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名為XX簡史的書,總是能博得我的好感,感覺自己會從,認知,邏輯,思維方式,三觀都發生改變。
然而不是所有的簡史,都一定要傳遞硬核知識,密集輸出,讀者也要滿懷求知若渴的心情,慎重地打開,認真品讀。
它也可以如散文隨筆般自由靈動,如好友訴說般親切自然,生動地將細小知識點融入真情實感的日常感受,又有所得,又流暢舒適的閱讀體驗——
《咖啡簡史》
這是一本融合了咖啡歷史、咖啡文化、咖啡製作與品鑑技巧的咖啡學百科全書。
博學幽默的格洛麗亞·蒙特內格羅,瓜地馬拉駐法大使,她在2001年創立了咖啡知識協會,目的在於發展咖啡學,傳播視覺品嘗、嗅覺品嘗和味覺品嘗咖啡的藝術。
後來她又創立了咖啡學研究院,書的共同作者,她的女兒克裡斯蒂娜·希魯茲,致力於精品咖啡的研究和咖啡文化傳播。
《咖啡簡史》以葡萄酒工藝學為靈感來源探索發現世界各地的原產咖啡的奧秘,詳細講到方方面面的知識,是一本頗具權威的咖啡學寶典。
01 一場咖啡豆豆的幸福旅行
雖然是輕鬆流暢的文風,依然不失一本百科書籍的作用。
從阿拉伯到阿拉比卡,從摩卡到巴黎,從蘇萊曼一世到路易十四,從瓜地馬拉的生產商,到各地的烘焙師、咖啡師、品鑑師,從全套專業設備到我們常用的大小各異的咖啡杯……咖啡的世界歷史深厚而充滿魅力。
比起刻板印象中,那大段的歷史知識,大量事跡陳列,我更喜歡這種娓娓道來裡,藏著的那些知識點和小段子小故事,可以用來活躍氣氛的輕鬆有趣冷知識合集。
比如:
人類和咖啡樹的基因驚人地相似一人類有46條染色體,阿拉比卡咖啡樹有44條。咖啡世界的新興職員:咖啡豆獵人。咖啡需要生在在熱帶區域,大家都知道,可是還必須是不能低於海平面的較高海拔區域。咖啡種植園都位於全年平均氣溫20℃左右,海拔1000-2000米的地區。世界精品咖啡產區主要分布於衣索比亞、盧安達、葉門、辛巴威、越南、印度、瓜地馬拉等熱帶地區。阿拉比卡咖啡發展出各個分支的咖啡祖先,他理想的生長地,可以是自遠古時代就開始形成了東非大裂谷的高原地區,也可以是阿拉伯地區的高山,還可以是近十年來與日俱增的咖啡種植園。
02 精品咖啡,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1.咖啡只要具備最基礎的常識,會衝愛喝,甚至會點會買就好,為什麼多此一舉,去了解文化?
其實沒有固定的答案,就像這本書給我的感覺,也許是一種毫無緣由的突然熱愛,也許是一種對於興趣點的求知和好奇心,也許也想像兩位作者一樣,因為熱愛,變得專業,想要去推廣和傳播,分享咖啡的美好給更多的人,或者和散步世界的陌生人,可以就因為一杯咖啡的同好,開始一段美妙交集。
2. 咖啡是高大上的浪費和消遣嗎?
直到現在,很多人仍然認為在咖啡館裡點一杯手衝是一件非常小資,甚至毫無必要且消費不低的支出。
我最開始,也是喝著必須加倍加糖加牛奶的速溶咖啡,逐漸從帶著咖啡味的飲料,接觸現磨咖啡粉,掛耳包,意式咖啡,單品咖啡豆,再到自己手衝。
其實,不管是偷得浮生半日閒,在咖啡館裡美好地消磨時光,感受獨處的歲月靜好;還是認真完成充滿儀式感的一套流程,為自己和愛的人,親手烹製一杯香濃的咖啡。
都是一種用心經營生活的儀式感。
可以是親朋好友間的溝通互動,讓每一個特殊節日裡歡聚一堂的美好時光,成為美好回憶,可以是安慰自己,放鬆身心的賢者時間,獨處棲息。
可以就把咖啡當作提神的社畜續命還魂湯,也可以當作自己陶冶文藝情懷的小愛好,可以接地氣,也可以追求高雅情調。
可以是名貴奢侈,追求極致,但也可以是品質好又不昂貴的就在我們身邊的體驗。
製作的過程中,飽含愛,功夫和真心,創造美好,才能抵抗住日復一日的平淡歲月裡的相似性。
願意用心了解和體驗未知事物,打開心扉,放下偏見,去體驗這種美好,你會發現生活中原來還有那麼多值得追求和享受的事物。
我最近一直在做手衝咖啡。
沒有刻意強調比格,能力範圍內購置最適合自己的品牌,最實用的配置,不追求極品咖啡豆,新鮮穩定即可,也不苛求耗費大量時間,複雜的製作,但確實用心地嘗試和調整,轉化為每天碎片化可實現的小步驟。
投入熱愛,親手精心準備的過程,哪怕不那麼完美,但是我確實體會到一種接了生活地氣的踏實,一種美好的虛度,心靈的治癒和交流。
成年人的世界裡,
事情越來越多,紀念越來越少;生存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少;記憶越來越多,回憶越來越少;效率越來越高,快樂越來越少。
內心豐富,熱愛生活。
這大概才是這本《咖啡生活》最想傳遞出的一種生活態度。
作者:小冒,讀書帳號「芸淡風傾愛讀書」,影視劇評帳號「芸淡風傾」。
年讀11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