隔離人員檢測體溫的工作已由一款智能腕錶代勞。據了解,這項應用成果以智能腕錶為硬體,結合伺服器系統平臺的軟體與腕錶上集成傳感器所監測到的體溫、血壓、血氧、定位等體徵和信息,可對新冠醫學隔離點隔離人員進行初步篩查,相比體溫計、熱成像設備的「即時片段測溫」,還可全天候持續測溫。 「麗水市青田縣是僑鄉,在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做生意的人達數十萬,最近因為歐洲新冠疫情暴發,青田人如果回國首先要接受醫學隔離。
  • 在目標體溫管理過程中連續無創體溫監測與有創核心體溫監測的比較
    我們評估了連續無創溫度監測儀估算TTM期間核心體溫的能力。方法:所有通過無創溫度監測方式和現有的核心溫度監測裝置接受目標體溫管理的成年患者都被納入這項研究。記錄長達72小時的TTM的核心和連續無創體溫監測值。每隔1分鐘從臨床數據採集存儲系統下載兩組溫度數據。
  • 體溫計有什麼類型?紅外線熱成像的原理是什麼?有誤差嗎?
    體溫計應該是近期我們使用得最多的東西之一,今天我們就來科普體溫計的類別並且他們是怎麼樣工作的,他們的工作原理是什麼?,通過將人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簡單來說就是讓溫度從一個一個的數值變成滿是溫度數據的圖像,高效性是其最大的優勢之一。
  • 深圳公安用上熱成像頭盔N901 抖音上線六小時獲千萬粉絲刷屏近40萬...
    抖音轉發6個小時 1100萬次播放量 33萬點讚 1.6萬留言(臺灣媒體對熱成像頭盔N901進行報導)這熱度妥妥蓋過時下各路大咖跟神劇當然,熱成像頭盔N901之所以能一夜霸屏憑的可不光是顏值對它來講,強悍的功能才是關鍵所在
  • 她是東站「守門人」24小時連軸轉測好每位旅客體溫
    張義枝和丈夫二人都是安徽人,平時工作繁忙的兩人,本想趁著春節回老家陪陪老人,儘儘孝心,誰知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夫妻二人的計劃。為做好東站樞紐聯防聯控工作,江幹區衛健局組建了東站樞紐疫情防控小組。其中,江幹區人民醫院承擔了人工體溫複測工作,需要有人24小時值守發熱預檢。
  • 熱成像儀原理
    熱像儀的應用非常廣泛,只要有溫度差異的地方都有應用。比如:在建築領域,檢查空鼓、缺陷、瓷磚脫落、受潮、熱橋等;在消防領域可以查找火源,判定事故的起因,查找煙霧中的受傷者;公安系統可以找夜間藏匿的人;汽車生產領域可以檢測輪胎的行走性能、空調發熱絲、發動機、排氣喉等性能;醫學可以檢測針灸效果、早期發現鼻咽癌、乳腺癌等疾病;電力檢查電線、連接處、快關閘、變電櫃等。
  • 疫情防控APP、紅外熱成像儀、實時大數據……東大抗疫「神器」上線!
    啟動大數據平臺 行為軌跡全知道  東大利用各種科技手段,全方位助力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在這份九龍湖校區消費情況統計表上,記錄了2月6日這天共有100人在校園內消費,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職工及其他人員,購買早餐、宿舍洗澡等情況也一一詳細記錄下來。
  • 技術不斷迭代:短短半年裡,「熱成像儀」已發展成熟
    從今年3月開始,景陽集團已經在國內院校推廣了20臺最新體溫檢測設備。IPVM(視頻監控交易平臺)編制的名單顯示,目前景陽集團已經向至少19家公司轉售該技術。疫情爆發高峰期後,許多國家逐漸適應新常態,而美國仍在努力控制嚴重的疫情,熱成像行業自我定位為恢復工作秩序的關鍵。根據IPVM的名單,目前有170家公司出售用於排查潛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溫度檢測技術。
  • 科普帖丨紅外熱像技術如何實現體溫篩查
    近日,國內專注熱像研發領域10年的上市企業FOTRIC飛礎科,應用工程師李工做技術解答。首先,李工以人流密集的火車站的測溫需求為例,日客流量為10萬人次,如用測溫槍對所有人進行體溫篩查,按照一個人平均3秒鐘計算,全部測完10萬人次需要83小時約3.5天,顯然不合理。當然,可以開設多個入口分散客流,但仍需要旅客駐足停留3-5秒才能放行通過。
  • 學生返校後測量體溫的時間節點如何?有幾個問題一定要注意
    各校共同的時間點有四個:大門關口,晨檢,午檢,午休和學生發生異常不適的時候。眾所周知,大門口是最關鍵的節點,任何時候進入大門的所有的人都要測體溫,如有異常,要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處置,把疫情擋在大門外。晨檢和午檢在上課之前進行,相當於各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體溫復檢,防止大門口人太多,出現漏洞,同時檢查記錄本班學生到校情況,有病假的要及時跟蹤。在校就餐的學生餐後休息之前也要測量一次體溫。上課中途發現學生異常,第一時間也要測量體溫,同時詢問該生的旅居情況和病情。
  • 科普帖丨熱像儀做體溫篩查,對人體有害嗎?
    昨天,雷鋒網發文《抗擊疫情的黑科技:非接觸式熱成像高精準人體測溫》。文中提到,目前正值春運旅客出行高峰,公共場合人流密集,正是病毒傳染的高發期,許多機場、碼頭、火車站、客運站等場所可見體溫檢測工作,而採用的工具大多都是熱成像相關設備。
  • 大立科技快速響應,紅外熱成像助力疫情防控攻堅戰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作為疫情檢測的第一道關口,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查成為了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環節。其中,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檢系統憑藉快速、直觀、安全等特點,在人流密集的公眾場所對體溫異常人員的大面積快速篩查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