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市塘㙍鎮社山村:革命老區展開新農村畫卷

2020-12-22 湛江新聞網

    寬闊平坦的村道,井然有序的農家小院,標準化籃球場,嶄新明亮的太陽能路燈……近日,記者一行走進吳川市塘㙍鎮社山村,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農村畫卷展現眼前。

    這是社山村全體村民上下努力,大力推進美麗新農村建設的碩果。在創建宜居新農村示範村中,該村幹群擰成一股繩,出錢出力,讓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鳥瞰社山村全景。

    敢為人先

    老區村舊貌換新顏

    社山村位於塘㙍鎮南部,始建於1531年,是社山村委會下轄的一條自然村,人口3500多人。該村距塘㙍鎮區1公裡,距雲湛高速出口2公裡,交通比較方便。

    社山村村風淳樸,鄉風文明,是一條革命老區村莊。據介紹,抗日戰爭時期,社山宗祠作為革命聯絡領導中心,經常開展組織生活活動;社山文輝小學,作為革命活動陣地和指導中心,秘密為張炎將軍收藏槍枝彈藥等,在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作為一個革命老區村莊,在新農村建設大潮中,該村也不甘落後,同樣體現出了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該村立足實際、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凝集村幹部及廣大村民的智慧和力量,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新路子。

    主要依靠村民自籌和村集體資金投入,該村以每年完成一兩個項目的形式推進新農村建設:1979年通電;1989年通自來水;2001年修建瀝青環村路;2005年安裝路燈;2014年實現治安攝像頭全覆蓋……特別是近年,在鄉賢林華軍家族的支持下,該村投入數十萬元,栽花種樹,綠化美化村莊等,使村莊舊貌換新顏,正闊步向美麗新農村邁進。

    「剛剛嫁過來時,到處坑坑窪窪的,走路都十分艱難,現在我們村莊變化可大啦。特別是蚊子也少了,空氣清新了,還有體育器材可以活動身子,讓我們這些老人家舒舒服服地安享晚年。」採訪當天,年過八旬的李阿婆高興地說。

    為了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目前該村正謀劃在社山文輝小學舊址上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得到廣大村民的積極響應。社山村村幹部林志文說,希望革命舊址得以修繕,打造成集紀念性、標誌性、群眾性、休閒性為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弘揚革命精神,教育後人。同時,進一步優化美化村莊,助力鄉村振興。

    美麗的社山村村道。

    尊師重教

    點燃發展新引擎

    寬敞明亮的教室,整潔乾淨的校園,朗朗的讀書聲,閱覽室、電腦室等功能場室齊備,讓每一個走進社山小學校園的來賓都讚不絕口。

    「鄉村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只有孩子們有了好的教育環境,接受好的教育,鄉村才能興旺發達,長盛不衰。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看法,也是全體廣大群眾的共識,所以我們對教育的重視,對學校建設的支持一直是不遺餘力的。」該村村民小組長林日養說,社山小學原址在祠堂裡,環境非常簡陋。後來搬遷到這裡,並籌集資金300多萬元建起了一幢三層的教學樓,並建起了圍牆、校門、運動場等,不斷地完善教學設施和美化綠化校園,使該校面貌煥然一新,處處呈現勃勃生機。

    學校根據革命老區的特色,開闢紅色文化宣傳專欄,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尊師守紀蔚然成風,教學質量穩步前進,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為了讓教師紮根鄉村安教樂教,該村鄉賢林華軍家族還每月補貼每名教師300元,目前已經堅持了7年多。此外,該村於2010年成立教育基金會,大力開展獎教獎學活動,每年有數十名學子考上大學,成為當地有名的「秀才村」。

    文明創建

    新風新事層出不窮

    每天夜幕降臨,社山文化廣場開始熱鬧起來,廣場上的三個燈光籃球場,年輕人正在進行精彩的球賽,不時傳來一陣陣喝彩聲。而廣場的另一頭,伴隨音樂的節拍,大媽們正在翩翩起舞,頗有城市廣場的韻味。

    「我們村的籃球場,還是吳川一籃球俱樂部的主場,經常有比賽看。」村幹部林偉華介紹,在他們村,籃球是最受歡迎的運動,男村民差不多都會耍幾下,村莊的籃球隊在當地也頗有名氣。此外,該村歡樂廣場舞蹈隊也是塘㙍鎮最早成立的,經常獲邀參加一些慶典活動,還多次在廣場舞比賽中獲獎。

