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鎮伍老師,男,50歲,發燒、腹瀉一天,2019年1月16日午時一刻求診道觀。
〔脈證〕脈濡,關尺重按不足有芤象。
自述昨天開始腹瀉四、五次,晚上開始發燒,今天腹瀉好轉,但發燒到38℃;頭暈、身無力,口乾咽幹、聲音低沉、喉嚨嘶啞有痰,稍畏冷、無汗;面色暗黑灰膩。
〔病因〕伍老師自述近來班上有不少學生感冒咳嗽,全校流感頗多。昨天又不知為何腹瀉,想來也是被流感了。
伍老師素來容易便秘,有痔瘡,去年痔瘡噴血來道觀調理了一次,故知有此暗疾,這也是脈有芤象的主要原因。平素喜菸酒,體質溼熱重,又患B肝小三陽多年。
〔處方〕
炙麻黃8 葛根15 魚腥草15 連翹8
玄參15 麥冬15 桔梗8 炙甘草5
法夏10。
一劑,囑咐忌口、吃素喝粥。
因為伍老師的脈虛而證又不明顯,故只開一劑中藥,以觀後效。
〔二診〕1月16日下午酉時三刻,伍老師急診道觀。全身怕風怕冷,高燒39℃多,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無力,頭暈頭頸痛不能動,口乾有痰、咳嗽。自述中午服中藥後全身出汗,下午突然燒到39℃,脈寸浮數,關尺濡芤;下午沒有再腹瀉。
〔處方〕
葛根15 桂枝10 白芍10 炙甘草5
連翹10 二花8 薄荷葉6(後下)夏枯草12
荊芥10 防風12 玄參15 法夏10
兩劑。
〔三診〕1月17日晚上微信裡得知,伍老師已不發燒,只頭暈膝蓋痛。
1月18日上午十點來道觀三診,刻下已不發燒,口乾口苦,喉嚨不痛但幹,稍咳嗽,有清痰,膝蓋也不痛了,但頭還是暈,精神差,昨晚失眠一夜沒睡著;仍有怕冷、身上偶爾有微汗出,便秘二天了,其脈濡、稍數。
〔處方〕
黃芩9 柴胡24 桂枝10 白芍10
法夏10 川軍6 柏子仁15 玄參15
天冬15
三劑。
〔效果〕1月18日酉時微信裡得知伍老師下午三點後又開始怕冷、發燒38℃,囑咐先泡一個蔥姜艾葉腳。
1月19日上午微信裡得知,伍老師已不怕冷發燒,昨晚也睡了幾個小時。
1月28日伍老師來道觀四診,自述感冒完全好了,睡眠、精神也好,特意來拿脈做元藥調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