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19日訊「農民變成城鎮新居民,生活品質大為提升,跑步做操打桌球,公園裡跳舞真鬧猛。」新塍鎮陡門村村民開心地說。陡門村是秀洲區最早啟動「兩分兩換」的試點村。去年12月,隨著村民陸續入住陡門花苑一期的安置房,他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今年的秀洲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提高……」成為秀洲區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之一。陡門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對未來還有哪些美好的期盼?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了陡門村。
【行走紀實】上午8點不到,陡門村村民單麗英就收拾好行裝,準備去位於秀洲工業園區的廠裡上班。而此時,村民沈志英也開始在陡門花苑大門東側自己的雜貨店裡打掃衛生,準備開始一天的生意。
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如今通過「兩分兩換」,單麗英和沈志英不再像以前那樣從事繁重的農業勞動,而是和城市居民一樣,開始了她們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單麗英說:「以前家裡旱田和水田加在一起有6畝左右,一家人每天起早貪黑地幹農活,尤其是遇到颳風下雨天,那就更累了。」「那個時候,在田裡忙了一天,到了家就想倒在床上休息,根本談不上啥享受生活。」沈志英說。
開始於2008年的陡門村「兩分兩換」試點,讓單麗英和沈志英得到「解放」。「土地全部得以流轉,每年流轉費是每畝700多元,比我們自己種田收入還高。」單麗英和沈志英說。另外,通過宅基地拆遷,單麗英家拿到了4套房子,沈志英家拿到了5套房子。「現在我們自己住一套,另外3套全部出租。」單麗英說,現在僅流轉費和房租費這兩項收入,就抵得上從前的收入。
擺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如今,「閒下來」的單麗英覺得自己過得越來越充實:每天上午8點半去位於秀洲工業園區的一家韓資企業,開始清潔員工作。下午5點下班,照顧好一家老小的飲食起居後,晚上7點準時出門,與同村的小姐妹一起到小區的公園跳舞健身。雙休日,和愛人、小孩一起去市區逛街購物……
和單麗英去打工不同,沈志英選擇了在小區大門口開雜貨店,沈志英也是覺得日子過得越來越充實,越來越有盼頭。「現在生活有了保障,閒下來可以去唱唱歌、跳跳舞,每天開開心心的。」沈志英笑著說。
【村官展望】陡門村村委會主任金民榮:土地經營模式一轉型,給家家戶戶的生活都帶來了新氣象。不管是去打工還是自己創業,村民的生活都在變得越來越豐富。另外,陡門花苑齊全的公建配套設施,大幅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村民享受到了和城市居民一樣的業餘生活。而陡門村村民活動中心項目也已經在規劃報批,等這個項目完工後,將會給村民們的業餘生活提供更多的選擇,相信他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