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續蔓延的疫情,香港特區政府逐步收緊防疫措施,這對香港餐飲業帶來一定影響。目前,香港的餐飲業界正積極通過技能培訓、轉型升級等方式,不斷地融入大灣區,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日前,兩年一度的全港青年廚師中餐烹飪比賽在香港舉行。
參賽選手李鎂欣的參賽作品「薯」中送炭在青少年組初賽中贏得了名次,在青年人心中,親手烹飪的美食是對家鄉的情誼。青年廚師李鎂欣說:「我做的菜叫『薯』中送炭,就是一個潮州的土豆糕,我家裡都是潮州人,所以對我來說就有家的味道。所以就用這個菜式改良了一下,來做這次參賽的主題。」
面對疫情,香港的廚藝培訓學校也在不斷提升學員技能水平的同時,讓青年學生們進一步依託祖國,放眼大灣區。中華廚藝學院首席總教導員劉惠平說:「我們專業就在考核,怎麼去監管,怎麼去控制,怎麼去提供一些職前的訓練、培訓給他們,然後把一些規範、規矩(教給他們),讓他們做得更好一點。我們希望在未來融入大灣區,去幫大家一起去共贏,這個是我們希望的。我們也希望有一些學員如果學好了,可以去大灣區裡工作,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夢想。」
疫情對餐飲業影響巨大,餐飲業的學員們在學校努力學習,但也有不少香港餐廳不得不選擇休業。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餐廳經營者或從業者,通過轉型升級來贏得生機,從而改變著餐飲業的生態。
香港餐廳經營者黃亞保說:「我覺得餐飲業生態自從疫情出現之後慢慢改變了。很多廚師他們都沒在酒店或者餐廳裡面做,或者之前有開餐廳的,現都關門了,他們自己跑出來去做一些包裝的食物。以我自己來說,我現在也做了很多煮熟的(食品),比如陳皮排骨煮熟之後,真空(包裝)後放到網上去賣,我覺得收入比以前還好。」
香港餐廳經營者邱金榮說:「我們現在限制在50%的客人在店裡面,晚上已經沒有客人再出來吃飯,我們經營非常困難。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幫助我們,我們自己也想辦法,比如說困難的時候,我們自己就多做一些外賣的店,客人可以拿回去吃,這樣可以減少我們的損失。」
香港餐廳經營者歐國強說:「我們的餐廳也在轉型,以前我們做一些高端消費,現在我們就是做一些平民化的消費。我們平均消費比以前降低很多,最重要是用餐消費得開心,每天都來,我們儘量把這個消費降低一點,我們現在是做一個數量,做大眾化,這個是現在我們走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