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1日訊 為貫徹中央、省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落實省衛健委關於健康扶貧的工作任務,切實解決甘孜州等貧困地區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全面提升當地醫療服務能力。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積極響應脫貧攻堅號召,成立了由院黨委書記和院長任組長的幫扶領導小組,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幫扶工作,每季度帶領工作中深入受扶地實地調研部署工作,近幾年先後派出220餘名骨幹在甘孜州得榮縣、理塘縣和巴中市南江縣幫扶,捐贈幫扶資金291萬元、以購代捐農產品38.4萬元。同時通過託管縣醫院進行醫療對口支援工作的深度落實和對定點幫扶貧困村開展「五精準」的幫扶工作,多措並舉,成功幫扶得榮縣人民醫院、理塘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成功幫扶三個貧困村順利脫貧。
在幫扶工作中,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注重精準發揮專業優勢、專精結合,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難群眾實施由醫院本部、對口支援醫療隊、駐村工作隊相銜接的「1+1+1」無縫幫扶模式,實現全流程閉環式幫扶,為當地困難群眾搭起醫療健康幫扶綠色通道。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先進事跡和故事,激勵廣大幹部職工以必勝的決心和信心投身扶貧工作中,堅決如期高質量完成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
對口支援醫療隊和受援地群眾結下的「情緣」
冬天的得榮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縣城中心的太陽穀廣場上卻人頭攢動,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新一批支醫隊聯合縣醫院、中藏醫院、婦幼保健院在廣場上開展送醫送藥送健康大型義診活動。就在義診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時,一名藏族婦女擠過攢動的人群,緊緊握住支醫隊員的手,激動地用生澀的普通話說到:「謝謝你們來得榮,謝謝三醫院,謝謝共產黨。」通過當地幹部的翻譯,支醫隊員了解到,這位藏族婦女名叫澤仁彭措,曾患有嚴重的胸外疾病,通過健康扶貧綠色通道被送往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進行了手術,現已康復。得榮縣離成都近千公裡,她是怎麼精準聯繫到對應專業的專家,專家又怎麼對她的病情如此了如指掌呢?原來自全省健康扶貧工作和對口支援「傳幫帶」工程啟動以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用繡花功夫實施「四個精準」,把「傳幫帶」落到實處,根據受援地需求和省衛健委的安排,每個受援點位都派遣了各專業10餘名業務骨幹長期駐紮。歷屆的支醫隊不僅為彭措搭建了連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綠色就診平臺,還通過支醫隊員和醫院本部專家的遠程會診進行連續診療服務。每一次支醫隊輪換,專業內的支援醫生都會對澤仁彭措的病情進行交接,做到不間斷的連續性跟蹤治療。
通過精準發揮專業優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為得榮縣病患群眾搭建起來的「連心橋」不是個例。針對得榮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客觀條件,通過選派的駐村工作隊員進村入戶宣講衛生知識、為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戶建立臺帳,聯繫醫療隊,為當地的病患搭起了直通城市三級甲等醫院的健康扶貧綠色通道。
駐村工作隊和對口支援醫療隊聯手解憂
為攻克作為扶貧工作中難中之難,艱中之艱的三區三州貧困堡壘,醫院派出政治素養高,工作能力強的黨員骨幹到得榮縣貧困村、鄉進行駐點幫扶工作,郭慧敏同志就是這樣來到得榮縣八浪村的。
作為省直部門(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派駐得榮縣扶貧的唯一一名女幹部,2012年慧敏從中國醫科大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工作,在得知醫院將選派優秀黨員前往甘孜州民族深度貧困地區擔任駐村工作隊員時,立即主動請纓去最艱苦的地區,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地區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福祉做貢獻。2018年6月,面對未知的環境,未知的艱難,郭慧敏沒有猶豫,提著簡單的行李,毅然地來到深度貧困的得榮縣斯閘鄉八浪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
