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都會把最好的東西提供給孩子,為了讓孩子更有面子,有些時候家長給孩子提供的東西,早就已經超出了自理能力範圍,但是家長還是硬著頭皮強撐著,可是家長的這種畸形的教育方式,有時候真的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啊!
前段時間曾經風靡網絡的一件事情:父母辛辛苦苦供女大學生上學,每個月省吃儉用給到女大學生生活費1500元,這已經是父母傾其所有所能夠提供給女大學生最高的生活費用了。父母也知道進入大學花錢的地方也不少,為了不讓女大學生因為生活費而苦惱,父母每次都儘可能地能多寄點就多寄點。
可是父母的辛苦女兒一點都沒能理解,女兒收到父母給寄的生活費之後,不僅沒有任何的感動和感激,相比起其他同學的生活費而言,父母給自己的生活費太少了。於是女大學生立馬就給父母寄了一封信,與其說是信,還不如直接說是一張生活帳單。
帳單上列的密密麻麻,最省人奪目的是帳單後面的一串數字:總計生活費用4000元。也許這4000元在女大學生的眼裡就是一串數字,可是對於父母來說,卻是巨額的錢財啊!
這件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憤怒,他們把矛頭指向女大學生,說她愛慕虛榮、不懂得體諒父母、是寄生蟲等等。其實我想說她固然有她的問題,可是她的問題又是誰給造成的呢?難道她天生就是這樣的嗎?歸根結底還是父母自作自受,自己從小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即使自己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也應該教給孩子如何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窮人家的孩子優秀的不也有的是嗎?
孩子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父母小時候就不想讓孩子覺得不如別人,於是一個勁地想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東西,可是正是這樣家長無意間就給孩子養成了攀比的習慣,所以孩子才會有今天的這種行為。
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說為了臉面硬撐著,家長的硬撐只會讓孩子更加的肆無忌憚。
一、家長給孩子養成攀比的習慣,等待家長和孩子的會是什麼?
1.孩子心理出現問題
家長給孩子養成攀比的習慣,這時候孩子的心理已經是有些不正常的啦!比如這樣的孩子嫉妒心理會特別的強,總是羨慕嫉妒別人的東西,如果自己沒有而別人有,自己就會想方設法的去得到,哪怕付出一些代價也在所不惜。
2.孩子只會一味的索要
如果家長從小給孩子養成攀比的習慣,孩子無論何時都只會伸手去給父母要,而從不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大部分攀比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被金錢和物質所吸引,很容易走上歧途。
3.家長只會更加辛苦
家長給孩子養成攀比的習慣,不光是孩子痛苦,家長會更加辛苦。因為家長需要不停地去滿足孩子的欲望,即使自己已經疲憊不堪,可是為了孩子自己只能是硬挺。往往這種情況最後的結局就是孩子和家長兩敗俱傷。
攀比就是毒藥,它會使人上癮,家長不要用自己的無知把孩子引上不歸之路,為了避免給孩子造成攀比的習慣家長該如何做?
其實家長可以很明確很坦蕩地告訴孩子自己的家庭情況到底是什麼樣子?讓孩子對自己對家庭有個正確的認知。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