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屆國展評委:楷書寫得太像行書而遭淘汰!冤不?

2020-12-15 書法田園

關於楷書界定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李松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楷書投稿創歷史之最。面對大展的評選,人們最關注的是入選名單的結果,之後觀看入選作品。問題是,僅僅佔來稿百分之二點多的入選作品,無論如何也難以反應當代全國楷書的創作形勢。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十二屆國展楷書終評投票之後,有作品文本審讀的環節。出現問題的作品有三類:一是文字文本錯誤問題;二是作品違規問題;三是楷書界定問題。

文本審讀後,專家組提出幾件作品,認為它們屬於行書不屬於楷書,交由評審組集體裁決。在評審組裁決時意見並不統一。最後由評委投票決定,超過半數者上,不夠半數者下。結果,有的被淘汰,有的被選出。可見,諸位評委對楷書的界定意見並不一致。

以往絕大多數的展覽是不分字體評選的,如果不分體評選,就不存在字體界定問題,完全由作者自由發揮。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一、古代對字體的界定。

楷書,是一種字體的名稱,是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之一。古代書論經常運用的術語『五體』,就是字體明確的界定。所謂的『五體』包括:篆、隸、楷、行、草。請注意,這個『五體』裡,不包括『行草』『行楷』『草隸』『草篆』。

但是,由於古代這類介乎兩體之間的法帖較多,於是,約定俗成地將『行草』『行楷』列入行書,『草隸』列入隸書,『草篆』列入篆書。但是我們發現,只有草書和楷書不收容這類『中間型』的字體。這也代表了歷史上歷代書家與論家對字體界定的判斷。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二、楷書的兩個基本要義。

第一是『八法完備』,是楷書有八個定型的筆法。古人以『永字八法』的『策』『勒』『弩』『耀』『側』『掠』『啄』『磔』命名。我們今天則以『點』『橫』『豎』『撇』『捺』『折』『提』命名。

點畫的這些名稱,標定了楷書點畫的具體造型。八法的完備,標誌著楷書字體的真正確立,規定著楷書筆法法則。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由於每一個筆畫都是有具體造型的,也必須是筆筆獨立的,於是就不能異化、省減,更不能連綿,尤其是楷字的主筆,就更不能弱化、省減、連綿。所有筆畫都完全可以變化、發揮,可以寫快來提高書寫性,但原則是不能失卻『八法』的法則與底線。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第二是『字字獨立』,楷書的每個單字是獨立的,不管是如何排序,不管是什麼風格,怎樣發揮,字與字不可以連綿書寫。可以寫大寫小提升節奏,可以變形強化字勢姿態,可以運用聚散手法體現趣味,可以欹側跌宕體現氣勢,但前提要保持每個字都是獨立的,這更是底線。

這兩個基本要義,是界定楷書的關鍵。為何評委對所質疑的幾件『楷書』作品判斷不同呢?

