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年二十舉孝廉,曾任地方官,參加鎮壓黃巾起義。
在軍閥混戰中,他於建安元年(196)奉迎漢獻帝,定都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推行唯才是舉、抑制豪強等政治措施,逐步增強自身實力,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徵服烏桓,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導致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官至漢丞相,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曹操詩今存二十餘首,全用樂府舊題。這些詩篇,繼承了漢樂府「緣事而發」的傳統,反映動亂現實,抒發個人抱負,激昂慷慨,蒼涼悲壯。有《魏武帝集》。
短歌行 [1]
對酒當歌 [2]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 。
慨當以慷 [4] ,憂思難忘 [5]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6]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7]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8]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9] 。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10]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11] 。契闊談宴 [12]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13] ?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14]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5] 。
【提示】
一、這首詩的主題是渴望招納賢才,建立功業,安定天下。從詩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來看,應作於曹操中年之後。曹操是有遠大抱負的政治家,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實行唯才是舉的策略,先後下過多次「求賢令」。全詩總體格調昂揚慷慨,反映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
二、全詩可分為四層,每八句為一層。第一層慨嘆人生短促,渴望實現抱負;第二層寫求賢若渴的心情;第三層寫求賢不得的憂和賢者遠道而來的喜;第四層表達網羅天下賢才的強烈願望。前半是面對宴飲時的思索,後半是夜不能寐引發的聯想。
三、這首詩運用比興手法,「月明星稀」四句,用烏鵲南飛,喻賢者奔走四方,以繞樹而飛,說明「良禽擇木而棲,賢者擇主而從」,月夜景物與詩人感受、作品主題融合無間。典故的運用也很出色,用周公自比屬於事典,含蓄明志,切合詩人的特殊身份;引用《詩經》成句屬於語典,莊重古樸,造語典雅。
【注釋】
[1]《短歌行》為樂府舊題。行: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
[2]對酒句:意思是喝酒高歌。當:對著。一說應當。
[3]去日句:逝去的歲月苦於太多。意指今後的時光不多。
[4]慨當句:慷慨激揚,形容歌聲激越。
[5]憂思:一作「幽思",深藏的心事。
[6]杜康:相傳是古代最早造酒的人。這裡指代酒。
[7]青青兩句:穿著青色衣領的讀書人,令我深長思之。這兩句是《詩經·鄭風·子衿》的原句,用來表示對賢者的思念。衿(jīn):衣領。青色衣領相傳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子:對讀書人的尊稱。悠悠:長遠。
[8]沉吟:低吟,若有所思的樣子。
[9]呦呦四句:鹿發出呦呦的叫聲,招呼同伴來吃蘋草。我有高貴的客人,鼓樂齊奏歡迎他。這是《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句子,表示禮遇賢才,盛情接待。
[10]明明兩句:明亮的月亮,什麼時候會停止運行。這表示對賢才的思念不會停止。掇:同「輟",停止。一說「掇",拾取。這裡意為接近、得到。
[11]越陌兩句:客人遠道來訪,屈駕探望問候。陌、阡:田間小路,東西稱陌,南北為阡。枉:枉駕,屈駕。存:問候。
[12]契闊:聚散。這裡偏用「闊」的意思,表示久別。契:合。闊:分。談宴:歡樂的聚談。
[13]月明四句:用烏鵲比喻,賢者在尋找依託,但哪裡是他們的託身之所呢?匝(zā):周,一圈。
[14]山不兩句:比喻明君招納賢才,多多益善。其意出於《管子·形勢解》。厭:滿足。
[15]周公兩句:相傳周公常常吃飯時停下來接待賢者,於是人心所向,得到天下百姓的擁戴。吐哺:吐出嘴裡咀嚼著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