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為何他在世時一直不稱帝

2020-12-20 袁白菜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年二十舉孝廉,曾任地方官,參加鎮壓黃巾起義。

在軍閥混戰中,他於建安元年(196)奉迎漢獻帝,定都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推行唯才是舉、抑制豪強等政治措施,逐步增強自身實力,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徵服烏桓,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導致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官至漢丞相,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曹操詩今存二十餘首,全用樂府舊題。這些詩篇,繼承了漢樂府「緣事而發」的傳統,反映動亂現實,抒發個人抱負,激昂慷慨,蒼涼悲壯。有《魏武帝集》。

短歌行 [1]

對酒當歌 [2]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 。

慨當以慷 [4] ,憂思難忘 [5]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6]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7]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8]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9] 。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10]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11] 。契闊談宴 [12]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13] ?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14]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5] 。

【提示】

一、這首詩的主題是渴望招納賢才,建立功業,安定天下。從詩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來看,應作於曹操中年之後。曹操是有遠大抱負的政治家,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實行唯才是舉的策略,先後下過多次「求賢令」。全詩總體格調昂揚慷慨,反映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

二、全詩可分為四層,每八句為一層。第一層慨嘆人生短促,渴望實現抱負;第二層寫求賢若渴的心情;第三層寫求賢不得的憂和賢者遠道而來的喜;第四層表達網羅天下賢才的強烈願望。前半是面對宴飲時的思索,後半是夜不能寐引發的聯想。

三、這首詩運用比興手法,「月明星稀」四句,用烏鵲南飛,喻賢者奔走四方,以繞樹而飛,說明「良禽擇木而棲,賢者擇主而從」,月夜景物與詩人感受、作品主題融合無間。典故的運用也很出色,用周公自比屬於事典,含蓄明志,切合詩人的特殊身份;引用《詩經》成句屬於語典,莊重古樸,造語典雅。

【注釋】

[1]《短歌行》為樂府舊題。行: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

[2]對酒句:意思是喝酒高歌。當:對著。一說應當。

[3]去日句:逝去的歲月苦於太多。意指今後的時光不多。

[4]慨當句:慷慨激揚,形容歌聲激越。

[5]憂思:一作「幽思",深藏的心事。

[6]杜康:相傳是古代最早造酒的人。這裡指代酒。

[7]青青兩句:穿著青色衣領的讀書人,令我深長思之。這兩句是《詩經·鄭風·子衿》的原句,用來表示對賢者的思念。衿(jīn):衣領。青色衣領相傳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子:對讀書人的尊稱。悠悠:長遠。

[8]沉吟:低吟,若有所思的樣子。

[9]呦呦四句:鹿發出呦呦的叫聲,招呼同伴來吃蘋草。我有高貴的客人,鼓樂齊奏歡迎他。這是《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句子,表示禮遇賢才,盛情接待。

