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寫了一道漂亮的奏摺 害死了一個工部侍郎

2021-01-15 勇哥讀史

晚清名臣李鴻章是一個寫奏摺的高手。

當年,李鴻章和他哥哥李瀚章都在曾國藩帳下效力。一天,曾國藩讓李瀚章擬定一篇奏摺。李瀚章正在屏息靜氣地寫時,李鴻章進來了。李鴻章驚訝地說:「大哥,你還會寫這個?」李鴻章把大哥請到一邊去,自己拿起毛筆,三下五除二就寫好了,洋洋灑灑一大篇。李瀚章只有驚愕地看著的份。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李鴻章寫奏摺的故事。

李鴻章於1847年考中進士,名列二甲第十三名。隨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編修,當起了逍遙自在的京官。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動太平天國起義。其後,太平軍轉戰於廣西、湖北、安徽等地,並於1853年攻克安徽重鎮安慶,安徽巡撫蔣文慶被殺。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合肥與安慶相去不遠。當安慶陷落太平軍之手後,合肥也岌岌可危了。

李鴻章聞訊,心急如焚。然而,他只是一名翰林,手無縛雞之力,並不能率兵殺回家鄉拯救桑梓。轉念一想,雖然自己不能帶兵打仗,但可以奏報朝廷,請朝廷往安徽派遣援軍,一樣是報效家鄉父老。

那時候,李鴻章只是一個區區翰林,沒有專摺奏事的權力,只有請別人代為上奏摺。請誰呢?李鴻章想來想去,只有一個工部左侍郎呂賢基最恰當。因為呂賢基也是安徽老鄉,對安徽的事情有切膚之痛;同時他身為工部左侍郎,有專摺奏事的權力。

李鴻章找到呂賢基說明來意。呂賢基說,這是好事情啊。不過我很忙,要不你就由來起草奏摺,寫好後我負責署名交上去?

李鴻章同意了。他回去後,「翻檢書籍,審查時勢,慘澹經營而得長篇」。寫好後,已是深夜。李鴻章為不耽誤第二天奏報朝廷,連夜給呂賢基送去。

隨後,李鴻章就上床睡覺了。這一覺睡到午後,醒後,李鴻章掛記著奏摺的事情,作為翰林又看不到當天的朝報,便親自前往呂賢基府上探聽消息。來到門外,聽到裡面傳來一片哭喊聲,就像死了人一樣。李鴻章正疑惑間,只見呂賢基跳著腳從裡面衝出來:「君禍我,上命我往。我亦禍君,奏調偕行。」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李鴻章這封奏摺寫得太好了,連調兵遣將的人選、路線、派往地方都安排得妥妥噹噹,鹹豐皇帝看後大為讚賞,乾脆讓上奏摺的呂賢基回到安徽督辦團練。呂賢基已經50歲的人了,又是一個讀書人,哪懂得行軍作戰這一套。此行督辦團練,豈不是把他往火坑裡推?呂賢基遷怒於李鴻章,一不做二不休,請求調用李鴻章隨行辦理軍事,朝廷也批准了。

李鴻章一聽,哭笑不得。他可沒想到,奏摺寫成了請戰書。然而,事已至此,後悔已晚,只能接受事實吧。

呂賢基帶著李鴻章離開京城,前往安徽督辦團練。當年8月,呂賢基和李鴻章被太平軍包圍在安徽舒城。有人勸告呂賢基,他「無守土責,未轄一兵,賊鋒甚銳,可退守以圖再舉」。呂賢基凜然說:「奉命治鄉兵殺賊,當以死報國。敢避寇倖免乎?」

