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的擴展——復維空間中的韋爾保角幾何

2020-12-08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

01介紹

韋爾(Weyl)在他於191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擴展。在本文中,韋爾提出了消除向量在平行傳輸時保持其長度的限制。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用數學方式表示:

1.1

其中g是對稱度規張量,是一個任意向量。如果我們對這個表達式求總的導數,得到:

如果假設zeta是一個常量向量,我們可以使用恆等式:

1.2

調整指數得到:

1.3

其中雙管表示度規的協變導數。在雷曼空間中,這個量消失了,所以dl的變化量為零。韋爾提出,我們可以通過類似於1.2的方式來改變矢量的長度:

1.4

把這個放回1.3,我們可以推導出向量和度規的協變導數之間的關係:

1.5

這個結果使得韋爾可以通過把矢量和電磁場聯繫起來,並通過提出一個不同於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拉格朗日量,推導出一個幾何意義上的電磁學。當允許度規縮放並要求我們所有的方程都獨立於那個縮放因子時,等式1.5也可以被推導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韋爾將其定義為「規範不變量」。

雖然這一理論完成了將麥克斯韋方程的數學與愛因斯坦方程相結合的任務,但它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在韋爾幾何中,唯一的靜態長度向量是那些垂直於韋爾向量的向量。這與我們可以用常數長度測量的許多向量相反。

此外,愛因斯坦自己也指出,一個參考系的時間流逝將取決於該參考系的運動歷史,而不僅僅是它的位置,這意味著在空間和時間上同一點的兩個時鐘可能以不同的速度移動,在自然界中從未觀察到的東西。

02復維空間

雖然時空限制了我們的幾何結構,使得韋爾的理論是非物理的,但在復維度中卻不存在這樣的限制。如果我們選擇把旋量看作是復空間中的向量,我們就可以探索時空只是這個空間的一個投影。

這意味著復空間中的幾何是力和時空現象的原因。把物理定律寫成復空間中的張量方程,自然會使規範不變性與廣義相對論相融合。

復空間與實空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復共軛。柯西-雷曼清楚地表明,我們必須把共軛作為完全不同的變量來對待。為了做這個區分,我們的符號會在任何共軛變量或指標上加一個橫槓,我們會用拉丁變量來區分時空變量和複雜變量。

首先,我們將引入一個復空間的度規。我們的度規是厄米矩陣所以平方長度是實值。我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符合量子力學中的算子。這就得出了一個類似於1.1的方程:

2.1

就像時空度規一樣,我們可以用s來提升和降低指標。下面是復度量的一些恆等式:

我們現在可以對2.1的總導數:

2.2

如果我們假設是一個常數向量我們可以使用恆等式:

為了清晰起見,我們將空間分配一個仿射連接,類似於我們在時空中所看到的。

我們要注意不要把張量和矢量限制為z的函數,而不是它的共軛。接下來我們也會像韋爾一樣,讓復向量的長度在平行移動時發生變化:

把它代入總導數然後分離出z和z*項:

2.4

固定長度的向量在時空中也垂直於韋爾向量:

2.5

2.5是兩個向量的內積的復空間形式。

仿射連接

現在我們繼續求解2.4中的連接項W。讓我們把這個方程改寫成更簡單的形式:

我們可以把這個簡化版的W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前兩個指標中的厄米矩陣,另一個是反厄米矩陣。

2.6

h的值是未知的,不能直接從2.4中求出。它們暫時被認為是我們理論的自由變量。同樣,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解在下標上是不對稱的,就像時空中的情況一樣。這導致了我們幾何中的一個扭轉元素。

規範不變性

讓我們花點時間看看理論中的規範不變性。規範變換是對度規的調整,而不是對坐標的調整。我們將在下一節中討論坐標變換。

2.7

是復變量及其共軛的函數。因為s是厄米矩陣,我們必須要求是實值函數。這很容易證明。

由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推導出逆變度量的規範變換

我們可以把這些代入2.6,如果我們要求我們的協變導數也是規範不變的,我們可以確定規範變換對韋爾向量的影響:

