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上說:「神三鬼四人五六」,意思是說:與神有關的,用「三」數;與鬼有關的,用「四」數;與人有關的,則用「五六」數,但為什麼那麼多數,和人有關的偏偏用「五六」呢?這要從中國古人對數字的偏好和特殊寓意說起:
一、「一」不能用
前文說了,重大活動都要取「一」,所以「初一」這樣的日子一般老百姓是不能用的,只能留給寺廟、道觀和大型活動用,民間辦喜事都避開初一,否則大家都逛廟會、燒香去了,誰來參加你家的喜事呢?
二、雙數不能用
「二、四、六、八」數都是雙數,現在人們都覺得雙數好,但古人可不是這麼認為的,在古人看來,雙數都是「陰數」,凡是陽間的數都要用「陽數」,選日子更是要選陽日子了,所以,「紅喜事」皆選「陽數日」,「白喜事」才選「陰數日」,這樣「紅喜事」可選的日子只有「一、三、五、七、九」了,剛才說了「一」數不能選,因為那被宗教活動或是大型集會佔用了。
三、「三」不能用
「三」數不能用,因為被敬神佔用了,這是神數,凡人隨便用了,是犯忌諱的。
四、「七」不能用
「七」數不能用,前文也說了,「七」數是個「變數」,好事、喜事、吉事要的是「定」,「變」可是不好的,所以,一定要避開。
五、「九」不能用
「九」數不能用,因為皇帝就「九五之尊」,「九」是陽數中最大的一個,代表最高權威、最高地位,只有皇帝結婚或是辦事才能選「九」數日子。
六、「五」可以用
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最後剩下的日子就是「五」數了,因為這個陽數可是天子特意留給百姓的,而且是陽數中最中間的一個,象徵著「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間站」,自然這中間的陽數屬於中間的人了。
五對於人有什麼寓意?
很多與人有關的信息,都是要用「五」來表示的,例如每個人的命相都有「五行」所屬,每個人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成為「五臟」,頭部的感官分為「五官」,而人的味覺又可品嘗「五味」,人倫的關係分為「五服」,夜晚分為「五更」,每個人的手腳都長著「五指」,人們將自然界的方向分為「五方」,人們的主要食物又是「五穀」,音樂分為「五音」,念書又要學《五經》。所以,「五」數與人們本身和人們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
為什麼「五」和「六」要搭著呢?
在這一點上也體現了老祖宗的智慧,「六」雖然為陰數,但正所謂無陰不成陽,求陽陰中取,陰陽相濟,才能趨於平和、圓滿,人也是一樣的,如果將「五」看作男人的話,則「六」就是女人,只有男人和女人搭配在一起,才能構成家庭,構成和諧,無數個和諧的家庭,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以古人將「人五六」和「人五人六」中的「五」和「六」搭配在一起使用,就是要表示陰陽、男女本就是相輔相成的,必須在一起配合才圓滿。古代凡是表示同等重要的內容,多會用「五六」的搭配來展現,例如:五藏六府、五冬六夏、五心六意、五黃六月、五音六律、五搶六奪、五馬六猴、恨五罵六、五積六受、五親六眷、五角六張等,無論褒義貶義,都是用「五六」串聯起同等重要的詞語,一方面不相上下,另一方面互相配合,最後還有共同進退的深意。
這是中國民俗、官俗、皇俗,在對數字的使用中最為特殊的一個,也是唯一打破了在取數使用時,「取單不取雙,取陽不取陰」的原則。也體現了古人對事物辯證的看法和態度。
「六六大順」與「大不順」
為什麼人們會說「六六大順」呢?很多人認為是出自《左傳》,即「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者累謂六順也。」但其實這「六順」指的是非常具體的六種良好關係,但並不是所有成「六」之數都是順。而「六六大順」真正的出處是出自《易經》,其中「六」代表陰爻的開始,六六則為「坤」卦,為上六爻,卦象是: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是大不順的卦象。但正是因為不順,人們才希望它順,所以才用「六六大順」去掩蓋這「六六大不順」,以表達心中對吉祥的期望。
就好象過年時大家在一起吃飯,正高興的時候,孩子把碗摔碎了,要說這麼吉祥的時刻,碗碎了,這是非常不吉利的,這不是添堵嗎?但這時往往家長是不會罵孩子的,而是會一邊收拾碎片,一邊口中念著:「歲(碎)歲(碎)平安、歲(碎)歲(碎)平安」。而後一笑置之。一樣的道理,「六」和「六六」都是人們躲不開的數字,與其「六六大不順」,不如「六六大順」,即便是阿Q心理,但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對以上這些數字的了解,包括之前的幾篇文章,我們會發現,最吉祥的數字應該是「一、三、五、九」了,而且現在沒有了皇帝,「九」還可以隨便用了,真是生在了好時代。這麼極致的吉祥數字,當然是用的越多越好了,所以,看完以上文章的朋友,對於手機號碼的選擇、車牌號碼的選擇,以及在所有能選擇的與自己有關的數字選擇上,馬上有了方向與判斷了,不要再迷信什麼雙數和「八」就是「發」了,有「好的開始」和「長長久久」比什麼都強,快快將吉祥的數字拿走,圍繞在自己的身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