八浪村位於鄉鎮府西南部,距鄉鎮府6公裡,幅員面積平方16公裡,海拔高度2697米,全村共29戶,174人,共有勞動力78人。郭慧敏剛到村子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一個月內每一戶都要實實在在走到、摸清、記錄好。在內地的山村這也許是件小事,但在這裡,做起來卻不容易。村民多住在半山坡上,山高坡陡,地勢險惡,一年有近一半的時間被冰雪覆蓋。特殊的地理環境,扶貧幹部從一個村民小組到另一個小組,進入貧困戶家,走半個小時的山路是常有的事。除了交通落後外,村民下地幹活、外出辦事都沒有通訊工具,往往駐村隊員走訪到家找不到人。郭慧敏和醫院選派的另一名駐村幹部餘文超一起,起早貪黑一家一戶的了解農戶的勞作時間。走動多了,和群眾熟悉了,郭慧敏了解到,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以來是八浪村貧困群眾致貧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幫助這部分群眾走出貧困、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作為醫療機構的支援人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精準施策。郭慧敏說:「要讓八浪村村民充分認識自身的健康狀況,做到健康早知道、早預防、早治療,降低疾病發生率,樹立起健康生活的理念」。她聯繫到時任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對口支援得榮縣醫療隊隊長唐超醫生,詳細闡述了自己關於對八浪村村民進行健康知識宣傳、體檢篩查、醫療幫扶的想法。唐超隊長十分支持慧敏的想法,駐村工作隊和支醫隊聯手,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本部在後方做好支援,多方精準發揮專業優勢做好健康扶貧。
在駐村幹部的引領下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對口支援得榮醫療隊全體專家進村入戶開展送醫送藥活動,為困難群眾提供醫療救助。醫療隊專家為群眾進行血壓、血糖等常規檢查,耐心細緻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飲食衛生等情況,並針對不同病情提出具體治療方案,免費發放感冒藥、止疼藥、胃藥等共計2000餘元。郭慧敏說,八浪村的很多村民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得榮,更沒有機會見到三級甲等醫院的專家,通過這樣的對口支援醫療隊和駐村工作結合,不僅讓貧困群眾不用爬山涉水到醫院排隊掛號,就能直接面對面接受城市三甲醫院專家的服務,還點對點的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健康扶貧、排憂解難。
「1+1+1」健康扶貧通道,搭起跨地域的「連心橋」
2019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劉早陽帶隊到斯閘鄉八浪村現場調研定點幫扶工作,還未進村,一位藏族婦女就迎了上來,緊緊握著劉院長的手,激動地反覆說到:「卡卓(感謝)!卡卓(感謝)!」這位藏族婦女就是健康幫扶「連心橋」的八浪村受益群眾之一。她的名字叫澤仁曲珍,是八浪村2019年脫貧戶。家庭致貧原因為因病致貧,由於長期患頭痛、胃病、婦科病、關節疼痛等,每月用藥1000多元,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勞動。郭慧敏聯繫了對口支援醫療隊、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本部。醫院黨委書記徐俊波高度重視,積極協調該貧困戶來蓉診斷治療。不僅為該貧困戶開通入院綠色通道,實現了快捷就醫,由專家對該病員進行科學用藥、就醫的健康教育,糾正了病員不正確的就醫理念,減少她因不正確就醫行為帶來的經濟負擔。同時醫院內科三黨支部還與貧困戶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進行後續的隨訪和幫扶工作。目前澤仁曲珍生活已能夠自理,每月醫療費用下降近800元,還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幫扶成為了藏雞、藏豬養殖戶,家庭經濟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這樣的例子不是個例,患遺傳性夜盲症的貧困戶娘中格姆、眼疾視力受損,嚴重影響工作生活的張仁村貧困戶扎西志瑪、背疾嚴重的俄拉村貧困戶扎西曲珍等都通過醫院、醫療隊和駐村幹部搭建起來」1+1+1」健康扶貧通道得到了及時就醫,身體狀況和家庭生活都得到了極大改善。
落實主體責任,為困難家庭實行閉環式幫扶
醫院為困難群眾搭建起來的健康扶貧「連心橋」,不僅為當地村民解決病患之憂,還根據他們的家庭實際情況,以整個家庭脫貧為責任,實行閉環式幫扶。在南江縣白果樹村,駐村工作隊員陳湘川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楊光睿由於女兒耳聾,導致夫妻離異,獨自一人撫養聾啞女兒的壓力,讓他無法外出務工。幾年的時間裡他帶女兒前往南江縣醫院、巴中市中心醫院、華西醫院多次診治,但因經濟困難,治療停滯。陳湘川在了解到楊光睿家困難情況後,給與楊光睿父女全方位幫助。針對其女兒在申請國家聾兒電子耳蝸資助項目中的各項條款,精心準備各種相關材料,多次帶父女倆前往成都檢查、複查。在多方幫助之下,終於成功替楊光睿聾啞女兒申請了國家項目資助安裝電子耳蝸,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投入幫扶資金幫助完成電子耳蝸植入手術,術後順利出院。為保障手術效果並順利進行康復訓練,院黨委經研究後決定,其女兒在成都停留的兩年語言康復期間,招聘楊光睿在院內工作並免費為其父女提供食宿。目前楊光睿已經在食堂工作,其女兒也開始了語言康復訓練。
而在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陳世斌家裡,駐村工作隊了解到其女兒在四川天一學院學習護理專業(大專)後,醫院優先接受其作為實習生,免收實習費並提供住宿,安排護理部老師對其指導培訓。待其通過護士執業考試,本著幫扶一人就業,助力整個家庭脫貧的原則,招收她在醫院就業,讓其學有所用。一個又一個的貧困家庭,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閉環式幫扶下,摘下貧困的帽子,向著美好幸福的生活前進。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激勵著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全體幹部職工,激勵著大家咬定目標、苦幹實幹,搭起一座又一座的健康扶貧「連心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國人民共同邁向全面小康的徵程上,齊心協力、砥礪奮進、奮勇前行。(吳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