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為何能打敗北洋水師?是李鴻章誤國?還是慈禧罪孽深重

2020-12-11 海派思維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王朝末日》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1894年,朝鮮豐島海面,一股日本海軍突然殺出,朝著清政府的運兵船一頓猛烈射擊,船毀人亡。消息傳來,光緒帝的自尊心嚴重受挫,想那日本,當年不過是匍匐在大唐天子腳下的一蕞爾小國,如今居然敢挑釁我天朝上國!戶部尚書翁同龢、清流派代表張謇等人主張,打!打到日本投降為止!他們的信心很足,因為自從牡丹社事件後,整個清廷都認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所以,當年慈禧就撥款400萬兩白銀,專門用來建設大清海軍。

1888年,北洋水師成立,朝廷每年給李鴻章130萬兩白銀,用來維持北洋海軍的日常運轉。另外,慈禧還專門撥了300萬兩,用來建設旅順海軍基地,140萬兩用來購買定遠號。甲午戰爭之前,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世界排名在前十位(由於標準不一,所以具體排位有所不同,但最差是第九)。但結果呢?1895年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梁啓超在《瓜分危言》一書中明確指出,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海軍為何能打敗北洋水師?罪魁禍首是慈禧。

是她挪用了北洋水師的軍費3000萬兩,用來修頤和園了!那麼,這個鍋慈禧該背麼?各位別急,咱以數據說話。如果李鴻章手裡真有3000萬兩白銀,那他可以讓北洋水師運轉23年,或者可以修建10個旅順海軍基地,甚至能購買21.4艘定遠艦!各位細品,這可能嗎?當然,據史料記載,李鴻章的軍費的確被佔用了,但不光是用來修頤和園了。像開平煤礦、山東河工、煙筒山鐵廠等,其實都有挪用!

所以,所謂慈禧挪用北洋水師軍費一事,其實就是梁啓超的一個謊言!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梁啓超欺騙了國人數百年!當然,在這件事中,撒謊的並非只有梁啓超一人。李鴻章也有問題!先說李鴻章。當時的北洋水師,表面上看似乎一點兒都不遜於日本海軍。但事實上,北洋水師內部矛盾重重,將官之間誰也不服誰。李鴻章提拔了淮軍舊部所屬的陸軍將領丁汝昌做了水師提督,但由於其手下都是淮軍舊人,丁汝昌的命令幾乎沒人聽。

像那個右翼總兵劉步蟾,認為自己是福建船政學堂出身,而且出過洋,所以十分看不起上司丁汝昌。但李鴻章對外卻一直宣稱,丁汝昌作為水師提督,威望頗高,北洋水師上下一心!還有,據史料記載,李鴻章聘請了英國海軍少將琅威裡和德國陸軍將領漢納根幫助水師練兵。 但事實上,這兩人毫無能力可言。李鴻章之所以聘用他們,是想借英國人和德國人的勢力,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但在被日軍狂揍一頓後,李鴻章卻默認了那個謠言,甩鍋給了慈禧。還有大沽炮臺,旅順海軍基地,據史料記載,一方面,由於翁同龢等人的掣肘,其建設和運轉費用遲遲得不到落實,另一方面,李鴻章也沒有派出得力幹將,去鎮守這兩處。所以,旅順和大沽也是徒有虛名,是李鴻章給國人畫的一個大餅,用來恐嚇日本的紙老虎!各位,你說這是不是李鴻章在誤國?

