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做這5件事

2020-09-05 海之聲助聽器旗艦中心

01

不當著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我們經常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起另一半的不好,比如:

「你爸爸就是一個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帶扶一下的,真是懶死了!」

「這輩子跟你爸沒享一天福,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他離婚了。」

「你媽媽又蠢又笨,人的頭,豬的腦子!」

「你媽媽整天跟個機關槍一樣,嘮嘮叨叨的。」

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否認孩子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等於無意識地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對孩子而言,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果必然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而且,當一方或雙方習慣性地在孩子面前奚落、攻擊對方,不僅會給孩子錯誤的示範,會讓他輕易就認可了父母的「負面評價」,對父親或母親帶有偏見,還會讓孩子感到左右為難,對父母都不滿。

如果父母因為互相攻擊而關係失和,甚至會讓孩子排斥婚姻,對親密關係產生恐懼感。

02

不當著孩子的面破壞規則

現在好多人都說,現在的熊孩子真是被人寵壞了,一點兒規矩都沒有。其實仔細想想,孩子身上出現的行為,大多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影子。

同事王姐,從來都是一個風風火火的人,過馬路很少看紅綠燈,沒有車或是車流量少的時候,乾脆直接衝過去。現在又出了「禮讓行人」的政策,王姐更加肆無忌憚。

然而前幾天,我們一起過馬路的時候,王姐卻是破天荒地等綠燈。她說,有一次和兒子一起過馬路時,兒子看著附近沒有行車,便打算一路小跑到馬路對面。結果剛走到半路,突然一輛計程車飛奔而來。她當時嚇得真是七魂沒了六魂,還好司機及時剎車。當然,也免不了一頓謾罵。

王姐反思道,正是因為在兒子面前沒有做好榜樣,所以才會讓孩子受到了錯誤的引誘。

不僅僅是過馬路,還有家長與孩子逛超市時,本來約定只買一樣玩具一樣零食,但在孩子的哭鬧下,父母就妥協讓步了,把孩子喜歡的玩具和零食全部買下。這樣成功了幾次後,孩子內在感知的「規則」就變了:哭鬧,或發脾氣,就能得手。

沒有規則感的孩子,一到了集體生活中或步入社會,就會發現外部強調的規則感和他已經形成的規則感,是相悖的。他們的內心肯定是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無所適從,卻不知道怎麼處理。

所以父母要馬上停止破壞規則的行為,不要害了你最愛的孩子!

03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抱怨

作家劉繼榮說,曾經聽到兒子和同學打電話聊天:「我沒有幸福感,哪裡能笑得出來,人生真正苦……」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她打了個寒顫,不曉得兒子怎麼會變得如此消極悲觀。

於是,她對著老公大發牢騷,抱怨老公常年在外,什麼也幫不到她。老公卻笑著說,兒子的這些壞情緒都是從她身上學來的。

劉繼榮這才反應過來:兒子說的那些話,正是她的口頭禪啊!每天下班後,她都是苦著一張臉回家。晚飯後,就與朋友通電話,從小職員的難,說到兼職主婦的累。訴夠了苦,這一日也算交代完畢。

天天年年,一成不變的怨婦聯播,不經意間,還把抑鬱傳染給了兒子。沒有幸福感的父母,怎麼會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呢?

抱怨,是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它會悄然無息地潛入你的生活,吞沒你的好心情,毀掉你的人生。偶爾抱怨,是一種情緒發洩;但無休止的抱怨,只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更消極。

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抱怨。牢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是怨天尤人。

04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哭窮

很多年前,作家謝可慧在醫院排隊看病,排在她前面的是一個小姑娘。小姑娘的母親一直在斥責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把眼睛搞近視了。小姑娘很委屈,一直哭,她的母親也哭:你怎麼把眼睛搞近視了,我辛辛苦苦地把你養大,你還讓我給你配眼鏡你知不知道這都是錢吶!一邊說,還一邊推自己的女兒。

小姑娘被自己的母親說著,哭著跑了。

謝可慧說,她不知道她們家是不是過得很辛苦,但在眾目睽睽之下,斥責自己的女兒,訴說自己的辛苦,認為自己的不幸福都是來源於自己的女兒,實在不是那麼體面。

睿媽曾經聽到一個母親這樣說:不要隨便向孩子訴苦,因為你會發現,你無意間的訴苦,會讓孩子形成無形的壓力。而你永遠不知道,這樣的壓力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有智慧的父母,從不會向孩子訴苦。

05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有這麼一個心理案例:

