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問過一個同樣的問題:同時學習自然拼讀和漢語拼音會不會混淆?混淆了怎麼辦?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自然拼讀和漢語拼音?自然拼讀法(Phonics)是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寫、增進閱讀能力與理解力的教學法;同時,也是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初學者學習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的教學方法。
自然拼讀法通過直接學習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建立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音的感知,了解和學習英語字母組合的奧妙,掌握英語拼讀規律。從而達到看到單詞就會讀,聽到單詞就會拼的學習目的。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的確是跟自然拼讀非常相似。
有趣的是,發明拼音的恰恰是一個外國人。因為古代漢字讀音大多採用「兩字相切」的方法,如「東」(都籠切),太繁瑣且不易讀準。明朝末年,兩位「中國通」傳教士金尼閣和利瑪竇開啟了以拉丁文(即英文字母)為中文注音的先河。而在清末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國際上流行的漢語拼音則為「威妥瑪式拼音法」,至今在西方學術界較為流行。如張裕葡萄酒Changyu、功夫Kungfu、毛澤東MaoTse-tung、蔣介石ChiangKai-shek等一些知名品牌和人物都沿用威妥瑪拼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正式確立了以英文字母為漢字注音的規範形式。
哪些孩子會將兩者混淆呢?
幾乎所有雙語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英語(Phonics)和漢語拼音在孩子的學時過程中是一定會出現混淆的情況,而且無論孩子一年級、三年級還是長大了學習,或是先學拼音還是學英語(Phonics)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的產生混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區分開。英語中的自然拼音(Phonics)和漢語中的拼音為什麼會混呢?
例子一:就像是新生兒的雙胞胎看起來一樣其實還是有區別的,外人看是一樣的,但是孩子媽媽肯定不會給其中的一個孩子洗兩遍澡的。因為雖然長相很相似,但一定有一些特點是不一樣的。熟悉後就自然給然的分開。那麼漢語拼音和自然拼音(Phonics)也一樣當孩子接觸了一段時間以後,自然而然會發現不同之處。比如說一個最大的不同在於漢語有音調而自然拼音(Phonics)沒有音調(通tōnɡ童tónɡ統tǒnɡ痛tònɡ)。最好的方法就是交給老師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能分開。
例子二:我們家長在學習漢語過程中,曾經遇到過「買mǎi」和「賣mài」我們家長在學習的時候也是混淆,我們並不是先學「買mǎi」然後一年後才學的「賣mài」。而是一起學的。然後時間長了,熟悉了,大腦會在潛意識就進行區分。孩子學習英語中的自然拼音(Phonics)和漢語中的拼音也是一樣的。了解了熟悉了就自然分開了。
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專家,新加坡的孩子從小學習四門語言(英語,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而且長大後能運用自如。孩子絕對會有辨別能力和區分能力。不用擔心孩子學習過程中會混淆,要平常心視之,將其作為一個過渡階段,僅此而已。
英語中的自然拼音(Phonics)和漢語拼音雖然音容易混,但是拼讀的方式是一樣的。孩子無論是先學哪個,等到區分開後都鍛鍊了兩次拼的能力。這對孩子學習拼讀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家長可以放心大膽地讓孩子英語和拼音一起學。關鍵詞青少兒英語寒假班有自然拼讀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