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經常當孩子的面做這三件事,恭喜你,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2020-11-09 卓識父母學堂

孩子生來就像是一塊乾燥的海綿,生長的環境就像是是水,孩子會源源不斷地從環境中吸收他人的行為舉止並消化轉為自己的習慣。父母作為陪伴孩子最多的人,也是影響孩子最多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父母良好的行為舉止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壞的行為則可能慢慢摧毀孩子。如果父母經常當孩子的面做下面三件事,那你就是在一步步毀掉孩子,沒跑了!


一、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對於孩子來說,有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比什麼都重要,他可以從家庭中獲得自信和勇氣。但家長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家庭氣氛是壓抑且痛苦的 ,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容易形成自卑、敏感、焦慮等性格,對身心健康不利。

父母之間難免磕磕碰碰,但儘量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父母恩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二、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談錢

家庭運轉離不開金錢,有些家長喜歡當著孩子的面討論錢,比如「這個月又沒錢了」之類。

這種行為雖然能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但也會給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孩子從小在「家裡沒錢」的思想下長大,會自覺低人一等,做事唯唯諾諾,沒有安全感,長大後就算有錢了也抹不去骨子裡的自卑。


三、當著孩子的面怨天尤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積極向上,在逆境中也敢於爭取,笑著面對,那麼這種積極樂觀的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一往無前。