2.8

在下一節中,我們將看到坐標更改也可以為仿射連接產生類似的結果。

坐標的變化

複雜空間中的向量以一種非常類似於時空中的向量的方式變換:

2.9

這裡我們應該注意到,我們排除了複數共軛作為坐標變換的一種形式。加上它不僅會使我們的方程變得非常混亂,而且也沒有必要。這是因為共軛可以在坐標變化過程的任意點作為一個單獨的變換來完成,並且只會導致常規指標與禁止指標的交換。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坐標變化涉及到共軛,可以簡單地先執行那個變化,然後按照2.9中描述的方式應用其餘的坐標變化。

2.9中的轉換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到度量:

2.10

按照這個模式我們可以把它應用到所有的張量上。在時空情況下,仿射連接不是一個張量,變換如下:

2.11

記住這一點,我們可以執行一個簡單的坐標更改並查看一些結果。最簡單的凡例子是相變:

2.12

這導致我們的仿射連接改變為:

2.13

這類似於2.8,但包含一個虛構的組件,使它更適合作為可能的電磁類型的相互作用。在我們能夠從複雜空間中對時空進行必要的投影之前,我們無法看到直接的比較,但2.13和2.8顯示出了巨大的希望。

03復曲率

和時空一樣,我們可以構造一個曲率張量r的複雜維度等價項。

3.1
3.2

使用2.6,我們可以把這些張量寫成未知數的形式:

我們也可以用通常的方法縮並曲率張量C來得到裡奇等價:

3.3

所有這些因素都是規範不變的,因為我們的仿射連接是規範不變的。

韋爾的理論的挑戰之一是構造一個規範不變的拉格朗日量。如果我們假設我們的複雜空間是二維的,我們可以結合2.7和3.3來創建一個規範不變的動作,它通常也是協變的:

3.4

s值是度規張量的行列式。這就得到了拉格朗日量:

3.5

這個值滿足我們所有的要求。它是實值的,在復共軛下不變,在坐標變換下不變,在韋爾規範變換下不變。

04投影時空

在解出3.5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如何從我們的空間投射到時空。我們空間的度量是厄米度量,這意味著它最多包含4個實值未知數。讓我們選擇一個特定的地圖來說明這個事實。首先,我們創建4個靜態矩陣,每個矩陣都具有相同的厄米矩陣性質:

使用這些(泡利矩陣),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度規寫成一個和:

4.1

因為泡利矩陣構成一個向量基,所以s的元素構成一個4向量。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事實來構造當我們在複雜空間中進行坐標變換時這個向量是如何變換的。

4.2

很容易驗證坐標的變化,不會對我們的4向量空間造成任何變化。泡利矩陣的性質也允許我們用4向量s表示度規的行列式:

4.3

我們的度規的規範變換導致這個4向量的簡化:

4.4

我們也可以用復向量來構造一個4向量,方法如下:

4.5

我們可以使用4.5來關聯空間之間的仿射連接。然而,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一種機制來將導數聯繫起來。這可以簡單地做到以下幾點:

4.6
4.7

我們現在可以做出如下推測:如果一個復向量是常數,那麼4.5構成的向量也將是常數……

那麼,使左側為常數表示:

我們可以簡化這一點,如果我們創建以下:

4.9
4.10

4.9還允許我們寫出復向量的時空協變導數:

4.11

4.11與我們從自旋連接中得到的緊密相關。我們可以用4。10寫出時空曲率張量和我們的複雜空間之間的關係。我們只需要使用以下方法並執行適當的導數:

