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曹操《短歌行》:不怎麼好看的人生,無比豪邁蓬勃的情懷

2020-12-20 北方麗人讀書觀史

我們小時候電視尚未普及,主要的娛樂來自收音機,最喜歡的節目就是每天的評書聯播。《嶽飛傳》、《楊家將》、《西遊記》、《水滸傳》一個沒拉全都聽過,對那些播講評書的名家也全都熟悉知道。而在這些評書中,最愛聽的就是袁闊成播講的《三國演義》。

在評書的啟蒙浸潤下,當然對曹操的印象很不好,什麼「漢賊」、「亂世奸雄」、「寧願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這些詞句在連什麼意思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被我牢牢記住了。

上初中的第一學期,學了一首曹操的詩《觀滄海》,讓我對這個「奸臣」的印象大大改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我那時候一點也不懂詩,對語文老師逐字逐句的枯燥講解也完全沒有興趣,可卻很喜歡單純地讀詩,在腦海中自然就有了一幅圖景:滄海碣石、波浪島嶼、日月星辰、草木秋風,在這海天蒼茫間,時空交匯處,一個男人站在那裡吟詠,只覺得有恢弘又壯闊,又慷慨又豪邁……多年後,我才懂得,這叫做「意境」,這是有才華有品格的作家才能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來的,哪怕不懂詩意,也能感受其中的氣質情懷。

後來又讀了曹操的很多詩,也讀了歷史上的曹操,讀了文學史中的曹操,當然更讀了《三國演義》,發現曹操真是無比複雜矛盾,橫看成嶺側成峰,讓後人一言難盡。

這時,我對曹操的另一首樂府詩《短歌行》,更生感動與共鳴。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本是樂府古題,這樂府古題就像後世的詞牌一樣,誰都可以照著這個曲調填詞。樂府古題很多,可因為年代久遠,都失傳了。「短歌行」之所以流傳下來,實在是因為曹操的這首詩,寫得太精彩,太有名了。

這首詩寫於何時,並無確切的記載,人們只能各自猜想。根據詩意,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在宴會上寫出演唱的詩。可曹操一生,參加的宴會一定不會少,誰知道是哪場宴會呢?《三國演義》將這首詩放在了赤壁之戰前夕的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我覺得真是挺貼切合理的。

這時候的曹操經過20年的辛苦經營,已經統一了北方。在這條艱辛坎坷的路上,無數敵人和親人部下紛紛倒下,血雨腥風中,北方的軍閥混戰才慢慢結束,百姓開始安居樂業,曹操自己的功業理想也正在實現,想起這些,他的心中滿懷了滄桑與落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開篇就充滿了深沉的感慨與嘆息,有幾分迷茫,也有一點疲憊。可曹操是胸懷萬裡,豁達磊落的政治家,他雖然「憂思難忘」,卻不會獨自沉吟,而是以酒解憂,「唯有杜康」。一杯酒可以澆心中塊壘,一杯酒也可以與青梅同煮縱論天下英雄。想起天下英雄,他的心懷為之一震,於是直接將《詩經》中的幾句一字不改直接抄錄下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將自己對賢才豪傑的渴望與嚮往直接抒發出來,他引用得如此貼切自然,與整首詩渾然一體,了無痕跡。這曹操,一生在政治軍事的舞臺行走,多少次身臨險地,被無數敵人明算暗算,竟然有如此深厚的文學素養,將「詩經」中的內容化之無形,也真是讓人心生欽佩。他反覆吟詠著對於賢才的渴慕:「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新朋舊友歡聚在宴會中,「契闊談宴。心念舊恩。」仰望「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天空,他懂得它們「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猶豫與遲疑,曹操敞開了政治家的胸襟與氣度「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面對也許是即將打響的戰役,他最終擺脫了憂傷情緒,表現一統江山的豪邁情懷。

這一首「短歌行」以無限感慨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開始,到壯志凌雲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結束,整首詩情感豐富矛盾,心靈輾轉曲折,正如他的人生,充滿了矛盾與糾結,孤獨與掙扎。