    這是該村推進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自2004年開始,社山村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利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組織新春籃球賽、羽毛球賽、三八婦女拔河賽等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增強群眾凝聚力。值得一提的是,從2017年春節起,該村村民便自籌資金,自導自演舉辦了多屆鄉村春節聯歡晚會,受到歡迎和廣泛好評。

    「生活在我們村的老人都很幸福。」談及村莊及村幹部,該村村民林伯就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他說村裡老人多由自己的孩子照顧,要是孩子不孝順,常常會受到村幹部及鄰裡批評。在此氛圍下,村裡的人都很孝敬父母,常常將最好的留給父母。每年春節,外出鄉賢都會返村組織開展慰問老人活動,還送上油米等慰問品和愛心紅包。

    該村互幫互助成風,村中誰家有困難,大夥也是樂於幫助,共渡難關。2016年,獲知村民譚某患重病住院經濟困難,在村幹部和外出鄉賢的帶動下,僅僅幾天時間,該村村民共捐款4萬多元;今年8月份,該村村民林某建房時摔傷,住院後籌不夠醫療費,村民捐款3萬多元助其渡過難關。

    此外,該村充分利用文化樓作為精神文明建設陣地,鼓勵村民讀書看報,提高村民的種養技能、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知識水平。村莊還成立了村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村中事務實行民主管理,設立村務公開欄,規範村務公開內容,村務工作做到公平、公正、民主,深得人心。

    憑著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革命精神,社山村人齊心協力共同建設美麗家園,過上了文明富裕的幸福生活。該村先後被評為「湛江市衛生村」「湛江市生態文明村」等,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