4.12

相關焦點

  •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下)
    數學家黎曼——就是提出「黎曼猜想"的那個黎曼,早在1854年就已經把複雜曲面的這些數學研究出來了,我們現在稱之為「黎曼幾何"。黎曼幾何是彎曲空間中的幾何學,也是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基礎!在!狹義相對論(特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一般相對論)的區別就是:狹義相對論中相對性原理要求的是在平直時空,也就是在沒有被扭曲的時空中推出的結論,狹義相對論只能處理慣性參考系,是慣性參考系的相對性理論,物理概念之間的關係是一定的。而廣義相對論可以處理非慣性參考系,是更一般的相對論性理論,愛因斯坦提出「等效原理」,即引力和慣性力是等效的。
  •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為什麼特別難理解?
    上一篇文章中我詳細談到了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概念,大家應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不過大家肯定也有疑問,對「時空彎曲」概念依然有點蒙圈。別急,這一講我將進一步給大家剖析時空彎曲概念。這是因為根據前面狹義相對論的結論:時間本身具有相對性,會因參考系變化而變化。而空間本身也是具有相對性的,所以具有相對性的空間+具有相對性的時間,組成的「時空」這個物質就變得特別有「可塑性」了。平直的時空,當空間增加X,時間就會相應增加T,而且處處都是這樣。
  • 梁燦彬教授口述回憶與《微分幾何與廣義相對論》
    今天與大家分享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梁燦彬教授錄製的學術和教學生涯回憶錄的部分內容。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這很物理:時間的形狀、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測量
    本文將以比較嚴謹地方式為您講述廣義相對論中間的測量問題,接下來的講述比較燒腦,不喜的小夥伴可以繞行。一、時間的形狀?很多物理問題都能歸結為幾何問題,比如牛頓萬有引力,其實是通過行星運動的軌跡與地面物體圓周運動軌跡比較分析得到的。
  • 愛因斯坦系列之七:戰爭下的廣義相對論
    歐幾裡德幾何是人類創立千年完美數學大廈最重要的那塊基石,人類文明中,從平常無奇的桌椅到氣勢恢弘的宮殿,從隨時可能毀滅人類的原子彈到俯瞰人間的衛星,無不閃爍著歐幾裡德幾何直線的耀眼光彩。結果,18世紀末德國出了個「數學王子」高斯,他就不擇冒昧出來質疑了一下。他是第一個懷疑歐幾裡德幾何的數學家。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後來,26歲的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有人說他高舉了奧卡姆剃刀原理才成功的,這個奧卡姆剃刀原理大意是:如無必須勿增實體。翻譯過來就是,咋簡單咋來。既然光速是不變的,那為啥還要假設「以太」?於是,愛因斯坦就以「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為基礎假設,推導出了狹義相對論。這個過程就有點像平面幾何,就只有五條公設,但是能搞出一整套體系。
  • 微分幾何入門與廣義相對論-筆記(一)
    梁燦彬的微分幾何入門與廣義相對論視頻,是一套可以坐在家裡自學的優良教材,前五章講述微分幾何入門知識,包含流形、張量、微分形式及其積分等內容
  • 科普: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導出
    當然,如果說的更科普一些,哲學的觀點在廣義相對論的創立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一點與狹義相對論截然不同,狹義相對論的數學公式有著標準、嚴格且完全自洽的推導過程。改天,我們也寫一篇科普的文章來討論一下狹義相對論的推導過程,今天我們專注於愛因斯坦場方程的推導過程,從而去稍微的感受一下:哲學或者數學是如何影響並加速物理進程的。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比如運動中輕子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是針對於靜止參考系而言的,如果以另一個做同向運動的輕子為參考系,那麼其時間流逝速度則是不變的。然而慣性系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當進入非慣性系之後,問題就變得有些不同了。非慣性系與廣義相對論在慣性系之中,物體始終處於勻速運動之中,且沒有引力的幹擾,而現實世界並非如此。