[10]明明兩句:明亮的月亮,什麼時候會停止運行。這表示對賢才的思念不會停止。掇:同「輟",停止。一說「掇",拾取。這裡意為接近、得到。

[11]越陌兩句:客人遠道來訪,屈駕探望問候。陌、阡:田間小路,東西稱陌,南北為阡。枉:枉駕,屈駕。存:問候。

[12]契闊:聚散。這裡偏用「闊」的意思,表示久別。契:合。闊:分。談宴:歡樂的聚談。

[13]月明四句:用烏鵲比喻,賢者在尋找依託,但哪裡是他們的託身之所呢?匝(zā):周,一圈。

[14]山不兩句:比喻明君招納賢才,多多益善。其意出於《管子·形勢解》。厭:滿足。

[15]周公兩句:相傳周公常常吃飯時停下來接待賢者,於是人心所向,得到天下百姓的擁戴。吐哺:吐出嘴裡咀嚼著的食物。

相關焦點

  • 短歌行 曹操翻譯教案
    」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  但是,也有人說曹詩不好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當天夜晚,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歌詞就是今天學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  1 、一讀詩歌:教師配樂誦讀然後學生齊讀
  • 有人建議教材刪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說思想不對,有道理嗎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相信這首《短歌行》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在高中課本當中屬於必背篇目,尤其是其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與「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兩句,更是成為大家交口稱讚、千古傳誦的名句。
  • 漫讀曹操《短歌行》:不怎麼好看的人生,無比豪邁蓬勃的情懷
    後來又讀了曹操的很多詩,也讀了歷史上的曹操,讀了文學史中的曹操,當然更讀了《三國演義》,發現曹操真是無比複雜矛盾,橫看成嶺側成峰,讓後人一言難盡。這時,我對曹操的另一首樂府詩《短歌行》,更生感動與共鳴。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曹操《短歌行》「去曰苦多」該如何理解?去日與來曰意思一樣嗎?
    曹操《短歌行二首·其一》頭四句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曰苦多」,該如何理解?近日六甲番人與「寒山」文友進行了探討。從《短歌行》其一上下文看,我一直認為是感嘆生命苦短,那麼去曰應指餘生,全義為餘生中苦曰子多。此處去日並非指往曰,因為上文的」譬如朝露」,所謂朝露,有啥好比的呢,太陽一出,露就沒了,所以只能理解為他嘅嘆人生如同朝露,來曰不多。2、但百度百科的解釋卻說:「去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苦,患。」
  • 曹操《短歌行》是怎麼來的?
    當時,他還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華歆,一個叫管寧。這兩個老哥也是大名士、大牛人,關於他們也有很多故事,「割席絕交」說的就是華歆、管寧。據《魏略》記載,時人稱他們三個共為「一條龍」,其中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而管寧是龍尾。「一條龍」不分前後主次,都是當世人傑。 邴原名氣一大,州府就請他出仕,但是被他拒絕了。後來爆發黃巾之亂,他就開始四處遊學。
  • 曹操《短歌行》您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短歌行 》(作者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今天來讀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1、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清代·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學了幾何幾何用?
    1曹操的名作《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膾炙人口,千古傳唱,但你真的讀懂了嗎?你以為他和在你談人生,但其實曹操想聊的是數學!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說:因為徐光啟是上海人,把「幾何」讀成「幾俄」,中國數學史上沒有幾何的概念,於是就把詞根「Geo」音譯成了「幾何」。但朱八八還是認為,其實是曹操的金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給了徐光啟靈感,證據包括當年曾經流行過的打油詩:人生有幾何?
  • 《短歌行》中見豪邁:一代梟雄曹操的心路歷程
    儘管他本人自小便接受儒家經學教育,到二十歲時從太學畢業,但他本人對法家、兵家,更為熱忱。他深刻意識到:想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除了要解決亂世之外,還要打壓破壞社會穩定的士族集團。儘管,以荀彧為首的汝潁士族集團貢獻了突出力量,但曹操卻依舊堅持自己的理想。
  • 新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第7課《短歌行/曹操》知識點+朗讀講解+教案+課件
    傳說周公很重視人才,凡有士人來訪,他立刻接待,所謂「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洗頭髮時士人來了,他就握髮相見;吃飯時士人來了,他忙把嘴裡嚼著的食物吐出來去接待)。歸心:人心歸服。 【A】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幾句詩表達了功業未成的曹操悲觀厭世的一面。
  • 三國演義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曹操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相信只要一提起曹操,大家用來形容他的字眼無非就是「一代梟雄」、「傑出的政治家」、「優秀的軍事家」,但似乎沒有太多的人特別留意過曹操所寫的詩,其實曹操也是歷史上一個著名的詩人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的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當時以漢天子的名義徵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 十首詩詞說「喝酒」: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套用一句俗話:酒真是個好東西,它能讓人體味人生哲理,像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它還讓人與朋友一起歡聚,享受快樂,如白居易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酒還能讓人排遣寂寞,像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曹操《短歌行》用了5處典故,探其身世,處處是悲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出身於宦官家庭。在漢末軍閥混戰中橫掃群雄,統一北方。時人許劭評價其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作為超世之傑,曹操不光博覽兵書,而且工於詩歌。他的《蒿裡行》、《瀣露行》、《觀滄海》都是傳芳千古的激昂之作,每每詠嘆,人們總能為他的悲憤與激情震撼。《短歌行》也是曹操詩歌重要的代表作,其氣勢浩蕩沉雄,節奏強烈,是一首吟詠佳作。在《短歌行》中,曹操一共用典五次,將其求賢若渴的情感步步加深。
  • 《短歌行》,一首酣暢淋漓的酒歌,曹操寫詩時候到底幾分醉呢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 《短歌行》課文、注釋、默寫
    ③,人生幾何!⑯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這裡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表示希望儘可能多地接納人才。⑰周公吐哺: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在吃飯時多次把飯從嘴裡吐出來,為了接待賢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飯。哺 ,吃食。
  • 曹操最謙遜的一首詩,完美解釋了虛懷若谷,也寫出了他的野心勃勃
    這些詩歌有4言、5言,甚至至6言、7言,篇幅有長有短,押韻不固定,平仄不固定,但卻顯示出了詩歌最自然的風貌,有一種天然淳樸的美。其中「四言詩」是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一種詩體。在此基礎上,才產生了五言、六言、七言。
  • 改造文章的祖師——《短歌行》教學設計
    憂從何來——品析詩歌內容共同賞析第1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烏鵲比作人才,由於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許多有才華的人不知道該怎們選擇自己的道路,只能「繞樹三匝」發出「何枝可依」的感問。而曹操渴望能完成統一霸業,結束分裂、結束戰亂。那曹操有沒有為這些「烏鵲」指明方向呢?究竟什麼樣的統治者才值得歸順呢? 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設計在高中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詩歌的考查是一個難點,本詩的作者是曹操,這首詩流露出曹操對於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但曹操並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這是漢樂府詩歌裡常見的主題,可見當時這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
  • 曹操的兩句名言,一句酒桌上常用,一句老闆吹牛時喜歡用
    比如桃園三結義時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劉備遺詔中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 曹操首創一成語,原本是渴求人才,如今卻成了及時行樂的代名詞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曹操著名的樂府詩《短歌行》,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原文如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首詩的大意是這樣:面對著美酒與歌舞,人生歲月有幾何?時光如同那朝露,苦於離去的太多。在抒發感慨之際,深藏的心事難忘。用什麼排遣憂愁,只有杯中的杜康。身著學子衣裝之人,你時刻掛系我心。只為了你的緣故,我低頭吟念至今。梅花鹿呦呦長鳴,召喚同伴吃野草。我歡迎貴賓前來,演奏著瑟和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