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網友:誤人子弟!

2021-01-09 二小書法

文 | 王呈祥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憑實力!

書友推送文章:《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看到文中所說的入展作品,我認為:憑實力。

入展作品

就是上圖這件作品。據了解,該作品為《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入展作品,作者名叫李金昊,是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一八級學生,不滿20歲。

李金昊

為什麼說他憑實力呢?

第一,有古法可依。用收藏界的行話來說,這件作品「大開門」,一看便知取法宋代黃庭堅的《李太白憶舊遊帖》和《諸上座帖》。

第二,用筆不拘泥、結字有度。從首字「吾」到尾字「意」期間沒有絲毫做作的痕跡,可見平時在臨帖上沒少下功夫;起首三字由小至大,排列極為緊湊,第三字最後一筆突然拉長,打破了之前的緊湊,這正是書法中的「密不透風,疏可跑馬」。

局部1

第三,有書法新意。黃庭堅草書字字為營,字與字筆畫與筆畫的連帶不頻繁,作者在此基礎上增加連帶,應該是借用懷素《自敘帖》的筆意;還有,在筆畫上作者加入了篆書的東西,「篆軸氣」使作品有立體感。

第四,便是字外的功夫了——作品內容是作者自撰,難得就難得在這。當今書法愛好者大都喜歡抄寫古人詩詞,鮮有自己的內容,一是受自身知識所限,二是自己寫也麻煩,不如直接「故人西辭黃鶴樓」或「大江東去浪淘盡」來的方便——只需把字練好就行,剩餘的,抄。

局部2

這件作品中的內容,乃作者日常學習書法的感悟,雖如此,但已實屬可貴。全文:「吾於靜時嘗思古人秒在何處,濃墨淡痕間能自出神採,XX之上滿乾坤之象也!近作大草而有所悟:蓋須令機散動X以情緒從勢而書,方能略得古意。」

我偶爾也寫草書,但說實話,這件作品中有三個字我不敢確認,故使用「X」代替(其實可以胡謅的)。

局部3

既有傳承,也有創新,還有字外功夫,入展當屬正常,而且評委對其評價也很高。

中國書協理事陳羲明說:「這幅大草作品筆下有傳統,主要取法宋代黃庭堅,也能看到一些「二王」、懷素的東西,傳統脈絡清晰而順暢。」

中國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何開鑫說:「作者對黃庭堅有很好的吸收和化用能力,將黃庭堅草書的奇崛、放縱進行巧妙取捨,別具一格。」

因此,這件作品能夠入展,憑的完全是作者的實力。

入展作品放大

然而,有網友卻不這麼認為。網友說應該先學楷書,待基本功夯實了再學行書和草書,十來歲的年紀就寫草書而且還是大草,無異於拔苗助長,書協讓他入國展就是在誤人子弟。建議是好的,但楷書什麼時候成了草書的基本功的?讓人疑惑。

