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立功、立言分別指什麼
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馮友蘭先生在《哲學的精神》(《論命運》一文)中說:「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學問、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謂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水、命、力,即天資、命運、努力。
-
陳老師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人生有三不朽,老師也經常跟我們講孔子有立德立功和立言,在老師這邊我覺得體現的淋漓盡致,老師教我們做人就叫立德,老師告訴我們一定要粉碎自私。 老師告訴我們親愛精誠,我想親愛精誠,我用12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親愛就是相親相愛,老師告訴我們,我們是一群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精這就是老師告訴我們,不斷的精進就是精益求精,而誠讓我們做人要誠心誠意。
-
用立德、立功、立言,打造自己的採購領導力
中國古人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是所謂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輩很難達到古人的境界,但是不代表我們不可以將其運用到採購領導力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用「立德、立功、立言」,來闡述採購領導力的建立和發展。
-
三一重工:立功、立德、立言
於盟「立功、立德、立言是三一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是要把企業做好。」三一重工副總裁何真臨5月22日向本報表示。在何真臨看來,「立功、立德、立言」的古訓放在企業層面有著不同的詮釋:立功,即企業要卓有成效;立德,即扶貧濟困;立言,即創造一個有益於世界的管理模式、文化理念。
-
琅琊王氏的家風底色:立德,立功,立言
家風是家族的精神文化傳統,關乎家族文化的底色和基調,琅琊王氏家風的底色便是立德、立功、立言。 01 立德:重視禮法、孝友傳家 琅琊王氏第一代人物是西漢時期的大儒王吉
-
立言、立功、立德,黃炎培的「三立」 讓人敬仰
黃炎培先生一生抱一而式,成就「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成為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教育家、革命家和國家領導人,垂範後世。立言立職業教育之言。《孫文學說》是黃炎培第一次在政治上參與的重要立言,吸取了西方機械唯物主義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進化論的自然發展觀,同時,提出並系統論證了「知難行易」的認識論學說,把中國唯物主義的知行觀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奠定了三民主義的哲學理論基礎,建立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進化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認識論。1945年7月,為了推動國共談判,黃炎培等6位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訪問延安。其間,黃炎培與毛澤東多次促膝長談。
-
"立德""立功"又"立言"
古人講「立人」之道,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說。劉秀山一心為革命,「受屈不改心」,擁有高尚的道德。劉秀山憂國憂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立了大功的。劉秀山又寫了《在大別山上》及其他文章,為社會留下了言。像這樣具有「三立」品格的革命前輩,是革命精英,他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將長遠潤澤後人,我們永遠敬仰他們,懷念他們。
-
聖人孔子:如何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可以說,孔子的一生,實現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堪稱一代聖賢。其中,孔子興辦教育,有教無類,培養了大批學生,這對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揮了巨大意義。同時,作為我國第一個民辦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
培育核心素養當「立言」
立言,亦即著書立說,泛指創立精要之言論、學說,永為後人傳誦。在基礎教育愈來愈重視核心素養的當下,立言教育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中國是一個高度重視立言的國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知識分子就把立言視作傳名、追求不朽甚至永恆的重要手段。
-
「立言」: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化 ‖ 胡大雷 / 廣西師範大學教授
二 「立言不朽」:「立言」文化的發軔如何才能「名」之「不朽」?魯國大夫叔孫豹在與晉國範匄對話中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為「不朽」。「立德、立功」談何容易,據杜預注,「立德」者為黃帝、堯、舜,「立功」者為大禹、后稷。這些都是大夫、士做不到的。「立德、立功」做不到,那麼「立言」呢?
-
立德樹人與大學教育的根本宗旨——彭玉平教授在中山大學2020年教師節座談會上的發言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對高等學校提出的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前寄語: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初心」其實就是本心。為什麼要把立德樹人作為初心,那是因為高校工作者的使命就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好網民·正能量|王立江:立言立德,傳播正能量
他不僅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兢兢業業不斷付出,還創建今日頭條帳號,秉持立言立德弘揚主旋律,教師育人傳播正能量的理念,先後發布文章、微頭條、視頻等3600多條,總閱讀量2500多萬,粉絲近4萬,點讚64萬。今天的學生,是數位化時代裡生活的「原住民」。
-
立德樹人何以實現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導向和實踐指南。因此,我們試圖從「知」「意」「行」三個層面認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過程。 立德樹人何以必然 立德樹人是必然之選。《資治通鑑·周紀一》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
-
齊魯校訓 | 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立德樹人
【校訓】立德樹人【校訓解讀】「立德」,樹立德業之意。源於《春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將「立德」作為校訓,意在勉勵廣大師生不僅要修個人之身,養個人之德,還要身在學校,心懷天下,率先垂範,做國民的表率,社會的棟梁。惟有德才兼備之人才是新時代需要的人才,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樹人」,培植人才之意。
-
在閱讀和寫作中立德樹人
來源:《陝西教育》教學2020年9期,作者:範希望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以其類型來劃分,可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這其中的自我教育又可以說是教育的最高層級,因為它體現並檢驗著一切教育的最終結果。老子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可見,自我教育是最智慧的教育。
-
關於人生,立德立功立言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至今就推崇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不管是「力爭上遊」還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等詞語和詩句,還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理論,都指向了人應當有所追求、有所作為的人生方向,我想,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能傳承幾千年、並且位列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原因之一吧。
-
人民日報:立德樹人是根本
看似矛盾的回答中,這位諾獎獲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樹人。 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十七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後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