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棗之鄉山西稷山板棗獲大豐收 總產量6000多萬公斤
中新網太原9月27日電 (任麗娜)27日,中國紅棗之鄉山西稷山縣相關部門傳來消息稱,稷山板棗今年獲得大豐收,板棗總產量6000多萬公斤,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產值達到了6億元人民幣,棗農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人均增收2300多元。
稷山縣是中華農耕始祖后稷故裡,全國紅棗之鄉。稷山板棗以皮薄肉厚、營養豐富、食藥俱佳享譽國內外,多次在全國紅棗評選中拔得頭籌,名列全國十大名棗之首,榮獲全國紅棗生產10大基地縣。
目前,稷山縣板棗面積已達15.3萬畝,板棗產值和棗農收入不斷增長。稷山板棗系統被列為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家板棗公園已獲得國家林業局批准興建,成為山西省第一個國家級林木專類公園。
稷山板棗產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任麗娜 攝
當前,稷山板棗銷售已延伸到北京、上海、廣州和各大沿海城市,暢銷全國24個省市,1957年打入國際市場,行銷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
山西稷山縣委書記廉廣鋒表示,該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板棗產業發展已經實現了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板棗產業已成為稷山棗農致富增收的「搖錢樹」和「聚寶盆」,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產業振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稷山縣委、縣政府立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板棗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來抓,繪製了建設全國板棗產業基地的宏偉藍圖,制定了稷山縣板棗基地五年規劃,充分發揮政策引領、資金撬動、項目帶動作用,將現代農業要素向板棗開發改造項目聚集,提升板棗生產科技水平,推進板棗產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為打造「全國板棗生產銷售加工基地」,實施「提質增效創品牌」和「開拓市場抓營銷」舉措,強力推進新時代棗業高質量發展。稷山縣成立全國第一個板棗專業合作社聯合社,48個專業合作社,6萬多名棗農成為聯合艦隊、集約經營的團隊主力軍,投入板棗管理,參與市場競爭;組建了無害化實施病蟲害防治和無人機飛防大隊,建成了白色農業、有機農業、防果裂等5個新型板棗示範園,為板棗產業優質、高效、無公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稷山板棗系統被列為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任麗娜 攝
稷山縣以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學校為依託,採取課堂與田間、點與面相結合的培訓方法,及時為棗農提供關鍵管理信息,推廣板棗管理新技術,重點解決生產難題,加大低質低效林改造力度,大力推進板棗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生產,使板棗品質有效得到提升。
同時,該縣充分發揮板棗產業特色和優勢,通過搭建板棗產業發展論壇、板棗遊園採摘、全國電商推介、文化研討、擂臺賽棗等載體和平臺,讓更多棗農學習先進技術,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板棗品質,把稷山板棗打造成享譽全國全省的響亮品牌,使板棗成為興農富民的支柱產業。
稷山板棗行銷海外10餘國家。 任麗娜 攝
此外,該縣有關部門聘請棗業專家,對260餘名棗農分批開展板棗烘烤、管理技術培訓。專家詳細講解了通氣、排溼、烘烤房建設、烘烤後板棗管理存貯及施肥剪枝技術,提升了農民科學管理貯存的技術和能力。
稷山縣長吳宣表示,稷山縣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板棗產業持續發展,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動稷山更高層次開放發展,為富民強縣提供有力支撐,真正把稷山板棗打造成享譽全國全省的響亮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