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之人都知道要臨帖,然有些人是泛泛而寫,不能入帖,我自己曾經也是這個樣子。書法是學出來的,盲目勤奮與空想都是死路一條。
近年我輾轉南北,轉益多師,終於打開了見識,領略到書法的博大精深,深感自己的渺小,精力有限,不敢再五體兼修。我專攻三年米芾、二王、《書譜》,依然「顆粒無收」,所以「退而求楷」。幸得名師指路,說當今書壇專攻趙楷者少,建議我補這個缺,我欣然答應(之前沒有接觸過趙楷)。
確定了方向,剩下就是趕路。之後一年,我夜以繼日地臨摹趙楷,也不是死臨,而是帶著思考臨摹。通過讀帖,知道趙松雪的用筆是方圓結合,起筆多方,轉折處多以圓轉代替方折,細思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提高書寫速度,趙松雪「日書萬字」,看來不虛。趙楷字取橫勢,多平正,近古法。領悟這一點,創作就不會「離譜」了。
離十二屆國展截稿還有兩個月時,我又細細琢磨趙孟頫《妙嚴寺記》的章法,《妙嚴寺記》為手卷,3.5cm見方的格子,毛筆打格,非常古雅。我用手卷截斷託成中堂的形式(如圖),這樣既能保留手卷古雅的美感,視覺衝擊力也很大。這次我的創作方向是高度仿古,先是模仿《妙嚴寺記》用毛筆打格,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打完7張34cm×129cm的宣紙。書寫內容確定為秦少遊詩。我平時臨摹趙楷,臨完就寫兩張秦少遊的詩,當作打草稿,這樣做的好處是到真正創作時,對這些字沒有陌生感,書寫起來順利、流暢、自然。我花了3天才將正文寫完,之後用篆書題額、蓋印、染色……
作品入展十二屆國展,我欣喜萬分,付出終有回報!然而在書法藝術面前,又感覺自己實在渺小,我時刻告誡自己這只是學書路上的一個起點,唯有努力、再努力。(原標題為「學書必須講方法」)
供稿:2020《書法報》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