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無名師指點、沒有參加過書法培訓的人是如何連續入國展的

2020-12-16 晉堂書畫

孫佔忠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陶潛詩抄》

孫佔忠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陶潛詩抄》創作手記:

十一屆和十二屆國展,我皆行書入展。我從事的工作繁雜且與書法無關,能臨帖不輟,興趣使然,無暇參加書法培訓班亦無名師耳提面命,就這樣日復一日的寫著。每遇困惑,查古今名帖、書論、現代名家視頻,反覆甄別,汲取各種營養。走的彎路多了,內心愈發堅定。素偏好二王、米芾一路帖學,於各家均有涉獵,戲稱自己是「一鍋燉」,時時追慕前賢,根植傳統,一以貫之,努力不輟。

作品局部

孫佔忠連續入展十一屆和十二屆國展的經驗總結起來就是:

一、不忘初心,對書法有強烈的興趣,能在業餘臨帖不輟,日復一日的寫著;走的彎路多了,內心愈發堅定;

二、沒有參加過書法培訓班亦無名師耳提面命,但每遇困惑,查古今名帖、書論、現代名家視頻,反覆甄別,汲取各種營養;重要的話說三遍:「每遇困惑,查古今名帖、書論、現代名家視頻,反覆甄別,汲取各種營養。」圈起來,這是重點。

