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展入展作者:學書法盲目勤奮死路一條!

2021-02-08 書法報


學書之人都知道要臨帖,然有些人是泛泛而寫,不能入帖,我自己曾經也是這個樣子。書法是學出來的,盲目勤奮與空想都是死路一條。


近年我輾轉南北,轉益多師,終於打開了見識,領略到書法的博大精深,深感自己的渺小,精力有限,不敢再五體兼修。我專攻三年米芾、二王、《書譜》,依然「顆粒無收」,所以「退而求楷」。幸得名師指路,說當今書壇專攻趙楷者少,建議我補這個缺,我欣然答應(之前沒有接觸過趙楷)。


確定了方向,剩下就是趕路。之後一年,我夜以繼日地臨摹趙楷,也不是死臨,而是帶著思考臨摹。通過讀帖,知道趙松雪的用筆是方圓結合,起筆多方,轉折處多以圓轉代替方折,細思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提高書寫速度,趙松雪「日書萬字」,看來不虛。趙楷字取橫勢,多平正,近古法。領悟這一點,創作就不會「離譜」了。



離十二屆國展截稿還有兩個月時,我又細細琢磨趙孟頫《妙嚴寺記》的章法,《妙嚴寺記》為手卷,3.5cm見方的格子,毛筆打格,非常古雅。我用手卷截斷託成中堂的形式(如圖),這樣既能保留手卷古雅的美感,視覺衝擊力也很大。這次我的創作方向是高度仿古,先是模仿《妙嚴寺記》用毛筆打,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打完7張34cm×129cm的宣紙。書寫內容確定為秦少遊詩。我平時臨摹趙楷,臨完就寫兩張秦少遊的詩,當作打草稿,這樣做的好處是到真正創作時,對這些字沒有陌生感,書寫起來順利、流暢、自然。我花了3天才將正文寫完,之後用篆書題額、蓋印、染色……



作品入展十二屆國展,我欣喜萬分,付出終有回報!然而在書法藝術面前,又感覺自己實在渺小,我時刻告誡自己這只是學書路上的一個起點,唯有努力、再努力。(原標題為「學書必須講方法」)