  • 廣義相對論 ——純粹理性思維的巔峰之作
    在伽利略相對論中,絕對空間的概念被放棄了。在每一個時刻,都有一個不同的三維歐幾裡得空間,用卡當的幾何語言,伽利略時空是一個基空間為R1(時間)纖維為R3(空間)的纖維叢,不同纖維之間不存在點到點的對應。伽利略時空中的測地線定義了牛頓的慣性運動;粒子加到其它粒子上的力是沒有時間延遲的,即它們總在同一個R3空間內;而物理定律必須是伽利略變換不變的。
  • 廣義相對論簡史
    從麥克斯韋方程中可以推論出在空間穿行的電磁波就是光。3月14日,愛因斯坦在德國的烏爾姆小鎮出生。六個星期後全家遷居去慕尼黑,之後他進入了路易博德文理中文就讀。1884愛因斯坦的父親送了一個指南針給他,當他發現指南針總是指向固定的方向時,他被現象背後的原理深深地吸引住了。
  • 科普:從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出發對哈勃定律的推導!
    要想完全的理解廣義相對論,不是我們這些平凡的科學工作者能夠做到的,我們能做到的僅僅是基於對廣義相對論的淺顯理解,嘗試著能否利用廣義相對論去解釋一些天文的觀測結果。如果能夠嘗試著基於廣義相對論去推測天文學中可能出現的觀測結果,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是大牛級別的天文科研工作者了,已經是我輩仰望的存在!
  • 影響相對論與大統一理論的黎曼幾何
    這三種幾何各自所有的命題都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公理體系,各公理之間滿足和諧性、完備性和獨立性。因此這三種幾何都是正確的。在我們這個不大不小、不遠不近的空間裡,也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歐式幾何是適用的;在宇宙空間中或原子核世界,羅氏幾何更符合客觀實際;在地球表面研究航海、航空等實際問題中,黎曼幾何更準確一些。
  • 廣義相對論與黎曼幾何系列之十一:等效原理
    狹義相對論是基於愛因斯坦認為最重要、最具普適性的兩個基本原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而建立的,它使用洛倫茲變換,將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天衣無縫地編織進他的新時空理論中。根據狹義相對論,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獨立而絕對的,閔可夫斯基的四維時空將它們聯繫在一起。在這個理論框架裡,所有相對作勻速運動的慣性參考系都是平權的,物理定律在任何慣性參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 極簡科普:廣義相對論第一講,空間是如何彎曲的
    這種視覺上的差別,就是空間彎曲的最直觀的體現。我們所說的時空的彎曲是指物理上的彎曲。這種彎曲,是可以精確測量的。如果讀者有一把直尺,可以用它去測量平面上線段的長度。但是,如果要測量的線段,位於一個球面上的話,這個直尺肯定沒辦法測量長度。如果要測量球面上兩點的距離,那要用一個彎曲的弧度和球面的弧度一致的尺子去測量。
  • 【基礎物理No.7】懂相對論之從彎曲空間的幾何開始
    好高騖遠可是大忌哦年輕的俄羅斯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突發奇想,將古老歐氏平面幾何的「平行公理」稍作改變,創立了邏輯上同樣完整而嚴密,但看起來卻有些古怪的「非歐幾何」。最初,人們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瘋子數學家玩的遊戲而已。不過,那些嘲笑羅巴切夫斯基的人沒有料到,幾十年之後,非歐幾何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 他用中學物理知識,幫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
    但就是這篇論文,卻讓愛因斯坦找到了其思想鏈條中缺失的關鍵一環,也直接幫助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埃倫費斯特(左一)與愛因斯坦(圖片來源:wikipedia)撰文  張華這篇論文的題目是《剛體的勻速轉動與相對論》。作者只有一個人,名叫保羅·埃倫費斯特(Paul Ehrenfest)。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之間對彈跳球預測有差異?
    為什麼我們不能找到一個混沌系統,即使在低速和弱重力場中,其動力學也能區分廣義相對論和牛頓物理學預測之間的微小差異? 那麼,廣義相對論或牛頓物理學中哪一項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