相關焦點

  • 文水縣政協委員楊樂梅牽手明仁醫院到革命老區山村扶貧義診慰問獻...
    為響應縣委脫貧攻堅戰「健康扶貧」的號召,2020年7月19日,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政協委員高峰聯繫協調,文水縣政協委員楊樂梅發揮優勢牽手明仁醫院深入該縣革命老區山村蒼兒會、大村兩個村(組)為當地貧困戶和困難群眾義診慰問獻愛心,把醫療服務和捐助愛心送到貧困戶家門口,義診49餘人,贈送掛麵320把,送醫、送藥、送物資價值2000餘元,受到了村民的歡迎和好評,駐村幫扶單位縣人民法院和工商聯對他們的活動大力支持
  • 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地處大別山區的河南省信陽市,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但貧困的帽子也曾讓這座紅色名城如芒在背——它曾是全省唯一一個轄縣均為貧困縣的省轄市。
  • 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門市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實施意見...
    按省要求落實「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市級補助資金,財政部門統籌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用於革命老區沙土路硬底化等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市(區)人民政府要落實基礎設施建設的主體責任,並分年度安排財政預算投入。加快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優先解決革命老區200人以上自然村的村道硬底化問題,持續推進革命老區農村公路建設。
  • 情系革命老區 傳承紅色基因
    >捐贈儀式結束後,在三河口鎮及學校相關領導陪同下,江漢大學「紅色之旅」團隊前往該鎮碧楓衝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入戶調研,實地感受黨的扶貧政策帶給貧困戶翻天覆地的新變化這次,江漢大學的「紅色之旅」,是該校響應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精神,廣泛實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創新創業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脫貧相結合,進一步深入推進革命老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的具體行動
  • 情系革命老區 小窪村新井落成千人用水無憂
    情系革命老區 小窪村新井落成千人用水無憂 2010-11-06 11:14:00    作者:王洪濤杜輝升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5日下午,在沂南縣馬牧池鄉小窪村,由省地礦局、大眾報業集團共同投資220萬元的新井落成啟用,近千名村民自此告別了祖祖輩輩的吃水難。
  • 福清波蘭村:新農村建設樣板 老區基點村大變樣
    福州晚報7月29日訊(記者 王光慧文/攝)近日,記者走進福清革命老區基點村——鏡洋鎮波蘭村,看到了一幅別樣的新農村圖景。這裡曾是支前擁軍模範村,如今已成為「福州市新農村建設特色重點示範村」「福州市文明村」「省級生態村」,是村民富、生態美的樣板村。
  • 文山州將從五方面振興發展革命老區
    近日,中共文山州委辦公室印發《中共文山州委關於傳承紅色基因助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引領,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創新創優紅色文化品牌,做新做精經濟發展亮點,努力把文山打造成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州,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 首個「禾麗希望小學」在革命老區安徽金寨奠基
    5月10日,由禾麗醫美集團2000位員工集體捐建的「禾麗第一希望小學」在革命老區安徽金寨縣天堂寨鎮正式奠基。安徽省金寨縣是鄂豫皖革命老區,是全國排名第二的將軍縣,後走出過新中國59位開國將軍。因轄區山地、丘陵居多,農民平均收入不高,2017年全縣仍有4萬多貧困人口,因此金寨也是國家首批重點貧困縣。
  • 陝西城固縣:郭家山村的美麗蝶變
    一條條寬闊整潔的瀝青路,一片片綠意盎然的桔柑園,一個個幹勁十足的農民身影,一張張朝氣蓬勃的笑臉……來到陝西省城固縣桔園鎮郭家山村,映入記者眼帘的是一幅綠色生態、欣欣向榮、生活美好的新農村畫卷。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5日  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的批覆》(國函〔2015〕91號)精神,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 紮根革命老區,走進兒童內心
    在川陝革命老區的核心區域巴中市通江縣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活潑開朗、樂觀向上,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近日,西華師範大學10名學生藉助三下鄉活動,採用線上雲支教的方式,走進通江縣山區兒童。川陝革命老區承載著百年紅色文化,傳承著百年紅色革命精神。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永泰官烈村:傳承紅色基因 革命老區煥發新活力
    永泰縣塘前鄉官烈村地處永泰、閩侯、福清三地交界,是革命老區基點村。1944年至1946年,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從南平建陽轉移到官烈村,領導全省人民開展革命鬥爭。福建省委舊址(官烈)紀念館解說員 江娟影:我們官烈村和兔耳山是山脈連著山脈。
  • 紮根沂蒙革命老區 全力助推扶貧攻堅——青島理工大學創新開展教育...
    紮根沂蒙革命老區14年來,學校以臨沂校區為紐帶,依託人才、學科、科技等資源優勢,創造性地開展教育與科技精準扶貧工作,為革命老區發展貢獻「理工力量」,成為沂蒙大地高等教育扶貧的一張亮麗名片。2006年,青島理工大學從黃海之濱的青島來到300公裡之外的臨沂市費縣創辦校區,以實際行動支持沂蒙革命老區發展,開創了高校教育扶貧、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費縣模式」,從此拉開了支持服務沂蒙革命老區新農村建設與沂蒙革命老區同呼吸、共奮進的序幕。
  • 革命老區鐘山薏仁香
    在羅平革命老區鐘山鄉,一草一木都似乎能講述70年前那段崢嶸鏗鏘的邊縱烽火故事:面對「三座大山」的壓迫與黑暗統治,羅平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推翻舊世界。鐘山鄉人民一馬當先,敢為革命馬前卒,率先建立了羅盤區紅色革命根據地。
  • 以革命先烈先輩為鏡 續寫紅土聖地新榮光
    5月20日至22日,在黨中央部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江西革命老區視察,深情緬懷革命先烈,深切追尋初心使命,殷殷囑託我們:「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變好了,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們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們中央蘇區、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們。」
  • 高明 革命老區的蛻變與升華
    作為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高明擁有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在中國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中,高明區更是湧現了不少仁人志士,而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革命三譚」。所謂「三譚」是指譚平山、譚植棠和譚天度,此三人為高明同鄉,均在革命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
  • 讓紅色旅遊「紅」遍革命老區
    紅色革命的火種未曾熄滅。84年後的今天,紅軍戰士以血肉之軀譜寫的這首壯麗史詩,依然閃耀著奪目光輝,照耀著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長徵之路。  8月27日,「70年 瞰四川」——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航拍四川大型採訪團走進雅安天全縣仁義鄉紅軍村,探訪往昔印記,感受今日規劃發展,當地的紅軍文化及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們感慨不已。
  • 書寫新的轉折——寫在革命老區遵義全面脫貧之際
    在烏蒙山與武陵山交會的黔北大地,「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的歷史迴響猶在耳畔,疫情阻擊戰與脫貧攻堅戰「號角連天」……革命老區遵義,隨著新冠肺炎連續16天無新增病例,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脫貧攻堅戰場上也傳來了好消息。
  • 我縣舉行《永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發行儀式
    11日上午,我縣舉行《永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發行儀式。縣領導許以章、李志專參加活動。儀式上,縣老促會會長楊愛成介紹了《永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編著情況,原縣老促會會長黃玉燦、市老促會會長呂英、縣委副書記許以章依次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