曹操出身於宦官之家,他的父親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東漢末年宦官雖然實力權力都不小,但名聲很不好。因此,曹操的家庭是他進入官僚體系的基礎,卻也是他的負累。因為這種出身,在東漢那個世家門閥的時代是備受輕視的。他要建功立業,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必須得從那些世家子弟中突圍而出,自是艱難無比。所以,我們看曹操一路行走的姿態真的不怎麼好看,在政治軍事鬥爭中心狠手辣,冷酷無情,凡是阻擋他前進腳步的,自是毫不留情。可對於人才,他「唯才是舉」,有著容人的胸襟和氣魄,得到很多英雄謀士的傾心追隨,才最終從各路軍閥中脫穎而出,一統北方。他根本不是什麼漢室的忠臣,他早已架空了皇帝,成為事實上的君主。然而卻走不出內心的糾結於惶恐,怎麼也邁不出篡位的腳步,到底還是以漢臣而終。

曹操不僅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更是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對子女的教育也特別成功,長子曹昂有萬夫不當之勇,另外兩個兒子曹丕與曹植,亦都是一代著名詩人。父子三人在文學上的地位完全不需要藉助他們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各自有著名篇為後世讚嘆激賞。

看看他的對手,劉備諸葛亮孫權,他們的兒子都無比平庸,所以當他們身死之後,無人可以接替事業,再也無力與曹魏爭鋒。最後取代曹魏的司馬懿,人家的兒子孫子更牛,以三代接力的方式終於成功建立晉朝一統天下,文章寫到這裡我忽然有了跑題的領悟,原來一個王朝的興亡更迭,不僅僅是政治問題,也有文化素養的原因,更有家庭教育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短歌行》中見豪邁:一代梟雄曹操的心路歷程
    面對憂患,曹操心中竟生出一股豪邁之意。劉備這個勁敵,反而讓他生出英雄相惜的感覺,一方面,他希望孫劉歸附;而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功成名就,達到周公、周文王的境地。在此情形之下,一曲《短歌行》橫空出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 短歌行 曹操翻譯教案
    」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  但是,也有人說曹詩不好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當天夜晚,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歌詞就是今天學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  1 、一讀詩歌:教師配樂誦讀然後學生齊讀
  • 曹操《短歌行》是怎麼來的?
    名滿天下的曹操,這時候又打了大勝仗,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到昌國宴請當地的士人,那可是絕對的大事,能去赴宴的都倍兒有面兒,士人們於是紛紛前往。曹操非常高興,酒酣耳熱之際,他說: 孤返,鄴守諸君必將來迎,今日明旦,度皆至矣。其不來者,獨有邴祭酒耳。
  • 曹操《短歌行》您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短歌行 》(作者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 《短歌行》,一首酣暢淋漓的酒歌,曹操寫詩時候到底幾分醉呢
    ●文|魚子箋《短歌行》是一首很有意思的詩歌。酒仙杜康都出場了,曹操說「唯有杜康」,杜康說「是我是我」。然後,曹操又把聖賢周公給請了出來,說「周公吐哺」,周公也說「是我是我」。●《短歌行》屬樂府曲調《相和歌平調曲》。曹操《短歌行》共有二首,這是流傳比較廣的是第一首。●詩歌首先感嘆「人生苦短,功業未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舉杯邀月,月長而人不長。
  • 曹操《短歌行》用了5處典故,探其身世,處處是悲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出身於宦官家庭。在漢末軍閥混戰中橫掃群雄,統一北方。時人許劭評價其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作為超世之傑,曹操不光博覽兵書,而且工於詩歌。《短歌行》也是曹操詩歌重要的代表作,其氣勢浩蕩沉雄,節奏強烈,是一首吟詠佳作。在《短歌行》中,曹操一共用典五次,將其求賢若渴的情感步步加深。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為何他在世時一直不稱帝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年二十舉孝廉,曾任地方官,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在軍閥混戰中,他於建安元年(196)奉迎漢獻帝,定都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短歌行 [1]對酒當歌 [2]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 。慨當以慷 [4] ,憂思難忘 [5]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7]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8] 。
  • 新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第7課《短歌行/曹操》知識點+朗讀講解+教案+課件
    講解【簡介】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強的詩,曹操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完全融入到了全篇詩中整首詩運用了比興、用典寫作法,來達到抒情的目的。又以比較消極的情緒來表達進取的思想,以對酒當歌的行為來表現對人生的思考,以推杯換盞的情景表現渴望人才和一統天下的願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讓我先來閱讀一下這篇著作!
  • 曹操《短歌行》「去曰苦多」該如何理解?去日與來曰意思一樣嗎?
    曹操《短歌行二首·其一》頭四句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曰苦多」,該如何理解?近日六甲番人與「寒山」文友進行了探討。從《短歌行》其一上下文看,我一直認為是感嘆生命苦短,那麼去曰應指餘生,全義為餘生中苦曰子多。此處去日並非指往曰,因為上文的」譬如朝露」,所謂朝露,有啥好比的呢,太陽一出,露就沒了,所以只能理解為他嘅嘆人生如同朝露,來曰不多。2、但百度百科的解釋卻說:「去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苦,患。」
