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蛋餃,自然會讓人聯想起過年,記憶中也只有過年才能吃到蛋餃,一年吃一次,臘月二十九做幾盤蛋餃,年夜飯吃一盤,剩下的就都留著招待客人,做蛋餃已成了過年的一種儀式。
每年過年去親戚家拜年,也是家家都必備此道大菜,做法、餡料、口味都略有不同,吃的方式也不太一樣,相同的只有金黃燦燦的顏色、形似元寶的造型、招財進寶的寓意!
熱氣騰騰的蛋餃一端上來,往往會在第一時間被搶吃一空,吃一口蛋餃味道鮮美又吉祥如意啊!
大家都喜歡吃蛋餃,卻又怕做蛋餃。因為蛋餃做起來確實是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和精力的,需要有相當的耐心和技巧。
傳統的蛋餃做法是這樣的:
左手拿一把長柄鐵勺,隔放在燃著小火的煤球爐或者燃氣灶上,右手用筷子夾起一大塊肥肉,往燒燙的鐵勺上迅速擦一圈。聽到「刺啦」一聲,隨即放下肥肉,拿起小湯勺舀一勺打散攪勻的雞蛋液,快速旋進鐵勺裡,左手手腕要配合著蛋液流動微微轉動,好讓蛋液均勻地鋪滿鐵勺。待到蛋液稍凝固,右手再拿起筷子夾一點肉餡放在蛋皮上,小心掀起蛋皮一角,對摺過來,包住肉餡。再用筷子輕輕壓實蛋餃四周,稍稍煎一下,鐵勺子可以離火了。最後還得小心翼翼地把做好的蛋餃轉移到盤子裡,至此,一隻金燦燦、圓鼓鼓的蛋餃就做好了,接下來再開始第二隻,第三隻……
有時候,不小心還會做壞,比如說:鐵勺溫度不夠,或者油擦少了都不行,蛋皮會粘在勺子上,撕不下來了,就是撕下來也不完整了,又得重新做,往往一盤蛋餃要費老半天勁,對於圖省事嫌麻煩的人來說,寧願買現成的包好的成品蛋餃回來吃。
那麼,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輕輕鬆鬆地做蛋餃呢?今天分享一個快速做蛋餃的小妙招,包你一看就會,任何時候,想吃蛋餃就自己動手來做,簡單、方便、快捷,最主要的是餃皮香酥、餡料滑嫩鮮美。滿足你味蕾的一切需求。
首先,需要去準備些材料:豬肉、馬蹄、雞蛋、小蔥。
豬肉要用稍微肥點的前腿肉就比較嫩,用溫水細細洗過,切成小塊再剁成肉泥。很多人喜歡讓賣肉師傅用絞肉機把肉攪碎帶回家。我總是覺得自己剁的肉餡吃著更香更有嚼勁點,所以,每次都是自己在家叮叮噹噹地用刀剁,胳膊當然還是有點酸的。
把馬蹄削去皮,切碎備用。
剁好的肉餡裡磕入一隻雞蛋,馬蹄碎也一齊放進去。加入馬蹄的蛋餃餡口感脆脆香香也解膩,葷素搭配也更健康營養,更容易消化。
接著往肉餡裡加入胡椒粉、鹽、糖和生抽,用筷子順著同一個方向用力攪拌均勻,一直攪到肉質起了黏性就算上勁了,最後撒點蔥花稍微拌一下,放置一邊備用。
肉餡的多少決定了需要雞蛋的多少,兩盤蛋餃大概需要五六隻雞蛋就夠了。蛋液攪散,蛋清蛋黃要完全融合,看不到一絲絲蛋白就行了!
這時候,小妙招來了:往蛋液裡倒入適量的食用油(只要是淺色的油都可以),把油和蛋液充分攪勻,這樣子的蛋液,在攤蛋皮時就不用每次都用肥肉抹油了。省時又省力。鐵勺燒熱後,直接舀一勺蛋液進去,晃一晃,一片蛋皮就成功了。
隨後翻扣在盤中。接著做第二片,第三片……只一會兒功夫,一盤蛋皮做好了。
這時候,你就可以悠閒地坐下來,邊聽音樂邊像包餃子那樣包蛋餃。
包好後,在盤中碼放整齊。想蒸著吃?做火鍋吃?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一不小心做多了,可以拿保鮮膜覆蓋,塞進冰箱冷凍,隨吃隨拿,一勞永逸啊!
這樣做蛋餃是不是特別簡單呢?
蛋餃不僅僅是美食,不光是討口彩,更是家的溫暖,愛的傳承,有空時,做一次蛋餃吧!