一個非常勇猛的警察,能力很強,抓匪徒從來不會失手。唯一的一次,是因為匪徒爬上了一個很高很高的建築物,而這個警察又恐高。

警察找來了心理醫生為他做心理輔導,溝通之後,心理醫生發現警察恐高是因為,當他還是個嬰兒在搖籃裡的時候,他爸爸媽媽就老站在搖籃旁邊吵架。因此,警察落下了恐高的陰影。

這個心理案例也許聽起來有些可笑,但是有必要引起我們的深思。我們都說小孩子什麼也不懂,其實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學著觀察身邊的人,觀察所處的世界了。

知乎上有一個網友說,她的爸爸媽媽吵架時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說一些狠話,面目猙獰,在她看來一點兒都不亞於恐怖片。可見,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傷害和衝擊力。

其實婚姻就像鐘擺,時好時壞是常態,難免吵架。但是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的面吵,即使吵架,也會手拉著手吵架,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相關焦點

  • 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的面做這5件事
    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抱怨。牢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是怨天尤人。有智慧的父母,從不會向孩子訴苦。5、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有這麼一個心理案例。一個非常勇猛的警察,能力很強,抓匪徒從來不會失手。知乎上有一個網友說,她的爸爸媽媽吵架時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說一些狠話,面目猙獰,在她看來一點兒都不亞於恐怖片。可見,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傷害和衝擊力。
  • 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的面做這4件事,看完恍然大悟
    那麼在為人父母的時候,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的面做這4件事,看完漲知識。因此,在面對一些社會規則時,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破壞規則,比如過馬路不能闖紅燈、排隊買東西不能插隊等,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很多父母工作一天之後,回到家就開始用抱怨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壓力,工作的辛苦、生活的不易成了孩子每天都會聽到的話語。也許這些話讓普通人說出來並沒什麼,但是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這會給孩子帶來非常消極的影響,甚至決定他們以後對生活、對工作的認知。
  • 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做4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在現在這個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們共同關心的問題,無論是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是做人做事的方面,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特別優秀,特別會害怕孩子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有些行為,家長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特別是以下這4種,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家長們都對照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別人家的父母,不會當孩子面做的4件事
    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堂; 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如果想要孩子智慧,你首先要做一個智慧的家長。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父母個人的言行,對於未成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做這4件事:1、不當著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經常互相挖苦,當著孩子的面,把日子過成了互損模式。
  • 聰明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的面做這些事,尤其是第1件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控制自己的行為,要明白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特別應該清楚哪些事情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做。1.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父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做起來很難,一些脾氣不好的家長一旦發火,根本就不會顧及到是什麼場合,不顧及孩子在場還是不在場。
  • 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做這4件事!早看早受益
    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最直接,也是最重大的。孩子的內心敏感又脆弱,有時候父母無意間的一個舉動,可能就會深深傷害他們的心靈,扭曲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有些行為,家長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特別是以下這4種,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家長們都對照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有3件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小心被孩子「記仇」,父母要注意
    有3件事,尤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在孩子眼裡,父母是對抗這個世界唯一的屏障,也是安全感的唯一來源,如果父母都不信任自己,孩子又能去依靠誰呢?當孩子與外界發生衝突時,如果是對方的錯,堅定地站在孩子的一方,做孩子的堅實後盾。
  • 聰明的父母,不會當著孩子做這五件事
    她說是因為兒子,有一次和兒子一起過馬路,兒子看附近沒有車就打算跑過去、結果剛到半路,就有一輛計程車飛奔而來,她當時嚇得魂都丟了,幸好司機及時剎車,要不然後果無法想像。王姐反思自己,是自己沒有給兒子做好榜樣,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不僅僅是過馬路,有的家長和孩子逛超市,和孩子約定時買一樣零食或者玩具,但是在孩子的哭鬧下,父母就會妥協,把孩子想要的都買下來。
  • 父母是孩子的教科書,這4件事最好別當著孩子做,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教科書,這4件事最好別當著孩子做,會影響孩子一生在現在這個社會上,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孩子的品德也反映了自己的家庭狀態,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還是經常接到學校老師的問候。
