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世界上最古道的運輸工具之一,很多年輕人沒見過

2020-12-24 蘇丹卿

你能想到的人類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是什麼?在我的腦海裡,始終是對黃河兩岸的羊皮筏子念念不忘。2018年冬,零下17度左右,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下的黃河石林龍彎村河段,體驗了這迄今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

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它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最後流入渤海。在黃河流經的兩岸,孕育並創造了無數燦爛的華夏文明。而皮筏子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毋庸置疑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這種古老的運輸工具,在唐朝起初是以牛皮為船以渡,到了宋時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古稱「革囊」,今稱「羊皮筏子」。用羊皮筏子送人渡河、運載貨物這種交通方式,流行於青海、甘肅、寧夏境內的黃河沿岸,以蘭州一帶為最多。戰國時期的伍子胥的「牴夷」可以稱之是其鼻祖。

黃河羊皮筏子的羊皮胎通常只用山羊的,且只用公山羊。羊皮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小皮筏由十多隻羊皮袋紮成。在過去,在鐵路尚未開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黃河上遊地區,皮筏子一直是重要的運輸工具,有「羊皮筏子賽軍艦」之說。

跟所有傳統的水上運輸工具不一樣的是,這羊皮筏子得吹氣,而這吹氣,可不是依靠其他什麼工具來進行打氣,這是完全由人用嘴吹氣,使其脹滿。據當地老人說,「吹牛皮」(參考牛皮筏子)的俗話就是來源於這裡。

古文獻記載中,「革船」一詞頻現。「革船」,顧名思義,就是由動物的皮革製作而成的水上擺渡工具。其歷史非常悠久,但羊皮筏子的正式出現是在北宋時期。《宋史·高昌傳》:太平興國六年,宋供奉官王廷德出使高昌,「次歷茅女蝸子族,族臨黃河,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或以囊駱牽木筏而渡。」

但「革船」一詞出現很早,「羊皮筏子」一詞出現則較晚,如果將視「革船」為羊皮筏子的雛形,那麼,羊皮筏子的歷史可以說是相當悠久。雖說蘭州的羊皮筏子很有名,也有確切的歷史記載,在清朝康熙年間興起。但若想感受黃河岸邊與古老運輸工具之間的歷史穿梭,黃河石林是個不錯的地方。

黃河石林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之一,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但羊皮筏子卻成為了這裡最新奇的旅遊體驗。我一開始以為它會很晃動,但坐上去並在黃河上漂的時候,其穩固性超乎我想像。

羊皮筏子作為蒙昧向文明過度的產物,有遊客曾說這是一種極為殘忍的交通工具。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皮筏子也罷,「革船」也罷,它出現的歷史很早,也不單單只是在黃河兩岸,包括古代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印度旁遮普邦有用水牛皮製作的皮船、北極地區愛斯基摩人曾使用海豹皮做的船隻打魚、南美印第安人使用鹿皮船....

古代人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製作發明了這一工具,極大地拓展了的視野和生存空間,它們無疑是人類文明進化史上的一項偉大的發明。現如今,人們已經為其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蘭州的羊皮筏子更是制定了計劃保護。

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古老的黃河之上依然是漂流著羊皮筏子,但乘筏人已不僅是販賣瓜果蔬菜的貨主,不是走親戚探望朋友的老百姓,更多的是尋幽探奇的遊客,到黃河邊乘羊皮筏子已變成一種休閒和體驗。

過去,它解決了人們的運輸問題、拓展了視野和生存空間;今天,它給黃河兩岸又帶來了新的生機。它不僅連續不斷承載了幾十代人的勞動、生活、交通運輸的歷史使命,更是濃縮了黃河文化千百年來的歷史價值。

