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展書家高英:書法的生動,決定於氣、力、韻的完美表達

2020-12-16 書法田園

在十二屆國展上,女書家高英以隸書入展。在十二屆國展前,高英就曾入展第五屆西部書法篆刻展、第六屆婦女書法展、第四屆隸書作品展等,在隸書創作上可謂有相當多的經驗。

高英作品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創作手記

□高 英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是中國書法界最高級別的綜合性展覽,四年一屆,被譽為書法界的」奧林匹克「。能否拿出古拙出新、別開真意的作品讓評委認可,讓同道服膺,讓自己滿意,這是我所期待的……

我熱愛書法,臨習深研漢碑多年,書法學習跬步千裡,取得了一點成績,下面就我對隸書的臨習與創作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高英作品

漢代是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極為燦爛輝煌的時期。從書體上說,是諸體兼備,交互並存,由其前的繁難詭譎,經秦的改造,趨於簡易。篆書間或使用;隸書通行於世;新興的草書剛剛出現,便呈風靡之勢;行書與楷書也於書寫實踐中孕育萌芽。

漢隸莊嚴渾穆,氣象博大,有金石碑版的刻畫範鑄,有簡牘紙帛的濡墨染翰,不同的材料造成了不同的藝術趣味與風格。一言以蔽之,可謂是琳琅滿目,氣象萬千。

高英作品

此次我書寫的作品力求整體氣息古樸典雅,表現漢碑的正大氣象。故作品不求小的形式趣味,只專注隸書筆法的精到與字法的豐富。寫什麼碑帖、寫哪家書體,要有所變化、隱晦,不可亦步亦趨。

開始,創作也不順暢,慶幸的是隨著一遍遍書寫的深入,各種疑慮隨之消散,注意力全部投入到了創作上面,如與古賢相晤,與名碑交契敘舊,心手雙暢,漸入佳境……

展紙磨墨到最後成篇,一氣呵成……既考慮到作品整體的風格特徵,審美取向,又體察到每個字的體式,結字的把握。

高英作品

蔡邕《九勢》提出書法藝術中的」形勢「:」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在這位博學的藝術家眼中,自然始終處在生生不息的和諧的運動之中,任何事物都在運動中蘊含著正反、陰陽、虛實、反背的情態與動勢,書法的」形勢「則根源於這一自然的陰陽變化。

法中的」形「與」勢「不是對自然界中物象的具體模擬,而是要表現出一種抽象的自然之勢。」形「與」勢「是統一在一起的,」形「是」勢「產生的基礎,」形「中有」勢「,方能符合自然陰陽變化的規律,有」形「而無」勢「,則」形「無運動之生命。

高英

具體到漢代書法的」勢「,可以從三個部分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即點畫之勢,結字之勢與章法之勢。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中國書法藝術其所以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正是由於它具有生動變化的筆法,姿態跌宕的結構和參差錯落的章法所產生的。

字的生動,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於氣、力、韻等各個個方面,一件成功的書法作品展現的是一個人的書法綜合能力,既要在用筆、結體的臨古上下苦功,還要在墨法、章法上學習積累經驗,還要多讀帖、多思考;隸書線條要有力而雄勁。

高英

一幅成功的作品,需要各方面的完美結合。昔陸遊在《學書》一詩中說:」即今譏評何足道,後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藝術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須具備這樣的眼光和氣度,厚積薄發,深研精進。書道雖深,至誠可達,以上一點粗淺的感受期與同道共勉!

