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說「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人們爭議了100年,其實是為軍費

2020-12-19 奇縝君

1874年李鴻章在給同治皇帝的奏摺上說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出現到今天,一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熱議。近代中國確實發生了巨變,也確實是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實際上和李鴻章說的變局卻不是一回事,李鴻章預感到了變局,但卻沒有能準備認識那那個變局。

李鴻章

李鴻章的變局——是危險的時局

我們印象中的歷史人物或許比較嚴肅,但有的時候他們也會幹一些有趣的事情,李鴻章說的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其實只要為了向他的「老闆」同治皇帝要軍費。

這篇奏摺寫於1874年,前幾年日本曾試圖進攻臺灣,當年日本內務卿大久保利通又來到中國恐嚇威脅清王朝,可以說,當時的國際環境是非常危險的。李鴻章自己身處那個動蕩的巨變時代,只能模糊地有所認識,但不能全面的認識變化究竟來自哪裡。

距今過去了百年,經過那麼多民族英雄玩兒命地探索,已經認清了那個變局究竟是什麼!

李鴻章認識到變局的表面——諸強國聯合吞噬中國

李鴻章說的變局是指,國家安全上的危險從過去的北方變為現在的東南方,也就是說從陸地轉變為海洋。

而外來的國家威脅,也從過去的單一國家的戰鬥,變成許多國家結伴吞噬中國。歐美諸國從海上這個清朝最不擅長的領域進攻,不遠萬裡也要聯合吞噬中國舉動。

這就是李鴻章說的:「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了。

可為什麼從海上來的歐美諸國威脅就比西北路上的遊牧民族大呢?他說,這是因為以前邊境界限分明,便於防守。但今天海上邊境有萬裡長,沒有辦法處處防守,而歐美各種通商、傳教又使人防不勝防。

國防的重心已經改變

在軍事上,各國的輪船速度非常快,這樣他們軍隊運輸和後勤補給也非常快。新的電報的發明,使得他們傳遞軍事情報不用再靠馬和鴿子,而是瞬間抵達,這樣的軍事情報速度,是過去的時代沒有的。況且歐美的大炮、軍工更是犀利,這是中國歷史上數千年都未曾遇見過的強大對手。

何以言之?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勢、客主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外界限。今則東南海疆萬餘裡,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聚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託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裡!軍器機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彈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制,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

落後於人的船舶

他在奏摺上寫這些,是想做什麼呢?

謹將總理衙門原奏緊要應辦事宜,逐條切實辦法,並將丁日昌續奏各條併入,詳細擬議,恭呈御覽。

大概就是意思,我和丁日昌之前請求想要的那些東西,皇上您就給我批了吧。

有哪些東西呢?要練兵、要兵、要船、要軍餉、要人才、要這些成為常規制度。

所以,面對敵人的堅船利炮的威脅時,李鴻章的對策就是同樣使用堅船利炮。

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李鴻章說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其實就是諸國強國意欲吞噬中國一條,用這條緊迫的論斷來要求皇帝滿足他的條件。這個認識,說明李鴻章只是認識到的巨變的表面現象,或者說這篇奏摺當中他只認識到表面現象。但卻是當時最急迫,或許也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真實的變局——封建土地制度的崩潰

如果說清朝落後於西歐美日諸國,只是因為軍事勢力不強,那麼這個變局還不夠大。真實的變局遠比李鴻章認識到的更為深廣。

近代以來西歐諸國突變,產生資產階級革命。這就導致了中國等傳統歐亞大國的封建土地制度變成了落後的制度。過去龐大的土地可以產生的財富,到了今天不再是優勢。因為資產階級革命使西歐諸國的財富生產不再來源於土地,而傳統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中國,已經從引領世界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在文明層次上落後於人的弱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

當英國在1840年率先開啟工業革命之後,又在生產力上全面超越傳統大國。一個農業文明對陣工業文明難以取得勝利。

「祖龍魂死業猶在……百代多行秦政治」

歐美傳來的資產階級革命,導致2000年中國封建王朝需要從根上變化。那麼清朝統治階級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他們怎麼能夠革自己的命呢?

所以,對於那個時候正在摸索的現代化的李鴻章等人,他們只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任務,並且眼見舊有的王朝逐漸崩塌。

就到這裡,我是奇縝君,如果你覺得寫得還不錯,那就點個讚!如果有更好的看法,來評論區交流吧!