相關焦點

  • 黃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昔日渡人謀生 今朝旅遊致富
    因河道較寬,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代,羊皮筏子成為黃河兩岸居民交通往來的主要工具。  10月14日,記者來到寧夏中衛沙坡頭景區一睹羊皮筏子的「芳容」。  提到「羊皮筏子」,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  羊皮筏子歷史悠久,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黃河沿岸最為古老的渡河交通工具,唐朝之前稱其作革囊,宋代後稱其為渾脫,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羊皮筏子。
  • 羊皮筏子:黃河鮮明文化的交通工具
    平緩的水面上出現了三三兩兩的羊皮筏子,擺渡的筏子客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黃河母親的懷抱中穿行往來。「吉祥葫蘆牛肉麵,羊皮筏子賽軍艦。」一句民諺道盡了蘭州三大特色:刻花葫蘆、牛肉麵和羊皮筏。身在黃河岸邊,就先放下刻花葫蘆和牛肉麵,先去乘坐一下這「最具蘭州特色」的羊皮筏子。
  • 中衛羊皮筏子,你了解多少?
    《宋史·王延德傳》:「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武經總要》中記載有「浮囊者,以渾脫羊皮吹氣全滿,系其空,束於腋,以人浮以渡」。至元朝,元大軍六伐西夏,羊皮筏子作為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為元朝金戈鐵馬渡河東進,立下了汗馬功勞。
  •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這個念想,不止一次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尤其是上了那隻由13隻羊皮囊組成的羊皮筏子的時候。13隻羊皮囊被繩索綁在水曲柳木棍上,整整齊齊,他們是列好隊的士兵。羊皮筏子的皮囊排列有固定制式,一般按照4、5、4的方式排列,每張羊皮都被認認真真地處理過,一整張皮不能有丁點兒破損,一隻只吹得圓鼓鼓的羊皮被灌進少量清油,清油塗抹均勻,再經晾曬,羊皮囊就不再怕水,此時,它的作用也就與羊無關了。
  • 羊皮筏子——huhu的漂流記
    這就是傳說中的羊皮筏子——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由14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並排綑紮在細木架上製成。羊皮筏子俗稱「排子」,來到沙坡頭,必須得坐「排子」順著黃河漂流,為啥?別地沒有的東西,一定得玩下。穿上裝備——候場——上船——開漂啦,羊皮筏子是黃河區的第一站,打響!
  • 羊皮筏子,是蘭州的工藝、記憶、風景
    羊皮筏子,是蘭州的工藝、記憶、風景羊皮筏子 甘肅蘭州黃河上的獨特風景標籤:旅遊風物風俗、甘肅蘭州、旅遊人文地理、蘭州羊皮筏子、旅遊地域文化隨筆「羊皮筏子也作舟,一槳黃沙任我遊」。羊皮筏子是蘭州黃河特有的風景和特殊的運輸工具。它的歷史不長不短已有300多年。羊皮筏子的製作工藝不複雜但有技巧,羊皮不能是母山羊的,必須得是公山羊的,至於原因您自己可以細究。筆者不再細述。
  • 劃著羊皮筏子唱著歌,把那大蘭州水車之城給逛了
    目前整個蘭州段,越來越多的公園都重新建起了復原的水車,蘭州逐漸重新成為中國水車最多的地區之一,很多傳統的水車、輸水高架木渠、水磨房等,都可以在蘭州的水車園裡看到。黃河的羊皮筏子,黃河上最為經典的載人交通工具目前和黃河水車製作技術共同保存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著名的黃河羊皮筏子,在蘭州的幾個上遊的公園裡,都可以乘坐和體驗這種黃河上古老的交通工具,價格透明還是很便宜,是一種不錯的旅遊內容體驗。
  • 蘭州:羊皮筏子劃出的一座黃河城市
    原文配圖: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蘭州羊皮筏子扎製成的筏子,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它是黃河上遊的主要運輸工具。古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濁浪,過險灘的情景。
  •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經得住古今,看慣了春秋
    古代將羊皮筏子叫做革船,主要用於渡河和運載工具。根據歷史記載,羊皮筏子最早可以溯源到漢朝時期或者唐代,而且使用範圍極其廣闊,從青海到山東,整個黃河流域,幾乎都有羊皮筏子存在。而甘肅羊皮筏子則因為缺乏記載,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只有在《王進定》的隻言片語中才能找到些微存在的痕跡,儘管如此,依然能看出,至少三百二十多年前,蘭州就已經開始使用大量羊皮筏子用來渡河。
  • 中衛羊皮筏子:你未必了解的久遠文明
    牛皮筏子的皮囊比較厚,吃水比較深,載重量可以達到幾十噸以上,一般用於長途運輸,裝載貨物。而羊皮筏子體積相對比較小,吃水淺,一般就用於短途運輸,載客擺渡。隨著工藝的不斷演變、發展,後來的皮筏子大都採用羊皮囊來製作了。為了能多裝載貨物,筏子客們常常將許多單個的羊皮筏子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皮筏子。這樣一來,皮筏子的抗急流能力就比較強,既快又穩。
  • 必看| 組圖揭秘蘭州羊皮筏子的製作過程