10月,太平軍大舉進攻。呂賢基率部抵抗。然而,敵眾我寡,很快城池就被攻陷,呂賢基戰死沙場。事後,朝廷為呂賢基加諡號「文節」。

至於李鴻章,他見情勢不妙,早就以父親病重為由,要回家侍養,逃出舒城,撿了一條命。

【參考資料:《清稗類鈔》《異辭錄》《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李鴻章臨終絕筆寫了什麼?為什麼慈禧看到後,會哭得抑制不住
    李鴻章去世前,給慈禧上了一道奏摺。這道奏摺在李鴻章去世後,送到慈禧的手裡。慈禧看到這道奏摺後,一時老淚縱橫,痛苦不已。那麼,李鴻章在奏摺裡寫了什麼?慈禧為什麼為這樣失態呢?(李鴻章拜會列強)所以,當慈禧的任命下達後,李鴻章的家人一萬個反對。再加上李鴻章身體不好,有咳血的毛病,因此家人百般勸阻,讓他推辭掉這個職務。
  • 彭玉麟:6次謝辭官職,斬殺李鴻章侄子,李鴻章說他死有餘辜
    他的父親彭鳴九是一個為人正直,又嫉惡如仇的人,先在安徽懷寧做巡檢,後來調到合肥做巡檢。他的母親也是一個良善之人,在《彭玉麟集》中有記載:「每歲暑雨,鳴九施方藥以濟貧者,王氏助藥丸恆至夜分 」,夫妻倆價值觀相似,琴瑟和諧,除了彭玉麟之外,他們還有一個小兒子。
  • 李鴻章的成長軌跡,離不開導師曾國藩的敦敦教誨
    導讀:李鴻章的成長軌跡,離不開導師曾國藩的敦敦教誨李鴻章的成長軌跡中,離不開一個人,就是他的導師曾國藩。曾國藩看人看的很準,他知道李鴻章是會為了目標奮鬥的人,於是有意的提攜教導他。李鴻章的特點是「才大心細」,才華出眾,所以當他在鹹豐八年(1858)來到曾國藩的幕府,曾國藩就讓他負責起草奏摺和批牘。有了他,曾國藩就輕鬆多了,甚至已經離不開他了。後來李鴻章因為妻子去世暫時離開,曾國藩長達一個月沒有給朝廷上奏摺,用他自己的話說,「公事廢革」,連著寫了很多封信,督促李鴻章返回。
  • 李鴻章給老鄉代筆寫文章,鹹豐看後感動不已,卻坑了老鄉
    李鴻章那時候剛在翰林院當官不久,就跟一個叫呂賢基的人關係不錯。要記住,那個名字叫呂賢基的已經是工部侍郎了,官很大,李鴻章最主要能認識他是因為都是老鄉,比較談得來。而且因為李鴻章有一項特長,就是文筆很好,讀者讀起來十分享受,而呂賢基人比較懶,再加上文筆的確不行,因此就經常叫李鴻章幫他寫奏章。
  • 清代的侍郎與巡撫哪個品級更高,職責更重?
    先來理清侍郎與巡撫的品級問題清代六部的官制沿襲明代,侍郎具體是指中央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堂官,位居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之分。但清代在中央實行的是滿漢雙軌制,因此,各部的侍郎不僅有左、右之分,還有滿、漢之分,也就說一個部共有四位侍郎。
  • 夏威夷國王訪問中國,李鴻章請他吃了什麼山珍海味?
    1795年,來自歐洲、亞洲的移民在夏威夷建立了一個國家,是為夏威夷王國。卡拉卡瓦一世是夏威夷王國的第七位國王,他統治夏威夷王國的時間為1874至1891年。 夏威夷王國雖然只是一個「彈丸之國」,但歷任國王都很能幹,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承認夏威夷王國的存在。1873年,美國國務卿表示,不允許任何外國侵略夏威夷王國。
  • 李鴻章:即使後世評價不夠公允,上位之路卻是憑藉真才實幹
    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一起並稱「中興四大名臣」。唐德剛認為近代中國只有兩個半外交家,李鴻章與周恩來各佔一個,顧維鈞佔半個。可見對李鴻章的能力評價之高。這位重臣在後世卻留下千古罵名,甚至連毀譽參半都算不上。關於李鴻章的是非功過今天不表,也不是我能說清楚,評價的了得。
  • 李鴻章說「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人們爭議了100年,其實是為軍費
    1874年李鴻章在給同治皇帝的奏摺上說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出現到今天,一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熱議。近代中國確實發生了巨變,也確實是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實際上和李鴻章說的變局卻不是一回事,李鴻章預感到了變局,但卻沒有能準備認識那那個變局。
  • 三婚男張佩綸憑什麼成了李鴻章的乘龍快婿?
    據統計,從光緒元年至十年,張佩綸共上奏摺、奏片127件,其中彈劾大臣和直諫的達三分之一。成為「得名最遠,招忌最深」的清流黨人。慈禧太后見他頗喜好闊論,便安排他擔任了左副都御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監察部副部長),充分發揮他的特長。