史料記載,楷書始於漢末三國,而再此之前草書已經完善,東漢張芝的《冠軍帖》就是例子。說楷書是草書的基本功,這不是要讓張芝再活個幾十年,待楷書出現,學過楷書再寫草書《冠軍帖》嗎?前車之鑑變成後車之鑑,豈不可笑?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他的行、草雙雙入書法國展,線條乾淨利落
    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湖南作者劉宗迪以行書、草書作品入展。劉宗迪12屆國展入展行書作品他入國展的行書作品,書寫的是元結的《石溪記》,用八尺整張白宣,以二王蘇字打底;入國展的草書作品,書寫的是淘澍的《舟溯湘江》,也以八尺白宣,參黃山谷筆意,
  • 20歲大學生採用了「字中字局中局」布局方式,草書入12屆國展
    在12屆國展中,所呈現出一種新的特點,不僅80後們成為了中堅力量,而且90後們也異軍突起,當仁不讓,更值得慶幸的是,也看到了00後的身影,可見,在書法的繼承上,是沒有什麼斷層的,這也是最讓人欣慰的事情,而他就是00後最傑出的代表,還是在校大學生的他,憑藉一手精到的草書入了12屆國展
  • 他的兩件書法入國展,創作過程原來是這樣……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四川成都書法家龔斌的楷書、隸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成為這屆國展上,為數不多的多件作品入展的書法家。人生掐頭去尾,中間能有幾個四年啊。讀完徵稿信息,我仿佛看到全國各地書法愛好者以及早已成名的書家為此忙碌的場景:或許他們已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正準備投稿,或許他們正在伏案疾書,再不濟至少也在準備筆、墨、紙、硯。
  • 看看無名師指點、沒有參加過書法培訓的人是如何連續入國展的
    孫佔忠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陶潛詩抄》孫佔忠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陶潛詩抄》創作手記:十一屆和十二屆國展,我皆行書入展。我從事的工作繁雜且與書法無關,能臨帖不輟,興趣使然,無暇參加書法培訓班亦無名師耳提面命,就這樣日復一日的寫著。每遇困惑,查古今名帖、書論、現代名家視頻,反覆甄別,汲取各種營養。走的彎路多了,內心愈發堅定。素偏好二王、米芾一路帖學,於各家均有涉獵,戲稱自己是「一鍋燉」,時時追慕前賢,根植傳統,一以貫之,努力不輟。
  • 多虧老師「幫忙」,他的楷書入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山東鄆城書法家趙勇以楷書作品入展。他的作品為小楷冊頁,不僅製作精良,小楷也很精到。下面是趙勇的創作手記,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這件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趙勇十二屆國展入展冊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創作手記文:趙勇自從看到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的徵稿啟事後
  • 闊別書壇數載,他再次投稿,以草書入書法國展
    在十二屆書法國展上,書法家鄭林以草書入展。他的這件作品入展,頗有點歪打正著的意思,一是他近些年很少參加展覽,基本算是退出「江湖」了,在朋友鼓勵下蔡再次投稿;二是這次國展他準備了幾件作品,尤其是他的行書作品自我感覺不錯,但最終卻落選了。
  • 學習書法參加國展,用什麼紙好?
    我參加過很多次國展,從以前收取150塊的參展費,到現在的免費投稿,從入展六七百人到現在一個展覽入展200多人,還參加過幾次國展的集訓營,和當代最著名的獲獎專業戶都有過接觸,說一說我的一點看法。但是,對於大部分書法愛好者來說,如果想通過書法獲得利益,或者通過學習書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參加展覽可能是唯一途徑了,只有通過參加展覽比賽,獲獎了、入展了別人才能知道你,就像一個人的桌球打的再好,只能夠在家鍛鍊身體,參加比賽獲獎獎牌不僅可以給自己帶來利益,也可以為國爭光,人需要淡泊名利,但生活在世間,總需要一點追求的。
  • 這八種書法風格和形式,最容易入國展!
    什麼樣的作品容易入國展,什麼樣的形式和風格比較受評委青睞,你是否還停留在幾年前的舊書壇中無法跟進時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會受益匪淺,雲間總結了近十年的國展入展書法作品發現了以下八種作品最容易進入國展!
  • 8尺整紙、16釐米單字,他以「大作」入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書家謝紅兵以楷書入展。平日謝紅兵涉獵的書體較多,為何他選擇楷書投稿?本也擅長小楷的他,為何又選擇大字楷書呢?在他的《創作手記》中,對這些問題做了回答,從中我們也可以學到投稿的技巧。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青年書法家謝紅兵的楷書作品庾信《從駕觀講武》中堂入展。整個2019年,謝紅兵除了在書法全國展入展以外,還在書法報舉辦的書法海選中獲得金獎,在多個展覽中入展,可謂收穫頗豐。
