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宇稱對稱性」嗎?它可能是新的物理學方向

2021-02-08 新浪探索

粒子物理學研究迫切需要升級,而物理學家手頭正好有這樣一個問題:一些粒子和力在鏡像中可能變得很不一樣,這一問題本身就使所謂的標準模型陷入混亂。

當宇宙中的亞原子粒子轉化為鏡像時,它們之間幾乎所有的基本反應看起來都是一樣的,這種鏡像被稱為宇稱,被認為是對稱的,或者按物理學的說法,具有宇稱對稱性。

然而,並不是所有粒子都遵循這一規則,例如,我們知道,涉及弱核力(弱相互作用)——本身因為諸多原因而顯得十分奇異——的反應就違反了宇稱對稱性,因此,可以合乎情理地推測,量子世界中的其他力和粒子也可能破壞這種對稱性。

物理學家對這些理論上會違反宇稱對稱性的反應很感興趣,因為它們可能會為我們指明新的物理學方向,幫助我們超越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在粒子物理學中,標準模型是對所有亞原子事物的總結,是描述強核力(強相互作用)、弱核力和電磁力這三種基本相互作用及組成所有物質基本粒子的理論。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對這三種力的實驗結果都符合標準模型的預測。

不幸的是,我們似乎永遠不會在粒子加速器和實驗室中看到奇怪的宇稱違背反應,這種相互作用非常罕見,而且很微弱,目前的儀器還無法探測到。

不過,也有一些罕見的例外。

位於日內瓦附近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那裡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這些罕見的相互作用,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還沒有獲得實質性的進展,但即使這樣的結果也能帶來啟發。否定的結果有助於剔除毫無結果的假設,讓物理學家能夠專注於尋找更有希望的新物理方法。

對稱性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你甚至可以說,物理學家的工作就是在尋找對稱性,對稱性揭示了支配現實最內在運作的自然基本法則,這可是個大問題。

那麼,什麼是對稱性呢?對稱性意味著,如果你改變某個過程或相互作用中的一個元素,這個過程保持不變,則在物理學上關於這一改變的過程是對稱的。這裡可能有點模糊,因為有許多不同的對稱性,例如,有時可以改變粒子電荷的符號,有時可以觀察過程在時間上向前或向後,有時還可以運行某個過程的鏡像版本。

最後一個,在鏡像中觀察某個過程,即稱為宇稱對稱性。物理學中,大多數亞原子間的相互作用,無論發生在你面前還是在鏡像中,都會得到完全相同的結果,但是,有些相互作用違反了這種對稱性,比如弱核力,尤其是涉及到產生中微子的弱核力過程。

中微子總是「向後」自旋(換句話說,它們的自旋點的軸總是遠離運動方向),而反中微子則是「向前」旋轉(它們的自旋點的軸在它們飛行時一直向前),這意味著在常規實驗中產生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數量,與依賴弱核力的鏡像翻轉實驗相比,存在著非常細微的差異。

據我們所知,弱核力和弱核力本身違反了宇稱對稱性。不過,這或許並不是個例,我們知道,肯定存在著超出目前認知的物理學,一些理論觀點和概念也違反了宇稱對稱性,例如,有一些理論預測,在LHC通常檢測的粒子種類的「正常的」相互作用中,存在著微妙的不對稱。

當然,這些理論觀點既奇異又複雜,而且很難驗證,在很多情況下,物理學家並不確定要尋找什麼。

問題是,儘管我們知道目前粒子世界的標準模型是不完整的,但我們不知道到哪裡去尋找新的模型。許多物理學家希望大型強子對撞機能揭示出一些東西——某種新的粒子、新的相互作用等等;只要能讓我們找到一些新的、令人興奮的東西就行,但是,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些探索都失敗了。

在標準模型之外,許多先前頗受關注的理論(如超對稱理論)正逐漸被排除,而這正是違反宇稱對稱性可能派上用場的地方。幾乎所有標準模型常見假設的延伸都包括一個限制條件,即只有弱核力違反了宇稱對稱性。這已經融入到標準模型的基礎數學中,這也意味著,像超對稱性、軸子和輕夸克這樣的概念都是在「原地」保留著這種對稱性的破壞,而沒有涉及到其他過程。

然而,如果這些常見的延伸沒有成功,那麼也許是時候拓寬我們的視野了。

為此,一組研究人員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緊湊μ子線圈(CMS)實驗釋放的數據緩存中尋找宇稱違背的跡象,這是一次相當棘手的尋找過程,因為這並不是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真正目的,但研究人員聰明地找到了一種方法,通過檢測其他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遺留物來達到目的。