其實,分歧與爭議就在這基本要義上。其核心問題是對『筆法』和『筆意』的判斷上。筆法,指不同書體具體運筆的技巧特色與方法。筆意,指筆法所表現的意境意韻。一個是具體形象,一個是審美意境,筆法與筆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我們的判斷是,為體現楷書(包括篆隸)的書寫性,可以借鑑行草的筆意,但不能運用行草的筆法。有一些提出質疑的作品,明顯地運用了行草筆法中的草書符號,也有連綿的字組,那就改變了楷書的體徵,它已經屬於行書系列(實際上這種作品屬於違規作品)淘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另一些提出質疑的作品,不屬於此類,是運用了行草的筆意,具有明顯的書寫性,輕鬆自然,筆畫獨立,字字獨立,保留了楷書的體徵。這類作品不僅沒有違規,反而是楷書佳作。其實孫過庭早就把這個說清楚了:『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相關焦點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謝紅兵(左)在書法海選中領獎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謝紅兵入了國展的這件作品。他的這件作品,書體為楷書,融合了多家風格,並且將靜態的楷書寫得更加靈活。謝紅兵12屆國展入展作品優點:取法多樣、靈動飛揚我們都知道,楷書寫規矩易,但寫活難,特別是寫出飽含藝術情調更難。
  • 他的楷書、行書、草書同時上國展,看起來也沒啥特別的
    他的楷書、行書、草書同時上國展,看起來也沒啥特別的,光羨慕沒用,2個外在特點值得學習。雖然關於全國書法展也有不少非議,但是能夠在這個展覽上取得一定的成績,肯定是有實力的,就拿剛結束的全國第12界國展來說,一共收到來自全國的稿件5萬多份,評出的入展作品卻只有1000份左右,就這樣還比上一屆增加了300多份,也可以稱得上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
  • 國展高手教你用楷書、行書寫春聯
    國展高手教你用楷書、行書寫春聯 咱們自己手寫豈不美哉?
  • 彭洪順老師國展楷書投稿秘籍,值得收藏學習
    看起來像這又像那,其實什麼都不是很像,有點那個味道,讓評委一看,呵,還學了不少東西,臨了很多帖的,上吧~其實,這裡面是有絕招的:寫小楷的人都知道,文徵明寫過很多小楷作品,特別是寫過一本《楚辭》很精到,當然也有很多版本,拿來一抄,加點東西,簡單變變就行。
  • 90後美女寫小楷入12屆國展
    汪靜茹小楷作品,參西晉寫經筆意,不做經體俗格,古韻之中又開新境,誠為難得。用筆輕鬆爽潔,意態溫文,無縱肆厲色之強梁,無矜持矯揉之作態,可見作者用心與用功之勤。作者調節自然,字字異形,行行殊致,加之朱絲為界,每行雖獨立卻又能在交錯中見神採,參差間饒趣味,彼此應和,不失儼然之氣。若假以時日,堅持對古帖加意摩挲,必會增益筆力,燻以奇氣,佳績可期也。
  • 10歲小學生寫出了國展味,是喜是憂
    先看看小學是作品 你別太自責~~ 《曹全》+《顯於璜碑》學書路線老師設計的很好呀。 小孩寫得巨幅單字,書寫現場是不是很「曾翔」?
  • 國展評委李明,獲蘭亭獎的書法冊頁,「雨夾雪」寫法很奪目
    看看他的經歷,就大致有了答案:李明年輕時由安徽進京,此後連續在中國書法蘭亭獎以及書法國展上獲得最高獎,並由此成為第十二屆書法國展的評委、入國家畫院做導師。可以看出,他這些年一直走在書法創作的最前沿。李明第五屆蘭亭獎獲獎冊頁王羲之小楷較之漢魏已有增損,增者精緻華美,損者質樸天然,然講究情趣,順勢而為,仍不失其天然之美。
  • 這八種書法風格和形式,最容易入國展!
    什麼樣的作品容易入國展,什麼樣的形式和風格比較受評委青睞,你是否還停留在幾年前的舊書壇中無法跟進時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會受益匪淺,雲間總結了近十年的國展入展書法作品發現了以下八種作品最容易進入國展!
  • 8尺整紙、16釐米單字,他以「大作」入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書家謝紅兵以楷書入展。平日謝紅兵涉獵的書體較多,為何他選擇楷書投稿?本也擅長小楷的他,為何又選擇大字楷書呢?在他的《創作手記》中,對這些問題做了回答,從中我們也可以學到投稿的技巧。
  • 寫好楷書,離行書不遠矣!
    很多書友以楷書為入門基礎在練習了一段時間想過渡到行書時發現存在困難不是轉折生硬就是連帶僵直
  • 啟功談書法:如何將楷書寫活?方法就是兩個字!
    當代人寫楷書,特別是寫唐楷的,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把字寫死。所以在近年以來的各種大型書法國展當中,基本上看不到唐楷的影子,其原因就是把楷書寫得太死、太板、太規整。比如當今大名鼎鼎的「X楷」,雖然法度森嚴,一筆一划都像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啟功先生曾戲稱其「如同印刷」,但這種字缺陷是不活,像美術字,也被網友稱為「殭屍字」。