供稿:2020《書法報》第47期




相關焦點

  • 他的行、草雙雙入書法國展,線條乾淨利落
    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湖南作者劉宗迪以行書、草書作品入展。劉宗迪12屆國展入展行書作品他入國展的行書作品,書寫的是元結的《石溪記》,用八尺整張白宣,以二王蘇字打底;入國展的草書作品,書寫的是淘澍的《舟溯湘江》,也以八尺白宣,參黃山谷筆意,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青年書法家謝紅兵的楷書作品庾信《從駕觀講武》中堂入展。整個2019年,謝紅兵除了在書法全國展入展以外,還在書法報舉辦的書法海選中獲得金獎,在多個展覽中入展,可謂收穫頗豐。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網友:誤人子弟!
    文 | 王呈祥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憑實力!書友推送文章:《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看到文中所說的入展作品,我認為:憑實力。李金昊為什麼說他憑實力呢?第一,有古法可依。
  • 2米多高、近1500字巨作入12屆書法國展,他在國展「梅開二度」
    在十二屆國展上,遼寧書家王鋼的草書作品入展。他在國展投稿前對以及落選「書法大廈杯」作品進行了反思,認為太像字帖可能是落選的原因。於是,在創作國展投稿作品時做了調整,最終順利入了國展。從其入展作品來看,還是帶有明顯的《書譜》風格的。
  •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者曹亞偉、趙廣曙、王磊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作品入展: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王弼文化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翔龍閣杯」第三屆山東青年書法篆刻小品展; 第三屆王羲之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 他的兩件書法入國展,創作過程原來是這樣……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四川成都書法家龔斌的楷書、隸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成為這屆國展上,為數不多的多件作品入展的書法家。龔斌書法龔斌的創作手記看到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徵稿信息,內心是相當複雜和忐忑的,四年一屆的國展,機會難得。
  • 書法作品如何打格?國展上這件900字作品,打的格子絕了
    李明東12屆國展入展作品作者李明東的書法之路李明東自幼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便喜好書法。12屆國展入展證書國展作品首先要文辭兼善在十二屆國展投稿之前,李明東最先準備的作品是六尺宣紙大小,書寫的字數約為500多字,但效果不太好,顯得很小氣
  • 多虧老師「幫忙」,他的楷書入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山東鄆城書法家趙勇以楷書作品入展。他的作品為小楷冊頁,不僅製作精良,小楷也很精到。下面是趙勇的創作手記,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這件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趙勇十二屆國展入展冊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創作手記文:趙勇自從看到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的徵稿啟事後
  • 12屆國展評委:楷書寫得太像行書而遭淘汰!冤不?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十二屆國展楷書終評投票之後,有作品文本審讀的環節。以往絕大多數的展覽是不分字體評選的,如果不分體評選,就不存在字體界定問題,完全由作者自由發揮。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一、古代對字體的界定。楷書,是一種字體的名稱,是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之一。
  • 闊別書壇數載,他再次投稿,以草書入書法國展
    在十二屆書法國展上,書法家鄭林以草書入展。他的這件作品入展,頗有點歪打正著的意思,一是他近些年很少參加展覽,基本算是退出「江湖」了,在朋友鼓勵下蔡再次投稿;二是這次國展他準備了幾件作品,尤其是他的行書作品自我感覺不錯,但最終卻落選了。
  • 這八種書法風格和形式,最容易入國展!
    什麼樣的作品容易入國展,什麼樣的形式和風格比較受評委青睞,你是否還停留在幾年前的舊書壇中無法跟進時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會受益匪淺,雲間總結了近十年的國展入展書法作品發現了以下八種作品最容易進入國展!
  • 多次入書法國展,他的楷書險峻爽快
    謝漢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謝漢仁1973年出生於廣東梅州大埔人,書法作品多次在全國書法專業展覽中入展獲獎,其中獲中國第四屆書法蘭亭獎佳作獎,第二屆全國沙孟海書法獎特等獎;入展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展、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等。
  • 國展書家高英:書法的生動,決定於氣、力、韻的完美表達
    在十二屆國展上,女書家高英以隸書入展。在十二屆國展前,高英就曾入展第五屆西部書法篆刻展、第六屆婦女書法展、第四屆隸書作品展等,在隸書創作上可謂有相當多的經驗。高英作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創作手記□高 英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是中國書法界最高級別的綜合性展覽,四年一屆
  • 江蘇當代名家書法邀請展開幕
    中國江蘇網訊 17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聯主辦,省書協、省現代美術館承辦的「新歌墨韻頌中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江蘇當代名家書法邀請展在省文聯藝術劇場開幕。本次展覽的參展作者除了較具影響力的老藝術家和獲得重要獎項的中青年藝術家,還有98名今年第十二屆國展入展作者,老中青書家共譜新歌墨韻。 (顧星欣)
  • 學習書法參加國展,用什麼紙好?
    學習書法參加國展,用什麼紙好?學習書法為什麼要參加國展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討厭參加展覽和比賽,認為浪費時間和精力,還要參加培訓班、買筆墨紙硯,需要花費很多的錢,所以會選擇在家練習書法,不投稿不參賽,現在有所謂的「三不」書法家
  • 8尺整紙、16釐米單字,他以「大作」入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書家謝紅兵以楷書入展。平日謝紅兵涉獵的書體較多,為何他選擇楷書投稿?本也擅長小楷的他,為何又選擇大字楷書呢?在他的《創作手記》中,對這些問題做了回答,從中我們也可以學到投稿的技巧。
  • 徐朝江小楷書法究竟有多好,竟拿下首屆楷書展最高獎
    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雖然魅力還在,卻在功利心的驅使下,早已失去了它原來的味道。書法是古代讀書人的必備技能,卻無人能真正以書法為職業,更未曾有過所謂的職業書法家。到了當今書壇,尤其是在中國書協成立以後,儘管書法作品與傳統審美習慣漸行漸遠,書法卻儼然成為了一種產業,一大批職業書法家湧現出來,真可謂名利雙收,風光無限。
  • 看看無名師指點、沒有參加過書法培訓的人是如何連續入國展的
    孫佔忠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陶潛詩抄》孫佔忠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陶潛詩抄》創作手記:十一屆和十二屆國展,我皆行書入展。我從事的工作繁雜且與書法無關,能臨帖不輟,興趣使然,無暇參加書法培訓班亦無名師耳提面命,就這樣日復一日的寫著。每遇困惑,查古今名帖、書論、現代名家視頻,反覆甄別,汲取各種營養。走的彎路多了,內心愈發堅定。素偏好二王、米芾一路帖學,於各家均有涉獵,戲稱自己是「一鍋燉」,時時追慕前賢,根植傳統,一以貫之,努力不輟。
  • 如何投國展?擺正心態,注重日常臨帖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作者:童孝鏞我大約從2009年以後就很少參與國展的投稿,細算起來近十年了。雖然我參與國展的次數少了,但我關注國展,學習和創作一直沒有丟。在這近十年中,我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日常的臨帖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中。
  • 妙筆小星名師學堂—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研修班
    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教學研修班,國內頂級大師授課,學員可與清華美院、中央美院教授面對面交流,學習一線教學技能並獲得學習證書,還可參加清華美院「五月光華」年度大展!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主辦,吳傳麟藝術工作委員會、北京國展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妙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歡迎全國各地的校長和老師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