相反,家長總是怨天尤人,經常抱怨這、抱怨那,就是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孩子也會學到這種壞毛病,遇到困難就抱怨和推卸責任,而不是想辦法去克服。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後,家長不要當著他面做這幾件事,會讓孩子有心理創傷
    文|文兒有了孩子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是一步步長大的,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3歲之前只有一些模糊的記憶,這些記憶是碎片式、不持久的。而3歲左右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想法,智力也在這個時候慢慢的形成。3歲後,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心思也更敏感。家長在教育和言行舉止上要更加注意,這幾件事就不要當著孩子面做了,會讓孩子有心理創傷。1、父母爭吵很多心理有創傷的孩子,大都是小時候家庭不和諧,尤其是父母經常爭吵造成的。
  • 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
    一、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這些看似關心孩子的行為,實則正在一步步毀了孩子的專注力。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除非孩子主動要求,否則永遠不要打擾孩子。很多時候家長總是會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能夠集中精力,其實家長在提出這一個疑問的同時,應該首先問自己是否在孩子年幼時就一步步毀掉了孩子的專注力。
  • 總給孩子玩具?這種獎勵正在毀掉你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這樣做
    孩子哭鬧就給個糖吃,乖乖吃飯就給買個玩具,這種做法其實正在一步步的毀掉孩子。看這孩子一天比一天消瘦,媽媽想出了一個方法,孩子喜歡玩具,那就用玩具來獎勵孩子。這天文文有不吃飯,媽媽就對文文說「你不是喜歡公主玩偶嗎?
  • 李玫瑾:孩子成長過程中,「三件事」不能當孩子面做,家長牢記
    李玫瑾:孩子成長過程中,「三件事」不能當孩子面做,家長牢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始終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有些事是需要尤其注意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教育演講中就說到,三件事家長不能當孩子面做,不然會教壞孩子,甚至是毀了一個孩子。
  • 中國式糊弄早餐正在興起,一步步毀掉孩子健康,家長卻一無所知
    很多人認為這些有營養的早餐對孩子身體好,但其實會一步步毀掉孩子的健康,家長卻一無所知。這幾種早餐,家長不要給小孩吃:一:鹹菜加粥這種搭配模式可以說是傳統中國家庭的必備早餐,很多人早起之後都會做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粥加榨菜,父母覺得給小朋友做這樣的飯菜比較簡單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總視而不見
    兩個孩子經常發生矛盾,氣得表姐心情抑鬱。這天兩個孩子因為到底看「熊出沒」還是「喜羊羊」吵起來了,大寶堅持要看「熊出沒」,小寶哭著要看「喜羊羊」。看著哭鬧不止的小寶,表姐只能像以前那樣選擇委屈大寶:「你都已經是哥哥了,怎麼不讓著他!」
  • 想讓孩子走出自我,家長做這三件事,孩子社交能力強
    想讓孩子走出自我,家長做這三件事,孩子社交能力強相信很多的人都有過同樣的體會,就是自己的孩子見到人總是會害羞,和別人一說話就臉紅,社交能力非常差,但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還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幫助。
  • 孩子3歲前,做這幾件事會毀掉視力,很多家長可能還天天做
    導讀:孩子3歲前,做這幾件事會毀掉視力,很多家長可能還天天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前,做這幾件事會毀掉視力,很多家長可能還天天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
    這是短短2個小時的第三次了。土豆媽媽實在忍不住了,開始大聲呵斥小土豆不懂事。養育孩子發現,孩子常常會不經意間發一些脾氣,讓你感到莫名其妙。還有一個原因是就愛張回應孩子的情緒,如果是忽視或者對抗或者對抗的,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反彈。父母經常會做錯的三件事面對孩子發脾氣,孩子會做錯的三件事。
  • 「我就知道你做不好!」父母的錯誤預言,正在一步步地毀掉孩子!
    昨天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家長接學生,在等公交的時候,家長不停的跟孩子說「我很久之前就說了你就是不適合學畫畫,你自己看看你都畫的一些什麼,別人都能素描獲獎了,你還連簡筆畫都畫不好,我都說了你沒有畫畫的天賦,還花了這麼多錢。」
  • 別人家的父母,不會當孩子面做的4件事
    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堂; 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如果想要孩子智慧,你首先要做一個智慧的家長。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做這4件事:1、不當著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經常互相挖苦,當著孩子的面,把日子過成了互損模式。爸爸嫌棄媽媽讀的是野雞大學,媽媽嘲諷爸爸雖然是學霸,但薪水對不起學霸兩個字。
  • 孩子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
    這是短短2個小時的第三次了。土豆媽媽實在忍不住了,開始大聲呵斥小土豆不懂事。養育孩子發現,孩子常常會不經意間發一些脾氣,讓你感到莫名其妙。還有一個原因是就愛張回應孩子的情緒,如果是忽視或者對抗或者對抗的,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反彈。父母經常會做錯的三件事面對孩子發脾氣,孩子會做錯的三件事。
  • 毀掉一個孩子,對他做這六件事就夠了
    前幾天,有位媽媽在後臺留言說:自己有次當著4歲孩子的面和朋友說了件孩子的糗事,孩子整整一天沒理自己。後來問孩子,孩子居然說自己讓他丟人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性格、脾氣、喜好以及自尊。不管孩子年齡多小,父母都應當好好尊重孩子,不要去觸碰孩子的底線,尤其是這幾件事!
  • 家長在這三件事上縱容孩子,等於毀了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疼愛,出於本能,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但疼愛,並不是溺愛,而是正確的引導,是能夠助力孩子將來的正確舉動。誠如千百年前,觸龍對趙太后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畢竟,父母沒辦法永遠將孩子護在自己的羽翼下,孩子終究要走上社會,他只有懂得如何適應社會,才能真正活出自我,也才會收穫幸福和快樂。有三件事,看似小事,其實家長必須鼓勵孩子去做的。
  • 寶寶三歲後,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這些事,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
    前不久,看到一部電視劇,其中有一段情節是這樣的:一對年輕的爸爸媽媽經過一段時間的冷戰之後,終於和好如初了,於是,小夫妻當著自己三歲寶寶的面,互相親吻並做親暱的動作。就是這段情節,在看完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有人說,家長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做親熱動作,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還有的人說,家長做親暱動作,會讓孩子感受到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只要不是「少兒不宜」的舉動,就不需要避開孩子。其實,家長真的不應該把三歲寶寶當做空氣,並在其面前做親暱的舉動,寶寶三歲後,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這些事,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這件事
    家長都明白,孩子身上要是有外傷了我們都看得見,但是孩子要是內心受到傷害,我們是看不見的,那些毀掉孩子前行的「道路」,便是家長們無形的語言傷害。小董今年8歲了,每天放學回到家不管做什麼都會被媽媽「大喊大叫」的指責,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剛好看到小董在書房裡寫作業,於是我走進去想看看他寫的怎麼樣,可當我走到孩子面前時卻發現孩子正在抹著眼淚寫作業,我當時就去到廚房問小董的媽媽:你是不是有罵小董了啊,小董媽媽跟我說小董最近成績一直下降,而且也越來越不愛說話,也不願意跟我們溝通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你的孩子,家長還沾沾自喜嗎
    自打婆婆退休後,閨蜜一家三口就主動住了過去,害怕老人家獨自在家很孤單。而且最近這幾年閨蜜和丈夫工作都處於上升期,平常加班加點工作是家常便飯,沒辦法大多時間只有請保姆照顧孩子。但婆婆退休在家正好可以幫忙接送下孩子,做個午飯接放學等等,這些和保姆做起來相比,明顯親奶奶會做得更好。
  • 教育專家:孩子為何越來越孤僻?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
    教育專家:孩子為何越來越孤僻?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樂觀開朗,自信勇敢。然而很多時候導致孩子自卑孤僻不願與人交往的原因往往在於家長,教育專家就指出,家長經常做這三件事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逃避社交圈,不願交朋友。那麼究竟是哪三件事呢?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這周末李女士要去公司開一個會,於是便讓奶奶帶著女兒去鄰居家裡玩,出門之前小姑娘還非常開心,畢竟跟鄰居家的小姐姐已經有一個禮拜沒見過了,可是當李女士開會回來的時候,發現女兒悶悶不樂的,也不怎麼說話。李女士一下子就發現了孩子的不對勁,主動詢問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女兒氣呼呼地說:&34;。
  • 「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甚至沾沾自喜
    &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寶媽小水有一個7歲的寶寶,她平時對寶寶的禮貌很看重,一點點細節都要反覆強調好幾遍。這天,小水的好朋友小良帶著5歲的寶寶到小水家做客。小良做客後,小水突然開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有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