    0201-2018蘭州羊皮筏子:俗稱排子,為黃河沿岸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也是一種古老的水上運輸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 組成。羊皮筏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小皮筏系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適於短途運輸,主要用於由郊區往市區送運瓜果蔬菜,渡送兩岸行人等。
  • 蘭州四代人傳承羊皮筏子手藝:從渡人謀生到發展旅遊
    資料圖: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中新社蘭州12月10日電 題:蘭州四代人傳承羊皮筏子手藝:從渡人謀生到發展旅遊作者 閆姣66歲的張保德坐在羊皮筏子上,哼著黃河小調,用漿抵著岸將筏子送到黃河中央。張保德十幾歲時,父親讓他坐在筏子上,把他推到河中央水流最兇險的地方。慢慢地,張保德可以熟練翻覆筏子,落水後也可將筏子翻過來劃到對岸。他通過了父親和黃河的「考驗」,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筏子客。張保德年輕時,全在黃河和羊皮筏子上。現在雖然年老了,但一有閒餘時間就去黃河上「漂一漂」。張保德指著筏子說:「打小就跟著父親在黃河上劃筏子,已經有50多個年頭了,分不開。」
  • 羊皮筏子為何只能用公羊?「吹牛皮」一詞是來自於此麼?
    在黃河石林,乘坐筏子的起點就是位於龍灣村的龍灣碼頭,而終點就是黃河石林最著名的飲馬大峽谷的入口,整個路程就是這個S形的一半,大約3公裡的河道。冬天的黃河,是最清澈的時候,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著與記憶中不同的藍綠色。在碼頭的盡頭,矗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卻是,正是由於這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才迫使人們想到了用羊皮來做筏子。
  • 消失多年的羊皮筏子重現黃河並成網紅打卡,快來寧夏這個景區體驗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羊皮筏子,它是黃河中上遊古代先民藉助河水之力,運輸人員、物資而發明的水上工具,但是真正見過羊皮筏子的人估計少之又少,據說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消失在黃河上。但是如今非常的神奇的是,消失了很多年的羊皮筏子又重現黃河並迅速走紅成為新型的網紅打卡,想知道乘坐羊皮筏子在黃河上漂流是什麼體驗?那就來寧夏沙坡頭景區看看吧。在來沙坡頭景區前,我只知道這是一個沙漠景區,有一眼望不到頭的沙海。但是在到達景區後,卻發現了許許多多的羊皮筏子,很多遊客坐在羊皮筏子上漂流在滾滾黃河上,不免讓人感嘆。
  • 黃河水車悠悠轉,羊皮筏子賽軍艦
    陌生是因為很多外地的朋友至今都沒有見過黃河,更別說遊黃河了。而在今天我們的願望就可以變成現實,不僅可以看見我們的母親黃河,更可以在它的懷抱中徜徉遊覽,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登長城非好漢,不遊黃河心不甘」。這句話雖然非常簡單,卻道出了我們無數炎黃子孫對我們母親河的嚮往和眷戀之情。天地悠悠,歲月無痕,黃河之水,天上來,每一個炎黃子孫心中都有一條黃河吧。
  • 為什麼羊皮筏子不能用母羊皮,而只能用公羊皮?當地人這樣解釋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利用河流進行運輸是人類早就想到的妙招,由此應運而生的各種船舶數不勝數,而要是提到特殊的水運工具,羊皮筏子是不能被忽視的。
  • 【城市紀事】羊皮筏子客
    【城市紀事】羊皮筏子客 羊皮筏子客 王新文
  • 蘭州四代人薅羊毛吹羊皮 傳承羊皮筏子古手藝
    張保德和兩代先輩都是羊皮筏子筏工,現在到他徒弟已經傳承到四代了。羊皮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筏子由600多隻羊皮囊紮成,小筏子用10多個羊皮囊。張保德扛起製作好的羊皮筏子準備下水。 在蘭州黃河段,張保德使用製作好的羊皮筏子下水。
  • 黃河邊的「羊皮筏子」 12隻羊才能做一個 沒坐過就不算來過蘭州!
    當你在中山橋附近的濱河路上遊覽時,偶爾會看到有小小的皮筏子在湍急的黃河上猶如一葉扁舟,隨著河水起伏顛簸而行,皮筏上的乘客談笑風生,有驚無險,極富刺激,這就是黃河沿岸的古老擺渡工具——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用羊牛皮扎制而成的筏子。
  • 非遺博覽會第二日,聽非遺傳承人講述羊皮筏子的「奇幻漂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賀照陽10月24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第二天,甘肅非遺項目「羊皮筏子」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不少觀眾紛紛駐足,近距離欣賞這一古老、材質獨特的黃河水上運輸工具。今年69歲的張德寶作為羊皮筏子的非遺文化傳承人,此次受邀從甘肅來到濟南參展。做了40多年的羊皮筏子的他對羊皮筏子有著難捨的情結。張德寶介紹說,黃河「漂流」的文化源遠流長,在蘭州,「羊皮筏子」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羊皮筏子就是黃河上古老的漂流工具,從最初的交通運輸、到如今的旅遊觀光,羊皮筏子一路漂流而來,歷經千年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