相關焦點

  •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李鴻章拿來與左宗棠爭經費的說辭嗎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李鴻章拿來與左宗棠爭經費的說辭嗎?在高中歷史教科書上曾有這麼一段關於李鴻章與晚清的記載,說到李鴻章給皇帝的奏摺寫道,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老師在課堂上的解釋,大多是說晚清的中國當時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三千年未有的。
  • 李鴻章遭遇「數千年未有之變局」
    主席的這話,同時也令至簡想到了李鴻章所遇到的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同治十一年五月,李鴻章在《複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折》中說:「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末通,無不款關而求互市。
  •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評價 —李鴻章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晚清權臣李鴻章,他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李鴻章(1823.2.15-1901.11.7),本名銅章,安徽合肥人。
  • 晚清所遇,為中國幾千年來未遇之變局,那如何看待李鴻章
    晚清所遇,為中國幾千年來未遇之變局。當時號稱名臣的,李鴻章和他老師曾國藩,相愛相殺的左宗棠,以及對持南洋北洋的張之洞,都還是延續中國傳統思想的政客,全然沒有現代眼光。他們也不過時局的維持者,好一點壞一點無關大局,清朝這條船不過早晚要沉,這些人也不可能開創國家民族的新局面。
  • 1776年:英國發明蒸汽機 美國發布獨立宣言 清朝焚毀書籍
    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復興之路》的開篇,有一句氣勢磅礴的解說詞:「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即將拉開帷幕。」這句話出自晚清重臣李鴻章。「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反映清朝末年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的劇烈轉型、陣痛。
  •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看完這些晚清歷史才算剛剛入門|中國歷史的書單12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近代史專家雷頤的新著《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以晚清名臣李鴻章從發跡到去世的重要奏摺與信函為切入口,進行了獨到的解讀。表面上看,他從「為官」、「外交」和「洋務」三個方面考察了李鴻章一生的為人和事功,實際上作者在展現李鴻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發跡軌跡的同時,更向讀者展現了這一幕背後,晚清帝國逐步崩潰的全過程。
  • 雲會議|「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中國與歷史中國的疊加與應對
    這或許是在中國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國的雙向過程中人們都沒有想像到的結果。 我們經常講地標,看一個地方首先看他有沒有地標性建築,實際上政治也是有地標的,虎門炮臺發生的事件就是李鴻章等人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描述晚清時期中國的形勢所然。那麼世界工廠也是這幾年來「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論斷所提出的背景所在。這個地標實際上是把我們所處的時代的特點點出來了。
  •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關於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述評
    這種觀點認為,「百年」其實只是一種時間上的泛指,並非指某個具體時間(例如「一百年」),而是泛指一個較長的漸進的歷史過程。這個歷史過程,至少是近百年以上,也可能是幾百年。例如,有學者就談到百年「可以是從 1500年新航路開闢開始算起,到現在已經 500多年了」。  「大變局」的時間起止,是一個非同小可的問題。
  • 李鴻章歷史定位論綱
    與同時代的洋務官員相比,李鴻章不僅對中外形勢和中國出路的認識要比同僚深刻,而且採用西法、舉辦洋務新政數量之多、成效之大,也無人能望其項背。他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處於「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遇到「數千年未有之強敵」,大清帝國「厝火積薪,可危實甚」,因而主張「識時務者當知所變計耳」,絕不應昏睡於「天朝上國」的迷夢中,不思振作。為此,他提出必須向西方學習,舉辦洋務新政,以求「自強」、「自立」。