  • 多次入書法國展,他的楷書險峻爽快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廣東順德書家謝漢仁以楷書作品入展。他的這件作品取法魏碑,用筆爽快,結體險峻,類似北碑名品《石門銘》。謝漢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謝漢仁1973年出生於廣東梅州大埔人,書法作品多次在全國書法專業展覽中入展獲獎,其中獲中國第四屆書法蘭亭獎佳作獎,第二屆全國沙孟海書法獎特等獎;入展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
  • 2米多高、近1500字巨作入12屆書法國展,他在國展「梅開二度」
    在十二屆國展上,遼寧書家王鋼的草書作品入展。他在國展投稿前對以及落選「書法大廈杯」作品進行了反思,認為太像字帖可能是落選的原因。於是,在創作國展投稿作品時做了調整,最終順利入了國展。從其入展作品來看,還是帶有明顯的《書譜》風格的。
  • 漳州鄉村教師朱鍾平書法作品兩入「國展」 離夢想更近了
    原標題:鄉村教師朱鍾平書法作品兩入「國展」 離孜孜以求的夢想更近了   今年40歲的朱鍾平,出生於平和福塘村,是當地一名小學教師。父親早逝,家裡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家裡比較貧困,全家就靠著母親種點農田維持生活。上小學時,看他人在雙面寫完的作業紙和一張報紙上,一筆一畫地寫毛筆字。可擁有一支毛筆,寫毛筆字,對朱鍾平來說很奢侈。當時福塘小學有一位老師寫字特別漂亮,校園裡的標語、通知都是這位老師書寫的。
  • 書法作品如何打格?國展上這件900字作品,打的格子絕了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山東萊陽書法家李明東的楷書作品入展。他的入展作品用的是八尺整張宣紙,洋洋灑灑900餘字,在展廳中很是顯眼。這件作品雖然巨大,但李明東在作品上打的格子很出彩,不死板、不凌亂,給作品增加了很多趣味。
  • 妙筆小星名師學堂—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研修班
    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教學研修班,國內頂級大師授課,學員可與清華美院、中央美院教授面對面交流,學習一線教學技能並獲得學習證書,還可參加清華美院「五月光華」年度大展!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主辦,吳傳麟藝術工作委員會、北京國展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妙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歡迎全國各地的校長和老師參加!
  • 10歲小學生寫出了國展味,是喜是憂
    十一歲的小學生的作品,取法絕不是簡單的複製顏真卿,國展引領的形式製作(亮點是中間的紅線),十一歲的小朋友怎麼會有此想法? 小學生臨《書譜》,牛不?
  • 10種書法作品,可入國展
    今天,給大家分析中國書法國展的10大發展趨勢,換言之,什麼樣的作品,可以入展?而要臻至後者,則舍宗法文人經典書法而無它。因而在世紀之交出現了宏揚文人經典書法的「新文人書法」的呼籲倡導和討論。特別是在中國書協以注重傳統精華「蘭亭獎」的舉辦和廣大書家功力學養的提高,一向被視為危途的經典書法開始被當代書人所重視和效法。二十一世紀以來,展廳書法的主體宗法風潮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民間書獵奇轉向了對經典書法的宗法、挖掘和時代闡發。
  • 國展入展作者:學書法盲目勤奮死路一條!
    學書之人都知道要臨帖,然有些人是泛泛而寫,不能入帖,我自己曾經也是這個樣子。
  • 拿毛筆都要用雙手,高癱農民苦練19年,草書行雲流水8次入國展
    但他就是這樣一位牛人,他用兩隻手握筆寫字,不僅成為中國第一人,而且他寫的草書成為一絕,連續8次入國展。   他不僅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中用雙手寫字最厲害的人,而且也是當地書法家中入國展次數最多的。
  • 90後美女寫小楷入12屆國展
    作者調節自然,字字異形,行行殊致,加之朱絲為界,每行雖獨立卻又能在交錯中見神採,參差間饒趣味,彼此應和,不失儼然之氣。若假以時日,堅持對古帖加意摩挲,必會增益筆力,燻以奇氣,佳績可期也。入展全國第六屆婦女書法篆刻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入展第二屆「江蘇書法獎」(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入展第二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主辦) 入展「風骨陝西省書法院將」首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陝西省書法院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