相關焦點

  • 這八種書法風格和形式,最容易入國展!
    什麼樣的作品容易入國展,什麼樣的形式和風格比較受評委青睞,你是否還停留在幾年前的舊書壇中無法跟進時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會受益匪淺,雲間總結了近十年的國展入展書法作品發現了以下八種作品最容易進入國展!
  • 他的行、草雙雙入書法國展,線條乾淨利落
    劉宗迪12屆國展入展行書作品他入國展的行書作品,書寫的是元結的《石溪記》,用八尺整張白宣,以二王蘇字打底;入國展的草書作品,書寫的是淘澍的《舟溯湘江》,也以八尺白宣,參黃山谷筆意,劉宗迪12屆國展入展草書作品劉宗迪被人所識,與他在各種國展上的優異表現分不開。
  • 2米多高、近1500字巨作入12屆書法國展,他在國展「梅開二度」
    在十二屆國展上,遼寧書家王鋼的草書作品入展。他在國展投稿前對以及落選「書法大廈杯」作品進行了反思,認為太像字帖可能是落選的原因。於是,在創作國展投稿作品時做了調整,最終順利入了國展。從其入展作品來看,還是帶有明顯的《書譜》風格的。
  • 8尺整紙、16釐米單字,他以「大作」入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書家謝紅兵以楷書入展。平日謝紅兵涉獵的書體較多,為何他選擇楷書投稿?本也擅長小楷的他,為何又選擇大字楷書呢?在他的《創作手記》中,對這些問題做了回答,從中我們也可以學到投稿的技巧。
  • 闊別書壇數載,他再次投稿,以草書入書法國展
    在十二屆書法國展上,書法家鄭林以草書入展。他的這件作品入展,頗有點歪打正著的意思,一是他近些年很少參加展覽,基本算是退出「江湖」了,在朋友鼓勵下蔡再次投稿;二是這次國展他準備了幾件作品,尤其是他的行書作品自我感覺不錯,但最終卻落選了。
  • 書法中的墨韻和章法
    書法是黑白空間藝術,書法家飽醮濃墨在宣紙上作書,創造一個或一組或多組由一定的筆畫、線條構成,具有一定的空間形象特色,同時具有一定的筆墨韻態的漢字形象,表達藝術家情感。這裡顯示,書法藝術物質形式的構成,除了點線、結構二要素,還有很重要的兩個方面,即墨韻和章法。
  • 書法創作要入選國展首先要把握好作品類型,否則就是徒勞
    隨著當前人們審美情趣的不斷變化,書法創作也相應的出現變化,儼然成為了一種「展廳文化」,在這種展廳文化的誘惑下,很多書家也想在國展中一展身手,可是總是屢戰屢敗,有些朋友就是不知道總結經驗,其實入選國展經驗要比書寫還重要,最起碼必須解決首要問題,那就是把握好作品的類型,只有對這種類型進行系統的分析
  • 王鐸書法的「力」
    中國書法中的「力」,一直是書家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書家進行書法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力」是書法美的基本因素,也是書法美的最核心的本質因素。——王鐸《跋坐位帖》書家龍象。——王鐸《跋坐位帖》予經見內府米顛真跡書啟約千餘,字灑落自得,解脫二王,莊周夢中,不知孰是真蝶,玩之令人醉心如此。——王鐸《跋米元章告夢帖》這是何等高的評價,他把顏真卿與「二王」放於同一層次,「皆升堂入室,後無繼者」、「書家龍象」。
  • 學習書法參加國展,用什麼紙好?
    學習書法參加國展,用什麼紙好?學習書法為什麼要參加國展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討厭參加展覽和比賽,認為浪費時間和精力,還要參加培訓班、買筆墨紙硯,需要花費很多的錢,所以會選擇在家練習書法,不投稿不參賽,現在有所謂的「三不」書法家
  • 他的兩件書法入國展,創作過程原來是這樣……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四川成都書法家龔斌的楷書、隸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成為這屆國展上,為數不多的多件作品入展的書法家。龔斌書法龔斌的創作手記看到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徵稿信息,內心是相當複雜和忐忑的,四年一屆的國展,機會難得。
  • 10種書法作品,可入國展
    今天,給大家分析中國書法國展的10大發展趨勢,換言之,什麼樣的作品,可以入展?而要臻至後者,則舍宗法文人經典書法而無它。因而在世紀之交出現了宏揚文人經典書法的「新文人書法」的呼籲倡導和討論。特別是在中國書協以注重傳統精華「蘭亭獎」的舉辦和廣大書家功力學養的提高,一向被視為危途的經典書法開始被當代書人所重視和效法。二十一世紀以來,展廳書法的主體宗法風潮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民間書獵奇轉向了對經典書法的宗法、挖掘和時代闡發。
  • 妙筆小星名師學堂—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研修班