  • 有三件事,父母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因為這些會影響他的一生
    作為父母,以下三件事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因為兩個人收入懸殊,母親常在私下跟他抱怨父親無能,有時甚至當著父親的面說他,還經常拿他跟小姨夫做比較。這樣的抱怨,網友從小聽到大,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他,深受影響。 很自卑,總是害怕自己會像父親一樣成為「無能」的人, 在學習上對自己嚴格到了苛刻的地步,不考第一名就會很恐慌,一直到現在上了國內頂尖的985。
  • 孩子3歲後,家長不要當著他面做這幾件事,會讓孩子有心理創傷
    文|文兒有了孩子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是一步步長大的,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3歲之前只有一些模糊的記憶,這些記憶是碎片式、不持久的。而3歲左右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想法,智力也在這個時候慢慢的形成。3歲後,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心思也更敏感。家長在教育和言行舉止上要更加注意,這幾件事就不要當著孩子面做了,會讓孩子有心理創傷。1、父母爭吵很多心理有創傷的孩子,大都是小時候家庭不和諧,尤其是父母經常爭吵造成的。
  • 孩子3歲後,父母最好別當著他的面做這4件事,每一件都不能碰
    父母們有什麼樣的不當行為,會給寶寶帶來陰影造成傷害?在孩子三歲左右,這四件事情千萬不要在他們面前做,否則遭受的心理陰影是窮其一生也撫平不了的。一,父母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並且露出身體孩子三歲以後,就已經對性別有了一些概念,在這個時候,父母要格外注意,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爸媽會經常要求寶寶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但是自己卻往往有一些特權方面的行為。
  • 當著孩子面,家長最好別做這3件事,否則會傷害孩子
    但是,當孩子稍大之後,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想法,家長的正確引導尤其重要。這幾件事,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否則會傷害孩子,導致孩子性早熟。1、當著孩子面換衣服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又是自己的骨肉但是,一般兩歲的孩子,就應該有初步的性別意識。父母這樣做,不僅會讓孩子感到尷尬,而且會讓孩子的性別意識淡化,認為在異性面前換衣服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在以後可能會對自己的異性社交和個人形象造成負面影響。當然,父母也沒必要過度遮遮掩掩,大方告訴孩子男女有別,不可偷看異性換衣服,自己也不可以在兒子面前換衣服,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 父女再親密,這3件事爸爸也別當著女兒的面做,會影響孩子一生
    導讀:父女再親密,這3件事爸爸也別當著女兒的面做,會影響孩子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女再親密,這3件事爸爸也別當著女兒的面做,會影響孩子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件事情,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做一次,就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可能很多父母甚至都沒有注意過自己吵架的時候是不是當著孩子的面吵的,因為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不懂,所以也不會在孩子面前避諱什麼。但是當孩子真的目睹了父母激烈的吵架的時候,那對孩子的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在父母離婚那天,爸爸媽媽之間的吵架給她的感覺就是為什么爸爸這麼兇這麼可怕,為什麼媽媽這麼可憐,那個印象簡直是太深刻了。在和好友聊天的過程中王鷗也特別強調就是千萬不要讓孩子目睹父母之間吵架的畫面,真的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這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 三歲之後,當著孩子的面這些事不能做,影響心理髮育
    孩子的在三歲之後,各方面發育都上了一個新臺階,理解能力、記憶力有明顯的提升,性意識也開始萌芽。此時家長就不能把孩子的思想當成「小寶寶」一樣看待了,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在他面前做的每一件事他都有可能牢記在心,並對以後的性格發育產生影響。
  • 智慧的父母成就優秀的孩子,這5件小事,看出父母的大智慧
    眾所周知,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如同一張白紙,父母有著怎樣的填塗,就成就怎樣的孩子。而且幼年時期的教育和習慣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很多觀念在長大之後,無論怎麼扭轉,都很難矯正過來。麗麗的媽媽是個獨斷專行的女強人,在工作上如此,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她從來都是直接吩咐麗麗做任何事,不給麗麗獨立思考的機會,也從不傾聽麗麗的想法和解釋。
  • 家長經常當孩子的面做這三件事,恭喜你,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如果父母經常當孩子的面做下面三件事,那你就是在一步步毀掉孩子,沒跑了!對於孩子來說,有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比什麼都重要,他可以從家庭中獲得自信和勇氣。但家長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家庭氣氛是壓抑且痛苦的 ,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容易形成自卑、敏感、焦慮等性格,對身心健康不利。父母之間難免磕磕碰碰,但儘量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父母恩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做這4件事,中了一條都應該反思
    媽媽不知道,這一幕被孩子看在了眼裡。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了孩子的三觀和未來。因此,有些行為,家長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特別是以下這4種,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
  • 父女再親密,這3件事父親也別當著女兒的面做,會影響孩子一生
    作為父親,別忘記要注重對女兒的保護,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父親要做到心中有數。父女再親密,這幾件事也最好別當著女兒的面做,否則可能會對孩子影響極大。很多父母認為,孩子能夠理解父母之間親密的行為,並且父母認為,在孩子面前親密互動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家庭有愛環境。的確,父母要向孩子展示他們相親相愛的一面,但不可過分親密,因為孩子年幼,她們不能理解這種親密行為的含義。她們會想,父母親密是因為父親喜歡母親,那麼孩子喜歡父親,是否也可以這樣做?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