  • 芻議當下楷書的三種創作傾向——以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為例
    第一種創作傾向:取法雜糅  眾所周知,楷書是一種偏於靜態的書體,致力於楷書學習的人,無論是筆法的規範、結字的合度,還是風格的凸顯,都離不開傳承與創新,而取法尤為關鍵。第十二屆國展,取法意識極為突出,無論是書體之間,還是書家之間,都有所體現,對於這種現象,書壇多稱之為「雜糅」。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網友:誤人子弟!
    文 | 王呈祥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憑實力!書友推送文章:《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看到文中所說的入展作品,我認為:憑實力。李金昊為什麼說他憑實力呢?第一,有古法可依。
  • 硬筆的楷書練得差不多了,怎樣由楷書過渡到行書?
    曾有硬筆書法學生問:硬筆的楷書練得差不多了,怎樣由楷書過渡到行書? 硬筆行書由於筆法張揚,能夠體現書寫者個性,又容易辨認,且流暢自然,得到許多人的認可。也正是如此,行書優於楷書。那麼,怎樣才能寫好硬筆行書呢?
  • 《書法問集》538、隸書草書行書楷書能一起練嗎,效果好不好?
    【貪多嚼不爛,隸草行楷四種書體當然可以一起寫寫,而是要有明顯主次的有選擇的練。】提問者說的是隸草行楷,沒有把篆書算進去。我們當代書法圈一般來說是五種書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如果提問者只是忘了篆書,篆書在我們日常生活也確實不那麼常見。如果提問者故意不提到篆書,說明就有個人的偏好了。目前來說如果想要入展覽,以前學習隸書可能容易一些,不過最近隸書容易入展的趨勢有了些變化。
  • 怎樣備戰投稿2019「中國書法·年展」全國楷書作品展?專家支招
    第十二屆全國書法展楷書展於2019年11月26日在湖南長沙開幕。這屆國展楷書展入展的作品透露出什麼消息,後面接著到來的楷書國展應當如何準備和投稿?對此,我們專訪了知名書法研究人林泉先生。
  • 國展上這件900字作品,打的格子絕了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山東萊陽書法家李明東的楷書作品入展。他的入展作品用的是八尺整張宣紙,洋洋灑灑900餘字,在展廳中很是顯眼。這件作品雖然巨大,但李明東在作品上打的格子很出彩,不死板、不凌亂,給作品增加了很多趣味。
  • 多虧老師「幫忙」,他的楷書入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山東鄆城書法家趙勇以楷書作品入展。他的作品為小楷冊頁,不僅製作精良,小楷也很精到。下面是趙勇的創作手記,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這件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趙勇十二屆國展入展冊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創作手記文:趙勇自從看到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的徵稿啟事後
  •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我們今天主要講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學行書?啟功先生是當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在世時曾被稱為「詩、書、畫」三絕。老先生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楷書要當行書寫,行書要當楷書寫。這句話其實很好懂,單從字面內容來說,無非是說寫楷書要像寫行書一樣富有飄逸之感,寫行書要像寫楷書一樣有沉穩有度。
  • 楷書到行書如何轉化?
    行書的快寫不是絕對的,要根據內容情節、根據書者寫意抒情的需要靠臨場發揮來表現,該慢則慢,當快則快,快慢結合。當然,快寫自不待言,即使是慢寫也比楷書要快許多。經常有這樣的情況,當我們面對一幅大草佳作時,根本不認識其中的某些字,但仍然看得津津有味而不忍離去。何故?不認識字是因為寫得過草而不易辨認,不認識而看得不願離去是因為線條的魅力太大,線條太美妙了。楷書的線條相對簡單,點、橫、豎、撇、捺,橫平豎直撇捺斜,僅此而已,雖說方正規整,但相比於行書它的變化不大,情趣表露得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