  • 比「戶部侍郎」高嗎?
    戶部侍郎可以追述到周代,而江蘇巡撫則是在明代才設立的,清朝才正式成為省級地方軍政長官。所以,為了進行更好的對比,我們把時間統一定在清朝內。先來說說江蘇巡撫。作為江蘇一省的地方軍政長官,江蘇巡撫跟其他省份的巡撫,略有不同。一般而言,清朝設立總督、巡撫時,都會讓總督兼任駐地的巡撫職位。
  • 【大中華尋寶記古代知識科普】那些逼瘋皇帝們的奏摺有多奇葩?
    但其實當皇帝並沒有那麼簡單,如果你真的成了一個皇帝,那麼你一大半的時間,其實都是被鎖在房間裡處理政務,也就是批閱奏摺(昏君除外)。 當時叫作「奏疏」,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刑部侍郎茹太素為了表示自己的文採,給朱元璋寫了一份17000多字的奏疏。17000多字啊同學們!相當於手寫了兩本語文書送給皇上。
  • 巡撫和侍郎,誰提任總督的機率更大?
    現今提及多指明清官職,明代其為派往地方巡視監察的官員,清代則將其正式定為省級的高級職位,掌握全省軍政大權,官階從二品,若加兵部侍郎銜,則達正二品。侍郎,西漢為宮廷近侍。東漢後,系尚書的屬官中令,任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隋唐時六部掌管國家政務,每部置侍郎一名輔佐尚書管事。到了清朝,其官階為從二品。
  •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李鴻章拿來與左宗棠爭經費的說辭嗎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李鴻章拿來與左宗棠爭經費的說辭嗎?在高中歷史教科書上曾有這麼一段關於李鴻章與晚清的記載,說到李鴻章給皇帝的奏摺寫道,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老師在課堂上的解釋,大多是說晚清的中國當時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三千年未有的。
  • 李文杰 | 垂簾聽政、訓政、歸政與晚清的奏摺處理
    可見,鹹豐帝對載垣等人給瑞昌、王有齡奏摺的擬批意見,並不完全同意,因此自行重寫了批示內容。其交片行文一律辦理,並即知照吏、兵二部轉行京、外各衙門並各路統兵大臣知悉。 針對贊襄政務大臣通過兵部捷報處了解和掌握每日上奏數量的做法,奕等人擬旨稱:「臣等查,所辦並非舊章,相應據實奏明,仍諮吏、兵二部轉傳各路軍營及各省督撫等,嗣後拜發折報,毋庸另備印文隨同折報諮行軍機處,以符舊制。」
  •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評價 —李鴻章
    李鴻章在1901年籤訂了賣國的《辛丑條約》。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說"李鴻章是個好人.但是生不逢時,被推到了浪尖口,結果被人們罵為漢奸.這實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後兇手 ",也有人說"李鴻章在歷史上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他寫的一手好字,是個大才子。死後也沒留下什麼遺產,可謂也是個清官。
  • 馬忠文丨李鴻章致李瀚章家書二通釋讀
    李鴻章在外率部徵戰多年,本年因「平捻」之功,官拜協揆,仍督湖廣,此次衣錦還鄉,陪母度歲,生日祝賀場面如此盛大,也在情理之中。新年正月十一日,李鴻章便奉母親乘船前往武昌就職,因僕役眾多,竟動用大船六隻,連自己都覺得「聲勢浩大」,有違本人「素不尚奢華」的夙願。
  • 李鴻章曾說過臺灣人「男無情,女無義」?真相來了
    過去臺灣民間流傳,清朝直隸總督李鴻章在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商議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時,為安慰慈禧太后,在奏摺寫下臺灣「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從此廣為流傳,以為當時清朝對臺灣冷言冷語,令臺灣人寒心。但實情真如此嗎?
  • 晚清版烽火戲諸侯 醇親王上奏摺:咱們在昆明湖裡練海軍 慈禧大喜...
    我們看一個真實發生的、記入正史的一份君臣奏摺與往來批覆在,就知道很多人正在洗白甚至膜拜的「慈禧老佛爺」和她的王公大臣們有多……請恕筆者文化水平有限,實在是找不出形容詞了,讀者諸君看完此文,有更恰當的詞語,還請不吝賜教。這件事發生在光緒皇帝他親爹奕譞和「親爸爸」慈禧太后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