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寒冷的冬季,大家肯定已經早早把火鍋夾起來,買好了各種涮火鍋的食材。無論是自己一個人,還是和家人相聚,與親朋好友一起吃飯,火鍋作為一種什麼都能涮的食物,總能讓人在大冷天裡身心溫暖。
愛好羊肉的朋友,一定不會錯過羊肉火鍋。尤其是北京人,那一口老北京涮羊肉銅鍋,徵服了不知道多少吃貨的胃。還有羊蠍子鍋,香味濃鬱,吮吸骨髓找尋那一點羊肉,成了吃貨們的樂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在吃火鍋時,涮煮的羊肉有一些不同。有些羊肉在熱鍋裡涮熟後,幾乎不會出現什麼白沫,整鍋湯還是清亮的。但有些羊肉涮幾下,就會浮現出一些白沫。這些白沫是什麼,到底什麼樣的羊肉質量比較好呢?
涮羊肉出現的白沫是什麼?
白沫,是羊肉的殘餘血液、組織液,經過加熱後產生的。這些白沫的成分是脂肪、蛋白質,就像涮肉時會出現白沫一樣,羊肉出現白沫是自然的。如果完全不出沫子的羊肉,那才有問題。
其實,只要肉類本身是衛生安全的,涮煮出來的白沫基本上不會對人體有什麼害處。但是,因為白沫在氣味和外觀上,會影響到人的食慾,因此大家總會去掉這些白沫,用勺子撇去即可。
如何分辨涮羊肉的泡沫?
從浮現出來的泡沫,我們可以簡單分辨出肉的質量。如果是排過酸的羊肉,會出現少量白沫,雖然沫子有羊羶味,但是吃起來對人體無害。白沫較多,有可能是因為羊是吃穀物長大的,肉質更細膩一點。
如果是黑色的沫子,拿羊肉沒有排過酸,或是沒排酸乾淨。這種羊肉吃起來腥羶味較重,口味不是那麼好,而且肉質也沒有那麼嫩。所以大家買到涮出黑色泡沫的羊肉,下回注意別買了。
涮羊肉火鍋最好用什麼羊肉?
放眼整個中國,能把涮羊肉火鍋做成經典的就是北京。北京的羊肉大多來自內蒙古。每年冬季,內蒙古羊肉都會大批大批送到北京的各大火鍋店和超市裡。正宗的北京涮羊肉,值得一試。
羊肉,必須是手工切出來的,講究「薄如紙、勻若漿、齊似線、美如花」。切好的羊肉擺在盤子上色調均勻,看著喜慶,倒盤不灑。放進鍋子裡上下幾次,羊肉變色就能吃了,無異味,不沾醬料也能吃到羊肉的細嫩和鮮甜。
如果沒時間去北京羊肉銅鍋店裡,如今的超市裡也有很多片好的凍羊肉片。雖然口味上略輸一籌,但勝在方便。記得一定要選擇排酸過的羊肉,涮出來的滋味較好。以黃瓜條、羊裡脊、羊上腦這三部分羊肉為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