研究的結果是:沒有發現違反宇稱對稱性的跡象。標準模型再次經受住了考驗。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開闢物理學的新領域,有點令人失望,但也將有助於未來的搜索變得更加清晰。如果我們繼續搜尋,但仍然沒有發現弱核力以外違反宇稱對稱性的證據,那麼可以推測,在標準模型之外可能存在一些與主流理論相同的數學結構,只允許弱核力出現不同的鏡像。(任天)

相關焦點

  • 宇稱時間對稱性聲學
    例如,物理過程在空間反演和時間反演下能夠回到初始狀態,對應於物理學中兩個基本對稱性:宇稱和時間對稱。對於人眼看不見的微觀過程,宇稱和時間對稱依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確保了物理可觀測量為實數和機率守恆。
  • 對稱性破缺的勝利
    目前,仍然還有在爆炸之初產生的同類對稱性破缺沒有得到解釋。2008年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科學家提出的理論為這些問題的解釋提供了重要線索,他們將人類探索物質世界起源的旅程帶到了最後一步,這一步也許就在眼前,但也可能遠在天邊。
  • 宇稱守恆與宇稱不守恆
    楊振寧先生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做出了裡程碑性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先生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並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
  • 宇稱與手性
    弱力的手性表現為弱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宇稱不守恆。要知道什麼是宇稱不守恆,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宇稱。通俗地講,宇稱就是讓微觀粒子及其運動變化過程照鏡子,宇稱不守恆就是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在鏡裡和鏡外不一樣。        宇是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間。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研究物體的運動首先要建立坐標系,以確定物體在空間的位置。
  • 深度:宇稱不守恆到底說了啥?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發現究竟意味著啥
    畢竟我們中學時代就學過能量守恆、動量守恆,對守恆的概念還是很熟悉的,而「宇稱」聽起來應該和宇宙的某種對稱性有關。然而,宇稱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它不守恆?為什麼宇稱的不守恆會讓科學界如此震動,以至於楊振寧和李政道在1956年6月提出了宇稱不守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立刻頒給了他們?沒錯,宇稱確實是指一種對稱性,要想理解宇稱不守恆為什麼這麼重要,就要先理解為什麼對稱性這麼重要。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宇稱時間對稱 網友:這一研究有何現實意義
    宇宙中有無數普通或者奇妙的對稱性,在經典物理世界中已經實現了宇稱時間對稱狀態的調控,但在量子世界,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量子力學理論決定了實現量子體系中的宇稱時間對稱狀態路徑非常狹窄困難。比如,在量子力學世界裡,「小莉」要變成一個和當前自己時間空間都對稱的自己,需要走過一條荊棘遍地、狹窄泥濘的道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關於物質-反物質對稱性破缺的發現
    除了與正粒子相對的反粒子之外,還有一些所有內部相加性量子數都為0的純中性粒子,這種粒子反粒子就是它本身,比如光子。而自從正電子被發現以後,人類就沒有停下過探索反物質的腳步。 與狄拉克和安德森同一個時代,天文學家們正在尋求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我們的宇宙。
  • 對稱性!對稱性!還是對稱性!
    對稱性指的是變化中的不變性。正方形之所以對稱是因為它繞中心的軸轉動90度後看起來和之前完全一樣。在物理學中人們發現,某些保持不變的物理量或者模式表明你正在研究一些很基礎的性質。一個例子是守恆定律:一些特定的物理量,如能量、動量或者電荷量等都不能憑空產生或消失,它們是守恆量。1915年,數學家埃米·諾特將這些守恆量和對稱性聯繫起來。
  • 諾特定理:引領物理學100年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20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終結,現代物理學的開始,提到現代物理學,大家可能想到最多的就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這對現代物理學的雙子星,或者是波粒二象形、薛丁格的貓、海森堡測不準定理等,可是要提起現代物理學,是絕對不能少了這個偉大的定理—諾特定理,它是20世紀、21世紀物理學的指路明燈,引領了物理學 100 年的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 肖豔紅小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反對稱性光學體系—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8月16日上海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物理系肖豔紅課題組在一項最新實驗上首次實現具有宇稱-時間反對稱性(Anti-PT對稱性)光學哈密頓量的相關結果。今天,《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在線發表這項重要成果。據悉,該項研究工作是肖豔紅課題組與美國耶魯大學蔣良教授和溫建明博士理論團隊的合作成果。