相關焦點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其實,大清也有風光的時候,洋務運動後李鴻章組建的「北洋水師」,戰鬥力在世界上名列第九,亞洲第一。即使在大清最無能的慈禧時代,還是有光緒、李鴻章等人,看到鴉片戰爭中英國戰船火炮的威力後,意識到制海權的重要性,開始組建大清近代海軍。
  • 北洋水師的覆亡,誰才是千古罪人?
    不過,老太太這蛋糕最後還是沒吃到嘴,而且還被日本人一把抹在了臉上,從此大清在全世界面前都顏面盡失,更是在天朝子民面前丟盡臉面。1887年,在長崎殺人鬧事的北洋水師士兵被釋放後,由日本參謀部制定的《徵討清國策》也正式出爐。
  • 李鴻章與北洋艦隊
    只有李鴻章那張滿是滄桑的老臉,留下一絲令人嘆息的記憶。1888 年,北洋水師停止購入軍艦。1891年,甚至由戶部出面,以財政緊張為由,發布了禁購軍火令,停止購進彈藥和火炮。在中日雙方矛盾日益激化,戰爭危機深重的情況下,清廷卻似乎理所當然地停止了北洋水師的建設。
  • 李鴻章是非功過:為何外國人誇他悲情英雄,後人卻說他是賣國?
    他創辦江南織造總局、天津機器製造局、上海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一批近代的軍事和民用企業,客觀上抵制了資本主義經濟侵略,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他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他派人出國留學興辦新式學堂,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洋務運動影響深遠。
  • 北洋水師竟如此霸氣!暴揍日本警察,最後還是日本道歉賠償!
    北洋水師竟這麼霸氣過?暴揍日本警察,最後還是日本道歉賠償!中日甲午戰爭時中國近代史上標誌性時刻,那次海戰失敗後,大清朝再也無力抵擋列強的侵略,只能對列強的各種無禮要求予取予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實際上在甲午海戰之前的大清朝還是相當硬氣的,尤其是面對一些大清朝自認為比自己弱的國家。1886年7月,為了震懾西方國家,展示大清朝的強大實力,李鴻章派遣丁汝昌率領"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超勇"、"揚威"六艘海軍艦隊在黃海區域進行軍事演習。
  • 李鴻章訂購的吉野號快速巡洋艦為何反被日本人用來打中國
    文/寂寞的紅酒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爆發,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的大東溝偷襲護航的北洋水師,北洋水師慘敗於日本海軍之手。北洋水師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軍艦已經全面落後於日本。北洋水師雖然有三艘鐵甲艦撐場面,船體噸位大,火炮口徑大,但行動緩慢,射速也慢,5分鐘才開一炮。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輸在哪裡
    而且,日本軍艦購買的時間比較晚,艦齡更短、航速更快、火炮射速也更快。 到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不但總噸位已經超越了北洋水師,綜合實力也後來居上,取代了北洋水師亞洲第一的位置。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之敗,是否是丁汝昌指揮失誤所致,還是另有原因
    現在在網上有很多人批評李鴻章籌建海防,建設北洋水師時,任命陸軍出身的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提督,以外行領導海軍,對於北洋水師最終戰敗起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丁汝昌確實出身陸軍,對於海軍並不是很了解。但是李鴻章選擇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提督也有自己的考慮。
  • 軍事名家的甲午殤思:北洋海軍甲午慘敗實屬必然
    道理不複雜,此時不論慈禧太后還是同治、光緒兩任皇帝,皆意識到海防對維護統治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但為什麼自1888年北洋成軍後,「添船購炮」的工作就停止了呢?請注意三個人物:醇親王奕譞,北洋大臣李鴻章,帝師翁同龢。   首當其衝是慈禧旨派的總理海軍事務大臣、醇親王奕譞。此人在任上籌措款項,建立機構,確實做了一些事情。但從他入主海軍之日,便帶來了過多政治利害。
  • 133年前醇親王大閱北洋水師
    去世之前,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前往王府探視。  在光緒皇帝老師翁同龢的日記裡記下了這對父子最後一面的細節:  父子相見,「行拉手禮」,談話之後,期間,醇親王解下帶在身上的一塊如意交與光緒帝,並囑咐:「無忘海軍。」這塊如意就是當年醇親王巡閱北洋海防後慈禧所賜。  由此可見,醇親王對海軍建設的關注和重視。
  • 慈禧請李鴻章吃飯,一道菜背後另藏深意,李鴻章見後立即下跪求饒