  • 翁飛研究員作客「復興論壇」 縱論李鴻章與甲午風雲
    處於這「三千年一大變局」之中的李鴻章,風雲際會,對外和戎、對內變法,邁出了近代中國真正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他自己也因此成為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的關鍵人物之一。 他說,李鴻章的一生為「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在晚清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整整40年,而中日甲午戰爭則是李鴻章個人命運盛極而衰的巨大轉折點,使他從「一路扶搖」充滿榮耀的巔峰跌落到「世人皆曰殺」的底谷。
  • 100年前,李鴻章第一次在美國看到高樓大廈後,說的話讓人心酸
    清末期,中國面臨著「三千年一大變」,如果把清政府比作一艘大船,那時候的士已經處於海上風暴的中心,急需有能力的人出來改變困境。在此背景下,李鴻章、曾國藩等眾多名臣紛紛出謀劃策,為帝國出謀劃策,同時也在思考國家的未來。
  • 大清王朝外交官,屬於那個時代的優秀人才,為挽救中國出使各國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時最早的國歌就是出自曾紀澤之手。圖為周自齊擔任駐紐約領事時的照片(1900年),周自齊不僅是清華大學首任校長,也是當年清政府的外交人員,駐紐約舊金山領事,並任出使美、日、秘魯等國的使臣,清政府滅亡之後,周自齊還是北洋政府的第五位國家元首。所以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去自行查詢一番,了解一下此人。
  • 孫中山與李鴻章庚子年密謀兩廣獨立真相
    作者系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孫中山與李鴻章秘密交涉真相孫中山和李鴻章都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孫為革命先行者,李為晚清元輔重臣。據一些孫、李傳記和有關論著,庚子年孫、李之間就「兩廣獨立」有過秘密交涉,聯手密謀「兩廣獨立」,然關於此事之相關記述都有可商榷之處。
  • 李鴻章為什麼要殺胡雪巖,胡雪巖多恨李鴻章,才說下胡李不通婚
    熟知胡李這段恩怨糾紛的讀者都應該清楚明白:胡雪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同李鴻章是脫不開干係的,我們也可以說李鴻章確實是導致胡雪巖於悲痛交加下鬱郁寡終的元兇。因此,胡雪巖至死都十分痛恨李鴻章,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出自胡雪巖口中的這句"胡李不通婚"的遺囑了。當然,李鴻章不是直接殺死胡雪巖的劊子手,導致胡雪巖致死還有諸多因素。比如,左宗棠的突然離世、"1883年經濟危機"和胡雪巖本人的些許行為(囤積生絲)。
  • 李鴻章是中國千古罪人嗎?
    1895年2月18日,李鴻章被任命為全權大臣,趕赴日本進行議和。日本的軍隊依舊在中國的土地上馳騁縱橫,而清軍除個別將領外,其餘基本無招架之力。在日本馬關春帆樓內,中方代表李鴻章,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先就停戰協議進行洽談。三輪談判,皆因日本提出的條件太苛刻,都沒有一個結果。就在這時,日本國內突然冒出一個愣頭青——小山六之助。在醫院醒來之後,李鴻章看著換下來的血跡斑斑的衣服。
  • 年少不知李鴻章,李鴻章自評讓人深思,但毛主席評價更是一針見血
    李鴻章,晚清中興名臣,一生代表清廷籤下了30多個條約,其中絕大多數為不平等條約。對於李鴻章的評價往往呈現出兩個極端,指責他的人說他是賣國賊,欣賞他的人則認為他有不得已的苦衷。事實上,李鴻章從1862年出任江蘇巡撫到1901年籤訂《辛丑條約》後病死,40年間李鴻章開創了多個第一。
  • 100年前李鴻章曾預言:此國不除必成大患,20年後字字應驗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李鴻章可謂是最為備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一方面他為慈禧籤訂了數字不清的不平等條約,而一直為人所詬病。另一方面李鴻章也做了許多有益的貢獻,很多現代的化的企業都是李鴻章牽頭開辦的,李鴻章也因此被譽之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 是李鴻章誤國?還是慈禧罪孽深重
    1894年,朝鮮豐島海面,一股日本海軍突然殺出,朝著清政府的運兵船一頓猛烈射擊,船毀人亡。消息傳來,光緒帝的自尊心嚴重受挫,想那日本,當年不過是匍匐在大唐天子腳下的一蕞爾小國,如今居然敢挑釁我天朝上國!戶部尚書翁同龢、清流派代表張謇等人主張,打!打到日本投降為止!他們的信心很足,因為自從牡丹社事件後,整個清廷都認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
  • 望洋興嘆,與鬼為鄰,晚清頑固派大臣徐桐 把自己活成了段子
    晚清時期,中國遭遇了李鴻章所說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思潮風起雲湧。但也有一種人,面對這種大變局巋然不動,拒絕接受一切新鮮事物,堅持古舊思想,盲目守舊排外,他們被稱為「頑固派」。比如,本文的主人公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