  • 世上最偉大定理:引領物理學100年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20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終結,現代物理學的開始,提到現代物理學,大家可能想到最多的就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這對現代物理學的雙子星,或者是波粒二象形、薛丁格的貓、海森堡測不準定理等,可是要提起現代物理學,是絕對不能少了這個偉大的定理—諾特定理,它是20世紀、21世紀物理學的指路明燈,引領了物理學 100 年的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可能違反奇偶對稱性,新的物理學呼之欲出
    在宇宙誕生後的38萬年時間內,它還是如此炙熱、能量還是如此之高,以至於電子不能被束縛在原子核周圍。這時候的宇宙是不透明的,因為光子會和自由電子進行耦合,光無法透射出來。隨著宇宙的膨脹,溫度慢慢下降、能量也慢慢降低,電子最終被原子核捕獲,這時候它透出了宇宙的第一縷光線。
  • 粒子物理學迎來新的裡程碑!
    博科園:本文為粒子物理學類1. 最深刻的謎題為什麼我們會存在?這個問題是現代物理學中最深奧的謎題之一。但現在,我們離找到答案又更近了一步。為了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回到宇宙誕生之初。或者更精確地說,他們觀測到了粲粒子(包含粲夸克的粒子)衰變中的電荷-宇稱破壞(即CP破壞)。這個新的結果註定將被寫進物理學的教科書。2. 物質與反物質1898年,舒斯特(Arthur Schuster)發表在《自然》的兩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反物質的概念。1928年,狄拉克(Paul Dirac)為反物質寫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物理學咬文嚼字之八十九:Parity
    在中文物理學文獻中,parity 被譯成了宇稱,其中的「宇」字,如同adiabatic之漢譯絕熱中的「熱」字,都是額外強加的( 可能是為了和T, time inversion,相併列),都為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表述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至少它為同數學文獻的一致性帶來了麻煩。函數的奇偶性可以用來區分一些物理量。
  • 為什麼超對稱可能是粒子物理學史上最失敗的預言預言?
    自Wess和Zumino首次提出超對稱性以來的近50年中,從未見過任何超對稱粒子。(來源:FERMILAB/費米實驗室)在理論物理學中常常會出現一個無可否認的深刻想法。當某個想法可以一舉解決許多現有難題,同時做出可驗證的新預測時,勢必會引起極大的興趣。它不僅可以提供潛在的前進之路,還能吸引人們的想像力。
  • 使楊振寧和李政道獲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到底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說,宇稱守恆指的是鏡像對稱。你照鏡子的時候,鏡子裡的你和鏡子外的你就是鏡像對稱的。你舉起你的左手,鏡子裡的人舉起的是他的右手;你原地順時針轉一圈,鏡子裡的人會原地逆時針轉一圈;你將一個小球向上拋出去,鏡子裡的人也會將小球向上拋出去。日常生活中的鏡像對稱意味著宇稱守恆,如果你將小球向上拋出去的同時,鏡子裡的人是將小球向下拋出去的,這樣就意味著宇稱不守恆。
  • 30頁手算解決物理學爭論——相變、對稱性破缺與時間晶體
    所謂「對稱性」,就是在如空間、時間、能量等相應的方向上,物質的結構、性質以及物理定律不變。當對稱性破缺時,物質就會產生一系列物態、導熱性、導電性、應力特徵等方面變化。圖丨問題是對稱的,解決方案不對稱;自然法則是對稱的,物質受法則支配的狀態不對稱,這就是自發對稱性破缺如果把這個話題應用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物態變化。
  • 量子引力沒有對稱性意味著什麼?
    當你聽到「對稱」這個詞時,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各種各樣的畫面。字母表中的一些字母——比如「A」或「T」——顯示出對稱性,如果你沿著它們的中心畫一條垂直線,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對稱的。其他字母,如「B」或「E」,也有類似的對稱性,但方向不同:水平方向,上下對稱。還有一些——比如「O」——具有旋轉對稱性,無論你旋轉多少度,它的外觀都是不變的。
  • 愛因斯坦的偉大理論背後,是一個關乎萬物的簡單思想——對稱性
    凱澤說,這種新的對稱性被稱為「規範對稱性」,變得極富成效。凱澤表示,要求存在從W和Z玻色子到膠子的所有東西,「因為我們認為這種基本的對稱性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得到保護,所以我們發明了新的東西。」規範對稱性決定了你必須引入的其他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