    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教學研修班,國內頂級大師授課,學員可與清華美院、中央美院教授面對面交流,學習一線教學技能並獲得學習證書,還可參加清華美院「五月光華」年度大展!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主辦,吳傳麟藝術工作委員會、北京國展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妙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歡迎全國各地的校長和老師參加!
  • 多虧老師「幫忙」,他的楷書入了書法國展
    趙勇十二屆國展入展冊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創作手記文:趙勇自從看到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的徵稿啟事後題籤、落款、蓋章、拍照、包裝、郵寄一氣完成,不管結果如何,心裡如釋重負,感覺輕鬆了許多。細節決定成敗,逄老師曾經講過:古人的每一件作品,無論是從形式、章法布局、款式、印章、字勢錯落,還是到紙張色彩的搭配都非常考究,都不是隨隨便便。讀帖不只是讀內容,還要讀作品所有的細節,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古人、深入古帖。正如韋斯琴老師評審回顧中所強調的傳統功夫、作品形式、書寫狀態都出彩,才有取勝的可能;楷書,靜而淨為本,雅而逸為境,率而真為趣。
  • 【墨池&中國書法網 】全國中青年書家30人提名展之 吳繼宏篇
    【墨池&中國書法網 全國中青年書家30人提名展】繼宏在這裡找到了符合自已清朗的審美表達。他的結字裡還帶有帖的清秀,所以在汲取碑派營養時,也是有所保留的,使他的書寫並一味的碑派創作的生拙。這樣也可見他對帖學的參見。當然希望繼宏對書意的表達多一點,提煉更為通透一點。現在他還太依賴書寫技術,認為只有提高技術才能更好的表達書法,這看似不錯的道理,但他對「技術」的理解與我有所不同。
  • 多次入書法國展,他的楷書險峻爽快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廣東順德書家謝漢仁以楷書作品入展。他的這件作品取法魏碑,用筆爽快,結體險峻,類似北碑名品《石門銘》。謝漢仁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謝漢仁1973年出生於廣東梅州大埔人,書法作品多次在全國書法專業展覽中入展獲獎,其中獲中國第四屆書法蘭亭獎佳作獎,第二屆全國沙孟海書法獎特等獎;入展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
  • 象相樸韻——張培英書法集
    告誡尤其是第一階段的學習,盡力追求「筆實墨沉且生動自然,當然這並不太容易,但確十分的重要,基本功越紮實,將來飛得越高。" 在老師的誡導下,我心無旁鶩,專心臨習。每臨一帖,先析文義,再觀書者用筆結字風格,然後下筆,並未守定一家。這樣幾年下來倒是臨了不少。每每寄給老師的臨作,老師都給我詳細解析,指出應注意的問題。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青年書法家謝紅兵的楷書作品庾信《從駕觀講武》中堂入展。整個2019年,謝紅兵除了在書法全國展入展以外,還在書法報舉辦的書法海選中獲得金獎,在多個展覽中入展,可謂收穫頗豐。
  • 如何投國展?擺正心態,注重日常臨帖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我一直都很關注當代書壇、書風的發展動向,也很關注當代青年群體的創作狀態和成果建樹,我從中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迪。回想起十多年前我參加國展並獲獎的那些往事,至今仍感慨系之。那時候書壇的書法風氣已經相當濃厚,尤其是像國展這樣高規格的展覽,作者的投稿件數是沒有限制的。
  • 你知道書法創作應該用什麼紙嗎?
    書家已普遍認識到古人經典作品的書寫與傳世是依附生宣以外的書寫材料來完成的,所以當今越來越多的人在國展上使用粉彩紙、灑金宣、絹和泥銀紙,等等。當然寫大字作品、追求碑味等有墨韻效果的作品則另當別論。現在市面上的紙張雖然種類繁多、花色圖案也很漂亮,但能令廣大書法家稱心如意的紙張還是極少的。
  • 國展最高獎女書家《王茁中山王篆書千字文》法帖面世
    央廣網南寧12月19日消息(通訊員 陸肖寒)曾以自成體系的中山王篆書風格作品多次獲得全國書法展覽最高獎的廣西青年女書家王茁精心創作的《王茁中山王篆書千字文》近日終於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面世。    1977年,在出土的戰國青銅器上發現的中山王篆書字體令學術界「驚豔」,然而其可辨識字不過五百,比甲骨文還要少得多,要想運用其自由地進行書法創作絕須有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因而,2011年,作為廣西書法界第一次在全國綜合國展中獲得最高獎的作品——王茁的中山王篆書《千字文選》精彩呈現在眾人眼前之後,就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