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人都在傳,東航開放了在飛機上玩手機政策,引起了各方關注。17日晚,東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相繼發布公告稱,從1月18日開始,乘坐飛機的旅客可以在飛機上使用有飛行功能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可攜式電子產品。這個政策背後,對乘客有什麼影響呢?
問題一:為什麼此前不讓使用手機?
現行民航法律法規嚴禁乘客在飛行全程中使用手機,其初衷當然是出於安全考慮。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董念清表示,因為可攜式電子設備包括手機的使用會發射無線電信號,無線電信號會影響到民航航空安全。再說具體一點,它會影響到民航的無線電通信。所以,基於這個原因,民航局等政府主管部門、航空公司不允許乘客在飛機上使用可攜式電子設備。此前不僅是我國禁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等可攜式設備,整個國際民航界都是禁止的。不是限制,是完全禁止。
不過,也有國外研究表明,飛機上使用手機主要對地面網絡造成幹擾,絕大多數商業航班可以承受來自便攜電子設備的電波幹擾。
問題二:手機飛行模式會帶來哪些改變?
飛行模式最初的用意是為了確保在飛機飛行途中不受到手機發射的信號,這樣就不會干擾到飛機上面的儀器。除此之外,手機中的「飛行模式」還有其他的用處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對於沒有戴手錶又希望知道飛行時間的人群來說,飛行模式下,手機可以被當做手錶,確認時間。在起飛和降落時,拍照記錄下身邊的美好景色。與此同時,可以開啟單機遊戲,聽歌,看電影,讓各類娛樂項目驅趕漫漫長路的枯燥與乏味。一旦可以在飛機上使用手機,隨身的iPad以及電腦可能會就此退休,而kindle也少了最佳的用武之地。
專家認為,機上放開手機使用後,將極大推動國內空中WIFI發展,一兩年內會看到明顯進展。據中國民航網報導,南航、國航、廈航、海航等均已經從原先的區域網升級到Ku衛星機上網際網路。預計到2021年,中國機上網際網路機隊規模有望接近總機隊規模的50%。
問題三:其他航空公司會陸續開放這一政策嗎?
2017年10月10日起施行的國內《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第五次修訂,明確由航企自行決定是否開放機上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1月16日,中國民航局公布《機上可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隨著東航率先允許使用飛行功能的手機,這一指南已全面實行。由此,我們也在關注,其他航空公司都做出了何種回應呢?
據悉,海航也表示,已針對可攜式電子設備開放工作,完成包括政策與操作流程修訂、機組人員訓練等。國航、廈門航空、春秋航空等公司表示,正在積極評估與落實階段。隨著東航這一政策的開放,會有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開始這一舉措,在飛機上使用手機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隨著技術的發展,在飛機上打電話,上網,也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