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放苗後,很多養殖朋友們不知道該餵多少,每每詢問技術員或者飼料廠家,並且年年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到底餵多少料才是對的?關於餵料多少,可謂眾說紛紜,餵多餵少都有人養殖成功,因此到底該餵多少室值的人們深思的問題。為此,很多人搜集各方資料,各方詢問,但終究眾說紛紜。下面這個表格希望能對對蝦養殖有所幫助:
由上表可知,飼料投餵絕對是對蝦養殖生產中至關重要的學問,科學的投餵策略,是降低成本、提高養殖效益重要法寶。投餵飼料時應充分把握對蝦的大小、數量、健康水平、蛻殼情況、天氣、水質環境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探索調整科學的投餵技術,下面和各位養殖朋友探討:
投餵方法及驗證吃料時間
絕大多數的餌料浪費,都是在中後期,造成料比奇高的也是在中後期,是不規範投料和對吃食時間把握不好造成的。
1、注意水色:
投料後兩個星期內水變清,則應該增加投餌量或重新做水色,兩周到一個月內水變清,則應堅持每7~10天使用微生物製劑。
2、清除雜質,減少爭食者的影響:如果池內野雜魚、雜蝦、螺絲較多,會同南美白對蝦爭奪餌料,甚至會殘食白對蝦,因而應注意將其清除,進水時加過濾網袋防止野雜魚類隨水入池,放苗前用茶麩或者低毒清塘劑殺滅池中雜魚、雜蝦。如果有人為配養魚,一定要將料罾加上罾蓋。
3、餵料場所:投餌場所應根據蝦的攝食習性而定。仔蝦時期多在池邊淺水區域活動,池周0.3~0.5米深處是理想的投餌區,隨著蝦的生長對蝦逐漸向深水區移動,中期可在0.5~1.0米深處投餌,切忌在中心溝等深水處投餌,因為2米以上的深水區氧氣不足。
4、觀料臺的設置:飼料觀察臺又叫料臺、料罾,是觀測對蝦攝食情況和生長的平臺,一般設置在距離池塘堤壩1.5-3米的地方,同時,距離增氧機應有一定距離,以避免水流影響對蝦的攝食,導致對全池對蝦攝食情況的誤判。
5、檢查料臺:每次投餵飼料時,在料臺裡放置約投料總量0.5-1%(具體根據每個人對料臺的觀察習慣)的飼料量,投料後1-2小時觀察料臺裡對蝦攝食情況,若料臺裡有飼料剩餘多1/4表明投餵量過大,可減少投料量,若剩餘少於1/4,且對蝦消化道中有80%以上的飼料,表明投餵較為合適,若無剩餘,對蝦消化道中飼料減少,則需要酌情增加投料量。另外南美白對蝦有貪食行為,且暴食過後會出現厭食現象。
6、驗證吃料速度:投餌後1—2個月,每2個小時檢查一次餌料臺,2—3個月為1.5小時,3—4個月為1小時,以便於及時而準確的觀察蝦的攝食情況,調整投餌量。如果出現吃料速度與水質和對蝦實際表現不相符的情況,建議通過撈料動作來認真檢查對蝦的吃料狀況,尤其是混養有羅氏蝦的塘。
投餌管理要儘可能地做到相對合理化,既要保證對蝦吃飽、吃好,又要兼顧養殖環境和節約成本。因此必須明白幾個投餵技巧:
1、腐敗變質、質量差的餌料不餵;
2、堅持投餵少量多餐,均勻撒投;
3、投餌1.5小時後,空胃率超過30%的適當多喂,低於30%可適當少餵;
4、水溫低於15℃或者高於32℃以上時少餵;
5、風和日暖時多喂,大風暴雨(7級以上)、寒流侵襲(降溫5℃以上)時少餵或暫不餵;
6、對蝦大量脫殼的當日少餵;脫殼1天後多餵;
7、池內競食生物(如脊尾白蝦)多時適當多餵;
8、對蝦生病或出現暗浮頭時少喂,浮頭死蝦時暫停投餵;
9、水質良好時多喂,水質變劣時少喂。
對蝦養殖中,功能性飼料添加劑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具有增強對蝦機體免疫能力、提高飼料吸收率, 改善養殖水體質量,最後達到保證養殖動物快速、健康生長的要求。如膽汁酸是一種具有天然生物活性的促進脂肪吸收的功能性飼料添加劑,具有保護對蝦肝胰腺,促進肝胰腺發育的作用。
那麼,使用功能性飼料添加劑的最佳時期有哪些:
1、幼苗開口期:剛孵化出來的魚蝦蟹幼體,在開口攝食時投餵微生物製劑+膽汁酸,可以改善幼體的腸道環境,促進攝食,增強抗病能力,提高生長速度和成活率。
2、快速生長期:在水生動物快速生長期,使用維生素+杜仲葉提取物,可以抑制環境中的病原細菌的生長,補充其生長必需的內源酶和有益菌株,減少疾病的發生。
3、食物結構調整期:在水生動物食性轉換及食物結構調整期,使用有益微生物製劑,可以使其安全度過轉換期和調整期,避免致病菌的侵襲。
4、治療恢復期:在水產動物發病經藥物治療後,使用維生素+但只三,可幫助其儘快恢復健康,促進肝胰腺發育,達到明顯的保健作用。
5、應激期:當水產動物處於應激狀態下,如溫度突然下降、環境突然改變等,使用膽汁酸,可幫助其安全度過應激反應期,提高養殖成活率,減少病原感染機率。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讓您的飼料不再浪費,對您的養殖有所幫助,祝各位養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