    清光緒二十年,日本公然對晚清挑釁,並在黃海海戰中擊敗了北洋水師。隨後,日本乘勝追擊,步步逼近,接連攻下旅順和威海,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慘無人寰的大屠殺。日本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給晚清政府製造壓力,讓清政府趕緊割地賠款。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一次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
    長崎事件本是北洋水師一次可以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卻被清政府白白地浪費了,更要命的是為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埋下了禍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1886年,北洋水師對日本長崎進行訪問,實則進行艦隊補給和維修,這一次北洋水師出動了定遠、鎮遠等鐵甲艦,北洋水師勢力雄厚。當北洋水師停靠長崎碼頭的時候,日本人充滿了驚嘆、羨慕和憤恨等複雜情緒。當北洋水師靠岸後,船上的水兵到岸上登岸購物,因糾紛與日本警察發生了嚴重的鬥毆事件,並且上岸的北洋士兵損失慘重,且被日本警察關押,這樣事態就變大了。
  • 碧海丹心,晚清北洋水師軍服
    就在中國的海防近代化緩慢推進的時候,海軍建設小有成績的日本在1874年悍然出兵侵入中國臺灣,挑起臺灣事件,使得清王朝朝野上下深受刺激,產生日本將成是中國永久大患的判斷。臺灣事件平息之後,清政府中央立即組織相關省份的將軍、督撫就中國海防建設的方略進行政策大討論,史稱第一次海防大籌議。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亞洲第一艦隊」的全軍覆沒:北洋水師的病根究竟在哪兒?
    為此,日本政府不遺餘力地大舉擴充以海軍為核心的綜合軍備。從19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國海軍在裝備實力上較日本海軍佔據明顯優勢,這對遏止日本擴張野心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直接刺激了日本發展海軍的狂熱情緒。中國雖以日本為假想敵,用李鴻章的話說,就是「今之所以謀創水師不遺餘力者,大半為制馭日本起見」,但目的卻僅在於防禦。
  • 100年前李鴻章曾預言:此國不除必成大患,20年後字字應驗
    但是要說李鴻章更為出名的手筆,應該還是他的北洋水師了。北洋水師是1888年建成的,是中國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 當時李鴻章提出建立這樣一支擁有現代化武器的軍艦很大程度是因為日本,為何這樣說呢?其實早在1874年北洋水師建立之前,李鴻章便曾向慈禧提出過。日本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且在明治維新之後,國力發展壯大。若不早日除去,將來必成大患。
  • 福建水師覆滅的教訓,為何到了北洋水師會重演?
    「水師」一詞在我國歷史上由來已久,周昭王大軍討伐楚王有水師,三國時的赤壁之戰有水師,宋朝圍剿梁山有水師,中日甲午戰爭還有水師。只不過,雖然「水師」的稱號一致,但後滿清時代的北洋水師和前面歷代的水師相比,已經有了「質」的突變,在北洋水師身上,已經隱約可以看到近代海軍的雛形。
  • 甲午戰爭最大的民族罪人,不是李鴻章,而是這個經常用香蕉的女人
    慈禧對這個情況心知肚明,但是卻放任不管,畢竟修的時間越長,她在位的時間就越長。 由於貪汙巨大,國庫徹底赤字。戶部尚書閻敬銘拒絕向頤和園工程投入如此巨大的款項,被罷免。於是光緒的老師翁同龢接手戶部。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翁同龢的哥哥曾經被李鴻章投訴過,於是公報私仇,在他當上了戶部尚書,就把全部經費投入了頤和園,不給北洋水師任何的經費。
  • [真實甲午]醇親王與北洋水師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央廣網北京8月1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在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分別保存著「醇王閱師圖卷」和「渤澥乘風圖」,這兩幅圖記載的就是晚清唯一一次親王巡閱北洋海防的現場情況。  海軍衙門幾乎全體高級官員陪同。在一眾隨從中,有一個人身份十分特殊,他就是李蓮英。清朝祖制規定,太監無故不得出京。
  • 中日都向西方學習,為何結果我們反而被小日本侵略了?
    掌握實權的清政府保守派在認為北洋水師能夠「自守有餘」, 停止了向北洋艦隊調撥夠艦經費,將本應用來購置軍艦的錢被慈禧拿去大興土木,而此時世界海軍技術正在突飛猛進。而日本則有著清晰的國家戰略和建軍思想,日本看到中國大力發展海軍,在海洋民族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之下,明治天皇提出了「海軍為當務之急」的建軍指導思想,樹立了「開拓萬裡之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國家戰略,日本為了海軍實力能夠與北洋水師匹敵,不惜動用全國之力。和北洋水師一樣也從歐洲海洋強國購置軍艦,但是日本十分注重本國工業力量的發展,逐步完善自己的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