  • 《短歌行》課文、注釋、默寫
    這裡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這裡曹操似乎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賢才」們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他那裡施展抱負。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
  •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課文精講:短歌行
    《短歌行》《作家作品》曹操東漢未年建安時期著名詩人,他的詩大多以樂府舊題表現新內容。他的風格基本是蒼涼悲壯。《短歌行》是一首樂府舊題。<>一、本文主旨本詩寫作於曹操晚年,抒寫了作者複雜深沉的情懷。在詩中,他感嘆光陰易逝,功業難成,抒發了渴望招納賢才共圖大業的急切心情,表現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詩中雖也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愁悶,但作者的精神實質是昂揚向上的,積極進取的。
  •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設計在高中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詩歌的考查是一個難點,本詩的作者是曹操,這首詩流露出曹操對於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但曹操並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這是漢樂府詩歌裡常見的主題,可見當時這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
  • 曹操最有名的四首詩,文風獨特且豪邁氣魄,最後一首你一定沒背過
    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詩品·下卷》也指出了曹操的詩歌感情沉鬱、悲愴的特點: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詩讀來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愴,故造成了其詩沉鬱頓挫、格高調響的悲壯氣勢。所以今日,我們便來讀一讀曹操最有名的四首詩,一睹一代梟雄的絕世文採!
  • 《短歌行》不是一首感嘆時光的詩,而是一張英雄帖,你讀懂了嗎
    有一個人,他有著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這個人就是曹操。易中天先生評價曹操: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在新《三國》中,陳建斌老師對曹操的角色把握的很是精妙。尤其是曹操舉杯吟誦《短歌行》時,那種盪氣迴腸的感覺,震撼人心。十年前看,有些不懂。十年後再看,原來,他才是真的懂曹操。
  • 【樂知學堂】高中語文篇62高一語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詩文翻譯
    詩歌賞析  《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個樂段),我們現在按照詩意分為四節來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麼愁的是什麼呢?原來他是苦於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
  • 劉靜:《短歌行》詩句趣談
    【劉靜專欄】《短歌行》詩句趣談原創作者|劉靜(
  • 說文論語│曹茂昌:指向核心文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以《短歌行》為例
    舉例就是曹操《短歌行》。把「契闊」解釋為久別重逢當然通順,但是這是忽視了曹操善於暗化典故的特點,忽視了詩句背後的原汁原味的原詩原句。學生通過對整首原詩閱讀,理解了「契闊談讌」含有賓主「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4]之意,就更能夠理解曹操把遠道來訪的客人視為生死知己的殷殷情懷,在營造的賢主嘉賓歡聚一堂的深情氛圍中暗伏了自己將信守承諾, 「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這一言外之意。
  • 部編教材高中語文必修上——短歌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短歌行》抒寫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兼詩人的曹操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抒發的自己對人生苦短和時光易逝的苦悶和感嘆
  • 改造文章的祖師——《短歌行》教學設計
    那麼當曹操與就酒相遇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曹操《短歌行》整體感知:初讀詩歌:讀準字音、節奏全班齊讀解題:長歌與短歌的區別,四言詩音節短促,淺唱低吟,適合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重點字詞:「譬如」 「幾何」「去日苦多」「杜康」這裡運用比喻,將「朝露」比作人生,極言人生之短暫。意象:「朝露」——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酒能解詩人之憂嗎?
  • 曹操留下三句名言:一句成學霸的座右銘,一句成酒鬼的口頭禪
    作為一個領導者,曹操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曹操平時最喜歡的就是詩文,所以曹衝死後,曹植成了他看的最順眼的一個兒子。縱觀曹操的一生,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文,但是這三句名言,大多數人都能熟記於心。曹操創作這首《龜雖壽》時,他已經平定了北方,曹魏集團已經成為了三國時期最大的一股勢力,他的目標就是渡過長江北岸,消滅劉備和孫權,這樣就能夠一統中原,實現心中所願。此時的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於是寫下這首短歌行,自己雖如那老驥形老體衰,依然要馳騁千裡。如今,這句詩更是成為無數學霸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