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李鴻章是一個寫奏摺的高手。
當年,李鴻章和他哥哥李瀚章都在曾國藩帳下效力。一天,曾國藩讓李瀚章擬定一篇奏摺。李瀚章正在屏息靜氣地寫時,李鴻章進來了。李鴻章驚訝地說:「大哥,你還會寫這個?」李鴻章把大哥請到一邊去,自己拿起毛筆,三下五除二就寫好了,洋洋灑灑一大篇。李瀚章只有驚愕地看著的份。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李鴻章寫奏摺的故事。
李鴻章於1847年考中進士,名列二甲第十三名。隨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編修,當起了逍遙自在的京官。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動太平天國起義。其後,太平軍轉戰於廣西、湖北、安徽等地,並於1853年攻克安徽重鎮安慶,安徽巡撫蔣文慶被殺。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合肥與安慶相去不遠。當安慶陷落太平軍之手後,合肥也岌岌可危了。
李鴻章聞訊,心急如焚。然而,他只是一名翰林,手無縛雞之力,並不能率兵殺回家鄉拯救桑梓。轉念一想,雖然自己不能帶兵打仗,但可以奏報朝廷,請朝廷往安徽派遣援軍,一樣是報效家鄉父老。
那時候,李鴻章只是一個區區翰林,沒有專摺奏事的權力,只有請別人代為上奏摺。請誰呢?李鴻章想來想去,只有一個工部左侍郎呂賢基最恰當。因為呂賢基也是安徽老鄉,對安徽的事情有切膚之痛;同時他身為工部左侍郎,有專摺奏事的權力。
李鴻章找到呂賢基說明來意。呂賢基說,這是好事情啊。不過我很忙,要不你就由來起草奏摺,寫好後我負責署名交上去?
李鴻章同意了。他回去後,「翻檢書籍,審查時勢,慘澹經營而得長篇」。寫好後,已是深夜。李鴻章為不耽誤第二天奏報朝廷,連夜給呂賢基送去。
隨後,李鴻章就上床睡覺了。這一覺睡到午後,醒後,李鴻章掛記著奏摺的事情,作為翰林又看不到當天的朝報,便親自前往呂賢基府上探聽消息。來到門外,聽到裡面傳來一片哭喊聲,就像死了人一樣。李鴻章正疑惑間,只見呂賢基跳著腳從裡面衝出來:「君禍我,上命我往。我亦禍君,奏調偕行。」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李鴻章這封奏摺寫得太好了,連調兵遣將的人選、路線、派往地方都安排得妥妥噹噹,鹹豐皇帝看後大為讚賞,乾脆讓上奏摺的呂賢基回到安徽督辦團練。呂賢基已經50歲的人了,又是一個讀書人,哪懂得行軍作戰這一套。此行督辦團練,豈不是把他往火坑裡推?呂賢基遷怒於李鴻章,一不做二不休,請求調用李鴻章隨行辦理軍事,朝廷也批准了。
李鴻章一聽,哭笑不得。他可沒想到,奏摺寫成了請戰書。然而,事已至此,後悔已晚,只能接受事實吧。
呂賢基帶著李鴻章離開京城,前往安徽督辦團練。當年8月,呂賢基和李鴻章被太平軍包圍在安徽舒城。有人勸告呂賢基,他「無守土責,未轄一兵,賊鋒甚銳,可退守以圖再舉」。呂賢基凜然說:「奉命治鄉兵殺賊,當以死報國。敢避寇倖免乎?」
10月,太平軍大舉進攻。呂賢基率部抵抗。然而,敵眾我寡,很快城池就被攻陷,呂賢基戰死沙場。事後,朝廷為呂賢基加諡號「文節」。
至於李鴻章,他見情勢不妙,早就以父親病重為由,要回家侍養,逃出舒城,撿了一條命。
【參考資料:《清稗類鈔》《異辭錄》《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