三、學書路子正,既不見異思遷,也不死守一帖。偏好二王、米芾一路帖學,於各家均有涉獵,汲取各種營養。

相關焦點

  • 學習書法參加國展,用什麼紙好?
    我參加過很多次國展,從以前收取150塊的參展費,到現在的免費投稿,從入展六七百人到現在一個展覽入展200多人,還參加過幾次國展的集訓營,和當代最著名的獲獎專業戶都有過接觸,說一說我的一點看法。但是,對於大部分書法愛好者來說,如果想通過書法獲得利益,或者通過學習書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參加展覽可能是唯一途徑了,只有通過參加展覽比賽,獲獎了、入展了別人才能知道你,就像一個人的桌球打的再好,只能夠在家鍛鍊身體,參加比賽獲獎獎牌不僅可以給自己帶來利益,也可以為國爭光,人需要淡泊名利,但生活在世間,總需要一點追求的。
  • 闊別書壇數載,他再次投稿,以草書入書法國展
    在十二屆書法國展上,書法家鄭林以草書入展。他的這件作品入展,頗有點歪打正著的意思,一是他近些年很少參加展覽,基本算是退出「江湖」了,在朋友鼓勵下蔡再次投稿;二是這次國展他準備了幾件作品,尤其是他的行書作品自我感覺不錯,但最終卻落選了。
  • 他的兩件書法入國展,創作過程原來是這樣……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四川成都書法家龔斌的楷書、隸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成為這屆國展上,為數不多的多件作品入展的書法家。龔斌12屆國展入展楷書作品我思考該以怎樣的方式去參與這一場文化盛宴。這麼多年來,我雖然一直在學習、積累、調整,但始終不太熱衷於參加這種高規格的展覽。
  • 多虧老師「幫忙」,他的楷書入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山東鄆城書法家趙勇以楷書作品入展。他的作品為小楷冊頁,不僅製作精良,小楷也很精到。下面是趙勇的創作手記,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這件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趙勇十二屆國展入展冊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創作手記文:趙勇自從看到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的徵稿啟事後
  • 2米多高、近1500字巨作入12屆書法國展,他在國展「梅開二度」
    在十二屆國展上,遼寧書家王鋼的草書作品入展。他在國展投稿前對以及落選「書法大廈杯」作品進行了反思,認為太像字帖可能是落選的原因。於是,在創作國展投稿作品時做了調整,最終順利入了國展。從其入展作品來看,還是帶有明顯的《書譜》風格的。
  • 他的行、草雙雙入書法國展,線條乾淨利落
    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湖南作者劉宗迪以行書、草書作品入展。劉宗迪12屆國展入展行書作品他入國展的行書作品,書寫的是元結的《石溪記》,用八尺整張白宣,以二王蘇字打底;入國展的草書作品,書寫的是淘澍的《舟溯湘江》,也以八尺白宣,參黃山谷筆意,
  • 如何投國展?擺正心態,注重日常臨帖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回想起十多年前我參加國展並獲獎的那些往事,至今仍感慨系之。那時候書壇的書法風氣已經相當濃厚,尤其是像國展這樣高規格的展覽,作者的投稿件數是沒有限制的。一個展覽作者投多少件、投多少次完全由自己說了算,也就是說可以多稿多次投,這無疑給參賽作者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福利。相比較而言,那個年代的作者比現在的作者要幸運得多。
  • 多次入書法國展,他的楷書險峻爽快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廣東順德書家謝漢仁以楷書作品入展。他的這件作品取法魏碑,用筆爽快,結體險峻,類似北碑名品《石門銘》。謝漢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謝漢仁1973年出生於廣東梅州大埔人,書法作品多次在全國書法專業展覽中入展獲獎,其中獲中國第四屆書法蘭亭獎佳作獎,第二屆全國沙孟海書法獎特等獎;入展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
  • 8尺整紙、16釐米單字,他以「大作」入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書家謝紅兵以楷書入展。平日謝紅兵涉獵的書體較多,為何他選擇楷書投稿?本也擅長小楷的他,為何又選擇大字楷書呢?在他的《創作手記》中,對這些問題做了回答,從中我們也可以學到投稿的技巧。
  • 這八種書法風格和形式,最容易入國展!
    什麼樣的作品容易入國展,什麼樣的形式和風格比較受評委青睞,你是否還停留在幾年前的舊書壇中無法跟進時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會受益匪淺,雲間總結了近十年的國展入展書法作品發現了以下八種作品最容易進入國展!
  • 妙筆小星名師學堂—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研修班
    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教學研修班,國內頂級大師授課,學員可與清華美院、中央美院教授面對面交流,學習一線教學技能並獲得學習證書,還可參加清華美院「五月光華」年度大展!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主辦,吳傳麟藝術工作委員會、北京國展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妙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歡迎全國各地的校長和老師參加!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網友:誤人子弟!
    文 | 王呈祥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憑實力!書友推送文章:《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看到文中所說的入展作品,我認為:憑實力。入展作品就是上圖這件作品。據了解,該作品為《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入展作品,作者名叫李金昊,是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一八級學生,不滿20歲。
  • 拿毛筆都要用雙手,高癱農民苦練19年,草書行雲流水8次入國展
    但他就是這樣一位牛人,他用兩隻手握筆寫字,不僅成為中國第一人,而且他寫的草書成為一絕,連續8次入國展。   他不僅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中用雙手寫字最厲害的人,而且也是當地書法家中入國展次數最多的。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青年書法家謝紅兵的楷書作品庾信《從駕觀講武》中堂入展。整個2019年,謝紅兵除了在書法全國展入展以外,還在書法報舉辦的書法海選中獲得金獎,在多個展覽中入展,可謂收穫頗豐。
  • 書法作品如何打格?國展上這件900字作品,打的格子絕了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山東萊陽書法家李明東的楷書作品入展。他的入展作品用的是八尺整張宣紙,洋洋灑灑900餘字,在展廳中很是顯眼。這件作品雖然巨大,但李明東在作品上打的格子很出彩,不死板、不凌亂,給作品增加了很多趣味。
  • 漳州鄉村教師朱鍾平書法作品兩入「國展」 離夢想更近了
    原標題:鄉村教師朱鍾平書法作品兩入「國展」 離孜孜以求的夢想更近了 他臨遍唐代四大楷書代表作,努力學習書法理論知識。在這期間,朱鍾平遇到了一個影響其書法風格的學長高亞強。在高亞強畢業個人書畫展上,剛學書法不久的朱鍾平一走進展廳,就被驚呆了:寫得多麼好的歐體啊,筆力遒勁,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朱鍾平暗暗下定決心,今後也要寫出法度森嚴的歐體。
  • 十二屆國展入展者李志煒談書法:根植傳統,藝文兼備才方為正道
    江蘇李志煒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雲林詩抄》江蘇李志煒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雲林詩抄》創作手記:近年投稿較少,距入七屆國展已隔二十載,此次為小字行書入圍面試,作品以宋人行書為基調當今書壇,學院派青年書法群體成為展覽的主力軍,老作者被無情地淘汰,國展水平之高也已今非昔比,但也面臨著重技輕文之弱點,「技進乎道」乃中國傳統藝術最高境界,技之修煉人人可到,而「道」的錘鍊則需要書法以外來滋養,任何門類從來就沒有單純的技術行家,根植傳統,藝文兼備才方為正道。李志煒的創作手記展示了一個書壇老將對書法的理解。
  • 邵陽市書法名家唐積田:硯田勤耕 厚積薄發|硬筆|硬筆書法|毛筆|小楷_網易訂閱
    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做這類事情都是靠手工,雖然是義務勞動,但在這個期間得到了鍛鍊。上世紀90年代初,唐積田參加邵陽市第一屆硬筆書法比賽得了二等獎,從此寫字的興趣漸濃,也經常投稿參加一些硬筆書法比賽,並且先後加入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邵陽市硬筆書法協會。但是還是以寫硬筆為主,因為工作需要,也因為練習硬筆相對更容易。
  • 書法招生 |「梁炳倫」第四期(6~8月)網絡班開始報名了
    >6~8月學習,分三個班,入道班、出採班、國展班(名家點評、指導),每班限招20人。4.書法培訓導師5.考研前備考生6.準備參展者:入道班:輔導、訓練學員取得參加省書協會員資格出採班:輔導、訓練學員取得中國書協會員資格國展班:
  • 國展入展作者:學書法盲目勤奮死路一條!
    學書之人都知道要臨帖,然有些人是泛泛而寫,不能入帖,我自己曾經也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